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佛学讲座’于红磡体育馆连续举行三天。讲座圆满后,大师又应香港理工学院院长潘宗光先生之邀请,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晚间七点三十分,到该校的李嘉诚楼与智度会的学员举行座谈。
智度会是由潘宗光校长所发起,成员包括该校的学者教授,及工商界的菁英,大家有志一同研习佛法,因此定期聚会。当他们得知星云大师莅港讲演,特别把握机会,邀请大师开示。大师透过座谈方式,与听众之间上下交流,许多严肃、难懂的话题,如‘往生净土’、‘业报轮回’、‘不二法门’、‘居家修行’等,经过大师幽默智慧的举喻说譬,一下变得轻松有趣。全场就在你问我回答、我说你会意之下,不时传出掌声与笑声,前后历时二个钟头,欲罢不能。以下是当天的问答记录。
时间: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间七时-九时
地点:香港理工学院李嘉诚楼
主 持 人:星云大师
粤语翻译:觉梵法师
对象:香港理工学院院长潘宗光、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智度会学员
一、请问大师,信仰人间佛教的人,对净土有什么看法?
答:佛教在中国,有大乘八宗。当中,重视修行的有禅宗、净土宗、密宗和律宗四个宗派;偏重学理的也有四个宗派,即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
人间佛教没有宗派,人间佛教就是佛陀本来的教示;佛陀本来的教化就是人间佛教。佛陀当初说法四十九年,他不是对鬼神传教,也没有对畜生、地狱说法,完全是针对人间而说;对人所说的佛法,当然叫做‘人间佛教’。
一般说净土,要大家往生净土。谈到净土,不管极乐净土、华严净土、弥陀净土,乃至各宗各派所主张的净土,都是佛陀所说,这话一点也没错。不过现在如果反问大家一个问题,佛陀现在究竟到哪个世界,或者哪个净土去了呢?阿弥陀佛有住在极乐净土吗?到底他现在在哪里呢?你们会说:他当然在净土里!
其实,净土不一定只有阿弥陀佛才有净土,每一个人的心如果是清净的,每一个人都有净土。只是在佛教里讲‘净土’,在基督教则讲‘天堂’。
也许有人会比较,天堂和净土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净土当中,也有华严净土、琉璃净土、极乐净土、唯心净土、兜率净土、自性清净的净土、五乘共法的净土、大乘不共的净土,以及有余涅槃的净土、无余涅槃的净土,乃至人间净土等,在这么多的净土当中,哪个最殊胜?
所谓‘佛佛道同’,在很多的经典里,如《药师经》说:若有人称念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一样可以往生极乐净土。这个道理就如同在香港大学念书,可以到香港的政府单位任职,在中文大学、理工大学读书,一样也可以进入政府单位做事。所以佛教徒不必一定要计较这个净土、那个净土,只要你修行的功夫到达一定的程度,你要往生哪个净土,就可以到哪个净土去。
也常有人问:净土和地狱究竟在哪里?当然,净土在净土的地方,地狱在地狱的地方,这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所谓净土、天堂、地狱、畜生,都在人间里。如果我们到市场去买菜,看到那些鸡鸭鱼肉,穿肠破肚,勾的、挂的、倒吊的,那不就是地狱里的刀山剑树、油锅地狱吗?反之,住在豪宅华屋里的人,享受物质上的冷气、冰箱等等的富乐,那不就像是在天堂净土一样吗?所以,地狱、净土就在人间,在人间就可以看得到。
其实,要知道净土、地狱在哪里?第三种说法是: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一天当中,时而天堂,时而地狱。例如,早上起床,心里面无忧无虑,到公园去运动、慢跑、享受新鲜空气,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但是,回到家里,往饭桌上一坐,‘有甚么好吃的吗’?生起贪欲的心,那就是饿鬼的心。假如吃的东西不合口味,筷子一掼,碗一推,生气了;嗔恨心,那不就是地狱吗?有时还要骂人、打人;愚痴,这不就像畜生的行为一样吗?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心里时而天堂,时而地狱、饿鬼、畜生。可以说,在一天二六时中,天堂、地狱不晓得来回多少次。
甚至天台宗主张‘一念三千’,十法界都在我们的一心之中。
总之,我们的心生起了一念的清净心、慈悲心、喜舍心,那就是净土;如果你贪嗔、恶毒、邪见,那就是地狱。如此说来,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善恶、是非、好坏当中来来去去吗?所以‘人间佛教’是包括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凡是佛陀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套用佛陀的话来说:离开了人间,离开了众生,哪里还有什么佛道可求呢?
