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大家都是佛教的青年,一个佛教青年就应该有无限的希望,无限的未来。大家对未来的成功立业都很关心,因此,我想和各位谈一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我分下列几点来说明:
一.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我们希望未来的前途能够成功,首先要养成一种观念:从奉献中获得快乐,我们跟社会上一般青年不一样,一般社会人士,是从贪欲心中去追求快乐,从个己自私中去占有快乐,从物质享受中去寻找快乐;而我们佛教青年追求快乐的方法,应该是从奉献中去获得快乐。
今天早晨,我去巡视全山,走到朝山会馆,遇到柜台小姐曾淑芳,她是从天主教办的文藻外语学校毕业的。我问她:‘你在这里服务,对佛教有没有信念?因为你在天主教里受教育的时间很长,现在接触了佛教你有什么感想?’
她说:‘我没有信天主教,相反的,我很喜欢佛教。不过,我在天主教里面得到一种启示,就是神父修女们都很重视奉献,他们对人生充满着乐观,而他们的乐观是从奉献中获得的。’
这段话可以引起我们一些联想,使我们知道‘奉献’的观念在各种宗教中的地位。想获得内心真正的平衡,一定要扫除自私自利的观念,净化自己的身心,变化自己的气质,庄严自己的思想,使我们从奉献中获得快乐。今日的佛教徒,讲究个己私利的人太多,为教奉献的人太少,因此,我们进入佛门,就应该抱有:‘色身交给常住,性命付予众生’的观念,把自己奉献给佛教,奉献给一切众生。奉献不是没有所获,奉献以后,在无私、无我、无执的情况下,所能获得的,将会更多。
佛光山的道风,主要的一点就是讲究奉献,从我们所办的一切事业说起,如养老、育幼、大专夏令营、老年夏令会、佛学讲座、仁爱救济院、佛光诊所、僧伽福利基金……,我们无不是抱著「但愿众生获得安乐,不为自己贪求利益’的精神来做的。同时,奉献,更有助于佛法的推展,有助于大家心灵的升华。
青年守则中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在佛教里,‘奉献也是快乐之本’,一个宗教徒若不懂得奉献,根本不够资格与宗教接近。 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牺牲就是奉献。如果我们想把握住佛教的基本精神,就要从奉献着手。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东西可以奉献给别人?或说:‘我有能力为大众服务’、‘我有智慧贡献给大家’,这固然很好;假如你说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智慧,怎么办呢?其实还有一样可以奉献的,至少你看到别人成功了,能生起随喜之心,给人一句赞美的话,那怕是给人一个笑容,点一个头,布施给人快乐,这些都可以算是奉献。
所以,奉献不一定讲究物质上的给予,而是在付出一片真诚的心。我们对于救度众生的事,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气魄,对待朋友、师长、父母,也要有一片至诚恳切的真心,对于所信仰的宗教,更是要有一片智慧的信心;所谓奉献,不外奉献我们一颗真诚清净的悲心,这是最宝贵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奉献的精神,不要放纵自己的私欲,应该克制贪求,发心为众,随时奉献。
二.从勤奋中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上的一般人,用吃、喝、玩乐去打发时间,打牌、赌博,做无聊的事,来消磨岁月,这实在是非常没有意义。各位都是有为的青年,当然不会如此,那么,该如何打发时间呢?我认为应该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前几天,高雄一位公司的董事长和我讲了几句话。他说:‘以我现有的财产,即使我一天用十万元,我活了一百年,也用不完。我有很多钱,可是我还在工作,我是贪求无厌吗?不是的,我是以做事业来打发时间的。’
他这段话,使我们了解一个人,唯有在工作里,生命才有办法安住,人也活得才有意义。没有工作是很无聊,也很乏味的。
那位先生又说:‘我的钱虽然很多,但是自奉甚俭,我不抽烟,不喝酒,不去娱乐场所。下班回家,就是一杯清茶,看看报纸,如此而已,一天过去,第二天又带着饱满的精神开始工作。’
这些话,使我领悟到社会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是从安逸享受中得来,而是从不停的勤劳奋斗中获得的。
佛教本来就是讲求奋斗,讲求进取的。六波罗蜜中,有精进波罗蜜,是菩萨成佛的六种重要法门之一,佛经里有关勉励精进的故事相当多。我们的教主佛陀成道的经历,就是精进的最佳事例。据说,本来弥勒菩萨是比佛陀早学佛的,但是由于佛陀的精进力与勇猛心,超过弥勒的境界,终于先而成佛。佛陀的这个事例,实在是我们佛子的最佳典范。
在佛光山佛学院的学生,每个人都要轮流打扫、典座、出坡、劳动服务,我们这样的安排,并不是非要大家为佛光山担当,而是具有另一层意义,我们要使学生们的生活,用工作来充实,从工作中去修道、去体会,作生命的力量与发挥生命的意义,对于这一点,凡是对教育有认识的人,看到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一个不称赞的。反而有很多人说:‘这样的教育,才契合新生活教育’。不过,学院教育方针虽然如此,但是,如果各位不带着欢喜心去从事工作,不带着认真的态度去奋发图强,也就枉然了。
