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感谢十方三宝,感谢各位法师,感谢各位护法居士,感谢各个发起讲经法会的道场,从今日起,连续三天,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各位共结法缘。这三天之中,我所要讲的题目是:
一、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理想的世界。
二、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
三、从古德的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今天先从第一个题目──‘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理想的世界’讲起。
一.什么是现实的世界
什么是现实的世界?这是指各位在社会各机关或公司行号当中服务,那个社会机关、公司行号,就是各位现实的世界;各位在家庭中每日早晚起居生活,衣食住行,家庭也是各位的现实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以佛教的观点来看,现在各位在生活中的现实世界,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我把它归纳几点,作简单的说明:
(一)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五欲尘劳的世界
所谓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我们生活在五欲的世界里,能缺少财色名食睡吗?我们大家所生存的世界,也就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世界,我们大家的生活,无论是谁,也不能离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范围。
(二)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人我纷争的世界
我们生存在这现实的世界,各位一定非常清楚,人我纷争,是是非非,事业的竞争,名位的夺取,造成人际间的冲突与争执,这是现实的世界难以避免的。
(三)现实的世界是一个重重灾难的世界
从自然界加诸我们的灾难有水灾、火灾、风灾等;社会带给我们的灾难如怨憎相会的痛苦;物质带给我们的是求不得的痛苦;身体上加诸我们的是老、病、死的痛苦;心理上加诸我们的是贪、嗔、痴的痛苦;细细的观察,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重重灾难和痛苦的世界里。
`我们的身体,时时都在变化之中,由生而长,由长而大,由大而老;我们的心理,异念纷驰,妄想纷飞,前念刚灭,后念又起。明白的说,这是个身心无常的世界。如何从现实苦空无常的世界中来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理想世界?这就是我要讲佛教理想世界的原因。
佛教的理想世界,可以给我们每一个人离去痛苦而得到快乐,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离开虚妄而见到真实,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离开杂染而得到清净,这种安身立命的理想世界,我现在根据五部佛教经典,来说明佛教的五种理想世界,各位可以参考,选择您所喜欢的理想世界。
二.维摩经的理想世界──人间净土
依据《维摩经》所指的理想世界,这是人间净土,这种人间净土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仅分作四点来说明:
(一)是心净国土净的世界
在《维摩经》里,舍利弗尊者曾经怀疑佛陀的国土不净,于是佛陀以足趾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无量珠宝,无量庄严,大地金色,整个世界都变成清净庄严的国土。佛陀告诉舍利弗:这就是我心里的娑婆世界。舍利弗就问佛陀说:为什么我们大家所见的娑婆世界,与您所见的不同呢?佛陀回答说:天生的瞎子,从未见到太阳、月亮,但不能说没有太阳与月亮,而应该怪自己的眼睛有了毛病。因为这是我们众生心里有了毛病──妄想执着,所以我们的生活见解就不一样了。
佛教的唯识家说在不一样的业感之下,所见的东西也不一样的,例如:水,饿鬼见到水,就像脓血一样;鱼虾见到水,就像窟宅一样;天人看到水,就像琉璃一样;我们人看到水就是水。
佛陀再举一个例子说,天人在吃饭的时候,由于福报不同,所以见到饭食的颜色,也有种种的不一样。
人呢?如自己的大便,还会嫌它臭不可闻,但若是一只狗子,却把它当作是珍馐美味;一个吃素的人,只要看到鱼虾,就觉得腥味难闻;而吃荤的人,却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生活在华屋大厦里,心里还觉不安;有的人生活在茅屋里,却觉得快乐无比。所以我们知道,心里的清净,可以使外境也随之清净,所谓‘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二)是大小互融的世界
在佛教里,一说到小乘的人,就说是自私自利;说到大乘的人,就说是觉世济民。其实在《维摩经》里,大小乘是可以互融的。就以维摩居士本身来说,虽然他是一位在家的学佛居士,但是他时时奉持沙门净戒;沙门净戒是属于小乘的,而维摩居士却以在家居士的身分做度生工作,可以说是菩萨的事业。这就是大小互融的地方。
在《维摩经》中形容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不但是大小互融,而且是世出世间一如的圣者。
(三)是无量方便的世界