人间佛教也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既不是六祖大师,也不是太虚大师的佛教,基本上应该把人间佛教回归到佛陀的本怀去。人间佛教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很能适应现代人的根机,因为过去所弘扬的佛法,可以说有了偏差。过去多数的人都是宣扬出家的佛教,例如叫人要看破世间、要放下一切,又说‘夫妻不是冤家不聚头’、‘儿女都是讨债鬼’、‘黄金是毒蛇’等等。这种论调对出家人来说可以,但是对在家人而言,如果这一切统统不可以拥有,那不是不要生活、不要过日子了吗?离开了妻子、儿女,离开了金钱、名利、富乐,这样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现在所谓‘人间佛教’,意思就是要我们对佛陀的信仰和崇拜之外,应该从对佛菩萨或对神明的依赖,进而要来关怀社会众生,这就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应该从关怀人间做起,现在如果不推行人间佛教,不从事有利人间的事业,每天光是念佛,每个人到了佛堂里,只是拜佛、念佛,你们肯吗?所以佛教不能只重视念佛、拜佛,否则会失去度众的功能。
佛教旨在普度众生,普度众生首先要顺应众生的根机与需要。例如,你不喜欢念佛,那就禅坐;你不习惯禅坐,可以拜佛;你不要拜佛,也没有关系,你来吃素菜;你说素菜我也吃不习惯,没关系,我们可以谈禅论道,讲说佛法,甚至也可以来唱梵呗、听音乐。乃至你不信佛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行佛,替佛教动员社会大众一起来行佛做善事。
所以,现在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就是依大家的根机需要而设,是多元化、多功能,随你适合哪一种法门,就顺应你;能够实践佛陀‘观机逗教’的佛教,这就是人间佛教,就能建设人间净土。
二、信仰佛教的人相信有轮回的存在,可以投胎转世,所以要精进修行,以免将来沦落三恶道,而能投生善道。请问大师:如果不信佛教的人,他们有没有轮回?如何证明轮回的存在?
答:相信轮回,对自己比较有利;不相信轮回,就表示我们没有未来,这是很可悲的事。我们每个人现在所以甘愿辛苦,就是因为我们相信生命有轮回,所以都有一个未来的希望。
轮回就是‘因果’的循环,‘因’会成为‘果’,‘果’又成为‘因’,因果循环,就是轮回。就如时辰钟从一走到十二,他不会停摆,而会再从一开始,一直走,走到十二,如此周而复始,这就叫做‘轮回’。
一般的宗教,讲到人生,若问:人从哪里来?回答都是直线的──从这里到那里,都是有始有终的。佛教讲因果轮回,它是圆形的,是无始无终的。例如,人有生老病死,死了也不必怕,死了又会再生;生了也不要太欢喜,生了还会死去!
一粒种子,把它埋到泥土里,遇因缘就会开花结果,这就是‘因缘果报’。所以,我们现在讲因果,讲轮回,这当中‘缘’很重要。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这当中还会受到‘缘’的影响,这就是‘因、缘、果’的关系。
人为什么要喝水?因为口渴;口渴,喝了水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呢?喝水就不再口渴了,这就是因果轮回。
宇宙之间,不管你信不信轮回,都不是问题;因果轮回,这是一个必然而真实的现象,这个现象合乎真理。真理,就是要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例如,轮回,并非男人有轮回,女人就没有轮回;不管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大家都在轮回之中;不管你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大家都要轮回,所以它有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这就是真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因果轮回的思想。世界有成住坏空的轮转,时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生有生老病死的阶段,这一切都是轮回。
人吃了青菜五谷,排泄成为肥料;肥料再滋润草木,又供人所需。人喂食猪羊,猪羊又供人食用,彼此轮回。水被太阳蒸发为蒸气,遇冷凝结致雨;花果枯萎成为种子,经过播种又再开花结果。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到哪里去呢?还是有再回来的时刻。
轮回是圆的,轮回是希望。轮回可以有好的未来,可是也有不幸的降临,例如现在的政党轮替,家族的兴亡,在在都说明了现世的轮回。
世间上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都是各有前因莫羡人。富贵不过三代,帝王朝代很少超过千年的;所谓:‘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焚;不是伤他人,看看轮到我。’因为轮回,知道有因果;因为轮回,可以看出无常。
火车的车轮辗转不停,这是向前;轮船的轮机,不但向前,还可以左右。吾人因为起惑、造业、受苦;‘惑业苦’的框框一直紧紧的束缚住人生。在这生死轮回中流转,虽不畏于灭亡,但终难免有轮回之苦!
