在今天的佛学讲座,我要和各位谈的是非常重要,但是很难见信的轮回问题。讲到轮回,有人也许会嗤之以鼻,认为二十世纪科技进步的时代,谈什么落伍迂腐的因果轮回问题。也有人认为轮回是宗教信仰的范畴,是死亡之后、灵魂取向的事情,和现实生活距离遥远,不知生,焉知死?无需付与太大的关怀。坦白说今天在这个国家的会堂谈轮回的问题,并不是很恰当的地方,如果大家今天是在战场上,面对着人生庄严、惨烈的死亡事实,对于死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也许就更能以一颗虔敬的心,去探讨严肃而重大的生死轮回的真象。
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一些青年,不屑地回答说不相信轮回。不相信轮回的现象,并不表示自己的层次高超,反而显出自己的思虑肤浅。否定轮回的存在,不是和别人为难,而是局限了自己的生命。没有轮回,就没有过去,更没有未来;没有未来的人生,生命是何其的短暂无奈,前途是多么的渺茫无寄!当人生遭遇重大困难的时候,有人往往会充满期望地鼓励自己说:‘不要紧!十年后再看我。’甚至犯人受刑时,也会拍拍胸脯豪迈地说:‘二十年后还是好汉一条。’有了轮回,人生还有回转的余地;有了轮回,未来的心愿终有偿尽的一天;有了轮回,生命才有下一班车可搭乘。
世间一切的现象都离开不了轮回循环的道理,宇宙物理的运转是轮回,善恶六道的受生是轮回,人生生死的变异也是轮回。宇宙物理的自然变化,譬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递,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流转,昼夜六时的交替,是一种时间的轮回。东西南北方位的转换,这里、那里、他方、此处的不同,是空间的轮回。综合观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何尝不是轮回现象的诠释?譬如风起云涌,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阳蒸发成云,云再转变成雨,如此周而复始,是轮回现象。开车使用汽油,汽油产生热能,热能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另一种形态散布于空气之中,日久又形成一种燃料供给使用,这也可说是一种轮回。又如我们食用菜蔬,经过消化作用,排泄废物成粪便,粪便再拿来灌溉菜蔬,是一种轮回。灯光亮了又熄灭,熄灭之后又点亮,也可视为轮回的现象。
宇宙的物理变化是轮回.人生的生死变异更是轮回。根据科学家研究,我们身体的分子,没有一个是七年前的细胞,换句话说,每七年一次的新陈代谢,使我们完全脱胎换骨,变成另一个人。佛法认为整个生物界,从细胞结构,甚至更低级的生命单位或高级动物的人类,各种感受、认识等活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流行、生灭变化。有关这种肉体上的生老病死,心灵上的生住异灭,循环流转、新陈代谢,宛如车轮回转的现象,就叫做轮回。甚至忽为人子、忽为人父的人伦关系,经济金钱的调用,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都是轮回的现象。而佛教真正要阐明的是善恶六道的轮回,依佛法的意思,人生时时刻刻都在轮回之中,不过有急性、慢性的差别,慢性的变化叫做生灭,或者变异,而急性的变化就叫做轮回。众生由于思想造作的力量──业力,形成了因果相续、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而现起了天、人、鬼、畜等六种多样性的生命现象,佛教称之为生生死死的六道轮回。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我与众生从旷劫以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沈片刻。而此六道轮回的至深道理,有情愚昧却不能相信,无怪乎古人要慨叹: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轮回并不是一个信仰体系与理论,轮回更不是用来逃避人生冷酷无情的最后裁判──死亡的心理安慰。轮回是一门解释我们前世与来生的精确科学。我们要明了轮回,相信人世有轮回,并不是佛教要我们如此去相信,当我们对轮回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过去与未来做一番的回顾与前瞻。下面我分成四点来向各位说明佛教对轮回的看法:
一.轮回思想的价值
我们相信轮回的现象,接受轮回的思想,轮回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价值?对生命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确信有轮回受生的状况,人生就有了延续,而不仅是短暂的百年岁月;有了轮回,生命充满无穷无尽的生机。人生在轮回里,这一期生命结束了,下一期生命又开始,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绵延不断,希望无限。好比燃烧薪木,一根木柴燃尽了,再加上一根,一根一根地添加上去,虽然木材各不相同,但是火焰不停地延续下去,就能薪尽火传。又好比点燃油灯,一盏油尽灯枯,再点上一盏,就能灯灯相续,为人间照破黑暗。我们的身体在六道轮回里,张三李四,天上人间,形躯虽然有种种差异,但是生命之火却燃烧不熄,智能之灯却永不止灭。轮回使我们的生命与宇宙大化一样,亘古今而常存,历万劫而弥新。汽车大王福特先生认为轮回为人生意义之所在,有了轮回,前人的经验与智能、历史的文化遗产,可以传递给后代子孙。假如我们不能将一生的经验转接到未来的话,工作只是徒劳无益的;如果文化宝藏不能留传给后代子孙的话,历史的生命有限的。
有人说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是法网恢恢,有时难免疏而有漏,佛教以为唯有在因果轮回之前,才能达到人人自由平等的境界。不管达官贵族、平民百姓都不能免于生死轮回,杜牧诗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轻饶。时间岁月是世间最公平的判官,生老病死是一视同仁的裁决者。而因果轮回并不是由阎王小鬼所操纵,也不是上帝造物者所能支配,而是由各个有情颠倒妄作的不同,招感各种的异熟报识(业识),根据有情自作的业识,而产生千差万别的苦乐果报。因此佛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坏,因缘际遇时果报还自受。五趣六道的轮回,不管贤愚智劣、贫富贵贱,都是自己过去所作,今生所感。因此天才如六岁神童王乃庆,数学天分之高,大学教授、社会专家也难望项背。他的过人天分并不是今生所成,而是过去生中累积所成,一般人称之为夙慧,其实就是一种轮回。轮回使我们从神权的控制之中超脱出来,主宰轮回的是我们自身的业力,上帝天神既无法赐福给我们,也不能降祸给我们,一切的祸福都是我们自作自受。因此从轮回的观点来看,有情众生是个完全自由平等的个体,幸福快乐的人生,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不幸悲惨的命运,也是我们自己所造成。造物者不能为我们一手遮天,掩蔽一切的罪孽;天神也无法剥夺我们既有的功德幸福,在因果轮回之前,没有投机侥幸可言,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造物者。
人生要像车轮的转动一样,永远向前,生生不已,才能保持永恒鲜明的生命。罪业就像车轮的回旋,假以时日的忏悔改过,终有去除的一天,轮回,给众生带来无限的希望,寒冬虽长,春暖花开的日子总会到来。轮回不是口舌逞强,相信与否的问题,我们纵然顽固不信仰轮回,但是放眼宇宙的现象,自然界、人世间、物理界,甚至你我,都在轮回的圈圈里流转,如何理性地去认识轮回,跳出轮回,超越三界,转生死轮回为诸佛菩萨的菩提法轮,才是智能之举。
二.轮回疑难的解答
轮回虽然有如此深远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一般人对于轮回的存在与否、轮回的觉察、自的等问题,仍然有深刻的疑惑,我简单归纳成下列几个项目:
(一)轮回的存在对吾人究竟是好,抑或不好?
有人也许会认为人生还要再来受生轮回太痛苦了,不如一了百了,以死亡来毁灭自己的人生,佛教认为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今生只是我们很多次生命里的其中一次。有了轮回,让我们知道要善于珍惜每一期的生命,不敢随意作践自己。有了轮回,让我们的生命不至消灭于一旦,能够再度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没有了轮回,死亡之后一切幻灭,人生要抱持壮志未酬的憾恨以终,是何其的悲凄,有什么美好可言呢?
