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是令人不得解脱的根源,惟有以苦行进行对治,才能斩断欲望之根。他们选择的苦行多半是折磨色身或在烈日下曝晒,或在河水中浸泡,或像牛和狗那样生活,等等,以为这样就能将欲望驱出体外。佛陀出家后,也曾经历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最后身体羸弱,形同枯木。但他发现,这种修道方式并不究竟,并不能将人导向解脱。所以放弃了那些无益苦行,接受牧女供养的乳糜,待身体恢复后,在菩提树下入定七日,终成正觉。
那么,佛教是否就不提倡苦行了呢?其实不然。佛陀所反对的,只是想当然的、没有意义的自苦其身。与此同时,始终提倡简朴而少欲知足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有助于解脱。僧团成立之初,佛陀命弟子按四依生活,即常乞食、树下坐、粪扫衣、腐烂药,又称头陀行。但这种清苦生活毕竟不是多数人有毅力坚持的,所以又制定三衣,允许出家人接受施主供养的衣服。其后再开许百一物,同意弟子们拥有一些生活用品,但每种只能有一样。也就是说,任何物品都是拿来使用而不是积蓄的,以此避免对物质的贪著。
此外,佛陀还规定出家后不要定居一处。佛世时,僧人除三个月安居外,其他时间都在云游四方,居无定所。弘一法师对这点就实践得很好,先后住过很多地方。为什么要经常更换住处呢?也是因为长期居留某地后,很容易对住处产生贪著,并且会因定居发展出很多人际关系。这种贪著和人际关系,又会引发种种凡夫心。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规定和我们隔着遥远的时空,未必适合此时、此地的僧团。但我们要知道,毗尼虽然是因缘所显,有它特定的地域特征和时代背景,但所有规范都是佛陀根据人性的弱点而设定。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些戒规去理解佛陀的苦心,理解条文背后的精神。凡夫不能解脱的主要原因,就是贪著。而贪著和拥有相关,拥有得越多,由此建立的贪著也就越多。而每一种贪著,都会成为障碍解脱的阻力,成为捆绑我们的绳索。
佛世时,僧团也会接受居士供养的田地、精舍等财物,作为团体可以很富有,但具体到每个出家人,依然是简朴而清贫的。戒律中,对很多生活细节都有明确规定,如三衣和百一物等。除此以外的多余衣物,就属于长物,可于规定时限(七日、十日、一月)保存,之后便应舍给他人,否则就犯舍堕。
因为出家人是以追求解脱为目标,以传播真理为使命。如果也去贪著物欲、经营生活,显然是一种堕落是从追求真理堕落到追求现实,从追求解脱堕落到追求轮回。我们要记住,每种拥有都可能成为贪著,成为潜在的解脱障碍。有个公案说,金碧峰禅师修行功夫很深,但因为特别在乎自己的钵,在定中仍放心不下,险些被小鬼抓到。他察觉后,立刻将钵摔得粉碎,从此了却牵挂,无迹可寻。律典中,也有很多类似记载,有些比丘因为担心死后衣服被人拿走,结果投胎变成蛇虫鬼魅来守护生前所用物品,何其颠倒,何其可怜。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拥有越多,就需要在生活上耗费越多时间,相应的,用于修行的时间也就随之减少。为了让弟子们排除干扰,一心修道,佛陀特别针对出家人的衣、食、住及人际关系,建立了一套和解脱相应的制度,那就是戒律。所以,戒律并不是常人所以为的束缚,恰恰相反,它是代表了一种清净庄严的生活方式,是对修行者全方位的保护。
信众问: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仁清法师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出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对六祖说的。如果没有认识本心所在(没有亲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4
释迦牟尼佛苦行六年悟到了什么?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追求无上的真理曾经苦行六年,在这六年苦行当中释迦牟尼佛一直在寻找人生宇宙的真相。第一种说法: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一顿
布衣百姓时间:2024-05-19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太子走到远远的地方,迅速的回过头来一看,见到悲啼着的车匿牵着白马向王城的路上走去,他这才毫无罣碍的进入跋伽仙人的苦行林。 原来这苦行林中有很多的
佛教知识时间:2024-03-17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世的过程中,也曾碰着九种艰苦让他困扰。当佛陀照样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世,用以引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02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在美国迈阿密
精选文集时间:2023-07-29
第六十节 勤修苦行,示范来者佛教修行证果,正如洪钟在架,有扣则鸣,大扣大鸣,小扣小鸣,大心菩萨是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这就是佛法解行并进的说明。不是说两句信就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时间:2023-07-27