维摩居士在世间奉行佛道,他有无量方便的法门,他和世俗的人一样,开商店、做生意、种田耕地、赚钱,但是金银财宝在他手中,一点也没有妨碍,他身带金钱,到各种不同的场所,随缘方便的度化众生。他不但进入赌场而且还到酒家,其目的是要度化这些喜欢喝酒和赌博的人,走向清净的佛道。所以,维摩居士有这样无量的方便,度化众生,使得这个世界成为净化的人间净土。
因此你穿好的衣服,维摩居士也跟你一样穿好的衣服,其实,他并不执着好的衣服,而是用佛陀的慈悲法衣,来庄严他的身相。你吃饭,他也跟你吃饭,但是,他对饮食,无贪无嗔,因他早已以禅悦为食。他示现生病,而利用大众为他看病时,为大家说法,他用种种方便的法门来度化众生。
(四)是不二法门的世界
我们在生活里,把好和坏,分得很清楚,并把有和无、生和死也分得很清楚。所谓不二法门的世界,是生死、善恶、因果,都是不二的。
我们现实的世界,‘有’的时候很欢喜,‘无’的时候很悲伤,但是在《维摩经》里的世界,有和无都是一样的,‘有’的世界固然很好,‘无’的世界更好,因为无可以无限无量。另外,我们认为善的是好,恶的是坏,但是真正有修行的人,善的固然是好,恶的他也将它当作是一个借镜,所谓逆增上缘,恶人也能算是一个善知识。
我们在生的时候,健康、强壮,认为是很快乐的,到了老的时候,就认为很悲伤,而《维摩经》里所说,生固然好,死也并不可悲,因为人没有真正的死;死,只是肉体的分段生死,其实,生与死,并无差别,一而二,二而一,死了以后,还要再生。但是如果能识得清净自性,则死又何曾死?生又何曾生?
《维摩经》里理想的世界,启示我们的是如何加强心理的建设,启示我们从人格上去升华,从内心里去净化。
《维摩经》里佛教理想的世界就是人间的净土。现在接着说明《弥勒上生经》里的理想世界,那是一种天上的净土。
三.弥勒上生经的理想世界──兜率净土
根据《弥勒上生经》所描述的兜率净土,就在天上;弥勒净土,就是我们天上的理想世界。兜率净土也叫弥勒内院,是弥勒菩萨说法的地方,这个净土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是回真向俗的世界
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当初是同时修行,但佛陀早就成佛,而弥勒菩萨仍然在弥勒内院修行菩萨道,这是当初发心不同所致。虽然如此,但是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悲心愿力,都是对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护念摄受。兜率内院,是在欲界中的兜率天里,离我们这个世界不远,要往生到弥勒净土,不必像求生其他的净土,要具备非常艰苦的修行,才能往生。往生兜率净土只要我们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发愿往生即可。弥勒菩萨的慈悲与善巧方便,使这个世界的众生容易得度。我们可以做一个譬喻:一位大学教授,他发心到一个小学里去教书,他们的学问很好,他的教法也很好,但是他愿意为这些小学生教书,这就是回真向俗的精神。
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但是弥勒菩萨也是一样大慈大悲,他有一个名号叫慈氏,由这个名号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大慈大悲的圣者。当初慈航法师在汐止创建弥勒内院,自称慈氏,就是因为他在修学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法门。
近代提倡革新佛教的领袖──太虚大师,他因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分由四大菩萨统摄,但缺少一座弥勒道场,为弘扬弥勒菩萨的慈心悲愿,在他的构想中,曾想将浙江雪窦寺改为大慈弥勒菩萨的弥勒山,另加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普陀山,大愿地藏菩萨的九华山,大行普贤菩萨的峨嵋山,大智文殊菩萨的五台山,则可合称佛教的五大名山。以上五位菩萨,各有他们的世界,各有他们的净土,现在所说的就是弥勒菩萨的净土世界。在他的世界里,终日欢欢喜喜,到处随缘随众,不是慈悲为众,就是布施众生,这就是回真向俗的世界。
(二)是近易普及的世界
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极乐世界,必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要念到这种程度,实在不简单,但是往生弥勒净土,就不必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断欲,才能莲华化生,但弥勒净土是不必断欲就可往生;要到极乐世界需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但弥勒世界就不必那么远。弥勒净土,和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同在欲界,离我们很近,因此往生这个净土也就比较容易,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离我们最近,修行非常容易,而又能够普及一切众生的世界。
(三)是见佛闻法的世界
佛教里有好多好多的古代大德,都曾到过《弥勒上生经》所说的弥勒净土,例如东晋时代,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老师道安大师,与他的弟子法遇等八人都曾往生弥勒净土;唐朝的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也都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聆听弥勒菩萨说法;现代的虚云和尚,他活到一百二十岁,在他一百一十二岁的时候,曾经到过弥勒净土,他曾作证说,那时正当弥勒菩萨在说法,听众中有十多位都是他认识的,如金山观心禅师、天台融镜法师、江西志善法师、宝华圣心法师,尤其他见到法会之中,当维那的就是阿难尊者!