有一首四句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这就是轮回的最好说明。
三、请大师开示,何谓‘不二法门’?
答:‘不二法门’是出自《维摩经》,是维摩居士和许多菩萨、罗汉们论道的公案。
在《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记载,有一天,维摩居士示疾,文殊菩萨率领诸大菩萨前往探病。双方几番对答后,突然话锋一转,维摩诘问道:‘诸位!菩萨是怎样进入不二法门的?依照各人所知,各自述说吧!’
一时有三十一位菩萨,先后各就所见,一一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没有人再发言了,维摩诘于是问文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是怎样进入不二法门的?’
文殊菩萨回答:‘照我的见解,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这才是入不二法门。’意思是说,一实妙道,不可以用推理、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去揣度探寻,必须直观体验,向内发掘,能够这样实践,才能够进入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说后,反问维摩诘说:‘现在换我来请问你,菩萨是怎样进入不二法门的?’此时维摩诘默然无对,众皆愕然,唯独文殊菩萨智慧超人,懂得此中奥秘,乃赞叹地向大家说道:‘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
意思是说,不二法门离言绝相,如何用语言表达?如果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就不是真的不二法门了。所以维摩诘的‘默然’,意味着无上妙道不可以言说,不可以文诠,超越这些有形的障碍,直探本源,这才是菩萨的入不二法门。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如何实践‘不二法门’?所谓‘不二’,生和死是二个吗?从不二法门来看,生死是一个;生了必定要死,死了还会再生,生死是一体不二的。有和无是二个吗?其实有、无也是一个。一个茶杯,装了一杯水,这是有,大家看得到。但是大家所看到的茶杯是假相。茶杯是纸浆做的,纸浆取自木材,木材来自大树,大树要集合宇宙间的阳光、空气、水份、泥土等因缘才能成长。所以,宇宙之间其实只有一个,叫做‘缘起’──有因缘才能生起,没有因缘,连世界都没有。因缘,就是真理,就是不二。
我们看到大海里的水,一遇到刮风就起波浪;水和波浪看似二个,实际上是一个,水是波浪,波浪即是水。耳环、手镯、项链、金表,都是黄金所做的,黄金本体是一,但是做成各种饰物,就有各种不同的假相。
张小姐、李小妹、王先生、赵女士……,在不二法门中,只有一个心,没有那么多分别。我爱你,愿意为你而死;我恨你,希望你即刻就死。爱和恨是因为我们的分别心而造成巨大的偏差,但是在真理里,无爱无恨,法界平等,都是一样,这就是不二法门。
中国文化讲究礼义廉耻,重视精神本体的价值,香港理工学院接受西方的思潮,发展物理、化工等应用科学。其实体和用要结合,体用是一而不二,不是分开的。乃至世间、出世间也是不二,烦恼和涅槃也是不二,有和无也是不二。有的未尝有,无也不是无,所谓‘空中生妙有’,要‘无’才能‘有’,要‘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虚空不空,如何容纳森罗万象?所以,要从‘空’里面才能显现胜义的‘有’,我们要把‘空’‘有’的两头截断,把它归于中道,中道就是一真法界,这才是真正的真理。
何谓‘不二法门’?维摩诘的‘一默一声雷’!这就是不二法门。所谓‘不二’,这是佛法上的出世法,佛法讲‘烦恼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涩的凤梨、柿子,经过和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就能成熟而变成滋味甜美的水果,可见酸即是甜,甜离不开酸。所以‘烦恼即菩提’,这是出世法。
出世法看世间,是从理上来解悟,但是在还没有觉悟的时候,不可以在理上废事。我们可以用理来解事,可以因事而明理,能够‘理事圆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吾人若能将‘不二法门’的哲学应用在生活上,自能‘人我一如’、‘自他不二’!