24.二十亿耳的苦行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择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时间:2023-07-26
苦行是什么意思?苦行是为了什么?苦行,即用艰苦的方法修行,是印度各宗教所修行的一种方法,在印度提倡苦行的宗教有耆那教、印度教等。印度早期的沙门多崇尚苦行。他们认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如今,我在耶鲁大学念本科。在耶鲁,有十几个大学生合伙住在校外一所他们称之为“绿色之家”的房子里。他们每天细心地回收易拉罐、玻璃瓶子、废纸,将它们分类后放进垃圾箱
素食环保时间:2023-07-09
普钦法师普钦(1905——1960),法号佛圆,愿名大觉。清光绪乙巳年八月二十七日生,出生于中国四川隆昌县盘龙镇人,俗姓潘氏,父讳朝岳三世为秀才,世居盘龙镇。法师自幼超
佛教典故时间:2023-07-04
我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得死亡都是别人家的事,我似乎可以不死。今天特别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的叔叔往生了,他54岁!接到我妈的电话时,我妈说,昨天还好好的,干
其他文章时间:2021-12-18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恼困苦的最殊胜的苦行。什么是苦行?不是说我们吃得很差,穿得很差那个就是苦行,或者我不睡觉就是苦行。真正的苦行是
大愿法师时间:2021-08-19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
广钦老和尚时间:2021-08-13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我们要了解风水的根源是这颗心地,所以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比方有一间房间看起来很凌乱,一个真正对一切物品恭敬的人住进去了,这个房间明天就
蔡礼旭老师时间:2021-06-30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金随潮水而来,也要早起去捞它,此皆说明,做人要勤劳,唯有经过自己努力流汗耕耘的结果,才会甜美丰实,否则再好的良
星云大师时间:2021-06-01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有没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发菩提心,提起正念。
慧律法师时间:2021-03-07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比丘僧中除了阿难尊者外,皆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时舍利弗问佛十事的宿世因缘。佛告诉舍利弗:过去久远前,在波罗
其他文章时间:2020-11-29
问:请问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吗?净空法师答: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特别是在初学。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就是苦行,佛教导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一个学佛的人不能严持戒律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3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苦行往生的,而是靠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往生的。实际上净土念佛法门是一个快乐的修行法门,安乐修行,不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2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善恶是非,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
佛教故事时间:2014-11-01
2014年11月2日,深秋上海,乍暖还寒,烟雨霏霏,金山区普度寺监院道楷法师为重振宗风,激励后学,学习佛教先贤大德云水行脚,参访问道之苦行悲愿,率领法师和居士共90余人
新闻资讯时间:2014-11-13
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
佛学入门时间:2015-01-01
今彩大师:俗姓方,江西雩都县人。宿有善根,少即戒杀吃素。至三十后,深厌五欲多苦,三界无安,遂出家于福建长汀县报恩寺。具戒后,专志苦行,于赣州光孝寺执香灯,精洁虔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5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北,无人不知,尤其为诸方出家禅和子所称道。他籍贯福建,听说是少年出家,我亲近他的时候,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矮
佛学入门时间:2015-03-06
编者按:佛教典籍浩如烟海,这些汉译佛典是古代无数高僧的心血结晶。参与佛典翻译的高僧中,有些来自印度,有些来自西域,他们或者独立翻译,或与中土高僧携手,在中国佛教