(二)吾人为什么不知道有轮回
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经上说:人生真是苦,孙子娶祖母。什么使我们忘却过去,愚痴颠倒,甚至将过去世的祖母纳娶为妻子呢?根据中国民间流传的玉历宝钞一书的记载,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西哲柏拉图则认为灵魂投胎前要经过酷热的沙漠,口渴难忍,饮用莫愁河的清凉河水,再去转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对于过去生中的点点滴滴将遗忘尽净。罗马人则相信人在投胎时所经过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对于前生往事奈何再也思忆不起来了。
佛教主张人之所以会忘掉过去的事,是因为隔阴之迷。阴指的是中阴身,也就是我们的身体。人死了之后,下一期再投生前的精灵称为中阴身。中阴身,六根具足,状如三尺小儿,具有神通,能够穿越铜墙铁壁,去来迅速,无所障碍,唯有母亲的子宫以及佛陀的金刚座不能穿过。中阴身有生死的现象,七日为期,死而后生,长寿者也不过七七四十九天,短暂者仅仅二七日或三七日,便去受生轮回。由于这个中阴身的隔离,使我们忘记前生的种种造作,不知身为何道众生。有人也许会很遗憾地说:多可惜!如果我们有宿命通,没有隔阴之迷,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人生不是很惬意自在吗?人类果真有了神通就很快乐吗?譬如我们能够测知过去,当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堕为牛羊猪马的畜生道,那时将情何以堪呢?当我们预知自己只剩下三年的生命,还能悠游度日、逍遥生活吗?有了他心通,看到对方美丽的笑容里面却包藏祸心、口蜜腹剑,能不痛心疾首、觳觫愤恨吗?没有神通,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处,多么洒脱自在!因此宇宙人生的发展,有它自然的轨则,各安其位,遵循它的变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众生由于隔阴之迷,换了个好身体,忘记了不好的过去,何尝不是很美好的事呢?
(三)诵经超度对轮回有影响吗?
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世了,我们为他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不能帮助他脱离轮回呢?根据地藏经的说法:诵经的功德亡者能够得到二、三分,而持诵的人可以得到六、七分,因此我们应该趁着自己身强体健的时候,储备一些功德资粮,不要等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诵经超度,功德毕竟有限。诵经、超荐对于亡者究竟有什么贡献呢?好比鲤跃龙门,身价百倍,诵经好像依仗达官显贵的亲戚,人人钦羡、人人仰戴。彷佛出门旅行需要持带身份证、护照一样,诵经的功德让我们方便往生诸佛国土。一块大石头放在水中,很快就会沈陷下去,如果把它摆在船上,可以安然地运载至彼岸。众生顽强如磐石的罪业之身,透过诵经功德的慈航普渡,免于在生死大海之中沈溺。一畦稻田里,如果长满了丰硕的稻禾,纵然有一、二根莠草也起不了作用,诵经的功德可以使我们的善业禾苗增长,虽然有一些罪根埋在土里,但是不容易滋长罪。
(四)地理、风水、看时辰,对轮回有影响吗?
一般民间信仰对于婚丧喜庆,喜欢看地理风水、选时辰日子,地理师告诉你:这个房子方位不对,会影响子孙的前途;相命师指示你:这两个人八字不对,不能结婚,否则会彼此相克;结婚要选黄道吉日,出殡要挑好时吉地,不如此则疑神疑鬼、心里不安,让神权迷信控制了我们的人生。事实上,同一个黄道吉日结婚,有人幸福美满,有人不幸仳离,可见选日子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彼此如何相处、结缘才是根本之道。所谓风水、地理,应该建立在伦理、世理、心理之上,积聚阴德,与人结缘,能够如此,何处不青山,何时不良辰呢?假如我们相信有轮回,努力积德、培德,道德可以轮回;广结善缘,因缘可以轮回,积德结缘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
(五)轮回的意义有实例可知吗?
人既然无法知道有过去未来,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举例证明轮回的确实不讹呢?譬如我们所穿的丝绸衣服是春蚕结成的。蚕结茧成蛹,蛹破茧成蛾,蚕、蛹、蛾三而一,一而三,说蚕不是蛾固然不对,说蚕就是蛾也不对;说蚕就是蛾也可以,说蚕不是蛾也可以,这不就是活生生可以眼见的生命轮回吗?有一个人偷摘别人的椰子,正吃得津津有味,被椰子的主人撞着了,主人很生气地揪住他说:
‘你怎么可以偷摘我的椰子呢?’
‘我没有偷你的椰子呀!’
‘咦!椰子是我种的,你明明在吃,怎么还想狡赖?’主人怒气横生。
‘嘿!你的椰子是种在地下的种子,而我吃的椰子是长在树上的果实,和你有什么相干?’此人理直气壮地辩驳。
树上的椰子是地下的椰子长成的,彼此具有轮回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像椰子的成长,又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轮转不休。
(六)轮回和无我的思想有矛盾吗?