俗语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因此,你们必需要自己从勤劳奋斗中去创造光明,从勤劳奋发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发愿庄严的,凄苦的地狱,也是地藏菩萨教化的道场。我们也可以把一切工作,当作磨练自己身心的机会,让我们的生命能作最有意义的发挥,让我们的生命能有最充实的内容,虽然人一生的时间才几十年,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短暂的生命,来完成具有无限价值的事业。
三.从忍辱中培养品德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能讲究人格道德,品格是道德的基础,一个人若对于品格、德行都不讲究的话,那和禽兽又有何差别?当然,培养我们品格道德的方法很多,比方说,我们可以奉持戒律,从戒律中培养我们的品格;我们可以实践佛教的修行方法念佛、参禅,从念佛参禅中培养我们的道德,佛教讲慈悲喜舍,我们也可以从慈悲喜舍中培养我们的人格道德,但是要培养我们的人格道德,最有力最有帮助的,还是‘忍辱’。
据《菩萨戒经》所载,佛陀在过去世修行的时候,曾经被五百个‘健骂丈夫’追逐恶骂,不论佛陀走到那里,他们就跟着骂到那里,而佛陀的态度是:‘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兴慈救而用观察。’这种忍辱、精进的修持,终于使佛陀证得无上菩提。可见忍辱不只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
现在的青年,逞一时匹夫之勇,可为一件小事,而拔刀相向;为一句闲话,往往放在心里久久不能消除;学佛学到最后,还是像苏东坡一样,被‘一屁打过江’。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修持,无论做事都不能达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佛教青年,是不能担当任务和创造事业的。
佛陀说:‘学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毁骂,对恶毒攻击不能如饮甘露,即不能算是学道的人。’我们看‘忍’这个字是心上一把刀,从这个字的构造,也可以看出忍耐的意义。一个人,平时生活里面,若不培养忍耐的力量,没有很好的修养,则不要说一把刀插在心上受不了,就是一块刀片把你的脚皮割破一点,也就受不了而哇哇叫了。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假如,我们要想为未来的佛教、未来的众生担当重责的话,就要先学忍耐,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事实上,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反之,忍是勇敢的、是有力量的。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你能培养这种定力、牺牲的精神,对于修养品德才会增长,对于未来的事业才能成功。
我们看近代的太虚大师,一生遭受到别人不断的打击、毁谤与压制,甚至于被讥斥为政治和尚,但是他从不与那些骂他的人计较,只是一心一意为复兴中国佛教而努力。大家想想,如果太虚大师对每次的外来侮辱都计较的话,他还会成就那么大的佛教事业吗?不只是太虚大师,连大肚能容的慈航大师,与世无争的印顺大师,他们的一生也都曾受到不少的侮辱与误解,但是他们都默默地承受下来。这些事例,都可以做我们佛教青年的榜样。
我们要把一切外来的横逆与侮辱,都看做学法途中的增上缘,顺境固然可以成就我们,而逆境也可以考验我们,各位不要只求在顺境里一帆风顺。有勇气、有能力的人,应该经得起狂风暴雨的吹打,应该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击破坏。荣辱毁誉来时要忍得住,耐得下,这样,才合乎一个佛教青年的标准。
四.从苦行中激励精神
在佛法中,对极端的苦行虽不苟同,但对于适度的勤苦,也认为是袪除烦恼、舍离贪着的方便法门。因此,佛陀对某些弟子们的头陀行,不但没有呵止,反而加以鼓励。现代的我国佛教界,肯吃苦的人实在太少,这也就是佛教不能兴盛的原因之一。从前太虚大师在四川汉藏教理院的时候,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先生曾建议大师找一个深山名刹,集合一群佛教青年,从事苦行的实践,以便为佛教建立万年的根基。戴先生的这种建议,确是有感而发的。
当然,我们体认佛法,并不一定要从苦行中去求得,可是,我们可以从苦行里磨练、激励自己的精神,一个人,恒处在安逸幸福的环境中,从未经过风吹雨打,和波浪的冲击,这样的人生是经不起考验的。养深积厚,成就必高。现代的佛教青年,更应该用吃苦来磨练自己。不过,你们也不必要求学院来提倡苦行,比如:
‘我们一天吃一餐吧!’
