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汉传法师 2014-02-16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佛学讲座’于红磡体育馆连续举行三天。讲座圆满后,大师又应香港理工学院院长潘宗光先生之邀请,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晚间七点三十分,到该校的李嘉诚楼与智度会的学员举行座谈。

智度会是由潘宗光校长所发起,成员包括该校的学者教授,及工商界的菁英,大家有志一同研习佛法,因此定期聚会。当他们得知星云大师莅港讲演,特别把握机会,邀请大师开示。大师透过座谈方式,与听众之间上下交流,许多严肃、难懂的话题,如‘往生净土’、‘业报轮回’、‘不二法门’、‘居家修行’等,经过大师幽默智慧的举喻说譬,一下变得轻松有趣。全场就在你问我回答、我说你会意之下,不时传出掌声与笑声,前后历时二个钟头,欲罢不能。以下是当天的问答记录。

时间: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间七时-九时

地点:香港理工学院李嘉诚楼

主 持 人:星云大师

粤语翻译:觉梵法师

对象:香港理工学院院长潘宗光、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智度会学员

一、请问大师,信仰人间佛教的人,对净土有什么看法?

答:佛教在中国,有大乘八宗。当中,重视修行的有禅宗、净土宗、密宗和律宗四个宗派;偏重学理的也有四个宗派,即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

人间佛教没有宗派,人间佛教就是佛陀本来的教示;佛陀本来的教化就是人间佛教。佛陀当初说法四十九年,他不是对鬼神传教,也没有对畜生、地狱说法,完全是针对人间而说;对人所说的佛法,当然叫做‘人间佛教’。

一般说净土,要大家往生净土。谈到净土,不管极乐净土、华严净土、弥陀净土,乃至各宗各派所主张的净土,都是佛陀所说,这话一点也没错。不过现在如果反问大家一个问题,佛陀现在究竟到哪个世界,或者哪个净土去了呢?阿弥陀佛有住在极乐净土吗?到底他现在在哪里呢?你们会说:他当然在净土里!

其实,净土不一定只有阿弥陀佛才有净土,每一个人的心如果是清净的,每一个人都有净土。只是在佛教里讲‘净土’,在基督教则讲‘天堂’。

也许有人会比较,天堂和净土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净土当中,也有华严净土、琉璃净土、极乐净土、唯心净土、兜率净土、自性清净的净土、五乘共法的净土、大乘不共的净土,以及有余涅槃的净土、无余涅槃的净土,乃至人间净土等,在这么多的净土当中,哪个最殊胜?

所谓‘佛佛道同’,在很多的经典里,如《药师经》说:若有人称念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一样可以往生极乐净土。这个道理就如同在香港大学念书,可以到香港的政府单位任职,在中文大学、理工大学读书,一样也可以进入政府单位做事。所以佛教徒不必一定要计较这个净土、那个净土,只要你修行的功夫到达一定的程度,你要往生哪个净土,就可以到哪个净土去。

也常有人问:净土和地狱究竟在哪里?当然,净土在净土的地方,地狱在地狱的地方,这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所谓净土、天堂、地狱、畜生,都在人间里。如果我们到市场去买菜,看到那些鸡鸭鱼肉,穿肠破肚,勾的、挂的、倒吊的,那不就是地狱里的刀山剑树、油锅地狱吗?反之,住在豪宅华屋里的人,享受物质上的冷气、冰箱等等的富乐,那不就像是在天堂净土一样吗?所以,地狱、净土就在人间,在人间就可以看得到。

其实,要知道净土、地狱在哪里?第三种说法是: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一天当中,时而天堂,时而地狱。例如,早上起床,心里面无忧无虑,到公园去运动、慢跑、享受新鲜空气,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但是,回到家里,往饭桌上一坐,‘有甚么好吃的吗’?生起贪欲的心,那就是饿鬼的心。假如吃的东西不合口味,筷子一掼,碗一推,生气了;嗔恨心,那不就是地狱吗?有时还要骂人、打人;愚痴,这不就像畜生的行为一样吗?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心里时而天堂,时而地狱、饿鬼、畜生。可以说,在一天二六时中,天堂、地狱不晓得来回多少次。

甚至天台宗主张‘一念三千’,十法界都在我们的一心之中。

总之,我们的心生起了一念的清净心、慈悲心、喜舍心,那就是净土;如果你贪嗔、恶毒、邪见,那就是地狱。如此说来,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善恶、是非、好坏当中来来去去吗?所以‘人间佛教’是包括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凡是佛陀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套用佛陀的话来说:离开了人间,离开了众生,哪里还有什么佛道可求呢?

