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世人之常情,虽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纵至愚之人,断无幸灾乐祸,厌福恶吉者。】
我们人没有不想自己长寿健康、子孙繁衍、建功立业、吉星照临的。这就是人在现世当中总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好,最好五福临门。没有人希望自己短命夭折、疾病缠身,或者断子绝孙、家道事业败落、凶神来临,这是人之常情。谁都想离苦得乐,尤其对现世最切身的事更是如此。即使三尺高的小孩也无不如此,纵然愚痴到极点的人也断断不会幸灾乐祸、厌福恶吉(就是在世上绝对不会找到一个喜欢灾难凶祸、厌恶福乐吉利的人)。
【而好色贪淫之人,心之所期,与身之所行,适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
但是好色贪淫的人心里的期望和身体的所行恰好相反。结果是:不想得到的都得到了,想得到的都无法得到,真是悲哀!
世间人不能遵循因果律理智的行事,像做了纵欲犯淫的恶业,就会让所想要的长寿健康、子孙繁衍、事业发达、吉星高照都不会实现,所不想要的短命多病、断绝子嗣、事业败落、凶神降临都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彼纵情花柳,唯此是图者,姑勿论。即夫妇之伦,若一贪湎,必致丧身殒命。亦有并不过贪,但由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怜愍。】
那些风流浪荡、纵情花柳、唯淫乐是图的人,姑且不去谈他,就算夫妻正常的关系,一旦陷溺在里面,也一定导致丧身殒命。也有对男女之事不过分纵欲,但不知道忌讳(比如行房要注意时间、地点、天象、身体状况、心情等各方面因素),这样冒昧从事,以至于死亡,特别让人心生怜悯。
【以故前贤辑不可录,备明色欲之害,其戒淫窒欲之格言,福善祸淫之证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讳之时处人事,不惮繁琐,缕析条陈,俾阅者知所警戒,其觉世救民之心,可谓恳切周挚矣。】
以这个原因,过去的前贤编辑了《不可录》这本书,详细地阐明色欲的危害。这本书中,戒淫窒欲的格言、福善祸淫的案例、持戒的方法和日期、忌讳的时间、地点、人事,不怕繁琐,一条一条非常清楚地罗列出来,让读者阅读之后知道有所警戒。编辑者觉世救民的善心可以说是恳切周到。
福善祸淫,专门就戒淫这一条来讲,就是指能够寡欲、守持不邪淫戒的人就会有福报降临,而放纵贪欲造邪淫业的人也一定有灾祸降临。戒淫窒欲就是在家人戒除邪淫,制伏贪欲,首先把它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和范围内,之后渐渐做到断除。
【而印光复为增订,以名寿康宝鉴,复为募印广布者,盖以有痛于心而不容已也。】
印光我又对此书再做增订,取名为《寿康宝鉴》(对世人来说,这是照见长寿康宁之路的一面明镜,以此为鉴,就知道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是非利害清晰明辨,所以叫做宝鉴。鉴是镜子的意思),而且我又募款印刷、广泛流通,这也是因为自己心里悲痛,不容得不这样做。
【一弟子罗济同,四川人,年四十六岁,业船商于上海。其性情颇忠厚,深信佛法,与关䌹之等合办净业社。民国十二三年,常欲来山归依,以事羁未果。】
我有一个弟子叫罗济同,四川人,46岁。在上海做船的生意,性情蛮忠厚,深信佛法。他和关䌹之等人合办了一个净业社。民国十二、三年这两年里,时常想来山皈依,因为有事耽搁,没有来成。
【十四年病膨胀数月,势极危险,中西医均无效。至八月十四,清理药帐,为数甚巨,遂生气曰,我从此纵死,亦不再吃药矣。】
民国十四年,他生病身体膨胀了几个月。非常危险,看中医、西医都没有效果。到八月十***理药账,花费太大。他就生气地说:我以后纵然死了,也不再吃药。
【其妾乃于佛前恳祷,愿终身吃素念佛,以祈夫愈。即日下午病转机,大泻淤水,不药而愈。】
他的妾就在佛前诚恳祷告,许愿终身吃素念佛,来祈求丈夫病好。当天下午病就有转机,大泻淤水,没吃药就好了。
【光于八月底来申,寓太平寺,九月初二,往净业社会关䌹之,济同在焉,虽身体尚未大健,而气色淳净光华,无与等者。见光喜曰,师父来矣,当在申归依,不须上山也。择于初八,与其妾至太平寺,同受三归五戒。又请程雪楼,关䌹之,丁桂樵,欧阳石芝,余峙莲,任心白等诸居士,陪光吃饭。】
八月底,我到上海住在太平寺。九月初二,去净业社和关䌹之见面。罗济同也在那里,身体还没有大的复原,而气色淳净光华,无与等者。见到我欢喜地说:师父来了,我就在上海归依,不必上山了。选择初八这一天,和他的妾一起到太平寺受三归五戒,又请了程雪楼等居士陪我吃饭。