‘每天打坐以外不必关心他事吧!’
‘每天劳动服务出坡应该要有十六小时以上!’
你们不要寄望学院用命令驱使你们,各人的根基不同,因为苦行的意义,主要在训练自己的精神。所以,自我鞭策,自我发心才能符合苦行的真义。如果被逼迫、被约束才去做,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至于发心以后,如何去实践的问题,我且举例来说明。
比方说,最近同学有吃点心的风气,你就想‘古代修道者日中一食都能过,我现在每日三餐还要吃点心吗?’于是你就可以在饮食上节制自己。还有,在物质上我们要力求淡泊,譬如买卫生纸,不要学人家买那种最细软的,能用就可以了,何必非买‘名品’不可呢?如果对于物质的欲望不能克制,而不时的增长自己的物欲的话,那么任何苦修,实际上是没有效果的。能够做到不为物欲所驱使,那么你已经具备有苦行的心理基础了。
我以前说过,闽南佛学院有一位智藏法师,十六岁,进入闽南佛学院时,字都不认识,但是到二十二岁时却成为《海潮音》的主编。只有六年的时间,他的智慧从那里来的?事实上,他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只是念书。他打扫厕所,不用扫帚,用手去擦去抠,凡是阴沟没有人通的,苦事没有人做的,他都自己来,并不需要叫他,他本性中就希望自己刻苦勤劳。养成了这种吃苦的习性之后,再去读书,那么当然是会比别人更快收到成果的。耐得起岁寒的是松柏,耐得起苦行的人,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五.从随缘中处理生活
太虚大师在他的自传里曾说,他并不是从小就计划要开创什么佛教大事业的,他的一切事业,只是随缘地发心为佛教奋斗,随缘地办佛教教育,随缘地写文章、出版杂志,他也是在随缘当中认识了党政各界中护持佛法的人。他说:‘偶然的关系,我与许多的***人物思想接近了,遂于***燃起了奉献的热情,……偶然与若干信徒相遇,遂组觉社,以著书讲学的又一姿态出现。’太虚大师的事业,一切都是随缘而成功的。
我讲的‘随缘’,并不是叫大家没有原则,没有个性,没有立场,今天跟随这个,明天跟随那个,拿不定主意。所谓‘随缘’,是指在佛法上、道业上、修行上、工作上,只要有好的事,我们都应随心随力去做。合乎我的理想,就想到这件事情,是我曾经计划过的,我便随缘去做。生活上的一切都是为了佛教、为了众生,只要好的事,我怎能不为佛教不为大众而随缘呢?‘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从随缘中建立新的修行,从随缘中去处理新的事情,这才叫做随缘。
大家对于生活,有时候养成一些习惯,一定要睡高广大床,一定要热水才能洗澡,要吃牛奶才能滋补身体,吃水果才能消除火气,这样就不叫做随缘。随缘是‘随喜他人而克制自己,是随善随好的。’在生活里面,我们应该提倡一种随缘的生活,也就是合群的生活,这才是佛法正觉的生活。弘一大师很随缘,世间上没有什么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但是他生活却很严谨,所以说随缘中有严谨。随缘而不失去自己的原则,不随俗浮靡,才是随缘的真义。
六.从信愿中增进道念
过去有一个人,对佛学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世俗的学问也没有十分的精通,但是一接触到唯物主义的书,就认为佛教一文不值,非得全盘革除不可,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太虚大师,大谈佛教改革。我们知道,太虚大师是提倡改革佛教最有力的一代大师,我们看太虚大师如何批评这个人。他说:‘我之所以提倡革新佛教,是从我对佛法的信愿中体验出来的,是我钻研过中西哲学、社会世学之后,觉得佛学最好而极力倡导的,绝对不是盲目改革的。’
太虚大师所以有改革佛教的意向,是因为他认为佛教很好,还要再求更好,从他对佛法的信愿中,培养坚定的道念,因此奋身而起,要为佛法创一番事业。唯有对佛法充满信愿的人,才够资格谈革新佛教。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你们要培养对佛法的信心,增进自己对佛教的愿力,要学习过去的诸佛菩萨,发下种种的大愿,从对三宝、对众生的信心中来增强自己的道念,道念是我们的根本,好比一棵树有了根,将来枝枝叶叶才能茂盛起来。有了信愿,才能以佛法来化导世界,教化众生;有了道念,才能转化外道和世间,而不会被外道世间所转。今日的佛教青年,要从信愿中来增进道念,为佛教创造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给青年佛教徒的四点建议弘一法师开示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一、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人活一世,受恩无数。总结起来有十种恩情需铭记终生,没齿难忘。 香道哥1、天地呵护之恩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健壮成长,享度一生。应报天地之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3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