人间佛教也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既不是六祖大师,也不是太虚大师的佛教,基本上应该把人间佛教回归到佛陀的本怀去。人间佛教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很能适应现代人的根机,因为过去所弘扬的佛法,可以说有了偏差。过去多数的人都是宣扬出家的佛教,例如叫人要看破世间、要放下一切,又说‘夫妻不是冤家不聚头’、‘儿女都是讨债鬼’、‘黄金是毒蛇’等等。这种论调对出家人来说可以,但是对在家人而言,如果这一切统统不可以拥有,那不是不要生活、不要过日子了吗?离开了妻子、儿女,离开了金钱、名利、富乐,这样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现在所谓‘人间佛教’,意思就是要我们对佛陀的信仰和崇拜之外,应该从对佛菩萨或对神明的依赖,进而要来关怀社会众生,这就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应该从关怀人间做起,现在如果不推行人间佛教,不从事有利人间的事业,每天光是念佛,每个人到了佛堂里,只是拜佛、念佛,你们肯吗?所以佛教不能只重视念佛、拜佛,否则会失去度众的功能。

佛教旨在普度众生,普度众生首先要顺应众生的根机与需要。例如,你不喜欢念佛,那就禅坐;你不习惯禅坐,可以拜佛;你不要拜佛,也没有关系,你来吃素菜;你说素菜我也吃不习惯,没关系,我们可以谈禅论道,讲说佛法,甚至也可以来唱梵呗、听音乐。乃至你不信佛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行佛,替佛教动员社会大众一起来行佛做善事。

所以,现在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就是依大家的根机需要而设,是多元化、多功能,随你适合哪一种法门,就顺应你;能够实践佛陀‘观机逗教’的佛教,这就是人间佛教,就能建设人间净土。

二、信仰佛教的人相信有轮回的存在,可以投胎转世,所以要精进修行,以免将来沦落三恶道,而能投生善道。请问大师:如果不信佛教的人,他们有没有轮回?如何证明轮回的存在?

答:相信轮回,对自己比较有利;不相信轮回,就表示我们没有未来,这是很可悲的事。我们每个人现在所以甘愿辛苦,就是因为我们相信生命有轮回,所以都有一个未来的希望。

轮回就是‘因果’的循环,‘因’会成为‘果’,‘果’又成为‘因’,因果循环,就是轮回。就如时辰钟从一走到十二,他不会停摆,而会再从一开始,一直走,走到十二,如此周而复始,这就叫做‘轮回’。

一般的宗教,讲到人生,若问:人从哪里来?回答都是直线的──从这里到那里,都是有始有终的。佛教讲因果轮回,它是圆形的,是无始无终的。例如,人有生老病死,死了也不必怕,死了又会再生;生了也不要太欢喜,生了还会死去!

一粒种子,把它埋到泥土里,遇因缘就会开花结果,这就是‘因缘果报’。所以,我们现在讲因果,讲轮回,这当中‘缘’很重要。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这当中还会受到‘缘’的影响,这就是‘因、缘、果’的关系。

人为什么要喝水?因为口渴;口渴,喝了水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呢?喝水就不再口渴了,这就是因果轮回。

宇宙之间,不管你信不信轮回,都不是问题;因果轮回,这是一个必然而真实的现象,这个现象合乎真理。真理,就是要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例如,轮回,并非男人有轮回,女人就没有轮回;不管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大家都在轮回之中;不管你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大家都要轮回,所以它有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这就是真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因果轮回的思想。世界有成住坏空的轮转,时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生有生老病死的阶段,这一切都是轮回。

人吃了青菜五谷,排泄成为肥料;肥料再滋润草木,又供人所需。人喂食猪羊,猪羊又供人食用,彼此轮回。水被太阳蒸发为蒸气,遇冷凝结致雨;花果枯萎成为种子,经过播种又再开花结果。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到哪里去呢?还是有再回来的时刻。

轮回是圆的,轮回是希望。轮回可以有好的未来,可是也有不幸的降临,例如现在的政党轮替,家族的兴亡,在在都说明了现世的轮回。

世间上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都是各有前因莫羡人。富贵不过三代,帝王朝代很少超过千年的;所谓:‘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焚;不是伤他人,看看轮到我。’因为轮回,知道有因果;因为轮回,可以看出无常。

火车的车轮辗转不停,这是向前;轮船的轮机,不但向前,还可以左右。吾人因为起惑、造业、受苦;‘惑业苦’的框框一直紧紧的束缚住人生。在这生死轮回中流转,虽不畏于灭亡,但终难免有轮回之苦!