四、有时听闻佛法,觉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境界的时候,却派不上用场,请教大师,怎么办才好?
答: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以平常讲修行,就是要慢慢的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说得到,就一定要做得到。
修行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衣服破了,要修补一下;家俱坏了,要修理一下;头发乱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长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仪容,都需要修理、修补、修饰、修正。乃至锅碗坏了,也要修锅补碗;鞋袜坏了,也要修鞋补袜;人的行为有了偏差、过失的时候,更需要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里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观鼻、鼻观心地自我独居;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如果天天诵经拜佛,却是满心的贪嗔愚痴、自私执着;不如法的修行,如何会有如法的结果?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就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行,也能修心,内外一如,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则必能凡事皆办,凡修必成。
不管修行或修心,应该从生活里确实来修。食衣住行、行住坐卧之间,乃至做人处事、交友往来、举心动念、晨昏日夜,都可以修行。例如:穿着衣服,庄严整齐固然需要,但是破旧败坏,只要清洁淡雅,也无不好,这就是穿衣的修行。饮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所谓粗茶淡饭,也觉得别有滋味,这就是饮食的修行。居住房屋,深宅大院,固然很好;简陋小屋,也如天堂,这就是居住的修行。出门有汽车代步,快速敏捷;无车无船,也能安步当车,这就是行走的修行。
做事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实正直,求真求圆,这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诚恳切,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诸如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货真价实,老少无欺;当官的人,为民服务,守信守法,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过去禅门大德们,搬柴运水、典座行堂、种植山林、牧牛垦荒,甚至米坊筛米、修鞋补衣等,这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刻薄、无信无义、无道无德、悭贪吝啬、阴谋算计;心性品德上的缺点不去除,正如碗盘未洗,肮脏垢秽,如此怎么能用来盛装美味的佳肴供人受食呢?
所谓‘人成即佛成’!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要让自己做人无亏于天理、无负于人道。如一般人讲,做人要诚实、信用,要孝顺父母,要忠于朋友;能说到做到,培养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转境’,自然就能发挥力量。
我们平时老是重视外面的力量,如胡适之说:被人牵着鼻子走。假如我们能慢慢训练自己的心,心中的所思、所想,你肯定它、主宰它,而不要‘心随境转’,让心里的力量强大起来,不随外境动摇,那就有力量了。
五、有人说,养猪本来就是要提供给人吃的,所以杀猪其实是帮助它早日投胎转世。请问大师,这种说法合理吗?
答:这种说法不合乎佛法,我们不能认定猪生来就是要给人吃,因此就能任意杀生;就如老虎也会吃人,难道我们会同意:人本来就是要给老虎吃的说法吗?
过去人好吃牛肉,现在有了狂牛症;过去人好吃猪肉,现在有了口蹄疫;过去人好吃鸡鸭,现在有了禽流感。这何尝不可以说,动物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呢?
长期以来,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现在大自然不是也在对人类逐一反扑吗?例如沙尘暴、臭氧层破洞、温室效应,乃至地震、洪水、土石流等,难道人类对这一切威胁到我们生存的警讯,还不能有所自觉吗?难道人类为了生存,还能理所当然地对宇宙的动植物加以残害吗?
所以,伤害生命的行为,都不能视为是合理而应该的事。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
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从一些偈语可以得到印证。诸如:‘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姓,只为别形躯;苦痛由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阎王断,自揣应如何?’‘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
不杀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儒家有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古人的‘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都是对生命的珍惜爱护。
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灭度后不久的阿育王,更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等,凡此都是佛教对于护生的最好示范。今人若能设立动物之家,让动物养老、医疗等,都是积极的护生。
现代素食风气兴盛,素食不仅有益健康,而且可以长养慈悲心。慈悲心就是不忍众生苦之心;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一不小心割伤或烫伤手指,即感痛楚,然而有些人却为了一己口腹之欲,杀鸡拔毛,宰猪杀牛,活鱼生吃等。在此之时,可曾体会它们垂死之痛?所谓:‘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豢养宠物也是现代人的时尚;然而所谓:‘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把鸟雀关在牢笼里,形同囚犯;如此虐待动物,亦不合护生之道。因此,不虐待动物也是护生,例如:不倒提鸡鸭、不鞭笞牛马、不弹射鸟雀,不垂钓鱼虾等。只是现代的社会,钓鱼、钓虾场到处林立,有的人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纯粹以垂钓为乐,尽管钓上来之后又再放生,但当下已对鱼虾造成伤害;如此诱杀弱小,把痛苦加诸在其他生命之上,何乐之有?
