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杂志: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的移民潮和社会公众对贫富分化加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请问,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济群法师答: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个中原因,媒体已有众多分析。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寻找更好的归宿。
为什么我们会缺乏安全感?答案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那就是对外在世界的过分依赖。当我们把人生的全部筹码投注其上,却要面对环境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时,恐惧就随之而来了。
移民可以带来的,只是某些方面的相对稳定,但无法解决我们内在的困扰。生活稳定了,内心就不再动荡吗?就不再漂泊吗?只要看看欧美各国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和心理疾病,就知道问题远非那么容易解决。
佛法的智慧,是帮助我们通过了解自己来安身立命,通过调整心行来摆脱恐惧,是把归宿建立在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生命原本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是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四处追逐,寻找支撑。一旦开启这个内在宝藏,我们就可以随遇而安。这不是对环境的刻意顺从,也不是对命运的无奈妥协,而是由内心独立获得的能力。因为独立,就不会随环境变化受到影响,也无需外在的什么作为支撑,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国商人》杂志: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创造财富?又如何使用财富,方可心安理得?这不仅是一个政策引导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家阶层中的精英群体一直在试图探索明白的问题,从佛教的思想,和中国传统国学的精神世界里,是否能给企业家们一个简明而易于和长期坚持的修养路径?
济群法师答: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不仅仅为活着而活着,而是会追问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一问就问了几千年,过去在问,今天在问,未来还是会问。
其实,佛法对这个问题早有非常明确的答案。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解除内心的迷惑和烦恼,成为觉醒的人,成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人。进一步,则是帮助大众走向觉醒,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
如果有了这样的人生定位,创造财富就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一种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手段。于己,可以满足生存所需;于人,可以扶贫济困,广结善缘。
至于如何使用财富方可心安理得,我想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有财的人,或许会被人羡慕;而一个有德的人,才会真正受人尊敬。其次,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如法赚钱,而不是由非法手段牟利。第三,是有效使用财富。再多的财富,我们也无法带走分毫。可以把握的,是在拥有使用权时进行合理分配,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有道是,身死留财,智者不为。拥有财富,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福报,但能正确使用财富,才体现了他的智慧。
《中国商人》杂志:中国传统的万经之首《周易》从乾、坤两卦推演出君子当师法天地,进而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人生的根本追求。请问,这种精神是否能与自由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精神相融合?
济群法师答:我觉得,目前还看不到自由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虽然他们有各自的处世方式和行事风格,也有颇多为人赞誉之处,但尚未形成堪称精神并被社会认同的理念。
而在缺乏信仰和做人教育的大环境下,急功近利是必然的,恶性竞争是必然的,市场的混乱乃至失控也是必然的。正是因为意识到这种缺失,企业家们开始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源泉。顺应这一需求,面向企业家开办的各种国学班、佛学班已成为潮流。虽然这种潮流不乏跟风和盲从,但总体来说,有着更多的正面意义。
因为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种道德的教育,一种做人的教育,这是我们缺失已久的。这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健康的心态和人格,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如儒家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佛教所说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如果企业家具备这样的精神,就能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引导而非融合的问题。
《中国商人》杂志:一个企业家热爱佛教精神,抑或倾心于中国传统国学精神的微妙境界后,是否会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心理障碍因为经营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济群法师答:经营企业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人生未必要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如果一个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那么,经营企业就只是达成这个追求的手段之一,是不存在什么冲突的。
说到心理障碍,主要是源于对佛教的偏见。在不少人的观念中,佛教是令人消极或不求进取的。事实上,佛法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智慧,也是帮助我们看清人生真正需要的智慧。具备这样的智慧,我们才有能力对人生作出正确抉择,知道什么是需要发展的,什么是需要舍弃的。
而大乘佛教的精神,更是提倡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教导我们以帮助一切众生为己任。这样的愿望,正是做好企业的动力。否则,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于个人生活所需来说,做下去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可能只会更忙、更累、更辛苦,这也是很多企业家面临的患得患失。
所以,如果企业家能够具备利益大众的情怀,具备造福社会的使命,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来发展企业。当然,这种发展应该是健康而全面的,不是以盈利为唯一衡量标准。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日前,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共同主办的山水心境中国水墨、香道、茶道艺术展演活动在韩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10
【佛学知识】佛经中的般若是什么意思?【佛门故事】吃荤的人可以念佛或念经吗?【佛学常识】什么人可以戴佛珠【佛门常识】入寺院原来要这样上香卍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读
文化资讯时间:2024-12-09
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良伴,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曾开发出自成一格的用香文化。埃及是最早用香的民族,用香记录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就出现了,除了古波斯富贵人家在自家花园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6
香道,是汉族的一种传统艺术,人们通过对名贵香料的鉴赏与感悟,来到达颐养身心、净化心灵的目的。香道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芳香养鼻的范畴,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来调动灵性,追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26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丝绸南路平坦宽阔,事异时移,如今的玄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都不敢在白天上路的偷渡僧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沿途闪躲多走许多弯路,更不必担心取水时被人一箭射死--他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经过九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也就是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在南印度游学期间)召麴文泰入朝。也许是看到了大唐对西域的野心,也许是害怕唐太宗的惩罚,麹文泰找了个借口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中国香道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期,可称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等。 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来祭祀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09
中国是一个香文化十分昌盛的国家。古时香可为药材,用以祛秽免疫,提神醒脑;宴会庆典中,人们会在庄重的仪式中焚香进贺,祈祝美好;祭祀典礼中的用香寄予了借香烟之功,请
