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晋江西资岩寺:三尊石佛守望千年

新闻资讯 2014-09-25

西资岩三尊石佛形象丰满、璎珞细腻、可谓一流作品(图片来源:泉州晚报摄影:黄雅珊)

清磐铮铮,木鱼咯咯,梵音阵阵,檀香袅袅……西资岩寺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卓望山,进入寺内,庄严肃穆的景象扑面而来,让人的心突然安静下来。寺内,三尊静候千年的石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望在这里。2013年5月初,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西资岩摩崖造像晋升为“国保”。

岩石边上凿出三尊石佛

初秋午后的西资岩,掩映在绿色中,幽静而又清新。寺庙平面布局呈“同”字形,高大轩敞,气势雄伟。大雄宝殿内琳琅满目地挂着佛幡和神灯,在朱漆描金的神案后,便是被列为“国保”的三尊大石佛。石佛利用山上一堵天然岩石雕凿出圆雕立像。

阿弥陀佛居中,身高4.50米,宽1.62米,赤足立于莲座上,佛像略前倾,背连山石,头挽螺髻,面部丰满,额中有吉祥痣,唇厚颐丰,垂耳至肩,神情深厚而慈和。身着褶皱简练流畅的宽袖袈裟,袒露的右手前垂作接引状,足下双仰莲座,高0.95米,雕刻工整而秀丽。

阿弥陀佛左旁为观音,像高4米,头顶高髻,容貌端庄慈祥,耳垂有花饰,右手下垂以拇指、无名指及小指夹宝瓶,左手当胸做弹指状。胸前挂璎珞宝串,衣袖连缀花边,雕镂精美。阿弥陀佛右方立大势至菩萨,姿态衣着略同观音,神情稳重严肃,左手拈诀下垂,右手上举施说法印。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足下的莲台略低,只有0.76米。莲台下方镂刻海潮纹,佛像头后镌圆形佛光及云彩纹。大佛两侧有石雕武士,披甲顶盔,是为护法神,高度2.7米。右方武士身后崖刻碑文,是清乾隆二十九年里人陈起彬修建岩寺时自撰的碑记。左方武士背后也有两方碑记,可惜年代久远,字迹漫漶,无从辨识。

屡有废兴续写千年风姿

时间长河趟过上千年,寺庙光景大不相同,但三尊石佛依旧矗立,洞悉寺外的一切世事,静等有缘人、有心人的到来。

寺内僧人介绍,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是西资岩一年中香火最为旺盛的时候,来上香拜佛的信众络绎不绝。而在平时,这样热闹的景象很少见,只有到了每月廿二日——西资岩寺庙的斋戒日,寺内一些信众来参加斋戒日活动,才有了些人气。

西资岩的始建年代不详,存有争议。据《晋江县志》载,寺始建年代为“宋绍兴十八年(1148)”。但现存碑刻《重修西资岩纪德碑》则载“相传始建于隋唐间,岁莫可考”。陈起彬所撰的《西资岩纪事崖刻》云:“寺之创建不知起至何年,仅留有小碑,载有宋绍兴年间王圆、蔡婆养修理石砌。由此以溯则是寺之建殆起自隋唐之世矣……”

据志书及碑文所记,西资岩寺庙自建立以来,历代屡有废兴。正是因为一些有缘人、有心人的修建,才让三尊石佛完整保留至今,寺庙的规模也逐渐壮大。1983年,乡侨蔡本油旅菲后裔汇回巨款托其族人重修。藻井栋梁髹漆一新,大殿方砖都做了一番修补,三尊石佛及两侧神将也修补完整,并洗刷残存的泥土金粉,还其雄浑古朴与端庄慈祥的神态。此外,又在大殿两旁重塑了十八罗汉,在山门内重塑了弥勒菩萨与韦驮天王像。在西廊立了一块《重修西资岩大佛寺碑记》,记录下重修始末。

历史悠久蕴祈求平安之意

与泉州不少名山大川相比,西资岩并不出名。不过,在泉州众多摩崖石刻造像中,历史悠久、造型壮丽、雕刻精美的西资岩大石佛,可谓一流作品。

三尊石佛形象丰满、璎珞细腻、衣饰褶皱自然流畅。晋江知名文化学者粘良图表示,三尊石佛很可能刻于五代时期,雕刻风格由唐朝延续下来,因为五代时期提倡对外贸易。

提倡对外贸易与西资岩大石佛有何关系呢?他说,西资岩所处的位置刚好在围头海港,过去海船出航到南洋,无论是从泉州还是从安海出发,都要经过围头海港,这里经常聚集着许多海船。过去村民与船员为了祈求出海平安,都会在海港码头附近建一座寺庙,西资岩的来历也不例外。

更新于:2014-09-25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