有一首四句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这就是轮回的最好说明。

三、请大师开示,何谓‘不二法门’?

答:‘不二法门’是出自《维摩经》,是维摩居士和许多菩萨、罗汉们论道的公案。

在《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记载,有一天,维摩居士示疾,文殊菩萨率领诸大菩萨前往探病。双方几番对答后,突然话锋一转,维摩诘问道:‘诸位!菩萨是怎样进入不二法门的?依照各人所知,各自述说吧!’

一时有三十一位菩萨,先后各就所见,一一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没有人再发言了,维摩诘于是问文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是怎样进入不二法门的?’

文殊菩萨回答:‘照我的见解,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这才是入不二法门。’意思是说,一实妙道,不可以用推理、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去揣度探寻,必须直观体验,向内发掘,能够这样实践,才能够进入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说后,反问维摩诘说:‘现在换我来请问你,菩萨是怎样进入不二法门的?’此时维摩诘默然无对,众皆愕然,唯独文殊菩萨智慧超人,懂得此中奥秘,乃赞叹地向大家说道:‘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

意思是说,不二法门离言绝相,如何用语言表达?如果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就不是真的不二法门了。所以维摩诘的‘默然’,意味着无上妙道不可以言说,不可以文诠,超越这些有形的障碍,直探本源,这才是菩萨的入不二法门。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如何实践‘不二法门’?所谓‘不二’,生和死是二个吗?从不二法门来看,生死是一个;生了必定要死,死了还会再生,生死是一体不二的。有和无是二个吗?其实有、无也是一个。一个茶杯,装了一杯水,这是有,大家看得到。但是大家所看到的茶杯是假相。茶杯是纸浆做的,纸浆取自木材,木材来自大树,大树要集合宇宙间的阳光、空气、水份、泥土等因缘才能成长。所以,宇宙之间其实只有一个,叫做‘缘起’──有因缘才能生起,没有因缘,连世界都没有。因缘,就是真理,就是不二。

我们看到大海里的水,一遇到刮风就起波浪;水和波浪看似二个,实际上是一个,水是波浪,波浪即是水。耳环、手镯、项链、金表,都是黄金所做的,黄金本体是一,但是做成各种饰物,就有各种不同的假相。

张小姐、李小妹、王先生、赵女士……,在不二法门中,只有一个心,没有那么多分别。我爱你,愿意为你而死;我恨你,希望你即刻就死。爱和恨是因为我们的分别心而造成巨大的偏差,但是在真理里,无爱无恨,法界平等,都是一样,这就是不二法门。

中国文化讲究礼义廉耻,重视精神本体的价值,香港理工学院接受西方的思潮,发展物理、化工等应用科学。其实体和用要结合,体用是一而不二,不是分开的。乃至世间、出世间也是不二,烦恼和涅槃也是不二,有和无也是不二。有的未尝有,无也不是无,所谓‘空中生妙有’,要‘无’才能‘有’,要‘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虚空不空,如何容纳森罗万象?所以,要从‘空’里面才能显现胜义的‘有’,我们要把‘空’‘有’的两头截断,把它归于中道,中道就是一真法界,这才是真正的真理。

何谓‘不二法门’?维摩诘的‘一默一声雷’!这就是不二法门。所谓‘不二’,这是佛法上的出世法,佛法讲‘烦恼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涩的凤梨、柿子,经过和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就能成熟而变成滋味甜美的水果,可见酸即是甜,甜离不开酸。所以‘烦恼即菩提’,这是出世法。

出世法看世间,是从理上来解悟,但是在还没有觉悟的时候,不可以在理上废事。我们可以用理来解事,可以因事而明理,能够‘理事圆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吾人若能将‘不二法门’的哲学应用在生活上,自能‘人我一如’、‘自他不二’!