在《高僧传》里,说到祖师大德往生弥勒净土的事情,实在很多很多,如已经往生西方净土的慧远大师,也曾到过弥勒净土,大概是去看他的老师道安大师吧!祖师大德修持的功力要往生那个净土,是随心所欲,来去自如的。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如果能往生弥勒净土,在兜率内院之中时常听闻佛法,就不必担忧再堕落了。
(四)是回智向悲的世界
弥勒净土的殊胜,完全是因为弥勒菩萨慈心度众所致,他宁可不住于常寂光土,不住于净智庄严的世界,反而在欲界天中建立净土,广度有情众生。这就是因为欲界众生沉沦欲海太深,一时不易超脱。说到修行,大家总是畏难;谈到离欲,大家总认为会失落所有。弥勒菩萨不愧是一位慈氏圣者,他以他的无边智慧,回向悲愍娑婆世界上的众生,给大家一个容易得度的机会,这就是弥勒净土的最大特色。
四.药师经的理想世界──琉璃净土
刚才从人间净土说到天上的净土,现在要说到《药师经》中的理想世界,《药师经》里的理想世界是琉璃净土,那个世界的净土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是民生丰富的世界
药师如来的琉璃净土,是一个经济不必忧愁,民生物质非常丰富的地方。在那个世界里到处有金银财宝,到处都是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人民的衣食住行,极其方便就可获得;大众的育乐器材,也都是随心所有。
药师琉璃净土的众生,因为亲近药师如来,知道修福,所以他们召感到的福德因缘,也就极其顺利。想要经营事业,不必考虑到周转不灵或是亏本,想要生产报国,不必挂念原料不足,或是税捐繁重。那里,民生安乐,物资富足,实在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世界。
(二)是社会净化的世界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污浊、烦恼,是个不清净的世界,在药师净土里的世界,可以说是众生净化,社会净化的地方。因为这个理想的世界里没有女人,各位先生听到这里不必紧张,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没有女人,那就没有意思。女人也不必紧张,以为没有女人,那我们女众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在药师净土里男女往来,根本就没有男女相,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因为没有女人,就没有酒家,没有舞厅,这样的社会,女人可以放心,男人不会重淫,不会金屋藏娇,家庭纠纷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我今天上午来从高雄到台北来,预备今晚来和各位演讲,但一下车,就有人向我建议,说是现在社会的风气不好,离婚的案件很多,要我告诉各位不要随便结婚。不错,大家如果都到琉璃净土去,女人都没有,还要什么结婚呢?
在琉璃世界里没有男相,没有女相,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在药师净土里不但没有女人,并且没有恶趣,没有地狱,没有畜生,也没有饿鬼,所以琉璃净土里也就没有斗争、没有烦恼,更没有各种恶业,没有杀生、赌博、酒家、算命等等,可以说那个社会是绝对净化的世界。
(三)是政治清明的世界
在药师琉璃净土里,没有刑罚,没有牢狱,没有贪官污吏。讲到这里,我就想起我们的蒋院长,他现在为国家辛勤工作,从事十大建设,他就是想把我们这个社会,建设成与琉璃净土一样。蒋院长的恩德,例如对监狱里的犯人,他要给他们减刑;过中秋节,他还要去慰问,总希望他们悔过自新,就是希望不要再有牢狱了。并一再的希望公务人员不要贪污,要爱民;他自己也不惜辛苦,到处访问,到处亲民,无非希望社会大家和乐,政治清明。我们希望在大家努力之下,将我国治理成为药师净土中的政治清明的世界。
(四)是身心康乐的世界
在药师琉璃世界里,每一个人的身体都很健全,生活都很快乐,医药卫生不必忧愁,那里的医药备全,药师如来是无上医王,在药师净土里的人,没有人闹胃病、感冒、头痛。而琉璃净土里的众生,不但没有各种身体上的病,就是心理上贪嗔嫉妒的烦恼也没有,他们的身体用来为国为民服务,他们的心理是用来为解脱圣道思维。
五.阿弥陀经的理想世界──极乐净土
在佛经里,说过人间的净土,天上的净土,以及东方药师如来的琉璃净土,现在就要说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极乐净土,这是根据《阿弥陀经》中的理想世界,在净土当中,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净土,分为四点说明:
(一)是时空无限的世界
我们将阿弥陀佛的名号,用中国话的意义来解释,就是无量寿命、无量光明的意思。说到无量寿,就是时间无限;说到无量光,就是空间无限;我们到了这个极乐净土里,就和阿弥陀佛一样,生命是不会死的,因为是无量寿命;到了阿弥陀佛的世界里,我们的慧命,就如光明一样,遍满一切,因为是无量光明。