其实,不杀生之外,还应积极地护生。护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放人一条生路;给人方便、给人救济、给人离苦,给人善因好缘,助成别人的好事等,这就是放生。放生、护生,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才有自我生命的尊严。
六、请问大师,‘人间佛教’相信有灵魂存在这回事吗?
答:人当然有灵魂的存在,一个人的生存,除了肉体之外,就是要靠内在的精神力当支柱,精神就是一般俗称的‘灵魂’。不过佛教不名之曰‘灵魂’,佛教认为灵魂只讲到第六识,其实人的生命层次很高,还有第八识,再往上还有阿陀那识,再向上到如来藏,甚至讲到佛性。如果我们有了第六意识的心识慧解,只是一些聪明才智;心灵之上,还有一个第八识真我的本体,这才是真正生命的主体,所以佛教不讲究灵魂,灵魂是最肤浅的说法,佛教讲究真心。
其实,不只是佛教,就以道教来说,认为‘天人合一’,人死了,精神不灭,这就是有灵魂。有些人曾经听过、看过,或者感受过死去的亲人半夜回家的情形。像这类的经验,我想许多人都有,但这不是普遍的。你听到了,我没有听到,你跟我讲,我就说:哪里有这样的事?这就会变成一种争论。但这是个人的体会,个人的经验,你听到了,必定会相信确有其事,而且很执着。
关于灵魂的研究,现在东西方都在热烈地探讨,相信未来必然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不过,不管有没有灵魂,我们宁可信其有。有,还有一个未来、还有一个希望、还有一个精神世界;你说没有,那就表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也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这太可怕了。所以佛教讲:‘宁可起有见如妙高山,不可起空见如芥子许。’
佛教讲灵魂,但是不要迷信,如孔老夫子说:‘不怪力乱神。’其实佛教本来就不讲‘怪力乱神’,真正的迷信,是一般社会人士,佛教对于一些难解的现象,有时候解释它、承认它,但不是崇拜它,像灵魂的有和无,不是去崇拜它。有无灵魂,就等于有一个茶杯、有一张桌子、有一栋房子,有没有跟我不是那么重要,不是有太密切的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要承认世间,要承认它而不要破坏它。例如,一般社会人士的居家生活,离不开金钱、物质,所以人间佛教不认为‘金钱是毒蛇’,反而鼓励信众要从事正业来发财致富,也就是赞成信徒拥有净财,因为有了净财,才能行善做好事。佛教也不排斥正当的情爱生活,不但希望夫妻要相亲相爱,并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所以,人间佛教希望每个人都能奉行三好运动,要‘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让心中充满真善美,继而把自己的心量扩大起来,不要嫉妒,不要怨恨,自然而然就能心包太虚,就能与宇宙同在。
虽然有人说‘灵魂不灭,精神不死’,这是对人生的探讨,但还是不够究竟;求其究竟,应该‘真常唯心’、‘涅槃寂静’,也就是要把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那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要认识第八识,则不是从知识上就能容易了解的,第八识的大圆镜智,必须要靠修持、体验,才能证得。假如吾人能将‘八识’转成‘四智’:转前五识为‘成所做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净智’,那时候,吾人不但拥有灵魂,而且佛性都能现前,还怕人生不圆满吗?
七、如果打死一只蚊子,是为了不要让它再去叮咬别人,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就可以打死蚊子吗?请问大师,您的看法如何?
答:有人说,杀猪将来变猪,杀鸡将来变鸡,我杀人将来就能投胎做人。其实这样的理论是不合乎因果,是一种可怕的邪见,因果的内容绝不是如此的刻板。你把饭吃到肚子里,排泄出来的还会是米饭吗?学生犯了错,老师处罚他面壁,甚至罚站、罚跪,难道讲因果,学生也可以罚老师面壁,要老师罚站、罚跪吗?