香道培训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评董群《慧能与中国文化》几十年来,禅学研究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佛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不论是在内地还是港台,对慧能和禅学思想研究的研究兴趣可以说是长盛不衰,现已推广到了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并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06
此时的玄奘也非常奇怪,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什么不妥,也不便去问戒贤法师为何要痛哭,只是十分平静的坐在那里,静观其变。戒贤法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坐在一旁的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玄奘挺身而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顶峰,也是刀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玄奘来到的时候,石塔和泉水都还在,更加奇妙的是,这处阿父师泉会随着求人的人数多少而改变水量--如果人多,下面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水洼;如果人少,也就只剩下一个小水坑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5
不知道是狩猎收获颇丰,还是礼物起了作用,或者觉得高昌国离西突厥那么远,麹文泰还不忘让这位僧人带礼物来敬献给自己很有面子,叶护可汗收下礼物后,对玄奘非常客气,先派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5
中国佛教史略--东晋佛教东晋佛教是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420)共一百零四年间的佛教。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北方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中国传统香道可以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考古发现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文字记载也有五千多年。黄帝时期出过一道法令,叫香禁重,那时候焚香是一种国家行为,主要用于祭祀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0-29
这是一段盛世下的传奇故事,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之歌;他来自东方,他从丝路而来;他用理想和信念塑就了那个时代的灵魂,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他的名字
玄奘精神时间:2024-10-27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我们讲过香文化的起源,发展,成长,繁荣,兴盛,也知道香文化随着朝代更替,以及战乱的洗礼,曾一度沉息,但未曾断绝,在盛世时期又将以全新的面貌现世。物极必反,盛极必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如今,这些生活中的老规矩,懂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可这些老规矩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1、不许掳袖管儿;2、不许挽裤腿儿;3、不许抖落腿儿;4、不许斜楞眼儿;5、不许叉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0-20
禅宗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一点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如何理解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中国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问题似乎仍应深入探讨,本文想就此谈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悟看出希望来郑石岩第七章高洁的性情掌声响起的舞台上,多少英雄豪情,在落幕的清冷中化作苍白的呻吟。喝采的艳羡,百千得意辞色,在深夜寂静孤灯下竟拼凑不出自己是谁,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观音感应记》云:饶州军典郑邻,死至阴府,以误追来,放还。阎罗王告云:汝还人间,勉力为善。汝见人杀生,但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彼得受生,汝亦得福。由此推之,足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附录I、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说明:1.本图系根据《五灯会元》、《祖堂集》、正续《高僧传》、《禅灯世谱》、《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中国佛学人名辞典》附表、《巴蜀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了佛教思想?中国佛教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佛教理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
说到佛教与女性的关系,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为当代女权主义者所病诟甚至深恶痛绝的八敬法,因为他们将这八敬法解读为是对女性的歧视,从而有悖于男女平等。不过,我倒觉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禅宗,这已经是众所皆知,称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不立文字,便是不用语言文字,不用语言文字,则其思惟便无挂搭处,思惟尚且不能挂搭,还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5月4日,云南昆明市民上街,反对一大型石化项目落户。通过网络,看到一幅引人注目的标语:任何执政者,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请勿恣意妄为!落千古骂名!我意识到,随着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6
问:作为本教信徒,在朝拜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时,诵什么经最好?答:诵什么经都可以。当然,针对性地去诵会更加殊胜。朝拜普陀山时诵大悲佛母仪轨和心咒。因为,普陀山是观音
生根师父答疑时间:2024-09-25
太虚判教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引言中国佛教的判教,或称教判、教相、教相判释等,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就是将佛教的各种说法判定高下浅深和先后次序,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5
七、中国特色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就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这种中国化从学理的层面说,主要表现为佛教的儒学化。作为结果,是中国佛教逐步走上了世俗化、伦理化的道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里,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地在融会中壮大自己。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佛教文化的输入,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8
据中国 (记者王茜 姚浩然)报道,近日,为期两天的第五届黄寺论坛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顺利闭幕。本届论坛以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为主题,35位参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16
浙江青田石、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和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23日,这四大名石的雕刻精品齐聚浙江青田,参加第四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据了解,此次展览设在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10
鸡足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09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后记当我加上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句点,实现了多年的宿愿时,一种解脱之感不觉油然而生。早在大学时代,因业师杨廷福教授和苏渊雷教授的启蒙,使我对佛教产生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8
放下心中的执着点其实求学问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很多的执着点,心里就没有罣碍。心里一没有罣碍,心清净了,就长智慧。假如每一天罣碍的是想吃些什么,想穿些什么,想玩些什么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煮茶法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
禅茶文化时间:2024-09-01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发展史略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一、宗派的没落自十七世纪的中叶,清朝入关以后,佛教虽然仍被敬信,但是清廷为了笼络蒙藏地区边疆民族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1古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个跟教育关系就大了——你念念不忘圣人君子的教诲,你自然就变成圣人君子;你喜欢跟善知识学习,你自然心善行善;你喜欢跟小人在一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