【初十又请光至其家吃饭,且曰,师父即弟子等之父母,弟子等即师父之儿女也。光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汝病虽好,尚未复原,当慎重,惜未明言所慎重者,谓房事也。】
初十这天又请我到他家吃饭,而且说:师父就是弟子的父母,弟子就是师父的儿女。我说:父母就是忧心孩子的病,你的病虽有好转,还没复原,要慎重!可惜当时没说明要慎重的是房事。
【至月尽日,于功德林开监狱感化会。彼亦在会,众已散,有十余人留以吃饭,彼始来,与司帐者交代数语而去,其面貌直同死人,光知其犯房事所致,切悔当时只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未曾说其所以然,以致复滨于危也。欲修书切戒,以冗繁未果。】
到了这个月的月底,在功德林开一次监狱感化会,他也在场。大家散后,有十来个人留我吃饭。他一来,跟管账的交代了几句话就走了。看他的面貌如同死人,我就知道他犯了房事。我很后悔,当时在他家只说了父母唯其疾之忧,没有说明原因,以至于他又濒临危机了。当时想写封信恳切地教诫他,但事情很多而没有写成。
【十月初六至山,即寄一信,极陈利害,然已无可救药,不数日即死。死时关䌹之邀诸居士皆来念佛,其得往生西方与否,未可知,当不至堕落耳。】
十月初六一到山,我就寄去一封信,极力说明利害关系,但是已经无药可救。没过几天就死了。死的时候,关䌹之邀请一些居士都来念佛。有没有往生,不得而知。当不至于堕落吧!
【夫以数月大病,由三宝加被不药而愈,十余日间,气色光华,远胜常人,由不知慎重,误犯房事而死,不但自戕其生,其辜负三宝之慈恩也甚矣。】
几个月的大病由三宝加被,没吃药就好了。十多天里,气色光华远超过常人。由于他不知慎重,误犯房事而这样死掉,不但自己毁坏生命,辜负三宝的慈恩也很大呀!
【光闻讣,心为之痛,念世之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致殒命者,其多无数。若不设法预为防护,殊失如来慈悲救苦之道。拟取不可录而增订之,排印广布,以期举世咸知忌讳,不致误送性命。】
我听到噩耗时心里很悲痛,想到这世上不知道忌讳,冒昧从事,以致于丧失生命的人不可计数。如果不设法预先作为防护,有失如来慈悲救苦之道。准备取《不可录》加以增订,广泛流通,以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房事的忌讳,不致于误送性命。
【一居士以母氏遗资千六百元,拟印善书施送,光令尽数印寿康宝鉴,以拯青年男女于未危,则以罗济同一人之死,令现在未来一切阅此书者,知所戒慎,并由展转流通,展转劝诫,庶可举世同享长寿康宁,而鳏寡孤独之苦况,日见其少。如是则由济同一人之死,令一切人各得寿康,济同之死,为有功德,仗此功德,回向往生,当必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
有个居士以母亲留下的1600元,准备印善书施送,我让他全部印《寿康宝鉴》,以拯救天下的青年男女于未得危难之时。这样就以罗济同一人的死,使得现在和未来一切阅读此书的人知道警戒慎重,而且由此书的辗转流通、辗转劝诫,可以使得全世界的人都共同享有长寿健康,而鳏寡孤独的苦一天比一天少(家里死了妻子叫做鳏,死了丈夫叫做寡,死了父母叫做孤独)。这样就由济同一人的死,使得一切人都得到长寿健康,济同的死也就成为有功德了。仗此功德回向往生,一定能俯谢娑婆、高登极乐,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做菩萨海众的道友。
【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说:养心最好莫过于寡欲(纵欲就使心昏乱,丧失清净、平和,丧失福德、智慧,因此而使身体衰败、精力损耗、寿命削减、事业败坏,所以养心最好是寡欲)。如果做人能够寡欲,虽然也有不存活的例子,但是极少;如果做人放纵贪欲,即使有存活的例子,但极鲜少。
【康健时尚宜节欲,况大病始愈乎。十年前一巨商之子,学西医于东洋,考第一,以坐电车,未驻而跳,跌断一臂,彼系此种医生,随即治好。】
健康时还需要节制贪欲,何况大病初愈时呢?我举个例子:十年前有个巨商的儿子,到日本学西医,考第一,成绩相当好。有一次他坐电车,电车还没停住时,他一跳,跌断了一只手臂。他是这方面的医生,随着就治好了。
【凡伤骨者必须百数十日不近女色,彼臂好未久,以母寿回国,夜与妇宿,次日即死。此子颇聪明,尚将医人,何至此种忌讳,懵然不知,以俄顷之欢乐,殒至重之性命,可哀孰甚。】
凡是伤骨的人,必须一百几十天不近女色。他手臂好了没多久,以给母亲祝寿的原因而回国,晚上和妻子同房,第二天就死了。这个人蛮聪明,他将要给别人看病,为什么对这种忌讳懵然不知呢?以片刻欢乐失去最宝贵的性命,实在可悲!