动物里有一种螟蛉子,它与蝴蝶有因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蝴蝶。一亩田地里,同时播下的种子,长出来的禾苗,也有高矮不同。所以,‘因缘果报’的关系,从‘因’到‘果’,其中‘缘’的关系轻重,不能不注意。
刚才你说,打死蚊子是为了不要让它再去咬别人;它去咬别人,别人一滴血就能维持它的生命,而你为了一滴血却要了它的命,如此说来,是让它维持生命好呢?还是为了免去别人少一滴血就去打死一只蚊子好呢?二者之间如何算法?我想最好还是不要多管闲事。
话说有一群人大清早在河边等渡船,准备要到对岸办事。船夫来了,把渡船从沙滩上推到河里去,结果沙堆里有很多小鱼、小虾、小螃蟹,都被船压死了。
船夫撑船把大家载过河,由于船小人多,因此留下一些人等着下一班船过河。留下的人当中有一位秀才及一位禅师,当在等船的时候,秀才问禅师:‘和尚、和尚,你看到了吗?刚才船夫把船推下水的时候,压死了好多的小螃蟹、小鱼、小虾,请您说说看,这到底是乘客的罪过呢?还是船夫的罪过?’
这一个问题坦白说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如果说是船夫的罪过,船夫是为了要渡人到对岸去,他并没有想要杀生;如果说是乘客的罪过,他们是为了过河,也没有想要杀生。可是明明船下确实是压死了那么多条生命,这究竟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的回答很妙,他说:‘是秀才你的罪过。’
秀才一听很生气:‘怎么会是我的罪过呢?我又不是船夫,我也没有坐船,怎么会是我的罪过呢?’
禅师说:‘因为你多管闲事。’
禅师的说法很有道理,这个世间常常是本来没有事,但就因为有一些人多管闲事,因此惹出许多的是非来。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不要多心,就什么事也没有,但是我们常常把很自然的事,想得太多,画蛇添足,因此研究得太深,反而不正常。例如,佛经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是否我们就不要喝水了吗?这是不对的,水里有八万四千虫,我照喝,因为我是喝水,并没有想到里面有八万四千虫。
有人感冒打针,一针下去,多少细胞、微生物都会没命,你怎么忍心呢?不是,我们打针,没有想到会杀死病菌,只想到我要健康。以人为本的佛教,人的健康很重要;以心为重的佛教,心净国土净。因此,纵有杀生的行为,但没有杀生的念头,此与嗔心而杀,果报是迥然不同的。
人死后举行火葬,火葬的时候,火柴、身体里面都有很多的寄生虫,一把火把它们都烧死了,是否犯了杀生戒呢?没有,因为我的出发点只是为了不愿看到尸体腐烂,所以我的目的是火葬,是举行葬礼,不是为了烧死这许多寄生虫。我没有杀心,这是很重要的,我的心中没有杀生的念头,纵使有杀生之行,就像法律上,即使过失杀人,罪过也会轻一些。所以,有时候心的造业,心所表现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没有心念的发动,纵使行为上有罪,也会减轻。
八、我多次聆听大师讲说人间佛教,现在祖国大陆开放了,有许多人也希望聆听大师的佛法,不知大师什么时候也能到大陆去讲经说法?
答:这个问题恐怕要大陆的领导阶层对宗教重视才行,因为大陆上最高的领导人,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事情的成与否?成也一句话,不成也一句话。不过,我虽然很久没有到大陆去,但是我知道大陆的人民都对我很好,未来只要有佛缘,就有希望。
不过,既然有人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在想,自从大陆成立政府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现在的政治已经稳定,经济不但开放,而且急速成长,人民的生活也改善了,在国际间的地位更是倍受重视。只是,要建设一个富强安乐的国家,除了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富乐以外,其他如社会秩序的维系、道德人心的提升,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宗教在这些方面,都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宗教的重要,如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法律防患于已然,佛法防患于未然。’佛教本身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佛教的教义如‘因缘果报’、‘三世轮回’、‘五戒十善’、‘慈悲喜舍’等,都在辅助社会的秩序,发挥‘以正驱邪’、‘以悟去迷’的功效,对治疗社会病态具有正面的影响力,这份影响力将带给社会国家一股无形的内在稳定力量。
我曾经到泰国的金三角、热水塘去弘法救济,当地有一群因受战争之害而流离失所的中国人,他们跟我说:‘我们可以没有饭吃,但不能没有信仰,精神上的贫乏、空虚,比饥饿更难忍受。’
所以,未来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如有佛法来辅国安民,帮助教化,这比有形的财富更为重要。希望大陆领导人能重视宗教,能用佛教做为净化社会人心的良方,这是非常重要的。
九、有的人说,生病是杀业的果报。现在有很多人用气功治病,但是从因果法来看,以气功等方法治病,对果报而言,是延迟的,还是化解的,还是等到下辈子再去受?请问大师,这应该如何解释?