在极乐世界里,就时间来说,没有寒来暑往,气候永远是清凉舒适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常常为空间的问题感到困扰,不是嫌小,就是发生拥挤、掠夺的现象。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要赶路,要坐车,非常不便,在极乐世界里每个人都能飞行自在,因为大家都在时空无限的世界里生活。
(二)是生活自在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为了每日的衣食问题而感到不自在,现在虽然有瓦斯、电器,但是仍然要去烧啊!煮啊!极乐世界的人,生活就很自在很美满,他们吃饭,不像我们要有菜有饭吃下肚子才会饱,他们只要念佛,念法,念僧就会饱了,有时不一定用嘴吃东西,眼睛也可以吃,眼睛观看阿弥陀佛的庄严相好就可以饱了。你们大家听起来,也许会觉得很奇怪,不容易相信,但是,当你们看电视,看电影,看小说,看得精采的时候,就会忘记了吃饭,忘记了肚子饿,在极乐世界里,看阿弥陀佛的圣像就可以饱了。
耳朵也是一样,听到风吹的树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及百鸟和鸣的音声,就如同听到阿弥陀佛的说法,肚子就可以饱的;如果肚子饿了,只要一手摸摸七宝所成的阶道,七宝所成的建筑物,身体感受到极乐世界那种庄严的气氛,就会饱了。
除了用眼、用耳、用鼻、用舌、用身可以使身体饱满,另外眼睛闭起来不看,耳朵塞起来不听,只要用心观想,禅定之中,所谓禅悦为食,也可以饱足的。
吃是这个样子,那么穿是怎么样呢?我们这个世间,气候有冷有热,所以衣服就有增有减,但是在极乐世界,没有寒暑的变化,身体永远都感到很自在,因为穿什么衣服都不会觉得太冷或太热。各位如果要问,极乐世界里的衣服既不冷也不热,那是什么布料做的呢?是大衣呢?还是皮袄呢?有一句话叫‘天衣无缝’,天上的人穿的衣服,都不必缝,何况是极乐世界的衣服呢?这是一种自然而随心所感的衣服,要穿多大就多大,要穿多柔软就多柔软,要它多舒服就多舒服。
极乐世界的住是怎么样呢?常常看到报纸登广告,某处建有花园新城、花园大厦,真正的花园大厦是在极乐世界里。在极乐世界里,一切都是七宝所成。现在盖房子,地上还要磨石子,铺塑胶板等各种材料,但是极乐世界是黄金铺地。极乐世界,说到建筑,它有建筑的艺术美,说到风景,它有灿烂的天然美。
极乐世界里的行,不像我们有摩托车、计程车、小包车、公共汽车等,它在时空无限的世界里,人人都是飞行自在的。
(三)是社会和乐的世界
在物质上,它永远没有匮乏;在人际上,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绝对没有人我是非的现象,社会上的和乐,不必为物质来争执,不必为名利起纠纷,大家都是莲花化生,大家都是来亲近阿弥陀佛,一师一道,是一个非常和乐的世界。
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老的现象,更没有死亡的悲哀,所以极乐世界根本就用不着人寿保险、安全保险、灾难保险,不必设保险公司,极乐世界本身就是保险公司。
前有市长竞选,发表政见,说要创办公立医院,这个意见很好;但是极乐世界的人,根本就不会生病,所以也就不必设立医院。你们各位有房子的人常常为了门锁而起烦恼,想要买一种没有人能开的锁,或与众不同的锁;在极乐世界里,就不必如此操心,门整天敞开的都没有关系。
在极乐世界里,彼此互相关照,互相和爱,大家每日禅悦为食以后,各以衣襕,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佛土。他们飞行游乐,无牵无挂无碍,社会就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和乐。
(四)是天下一家的世界
我们人都要有一个家,可是我们能有一个永远属于我们的家吗?我们应该要找一个永远的归宿,那就是如极乐世界的家。我们现在大家住在这里,固然很快乐,但是百年以后,要到哪里去才好呢?有一个天下一家,人人都可以去的极乐世界,那里有一位如慈母般那么悲愍的阿弥陀佛在等待着我们,迎接着我们。在娑婆世界,不论我们是富贵,是贫贱,是聪明,是愚笨,只要人人欣慕极乐世界,愿生极乐净土,称念弥陀圣号,人人都可生到极乐世界,就算罪业深重的人,只要他具备信愿行持,他也能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实在是一个天下一家的世界。
六.华严经的理想世界──华藏净土
佛教理想的世界前面已经说了四种,现在要讲的是《华严经》中的理想世界,他的名称叫做华藏世界,也叫华藏净土,分为四点说明:
(一)是重重无尽的世界
这个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这世界中有无量微尘,在微尘中能见到无量三千大千的世界,所谓一尘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华藏世界中,有无限的世界,无限的光明,无限的诸佛,所谓光中无限宝,宝中无限佛。
(二)是事理圆融的世界
这是说,事和理可以圆融无碍,种种事相上的差别与宇宙的本体,是无碍的。