佛教的根本教义说诸法无我,既然是诸法无我,怎么还有轮回呢?彼此不是互为矛盾吗?无我并不表示没有生命,所谓无我指我们的躯体为五蕴四大因缘假合,缺一不可,因为是因缘所生,没有本体自性,因此称之为无我。无我和轮回并不矛盾,好比一块黄金,可以做成戒子、耳环、手镯等饰物,尽管金器千变万化,黄金的本质是不变的。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忽为张三、忽为李四,甚至驴腹马胎,不断的轮回流转,人间天上走来走去,真正轮回的不是身体,而是我们身体里的主人翁。
(七)轮回的主体究竟是什么
轮回不是身体去轮回,而是我们身体里的主人翁,那么,这个主体究竟是什么呢?佛教认为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佛经上说: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阿赖耶识是生命受生的根本识,接触种种的境缘,而产生种种的造作行为,这些行为后果的种子,储存在业识的大仓库里,依据善业、恶业的轻重,而决定有情的轮回方向。当肉体死亡的时候,阿赖耶识最后才离去;而受胎转世的时候,阿赖耶识最快投生,它才是轮回的主体根本。
(八)轮回和善恶业力的关系究竟如何?
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轮回的方向又由什么来决定?众生每日身口意三业不断的造作,或为善业,或为恶业,这些业因业缘形成两股力量,彷佛拔河比赛,如果善业的力量大,就把众生牵引至天、人、阿修罗等三善道去受生。如果恶业的力量大,众生就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去受苦,因此业力的善恶,对于我们未来生的取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积善去恶,实为谋求未来幸福的要务。
(九)各宗教说明轮回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每个宗教都承认轮回的存在,他们的目的究竟何在?譬如道教主张长生不老;基督教、天主教认为人生的目标在于进入天堂和上帝同在,获得永生;一般的民间信仰也渴求人生不死;而佛教认为人生最究极的目的,在于证入无生的境界。所谓无生的境界,就是解脱轮回、不受后有的境界。在佛教看来,长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轮回之中,唯有无生,才能从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拔出来,才是究竟常乐的清净生命!
三.轮回五趣的证明
从历史上许多贤哲文人的记载,可以证明五趣六道的轮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明儒王阳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开下来看看!’
由于王阳明一再请求,知客师父碍于情面无法违抗,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让王阳明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闭门扉,今日还来自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点证明。王阳明为了纪念这件事,曾经在金山寺留下诗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在江西修水县的县志里,记载安徽芜湖县的女子转世为江西修水县的黄山谷的一段故事。有名的大文学家黄山谷二十六岁出任芜湖知州,有一天,梦见自己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个白发斑斑的老婆婆,在门外设香案祭拜,香案上面供有一碗芹菜面,黄山谷一闻面,端起来就吃,梦醒口齿还留有芹菜余香。黄山谷以为是自己公务忙碌成梦,心中不太在意。第二天下午睡,却再度梦见昨日的情境,醒来觉得异常纳闷,于是循着梦境,不知不觉走到一个村落,果然看到梦中的老婆婆,手中拿着袅袅的三支香,喃喃地对天祷告,奇异的是香案上正摆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芹菜面,黄山谷趋前问道:
‘老婆婆!你在做什么呀?’
‘昨日是我死去二十六年的女儿的忌辰,我在祭拜她呀!’
黄山谷一听非常惊诧,怎么正好和自己的年龄相彷,急忙再追问:
‘你女儿平日喜欢做些什么事呢?’
‘她在世的时候,喜好茹素奉佛,喜欢阅读诗书佛经,矢志不嫁,尤其喜欢吃芹菜面,因此我今天特别为她准备一碗。’
‘我能参观她的闺房吗?’
老婆婆于是带领黄山谷进入房门,只见书架上摆满了许多自己曾经读过的经书古籍,墙角并放置有一口大柜子,黄山谷好奇地问:
‘那里面都放些什么东西呢?能打开来看看吗?’