答:人有了生命,有了身体,当然就会有病苦。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身体还很健康;有的人二、三十岁就衰弱不堪,这当中当然是有因缘果报的关系。
不过,运用气功把病治好了,这也合乎因果报应的原理,因为这正说明,人生虽然难免会有一些苦难,但是苦难也有化解的方法。所以一个人生病了,如果服用药物,就把病治好了,这也是说明行为的业报是可以有方法消除的。
关于消业的原理,我举个譬喻来说,一把盐,放在茶杯里,水很咸;如果把一把盐放在一盆水里,不但不咸,而且味道会更好。所以,一面有业障,一面也有我的愿力;水的多少,就如我的慈悲心大和小。我有功德,我的功德能把业力减少。
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一块田,田里的种子长了禾苗,草也跟着成长(草就是恶业),那该怎么办呢?必须慢慢把草拔除。但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杂草拔了又生,永远也拔不完。没有关系,等到禾苗长大以后,下面纵有一些杂草存在,已经不妨碍禾苗的生长了。
这也就是说,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要一下子就消除竟尽,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我的功德禾苗长大了,何必在乎下面的一些罪业之草呢?
所以,有了业障不必怕,只要多行善事,好好的积德培福,还是有办法消业。只是,人很多时候积了功德,又把功德给漏了,就如茶杯破了洞,水都流走了,功德也不存在了。
为什么功德会漏了呢?漏,就是烦恼、情绪、恶念、贪嗔愚痴。也就是当我们在做功德的时候,忽然为了一些小事令自己不满意,就口出恶言、心存恶念,如此纵有布施,功德也会大大减少。因此,每个人对于身口意三业,要时时谨慎,莫令造业,否则让功德漏了,不是很可惜吗?
刚才说到身体有病,也不一定只有用气功来治疗,有的人用药物治疗,有的人用物理治疗、化学治疗,或是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甚至水疗法、热疗法、蒸气疗法等,只要能对症下药,所谓‘方便有多门’,一些的病痛有这么多方法可以治疗,又有何不可呢?所以,如果透过气功等各种方法来治病,这也是合乎因缘果报的原理,只要方法正当,不必做过多的联想。
十、请问大师,想在家中自己修行,有什么简易的修行法门可行?
答:居家修行,可依自己的时间、环境等时空因缘而订定简易、相应的修行法。例如,喜欢打坐的人,早上醒来,不要急着下床,可以在床上静坐五分钟。或者晚上临睡前,不要忙着躺下来,也可以在床上静坐五分钟。五分钟做什么呢?最好什么都不想;有时坐着坐着,又再打瞌睡,那也没有关系。有的人说,什么都不想,很难;那就把念头集中,专注观想,想光明、想佛祖、想好事。
如果你觉得坐在床上,静静的,没有动作不好,那就念一卷《般若心经》,或是念一卷《大悲咒》,二、三分钟,很容易。或者如果你躺在床上睡不着,也可以来个‘十口气念佛’,也就是连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念十口气。随各人一口气的极度称念,不限制佛号的次数多少,以及念佛的声音高低缓急,随自己的气息而念。如此连续称念十口气,叫做十念法,目的在藉气息调伏内心的散乱。
最近我为了让在家信徒容易修行,撰写了一百篇的‘佛光祈愿文’,前几天我在红磡体育馆讲演的时候,每天都念一篇‘佛光祈愿文’,每篇大概四、五分钟。你们可以在早上或晚间,为一百种不同行业的人祈愿祝福,你的慈悲心散播到他们的行业里,跟他们结缘,也是一种修行,这是在家庭里自我修行最好的办法。
此外,家中如果有佛堂,早上一炷香,礼佛三拜,或者问个讯,或者献一朵花,都可以。但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每天即使再忙,也不能缺课,这表示心中有佛。当你养成习惯以后,自己就会觉得时时与佛同在,时时心中有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很大的信心与力量,这就是修行。
十一、病人在医院治疗,各种药物、仪器都无法帮他完全康复,只有增加痛苦;但不医治,就会死亡。请问大师,在这种情况之下,医生应该如何做才是慈悲?