四、有时听闻佛法,觉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境界的时候,却派不上用场,请教大师,怎么办才好?

答: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以平常讲修行,就是要慢慢的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说得到,就一定要做得到。

修行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衣服破了,要修补一下;家俱坏了,要修理一下;头发乱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长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仪容,都需要修理、修补、修饰、修正。乃至锅碗坏了,也要修锅补碗;鞋袜坏了,也要修鞋补袜;人的行为有了偏差、过失的时候,更需要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里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观鼻、鼻观心地自我独居;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如果天天诵经拜佛,却是满心的贪嗔愚痴、自私执着;不如法的修行,如何会有如法的结果?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就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行,也能修心,内外一如,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则必能凡事皆办,凡修必成。

不管修行或修心,应该从生活里确实来修。食衣住行、行住坐卧之间,乃至做人处事、交友往来、举心动念、晨昏日夜,都可以修行。例如:穿着衣服,庄严整齐固然需要,但是破旧败坏,只要清洁淡雅,也无不好,这就是穿衣的修行。饮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所谓粗茶淡饭,也觉得别有滋味,这就是饮食的修行。居住房屋,深宅大院,固然很好;简陋小屋,也如天堂,这就是居住的修行。出门有汽车代步,快速敏捷;无车无船,也能安步当车,这就是行走的修行。

做事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实正直,求真求圆,这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诚恳切,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诸如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货真价实,老少无欺;当官的人,为民服务,守信守法,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过去禅门大德们,搬柴运水、典座行堂、种植山林、牧牛垦荒,甚至米坊筛米、修鞋补衣等,这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刻薄、无信无义、无道无德、悭贪吝啬、阴谋算计;心性品德上的缺点不去除,正如碗盘未洗,肮脏垢秽,如此怎么能用来盛装美味的佳肴供人受食呢?

所谓‘人成即佛成’!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要让自己做人无亏于天理、无负于人道。如一般人讲,做人要诚实、信用,要孝顺父母,要忠于朋友;能说到做到,培养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转境’,自然就能发挥力量。

我们平时老是重视外面的力量,如胡适之说:被人牵着鼻子走。假如我们能慢慢训练自己的心,心中的所思、所想,你肯定它、主宰它,而不要‘心随境转’,让心里的力量强大起来,不随外境动摇,那就有力量了。

五、有人说,养猪本来就是要提供给人吃的,所以杀猪其实是帮助它早日投胎转世。请问大师,这种说法合理吗?

答:这种说法不合乎佛法,我们不能认定猪生来就是要给人吃,因此就能任意杀生;就如老虎也会吃人,难道我们会同意:人本来就是要给老虎吃的说法吗?

过去人好吃牛肉,现在有了狂牛症;过去人好吃猪肉,现在有了口蹄疫;过去人好吃鸡鸭,现在有了禽流感。这何尝不可以说,动物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呢?

长期以来,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现在大自然不是也在对人类逐一反扑吗?例如沙尘暴、臭氧层破洞、温室效应,乃至地震、洪水、土石流等,难道人类对这一切威胁到我们生存的警讯,还不能有所自觉吗?难道人类为了生存,还能理所当然地对宇宙的动植物加以残害吗?

所以,伤害生命的行为,都不能视为是合理而应该的事。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

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从一些偈语可以得到印证。诸如:‘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姓,只为别形躯;苦痛由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阎王断,自揣应如何?’‘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

不杀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儒家有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古人的‘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都是对生命的珍惜爱护。

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灭度后不久的阿育王,更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等,凡此都是佛教对于护生的最好示范。今人若能设立动物之家,让动物养老、医疗等,都是积极的护生。

现代素食风气兴盛,素食不仅有益健康,而且可以长养慈悲心。慈悲心就是不忍众生苦之心;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一不小心割伤或烫伤手指,即感痛楚,然而有些人却为了一己口腹之欲,杀鸡拔毛,宰猪杀牛,活鱼生吃等。在此之时,可曾体会它们垂死之痛?所谓:‘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豢养宠物也是现代人的时尚;然而所谓:‘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把鸟雀关在牢笼里,形同囚犯;如此虐待动物,亦不合护生之道。因此,不虐待动物也是护生,例如:不倒提鸡鸭、不鞭笞牛马、不弹射鸟雀,不垂钓鱼虾等。只是现代的社会,钓鱼、钓虾场到处林立,有的人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纯粹以垂钓为乐,尽管钓上来之后又再放生,但当下已对鱼虾造成伤害;如此诱杀弱小,把痛苦加诸在其他生命之上,何乐之有?