如从事法界说,宇宙万物,各种现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从理法界说,万物真如本体只有一个,也可以说,全宇宙唯有一心而已。从理事无碍法界说,现象与本体是一体不二,所谓无二亦无三就是此意。若从事事无碍法界说,万物具备体与用,虽各自缘起,守其自性,但彼此之间,有从多缘相助成一缘者,有从一缘又遍助多缘者,故其利用互为交涉,事事无碍,重重无尽,故又称为无尽法界。
(三)是性空平等的世界
在华藏世界里,大的未必是大,小的未必是小,清净未必是清净,污浊未必是污浊,有的未必是真有,无的未必是真无。在这个世界里,是性空平等的世界。
在华藏世界里,圣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无论什么东西都是平等一如。
在这个世界里,光光相涉,光光无碍,如果能认识这个世界,虽然是一粒微尘,也可看出它整个的世界;虽然是一个微生物,也可看出一切众生。生活在这个华藏世界里,没有人我的纠纷,也没有发生纷争的必要,因为华藏世界众生的心里可以包容一切。
(四)是自他兼济的世界
华藏世界里面的大家,固然是没有人我是非,也没有圣凡分别,而他们利己利人的心,却是无量的、无边的、无尽的。因为从普贤十大愿里,我们所知道的,他的修行,是尽未来际不休止的,他的十种大愿,不仅是对圣贤,也是对自己,对一切众生。他的恭敬、悲心、愿力,都是令人赞叹不已的,从菩萨那些崇高伟大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华藏世界自他兼济的精神。
今天我为各位介绍了佛教五种理想的世界,现实的娑婆世界的情况,可以说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世界,而佛教理想的世界,是一种常、乐、我、净的世界,我们今天在这里所听的佛教理想世界,应该从哪里去追求呢?不必向外去追求,就如刚才所说的极乐世界,也不是要到十万亿佛土之外去求。这里所说佛教理想的世界,可以总括一句话是‘心内的世界’,如同今天所说《维摩经》里的人间净土,是‘心净则国土净’的世界,所以我们追求理想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去追求。
内心的世界,就是人间的净土、天上的净土、琉璃净土、极乐净土、华藏净土。我们需要心理建设,就是从心理坚强起来,也就是精神武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我刚才所说的人间净土、天上净土等等,全部都是可以从我们的自心上去建设庄严的。
当然,弥勒菩萨有弥勒菩萨的世界,维摩居士有维摩居士的世界,药师如来有药师如来的世界,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的世界,华藏法界有华藏法界的世界,但我们应追求哪一种理想的世界呢?
现实的世界,是纷争的、是短暂的、是染污的、是痛苦的;而上面依据佛门五部经典──《弥勒菩萨上生经》、《维摩诘所说经》、《药师如来功德经》、《阿弥陀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旨在说明佛教的理想世界是和平的、是永恒的、是清净的、是快乐的。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他方世界根据现代科学的发现,我们了解人类世界的局限性,同时也重视宇宙还有其他世界的说法。有一回,佛陀论及宇宙的本质与构成,佛陀说:总共有三十一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生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18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邻居家有个十五六岁的傻儿子,这次在家一时心血来潮,特意留意了一下他家房子的风水结构。在罗盘上二儿子所显示的象上,带着很重的杀气。房子是三年前买地基建造的,显然出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罗炼伯居士著 (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希望种出豆来吗?那你就不要种上苦瓜! (二) 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是我国广西的省会,同时也是广西绥靖公署的所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6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属安徽)。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通宗通教,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念弥陀憨山大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久缺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