老婆婆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放些什么东西,更不知道钥匙摆在何处?黄山谷沈思了一下,彷佛忆起了什么,很快就找到钥匙,打开柜子一看,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里面放满了自己每次参加科试的文章。黄山谷终于明白眼前这位孤苦无依的老妪,竟然是自己前生的母亲,双脚一跪,诚恳地说:
‘老人家!我是你过去世的女儿,请你回去接受我的奉养。’
黄山谷将母亲迎奉回家孝养,并且还特地自题诗偈说: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是个带发的在家人,却是心向往道的法同沙门;虽然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却不为俗尘所染污。叹人生似梦,身外还有拘累之身,真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禅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转世因缘,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请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纪老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说:
‘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
老人拜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请求说: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请求他们。’
‘必需你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
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说也奇怪,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怀孕起来,父母认为败坏门楣,就把她赶出了家门,作佣里中。后来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这位不幸的母亲想把这个不祥的孩子丢弃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抚养他成人。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六、七岁的时候,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宛如大人口气地质问禅师。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
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实为三宝龙象,佛门法器,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民国三十一年陕西邠县百姓田三牛,家住在洞窟里,有一次遇到大风雨,洞窟倒塌,田三牛被活埋在里面。闷绝中田三牛自觉爬出了土堆,对着妻儿问着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见亲人哭成一团,没有一个人理会他的嘟嚷。他一气之下,愤而离家出走。漫步走到鸣玉池,看到一扇窄门,便挤身进去,耳边听到嘈杂的人声说:‘恭喜,恭喜!是个白胖的壮丁哟!’
田三牛不经意之间,投生为张氏人家的子弟,取名张生有。哇哇一坠地,看到接生婆四处找剪刀,便开口说:‘剪刀不是挂在墙壁上吗?’
把众人都惊吓得目瞪口呆,有人以为妖孽降生,主张把他溺死丢弃,还是母亲怜惜,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从此七载缄口不言,但是前生往事却一一了然于心。田三牛转世的事情不迳而走,传到了田家人的耳中。有一次田家与邻居发生土地纷纭,不知道田契摆在何处,不得已请转世的张生有到田家寻找。说也奇怪,孩童的张生有对田家的事情彷佛了若指掌,很快就找到了田契,解决了困难。这件令人啧啧称奇的转世故事,是由前台湾省社会处副处长牟乃竑所口述,经前经济部次长王抚州证实,听说曾任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秘书长韦德懋先生还曾经见过田三牛本人。在科学昌明的现代,仍然无法解释轮回的奇异事迹。
苏东坡和佛教的渊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过往也非常亲密。在居士分灯录里,记载东坡前生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苏轼的母亲刚刚怀孕他的时候,梦见一位身躯瘠瘦、眼睛眇细的出家人,后来就生下了苏轼。事隔数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的时候,和真净、文圣、寿聪等三位法师时常在一起论道参禅。有一天这三位出家人同时梦见迎接五祖戒禅师,三人正在交谈时,苏轼刚巧来寺拜访。三人于是把梦境告诉苏轼,苏轼就回答自己七、八岁的时候,曾梦见自己身为僧侣,往来行化于陕右一带。真净法师听了,赶忙接口说:‘戒禅师也是陕右人,晚年来游高安,五十年前圆寂于大愚。’细问之下,苏轼当年刚好四十九岁,大家终于了悟五祖戒和尚原来就是苏轼的前身。
中国有句成语说:缘订三世,表示彼此之间缘份的深远,其实这是一则动人的轮回故事。根据苏东坡的《僧圆泽传》之记载:唐僧圆泽和李源相约前往峨嵋山一游,圆泽禅师主张取道长安陆路,李源坚持行走荆州水路,圆泽禅师无奈,怃然叹息说:‘一切是因缘,由不得人也。’二人一路游来,途经南浦的时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妇女拿着瓦瓮在河边汲水,圆泽禅师看了长叹一声说:
‘我主张走陆路的原因,正是为了怕见到她呀!这位妇人姓王,我本当投胎为她的儿子,三年来我到处躲着她,使她怀孕了三年老是无法生产,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缘已尽。三天后,你到王家来看我,我以微笑与你为证,十三年后,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们再见面。’
当天晚上圆泽禅师就无疾而终,李源依约,三天后到王家去祝贺,襁褓中的婴儿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十三年后,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鸣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高声呼叫说:‘圆泽禅师还健朗吗?’
牧童挥手回答说:‘李公果然是个守信用的人。’
然后又引吭高歌: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在呜呜的笛声中,牵着牛冉冉而逝,留给李源无限的怅然与嗟叹!