其实,不杀生之外,还应积极地护生。护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放人一条生路;给人方便、给人救济、给人离苦,给人善因好缘,助成别人的好事等,这就是放生。放生、护生,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才有自我生命的尊严。

六、请问大师,‘人间佛教’相信有灵魂存在这回事吗?

答:人当然有灵魂的存在,一个人的生存,除了肉体之外,就是要靠内在的精神力当支柱,精神就是一般俗称的‘灵魂’。不过佛教不名之曰‘灵魂’,佛教认为灵魂只讲到第六识,其实人的生命层次很高,还有第八识,再往上还有阿陀那识,再向上到如来藏,甚至讲到佛性。如果我们有了第六意识的心识慧解,只是一些聪明才智;心灵之上,还有一个第八识真我的本体,这才是真正生命的主体,所以佛教不讲究灵魂,灵魂是最肤浅的说法,佛教讲究真心。

其实,不只是佛教,就以道教来说,认为‘天人合一’,人死了,精神不灭,这就是有灵魂。有些人曾经听过、看过,或者感受过死去的亲人半夜回家的情形。像这类的经验,我想许多人都有,但这不是普遍的。你听到了,我没有听到,你跟我讲,我就说:哪里有这样的事?这就会变成一种争论。但这是个人的体会,个人的经验,你听到了,必定会相信确有其事,而且很执着。

关于灵魂的研究,现在东西方都在热烈地探讨,相信未来必然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不过,不管有没有灵魂,我们宁可信其有。有,还有一个未来、还有一个希望、还有一个精神世界;你说没有,那就表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也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这太可怕了。所以佛教讲:‘宁可起有见如妙高山,不可起空见如芥子许。’

佛教讲灵魂,但是不要迷信,如孔老夫子说:‘不怪力乱神。’其实佛教本来就不讲‘怪力乱神’,真正的迷信,是一般社会人士,佛教对于一些难解的现象,有时候解释它、承认它,但不是崇拜它,像灵魂的有和无,不是去崇拜它。有无灵魂,就等于有一个茶杯、有一张桌子、有一栋房子,有没有跟我不是那么重要,不是有太密切的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要承认世间,要承认它而不要破坏它。例如,一般社会人士的居家生活,离不开金钱、物质,所以人间佛教不认为‘金钱是毒蛇’,反而鼓励信众要从事正业来发财致富,也就是赞成信徒拥有净财,因为有了净财,才能行善做好事。佛教也不排斥正当的情爱生活,不但希望夫妻要相亲相爱,并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所以,人间佛教希望每个人都能奉行三好运动,要‘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让心中充满真善美,继而把自己的心量扩大起来,不要嫉妒,不要怨恨,自然而然就能心包太虚,就能与宇宙同在。

虽然有人说‘灵魂不灭,精神不死’,这是对人生的探讨,但还是不够究竟;求其究竟,应该‘真常唯心’、‘涅槃寂静’,也就是要把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那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要认识第八识,则不是从知识上就能容易了解的,第八识的大圆镜智,必须要靠修持、体验,才能证得。假如吾人能将‘八识’转成‘四智’:转前五识为‘成所做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净智’,那时候,吾人不但拥有灵魂,而且佛性都能现前,还怕人生不圆满吗?

七、如果打死一只蚊子,是为了不要让它再去叮咬别人,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就可以打死蚊子吗?请问大师,您的看法如何?

答:有人说,杀猪将来变猪,杀鸡将来变鸡,我杀人将来就能投胎做人。其实这样的理论是不合乎因果,是一种可怕的邪见,因果的内容绝不是如此的刻板。你把饭吃到肚子里,排泄出来的还会是米饭吗?学生犯了错,老师处罚他面壁,甚至罚站、罚跪,难道讲因果,学生也可以罚老师面壁,要老师罚站、罚跪吗?

