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良伟饰演“佛陀”佛教信仰成就不老传奇(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日前,由吕良伟主演的电影《释迦牟尼佛传》正式公映,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吕良伟饰演的释迦牟尼,打动了许多观众。据相关媒体报道,首映当日观影观众被撼动情感,纷纷落泪。好友汪明荃、罗家英等纷纷在微博发表观感,为吕良伟演绎深感折服……亦有人奇怪,这位当年《上海滩》中的“丁力哥”怎么会去饰演佛陀释迦牟尼?其实大家不知道,吕良伟笃信佛教多年。甚至有人说,“相由心生,吕良伟之所以容颜保养有方,完全是源于其慈悲热忱的佛子心态。”
佛缘
吕良伟出生在越南,从小饱受战乱之苦,他的家人经常拜佛,祈求全家平平安安,他因此耳濡目染,受到熏陶。8岁那年,他的两颗门牙掉了一直没有长出来,经常被人取笑。刚巧那年的佛诞日,他随父母到寺庙祈福,便请佛陀保佑他长出门牙,如果得偿所愿便一生信佛。结果两个星期后,梦想成真了,他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从此逢寺必拜,小小年纪便诚心向佛。
出道以后,吕良伟接演了数部佛教题材影视剧,更令其觉得佛缘殊胜。他演过达摩祖师,演过六祖惠能,最近的一次,则是扮演释迦牟尼。吕良伟认为这次能饰演佛陀释迦牟尼,作为演员感到很光荣、很满足也很有压力。在开拍前,他特意到老挝跟一位97岁的高僧闭关修炼,同时,阅读了好几本佛陀传记,希冀能演好这个角色。
热衷公益
在吕良伟看来,演员是兴趣,也是职业;慈善是信仰,也是事业;而生意,只是为了贴补慈善用款。公益,已经成为吕良伟身上不可或缺的一个标签,从1993年开始,他就致力于做公益,迄今为止,共捐资建立了6所希望小学,资助了几十个贫困大学生,他还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形象大使,并出资成立了法治阳光基金。
吕良伟做公益的心是在1993年演达摩时被诱发的。当时,吕良伟第一次去贵州山区,眼前的一切让他极为心酸,那种贫困的生活状况是他之前不曾想到的:建在山上的学校摇摇欲坠,教室里没有电灯,光线昏暗,桌椅也是破烂不堪,衣衫褴褛的孩子们双眼透着渴望,在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危房里认真学习,阵阵的读书声刺痛了他的神经。“人有了信仰之后,心就更向善。特别是亲身体验他们的贫困后,让我更加坚定要去多帮助人的信念,如果因为我的努力,他们的生活能有一点点改善,我就觉得很欣慰了。”他希望自己能帮他们撑开一片天地,保护这些孩子永远不再遭受苦难。
从此,吕良伟开始在贵州、福建、广西、四川等地捐学校,修寺庙,探望敬老院的老人们。在多年的公益行动中,他慢慢懂得,人的能力有限的,不能什么都做,在公益的某个方面专注地进行下去,能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家庭教育
吕良伟有个幸福的家庭,儿子已16岁,名字叫做吕善扬。吕良伟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善事多为贤君子,扬名立万真英雄。
对孩子的教育,吕良伟认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对他挺严的,现在我耐心了很多,跟他在一起更像一对朋友。”对是否会培养孩子走演艺路,吕良伟说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想法,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选。“只要他开心,他做什么我都能接受,这是他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如果他愿意去做演员这个工作,也挺好的。做我们这一行,只要调好自己的心态就开心。”吕良伟说,儿子现在特别喜欢唱歌,“老在我面前表演,我不会鼓励他,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的使命不一样。”吕良伟说,在娱乐圈,面对的名和利的诱惑比较多,“一直追求名利会迷失自己,让自己很痛苦。如果看透这个道理,那你就能享受在这其中的过程。”
用五颗心经商
2001年开始,吕良伟从演员转型为商人。论起经商的法门,吕良伟认为要有五颗心:童心、宽恕心、爱心、慈悲心、感恩心。正是带着这五颗心,吕良伟在商海中几经沉浮,却屹立不倒。2009年,53岁的吕良伟已经坐拥数亿身家。
然而他并没有驻足于此,还腾出精力,到北大去读MBA。对此,吕良伟坦言:“做生意毕竟不是我的本行,再加上触动传媒规模在迅速扩张,不久还要发展到全世界,还是要了解理论性的内容,包括怎么管理。”
然而对作为佛教徒的吕良伟来说,在北大最大的收获,除了系统全面的学习理论知识,还促使他更深入的思考如何使用财富为更多人带来幸福。“我发现佛家佛理,很符合人的生活态度,可以让我们把心安静下来,多想别人,不要总想着自己。”“现在社会对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大,对道德的追求却越来越少,很多人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只盯着赚钱的手段,忽略了珍贵的道德品质。现在出现有毒食品、偷小孩、地沟油这些现象,就是有一群纯粹逐利之人在危害社会。”吕良伟感慨地说。
朋友眼中的他
吕良伟的好友甄子丹这样评价他:“吕哥绝不仅仅是凭着健美的身材、英武的外形、扎实的演技和良好的口碑征服了观众,其谦虚、宽容的处世之道和博大仁慈的胸怀更是让人折服。在这个层面上,他是我的偶像。”
2008年5月12日那天,正好是吕良伟夫人的生日,他约了一帮朋友在家里聚会,场面很是热闹。没想到,席间突然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吕良伟放下酒杯,即兴开始了募捐演讲:“戏我们可以推迟一些再拍,广告我们可以少接一两个,但是国家我们就一个,这么大的天灾,我希望你们能同我一起加入到帮助这些人的行动中来。”大家都听得热血沸腾,迫不及待地想要为灾区出一份心力。
朋友们都说跟吕良伟相处久了,会不自觉地被感染,不管是在性情还是生活态度上,都被影响不少,凡事会不自觉地往积极的那一面去想,这也让更多的朋友不自由自主地想要去靠近他。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世界和平人类忘记了他有一颗心,如果他仁慈的对待世界,世界也一样会仁慈的对待他。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我们害怕战争,一方面。我们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18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除皱小细节很多明星都会选择打肉毒杆菌素或是玻尿酸来放松或填平已生成的皱纹,但周慧敏表示有些皱纹是可以预防的,当光照很强时,你会皱眉闭眼,或近视没戴眼镜也会眯着眼
美容健身时间:2025-01-29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崇拜仪式vs.普及信仰崇拜仪式必须坚定、明确,不可讨价、不可模棱两可;否则,信众无法建立信心,且易为杂讯所干扰佛教是不主张任何崇拜与信仰的无神论宗教,但在这物欲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4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信仰不需要证明,也不能被证明。需要证明(他物外证)的信不是真信。人能证明的,不能给人信。佛是自证自明的,信也是自证自明的。如光自明,黑暗不能为光作证明。颠倒迷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文:善果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信者:“假如我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一、感恩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文殊菩萨说完了前边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5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5
【原文】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经》【注释】如果有这样的众生,他们肆无忌惮伤害佛陀,让佛身上流血,或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第二章 雁塔感悟话说大哥见丹桂给三年前曾打过他的人写对联,心中甚为不解,忍不住上前质问,不想丹桂随口一笑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小人以怨报德,君子以德报怨嘛!”大哥听了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