四.如何超越轮回
我们对轮回的真象与价值已经有了正确的认知,应该进一步去探讨如何超越轮回的问题。该知轮回的真象只是方法、过程与手段,如何超越轮回才是最终的目的与希望。有人以为佛教主张因果轮回是迷信可笑,其实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无非是为袪除轮回铁链所设的妙方,因为佛教最终的目的在于超脱轮回,佛教才是真正破除轮回的智信宗教。
如何才能超越轮回?首先要明白轮回的原因。凡夫所以有轮回的现象,是由于业力的牵引。业力的善恶轻重不同,果报有种种的差异。《出曜经》上说:伐树不伐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肉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渴爱贪欲的箭矢,使我们在六道生死之中载浮载沈,几番辛苦!如何以精进火焰,烧尽爱欲薪柴;以般若光明,照破黑业无明;持智能利剑,斩断轮回锁链,是我们寄望所在和努力方向。佛陀说:‘这是我在人间后的受生。’透过佛陀所开导的八万四千法门,人人都能够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证悟解脱轮回、无挂无碍的境界。
勘破轮回、超越轮回,进而要不畏轮回,住于轮回之中而不为轮回所染。譬如凡夫依业力而去轮回,二乘急于解脱轮回,而菩萨以大愿力,发愿再来轮回转生,譬如观世音菩萨的倒驾慈航救度众生,慈航法师的乘愿再来之自我期许。在净土圣贤录中载有许多的大德高僧祈求往生净土,甚至暂住兜率净土,再来人世帮助众生。***圆寂之后,必定再转世人间,譬如da lai喇嘛、班禅喇嘛,他们的事迹都历历可考。这些古圣前贤以菩萨的悲心大愿,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不做人间逃兵,甘为苦海慈航,好比莲花生于淤泥而不染,虽然再来娑婆恶世轮回,但是却没有生死的痛苦。他们这种勇于投身轮回,而不为轮回所苦的悲行,才是真正超越轮回的圣者。佛陀在他自己的本生谭里,有时为天神,有时为畜生,有时为沙门,有时为王侯,轮回不息,实践六度万行的菩萨道,忙碌于度化众生、成就菩提的佛事。
沩仰宗的祖师沩山灵佑禅将要圆寂的时候,弟子依依不舍地问他:‘师父!以您的修持道行,涅盘之后将往生何处?’
‘老僧百年之后要到山下农家去出生,做一头老牯牛。’
‘唉呀!师父您这么有修行,怎么会投胎做畜生呢?’弟子们诧异万分地追问。
‘你们不相信啊?!可以在那头水牯牛的左胁下找到沩山灵佑僧五个大字,那就是我。’
弟子们听了都悲伤不已,依照遗言举行荼毗之后,果然在山下农庄发现一头初出生的水牯牛,左边腋下赫然发现师父的名字。弟子们看到师父转世的水牯牛在烈日之下犁田拉磨,赶快花钱把它买回来养老,舍不得让它耕作,每天拿上好的青草喂食。说也奇怪,水牯牛却寸草不进、滴水不喝。没有办法送回农家,水牯牛工作之后,才快快乐乐地吃草。
沩山灵佑禅师种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的慈悲,不是浅见劣根的弟子们所了解的,这种生死海中做道场,轮回城里乐自在的高行怀抱,才是真正彻悟轮回、了脱轮回的菩萨!
今天对各位说明佛教对轮回的看法,最主要是希望大家对未来的生命抱持信心与光明,相信生命是不会消灭的,死亡只是房子败坏了,再搬一栋坚固豪华的房子;死亡如同衣服破旧了,再换一件崭新美丽的衣服。在无始以来的生命流转里,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庄严殿堂早一日修建完善,把自己的华丽法衣早一日缝制完美,祝福各位都能超越轮回,解脱轮回,在无尽的轮回之中成就菩萨慧命!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在2010年正月初四举办的火施法会上,大恩上师达真堪布做了关于“慈悲心”的精彩开示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10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我的孩子正翰八个月大时,坐在电视机前面,看到气象报告,介绍泰国曼谷气温,银幕上出现曼谷的大金塔,他便自动做出合掌的样子。当时,我既还没教他合掌拜佛,也尚未带他去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08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属安徽)。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通宗通教,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念弥陀憨山大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久缺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佛灭后,弘法菩萨解释教义,依唯心立性宗,依唯识立相宗,各竖门庭,甚至分河饮水,而性相二宗不能融通非今日矣。唯马鸣大师作起信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