动物里有一种螟蛉子,它与蝴蝶有因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蝴蝶。一亩田地里,同时播下的种子,长出来的禾苗,也有高矮不同。所以,‘因缘果报’的关系,从‘因’到‘果’,其中‘缘’的关系轻重,不能不注意。

刚才你说,打死蚊子是为了不要让它再去咬别人;它去咬别人,别人一滴血就能维持它的生命,而你为了一滴血却要了它的命,如此说来,是让它维持生命好呢?还是为了免去别人少一滴血就去打死一只蚊子好呢?二者之间如何算法?我想最好还是不要多管闲事。

话说有一群人大清早在河边等渡船,准备要到对岸办事。船夫来了,把渡船从沙滩上推到河里去,结果沙堆里有很多小鱼、小虾、小螃蟹,都被船压死了。

船夫撑船把大家载过河,由于船小人多,因此留下一些人等着下一班船过河。留下的人当中有一位秀才及一位禅师,当在等船的时候,秀才问禅师:‘和尚、和尚,你看到了吗?刚才船夫把船推下水的时候,压死了好多的小螃蟹、小鱼、小虾,请您说说看,这到底是乘客的罪过呢?还是船夫的罪过?’

这一个问题坦白说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如果说是船夫的罪过,船夫是为了要渡人到对岸去,他并没有想要杀生;如果说是乘客的罪过,他们是为了过河,也没有想要杀生。可是明明船下确实是压死了那么多条生命,这究竟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的回答很妙,他说:‘是秀才你的罪过。’

秀才一听很生气:‘怎么会是我的罪过呢?我又不是船夫,我也没有坐船,怎么会是我的罪过呢?’

禅师说:‘因为你多管闲事。’

禅师的说法很有道理,这个世间常常是本来没有事,但就因为有一些人多管闲事,因此惹出许多的是非来。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不要多心,就什么事也没有,但是我们常常把很自然的事,想得太多,画蛇添足,因此研究得太深,反而不正常。例如,佛经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是否我们就不要喝水了吗?这是不对的,水里有八万四千虫,我照喝,因为我是喝水,并没有想到里面有八万四千虫。

有人感冒打针,一针下去,多少细胞、微生物都会没命,你怎么忍心呢?不是,我们打针,没有想到会杀死病菌,只想到我要健康。以人为本的佛教,人的健康很重要;以心为重的佛教,心净国土净。因此,纵有杀生的行为,但没有杀生的念头,此与嗔心而杀,果报是迥然不同的。

人死后举行火葬,火葬的时候,火柴、身体里面都有很多的寄生虫,一把火把它们都烧死了,是否犯了杀生戒呢?没有,因为我的出发点只是为了不愿看到尸体腐烂,所以我的目的是火葬,是举行葬礼,不是为了烧死这许多寄生虫。我没有杀心,这是很重要的,我的心中没有杀生的念头,纵使有杀生之行,就像法律上,即使过失杀人,罪过也会轻一些。所以,有时候心的造业,心所表现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没有心念的发动,纵使行为上有罪,也会减轻。

八、我多次聆听大师讲说人间佛教,现在祖国大陆开放了,有许多人也希望聆听大师的佛法,不知大师什么时候也能到大陆去讲经说法?

答:这个问题恐怕要大陆的领导阶层对宗教重视才行,因为大陆上最高的领导人,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事情的成与否?成也一句话,不成也一句话。不过,我虽然很久没有到大陆去,但是我知道大陆的人民都对我很好,未来只要有佛缘,就有希望。

不过,既然有人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在想,自从大陆成立政府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现在的政治已经稳定,经济不但开放,而且急速成长,人民的生活也改善了,在国际间的地位更是倍受重视。只是,要建设一个富强安乐的国家,除了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富乐以外,其他如社会秩序的维系、道德人心的提升,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宗教在这些方面,都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宗教的重要,如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法律防患于已然,佛法防患于未然。’佛教本身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佛教的教义如‘因缘果报’、‘三世轮回’、‘五戒十善’、‘慈悲喜舍’等,都在辅助社会的秩序,发挥‘以正驱邪’、‘以悟去迷’的功效,对治疗社会病态具有正面的影响力,这份影响力将带给社会国家一股无形的内在稳定力量。

我曾经到泰国的金三角、热水塘去弘法救济,当地有一群因受战争之害而流离失所的中国人,他们跟我说:‘我们可以没有饭吃,但不能没有信仰,精神上的贫乏、空虚,比饥饿更难忍受。’

所以,未来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如有佛法来辅国安民,帮助教化,这比有形的财富更为重要。希望大陆领导人能重视宗教,能用佛教做为净化社会人心的良方,这是非常重要的。

九、有的人说,生病是杀业的果报。现在有很多人用气功治病,但是从因果法来看,以气功等方法治病,对果报而言,是延迟的,还是化解的,还是等到下辈子再去受?请问大师,这应该如何解释?