【前年一商人,正走好运,先日生意,获六七百元,颇得意。次日由其妾处,往其妻处,其妻喜极。时值五月,天甚热,开电扇,备盆澡,取冰水加蜜令饮,唯知解热得凉,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凉,未三句钟,腹痛而死。】
前年有个商人,正好走运,前一天做生意得了六、七百元,很得意。第二天从他的妾那里到他妻子那里,他妻子很高兴。当时五月份,天很热,她就开电扇,备好水让他洗澡,又取冰水加蜜让他喝。只知道解热、凉快,不知道他行了房事不可以受凉,没到三个小时就腹痛而死。
【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几千万亿也。而古今来福最大者,莫过皇帝,福大寿亦当大,试详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寿,岂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讳,以自促其寿乎。而世之大聪明人,每多不寿,其殆懵懂于此而致然乎。】
这就晓得:世间由于不知道忌讳,冒昧从事,以至于死亡的人不知有几千万亿了。古今以来福报最大的莫过于皇帝。福大,寿也应当大。详加考察,皇帝中十有八九都不长寿,岂不是因为欲事多、加上不知忌讳而自己减短寿命吗?世间的大聪明人每每多不长寿,大概也是对这事糊涂而导致的吧!
【光常谓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虽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贪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间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光流通寿康宝鉴之所以也。】
我常说:世间的人十分当中,有四分是因色欲而死;还有四分虽不是由色欲直接而死,也是由于贪色欲亏损身体,受了别种感触间接而死;能够本于命里应有的寿量而死的人,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都是由色欲而死,真是悲哀!这就是印光我流通《寿康宝鉴》的原因所在。
【愿世之爱儿女者,以及为同胞作幸福防祸患者,悉各发心印送,展转流传,俾人各悉知忌讳,庶不至误送性命,及致得废疾而无所成就也。】
愿世上爱儿女的人以及为同胞作幸福、防祸患的人,都各自发心印送这本善书,辗转地流传世间,使人人都自己知道忌讳,不至于冤枉地误送性命,以致于让自己成为残废而无所成就。
【彼纵情花柳者,多由自无正见,被燕朋淫书所误,以致陷身于欲海之中,莫之能出。】
那些纵情花柳的人,多数都是由于自己没有正见,被邪友淫书所误,以致身陷欲海之中,不能自拔。
【若肯详阅,则深知利害,其所关于祖宗父母之荣宠羞辱,与自己身家之死生成败,并及子孙之贤否灭昌,明若观火,倘天良尚未全昧,能不触目惊心,努力痛戒乎。】
如果肯详细阅读这本《寿康宝鉴》,就会深深地认识到戒淫的利益和犯淫的损害。其中有关祖宗父母的荣宠羞辱和自己身家的死生成败,以及子孙贤良与否、昌盛灭绝的因果事实,都会像眼前观火一样明了。如果自己的天良还没完全埋没,哪有不触目惊心、努力痛戒的呢?
【将见从兹以后,各乐夫妇之天伦,不致贪欲损身,则齐眉偕老,既寿且康。而寡欲之人恒多子,而且其子必定体质强健,心志贞良,不但无自戕之过失,决可成荣亲之令器,此光之长时馨香以祷祝者。愿阅者共表同心,随缘流布,则人民幸甚,国家幸甚。】
从此将见到,家家户户各自享有夫妇天伦之乐,不至于以贪欲而损害身命。那么夫妻齐眉偕老,既长寿又健康,而且寡欲的人多生儿子,所生的儿子一定体质强健、心志贞良,不但不会做出自损的过失,而且决定可以成为让父母光荣的好人才。这就是印光我长期馨香而祝祷的事。
但愿读者都共同以这样的善心,随缘把这本善书流布在人间,这样人民就庆幸了!国家就庆幸了!
第二章 本书的内容和任务第一节 从佛法跟非佛法差别的标准说到本书的内容和任务佛教跟外道的不同,凡有三说:①主见论,即最古的主张,谓承认三法印的即佛教徒,反之即外道;②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印光法师: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修净土者,不信因果,何以警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属安徽)。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通宗通教,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念弥陀憨山大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久缺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佛灭后,弘法菩萨解释教义,依唯心立性宗,依唯识立相宗,各竖门庭,甚至分河饮水,而性相二宗不能融通非今日矣。唯马鸣大师作起信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二大理则﹞佛法的因缘论,虽有此三层,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为事实,依此而显示真性。如上面说到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第一项 无明〕一、无明的含义即无知、不明,不是什么都不知,反而是充满错误的知,是与正智相反的知。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我们不仅不知道真理法则,反而自以为是,错误认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八、正定﹞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