佛教故事时间:2015-04-22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关于安忍的力量,我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来自两个老居士的一段小摩擦。那是一个打板熄灯后的夜晚,寮房里传来Y
其他文章时间:2015-05-09
最难行持的苦行是什么?就是当我们面对无缘无故的羞辱、无中生有的诽谤,或有人以百般手段来折磨自己,这时侯还能忍得下来。忍,是人生中最难修的。俗话说:“忍字高来忍字
藏传法师时间:2016-01-25
核心提示:阿姜曼· 布利达陀(Ajahn Mun Bhuridatta),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1870年生于泰国乌汶省。阿姜曼年轻时拥有活泼的心智,在民俗艺术方面表现优异。成为比丘
汉传法师时间:2016-01-26
问:修大乘法需要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行,反而是小乘更容易获得解脱。是吗?索达吉堪布:其实这是不了解大乘法门的殊胜而致。众生转生在轮回之中,其恶业习气十分深厚,如
藏传法师时间:2016-04-06
为修持殊胜的佛法,去静心忍辱饶益有情是什么意思呢?发大乘菩提心的行者,一定要行利益众生之菩萨道,竭尽所能饶益众生。如果行者起了贪嗔痴嫉妒傲慢等恶心,就不会再想利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28
在未来世中,我们为众生证悟的慈悲动机可能会减弱。如果我们能放弃以下四种无益的行为,然后修持其后所列出的四种有益修行,我们可以避免这件事情发生。四种无益的修行一、
藏传法师时间:2016-10-10
舍弃今生的真正含义是舍弃得、失、毁、誉、称、讥、苦、乐这世间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赞美、被关注,不惧怕磨难挫折、被诋毁、被忽视。宠辱不惊,安贫乐道。自古以来讲
藏传法师时间:2016-10-25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恼困苦的最殊胜的苦行。什么是苦行?不是说我们吃得很差,穿得很差那个就是苦行,或者我不睡觉就是苦行。真正的苦行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6-11-15
破一分无明就证得一分法身有一位婆罗门阿难它普迦卡,向佛陀说:“世尊,我认为您只知有法益的修行,对于无益的行为一无所知。”佛陀就向他列举了六种无益且有害的行为:(1
藏传法师时间:2017-05-25
一信徒问师:师父,佛法修行讲中道,不主张过度的苦行苦修,但好多祖师们都是在苦行中开悟证果的,这样是不是和佛的开示有些冲突呢?希望您给开示开示。师答:必须明白一点
汉传法师时间:2017-05-31
学佛修行原本是为了破除烦恼、妄念,消除分别心、执着心,使染污的自性在破迷去惑后复归清净明慧。因此,学佛修行应该越学执着越少,越修烦恼越少。若越学执着越多,越修烦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21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金随潮水而来,也要早起去捞它,此皆说明,做人要勤劳,唯有经过自己努力流汗耕耘的结果,才会甜美丰实,否则再好的良
其他文章时间:2018-04-26
心,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想要过得幸福,必须建设健康的心灵。当负面情绪占主导的时候,不仅内心是痛苦纠结的,甚至身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这是导师在《心灵创造
佛学视频时间:2020-02-26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17
关于业,你应该知道的其一,业力说告诉我们,命运源于自力而非他力,是由自身行为决定的,而不是受神灵之类的外在力量支配。其二,业力面前,人人平等。神教认为人是由神所
济群法师时间:2020-05-14
曾国藩智慧:遇到小人不用怕,用这三种方法应对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03
佛教之道 正信之道佛教之道,这个论题太大了。三藏十二部经,佛陀的一切言教,都是佛教之道。要而言之,让我用一句话表达,我想,就是不迷信。不迷信,就是正信。 我们有很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26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比丘僧中除了阿难尊者外,皆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时舍利弗问佛十事的宿世因缘。佛告诉舍利弗:过去久远前,在波罗
其他文章时间:2020-07-29
慧律法师:这种种的苦行都没有意义
佛学视频时间:2020-07-29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蔡礼旭老师圣贤的教诲,我们也有修学的一个次第、次序,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先后顺序不可以颠倒,假如先后顺序颠倒了
蔡礼旭时间:2020-08-28
他曾是阿里巴巴高管,淘宝创始人之一,却愿放下身价千万、放下俗世的枷锁、放下最眷恋的人和事,选择短期出家,行脚朝圣。一个人,81天,2000多公里,不带分文,独自托钵乞
素食环保时间:2017-06-11
素食视频时间: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