答:人有了生命,有了身体,当然就会有病苦。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身体还很健康;有的人二、三十岁就衰弱不堪,这当中当然是有因缘果报的关系。

不过,运用气功把病治好了,这也合乎因果报应的原理,因为这正说明,人生虽然难免会有一些苦难,但是苦难也有化解的方法。所以一个人生病了,如果服用药物,就把病治好了,这也是说明行为的业报是可以有方法消除的。

关于消业的原理,我举个譬喻来说,一把盐,放在茶杯里,水很咸;如果把一把盐放在一盆水里,不但不咸,而且味道会更好。所以,一面有业障,一面也有我的愿力;水的多少,就如我的慈悲心大和小。我有功德,我的功德能把业力减少。

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一块田,田里的种子长了禾苗,草也跟着成长(草就是恶业),那该怎么办呢?必须慢慢把草拔除。但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杂草拔了又生,永远也拔不完。没有关系,等到禾苗长大以后,下面纵有一些杂草存在,已经不妨碍禾苗的生长了。

这也就是说,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要一下子就消除竟尽,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我的功德禾苗长大了,何必在乎下面的一些罪业之草呢?

所以,有了业障不必怕,只要多行善事,好好的积德培福,还是有办法消业。只是,人很多时候积了功德,又把功德给漏了,就如茶杯破了洞,水都流走了,功德也不存在了。

为什么功德会漏了呢?漏,就是烦恼、情绪、恶念、贪嗔愚痴。也就是当我们在做功德的时候,忽然为了一些小事令自己不满意,就口出恶言、心存恶念,如此纵有布施,功德也会大大减少。因此,每个人对于身口意三业,要时时谨慎,莫令造业,否则让功德漏了,不是很可惜吗?

刚才说到身体有病,也不一定只有用气功来治疗,有的人用药物治疗,有的人用物理治疗、化学治疗,或是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甚至水疗法、热疗法、蒸气疗法等,只要能对症下药,所谓‘方便有多门’,一些的病痛有这么多方法可以治疗,又有何不可呢?所以,如果透过气功等各种方法来治病,这也是合乎因缘果报的原理,只要方法正当,不必做过多的联想。

十、请问大师,想在家中自己修行,有什么简易的修行法门可行?

答:居家修行,可依自己的时间、环境等时空因缘而订定简易、相应的修行法。例如,喜欢打坐的人,早上醒来,不要急着下床,可以在床上静坐五分钟。或者晚上临睡前,不要忙着躺下来,也可以在床上静坐五分钟。五分钟做什么呢?最好什么都不想;有时坐着坐着,又再打瞌睡,那也没有关系。有的人说,什么都不想,很难;那就把念头集中,专注观想,想光明、想佛祖、想好事。

如果你觉得坐在床上,静静的,没有动作不好,那就念一卷《般若心经》,或是念一卷《大悲咒》,二、三分钟,很容易。或者如果你躺在床上睡不着,也可以来个‘十口气念佛’,也就是连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念十口气。随各人一口气的极度称念,不限制佛号的次数多少,以及念佛的声音高低缓急,随自己的气息而念。如此连续称念十口气,叫做十念法,目的在藉气息调伏内心的散乱。

最近我为了让在家信徒容易修行,撰写了一百篇的‘佛光祈愿文’,前几天我在红磡体育馆讲演的时候,每天都念一篇‘佛光祈愿文’,每篇大概四、五分钟。你们可以在早上或晚间,为一百种不同行业的人祈愿祝福,你的慈悲心散播到他们的行业里,跟他们结缘,也是一种修行,这是在家庭里自我修行最好的办法。

此外,家中如果有佛堂,早上一炷香,礼佛三拜,或者问个讯,或者献一朵花,都可以。但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每天即使再忙,也不能缺课,这表示心中有佛。当你养成习惯以后,自己就会觉得时时与佛同在,时时心中有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很大的信心与力量,这就是修行。

十一、病人在医院治疗,各种药物、仪器都无法帮他完全康复,只有增加痛苦;但不医治,就会死亡。请问大师,在这种情况之下,医生应该如何做才是慈悲?