答:有病的人,医生想要救活他不可能;不救活,又觉得何能见死不救?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顺乎自然。我看过医院里有许多病人,实在是无法活下去了,氧气筒、打针、输血等种种的方法,想要让他活命,实际上是增加他的痛苦。
我觉得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生命是死不了的,死的是躯体,等于移民一样。一般中国人的观念,好死不如歹活,就是宁可痛苦一生,也不要死,这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在台湾,如佛光大学、南华大学首创‘生死学研究所’,目前台湾对于生死的研究很热门,甚至我们的学生志愿到殡仪馆为亡者服务;由研究生来为亡者服务,今后必能提升死亡的品质,让死亡不再让人感到那么可怕。
有人问,不信宗教的人会死,信仰宗教的人一样也会死,那么为什么要信仰宗教呢?要知道,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他有信仰宗教的情操,有信仰宗教的修行,就能增加自己面对生死的智慧与力量,他能认识生死是很自然的事,例如死亡就如回家,所谓‘视死如归’,不是很安然,很快乐吗?所以,自古以来种种的修行法门,如果应用得巧妙,不但生活没有忧悲苦恼,而且面临死亡,也能无忧无惧。因此,刚才谈到居家修行,能够应用得习惯,自然有百益而无一弊。
总之,老病衰残是自然的现象,死亡有时如油尽灯干,所以不必为死亡害怕。生死是一如的,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就如佛陀,也是‘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一切都要看缘分。因此,凡事不必强求,顺乎自然最好。
十二、怎样才算是正信的佛教徒,请大师开示。
答: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他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一个旁听生罢了。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
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三宝’呢?简单的说,三宝是冥冥暗夜里的灯烛,是滔滔苦海内的舟航,是焰焰火宅中的雨泽。‘皈依’三宝,是‘皈投’、‘依靠’佛法僧的意思。
世间上,小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航海的人需要依靠指南针,船只才能平安返航;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三宝就像我们的父母,当一个小孩被人欺侮时,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只要他叫一声‘妈妈’,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因为他有母亲。同样的,世间上邪魔外道、坏人坏事很多,有了三宝做为依靠,生命就有了安全的依怙。
三宝又像我们的指南针,可以引导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平安的避风港。每个人到了晚上都知道要回家;皈依三宝、常念三宝的功德,可以让我们仰仗三宝功德的加被,藉此宝筏,出生死流,勇渡苦海,回归真实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本来之家。所以皈依三宝可以让我们现世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让我们未来有家可归!
皈依三宝成为一个正信佛教徒以后,还要有修行的信仰生活,有修行才有体验,有信仰才有力量。
说到信仰、皈依,事实上,佛陀并不要我们信仰、皈依;我们所以信仰佛教、皈依三宝,重要的是要肯定自己、找到自己,因为人人有佛性。所以,佛法里有一句伟大的名言:‘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要我们皈依自己、找到自己,而不要皈依其他,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佛教徒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佛,佛如光明,有了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带来希望;皈依法,法如净水,有了净水,可以滋润大地,生长万物;皈依僧,僧如福田,有了福田,可以给人播种,广植福德。
不过,一般的佛教徒皈依以后,平常并不去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只是祈求佛祖保佑,他就只有皈依‘佛宝’;有些知识份子,只要研究佛法,但是他不拜佛,也不敬僧,他就只有皈依‘法宝’;有的人学佛只看那个法师跟他投缘,他就去亲近,既不听经,也不拜佛,他也是只有皈依‘僧伽’一宝。严格说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真正的三宝弟子,皈依以后,应该礼佛、闻法、敬僧,尤其要有正知正见,要深信因果,要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才能获得佛法的受用,才能得到信仰的利益。
总之,佛教讲人人有佛性,佛教徒可以什么都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所以,信了佛教以后,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扩大,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升华,可以让我们懂得广结善缘、慈悲友爱。学佛修行,皈依三宝,成为正信的佛教徒,可以获得无上的利益、功德,这是不容置疑的。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