答:有病的人,医生想要救活他不可能;不救活,又觉得何能见死不救?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顺乎自然。我看过医院里有许多病人,实在是无法活下去了,氧气筒、打针、输血等种种的方法,想要让他活命,实际上是增加他的痛苦。

我觉得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生命是死不了的,死的是躯体,等于移民一样。一般中国人的观念,好死不如歹活,就是宁可痛苦一生,也不要死,这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在台湾,如佛光大学、南华大学首创‘生死学研究所’,目前台湾对于生死的研究很热门,甚至我们的学生志愿到殡仪馆为亡者服务;由研究生来为亡者服务,今后必能提升死亡的品质,让死亡不再让人感到那么可怕。

有人问,不信宗教的人会死,信仰宗教的人一样也会死,那么为什么要信仰宗教呢?要知道,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他有信仰宗教的情操,有信仰宗教的修行,就能增加自己面对生死的智慧与力量,他能认识生死是很自然的事,例如死亡就如回家,所谓‘视死如归’,不是很安然,很快乐吗?所以,自古以来种种的修行法门,如果应用得巧妙,不但生活没有忧悲苦恼,而且面临死亡,也能无忧无惧。因此,刚才谈到居家修行,能够应用得习惯,自然有百益而无一弊。

总之,老病衰残是自然的现象,死亡有时如油尽灯干,所以不必为死亡害怕。生死是一如的,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就如佛陀,也是‘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一切都要看缘分。因此,凡事不必强求,顺乎自然最好。

十二、怎样才算是正信的佛教徒,请大师开示。

答: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他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一个旁听生罢了。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

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三宝’呢?简单的说,三宝是冥冥暗夜里的灯烛,是滔滔苦海内的舟航,是焰焰火宅中的雨泽。‘皈依’三宝,是‘皈投’、‘依靠’佛法僧的意思。

世间上,小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航海的人需要依靠指南针,船只才能平安返航;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三宝就像我们的父母,当一个小孩被人欺侮时,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只要他叫一声‘妈妈’,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因为他有母亲。同样的,世间上邪魔外道、坏人坏事很多,有了三宝做为依靠,生命就有了安全的依怙。

三宝又像我们的指南针,可以引导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平安的避风港。每个人到了晚上都知道要回家;皈依三宝、常念三宝的功德,可以让我们仰仗三宝功德的加被,藉此宝筏,出生死流,勇渡苦海,回归真实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本来之家。所以皈依三宝可以让我们现世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让我们未来有家可归!

皈依三宝成为一个正信佛教徒以后,还要有修行的信仰生活,有修行才有体验,有信仰才有力量。

说到信仰、皈依,事实上,佛陀并不要我们信仰、皈依;我们所以信仰佛教、皈依三宝,重要的是要肯定自己、找到自己,因为人人有佛性。所以,佛法里有一句伟大的名言:‘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要我们皈依自己、找到自己,而不要皈依其他,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佛教徒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佛,佛如光明,有了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带来希望;皈依法,法如净水,有了净水,可以滋润大地,生长万物;皈依僧,僧如福田,有了福田,可以给人播种,广植福德。

不过,一般的佛教徒皈依以后,平常并不去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只是祈求佛祖保佑,他就只有皈依‘佛宝’;有些知识份子,只要研究佛法,但是他不拜佛,也不敬僧,他就只有皈依‘法宝’;有的人学佛只看那个法师跟他投缘,他就去亲近,既不听经,也不拜佛,他也是只有皈依‘僧伽’一宝。严格说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真正的三宝弟子,皈依以后,应该礼佛、闻法、敬僧,尤其要有正知正见,要深信因果,要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才能获得佛法的受用,才能得到信仰的利益。

总之,佛教讲人人有佛性,佛教徒可以什么都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所以,信了佛教以后,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扩大,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升华,可以让我们懂得广结善缘、慈悲友爱。学佛修行,皈依三宝,成为正信的佛教徒,可以获得无上的利益、功德,这是不容置疑的。

更新于:2014-02-16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