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稍微谈一谈三摩地禅定。我想,我们一边谈、一边实际上试着做做看,这样可能很好。所以我会讲一点,然后你们禅定一会儿;然后我再多讲一点,你们也就再多禅定一会儿。这么做,你们就会了解我所讲的内容,这个指导也才比较有意义。否则,你可能无法将这个指导和禅定连在一块儿。
实际上所要使用的技巧非常简单。一般而言,过去所有伟大禅定者都告诉我们,禅定的时候要坐直。当我们身体坐直,就会有敏锐的感觉,有重要的感觉,这会产生适当的氛围。
这次的指导中,我不会建议使用任何外在的目标物。我们有时听到的三摩地教学使用外在目标物,譬如一朵花;但我们在此要学的是一般上座部传统的方法,把呼吸当作目标。所以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呼吸,我们只要跟随气息的出与入,就是这样。我们的心念集中于呼吸,身体坐直,眼睛睁开。让我们来做一下,然后再谈一谈。这就是最精要的技巧了,基本上,什么都不做。
我们只要坐直并观察呼吸,不要被干扰,不要被那些占据我们心头的思绪所干扰。我们就只是坐着,独自坐着,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我们自己、呼吸、专注,就只有这些。
我们坐着,专注于呼吸,没有别的。然后,或许某些思绪会出现。当思绪出现,我们该做什么?什么都不做。这里只有一个方法──一法适用于所有状况,这个方法就是专注于呼吸,就是这样。
干扰或多或少会出现:昨天说的话、上礼拜看的电影、刚才的交谈、明天该做的事、突然的恐慌──今天早上有没有关上厨房的瓦斯?诸如此类的事,它们都有可能出现;当它们出现时,回到呼吸上。「回来」,这就是三摩地的口号。每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记得这个教导,然后回来,回到呼吸上。让我们再做一会儿。
假使我们怀抱雄心壮志,我们就会对于我们的目标产生执着──即使我们的目标是证悟,那么就没有禅定。因为我们总是惦念它,我们渴望获得它,我们幻想它;这不是禅定。
这是何以三摩地禅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放下任何目标」,坐着就只是为了坐。在此我们吸气、吐气,就这样观照着,没有别的。是否获得证悟不要紧,朋友是否比我们迅速获得证悟也不要紧,谁在乎呢?我们就只是呼吸,我们身体坐直,观照气息的出与入。没有别的。
我们放下对目标和雄心壮志的执迷,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面向。它甚至也包含想要完成一个美好的禅定,连这点也该放下。只是坐着。
少一些执迷,少一些野心,只是坐直并且观察呼吸,优点是没有事情会扰乱你。只有在我们有目标的情况下,事情才会扰乱我们。当我们有个目标,我们就会变得有点执迷。假设我们的目标是去某个地方,有人在我们的正前方,挡住我们的车子,如果有东西妨碍了我们前往目标的路,它就变成一个讨人厌的东西。但假使我们没有目标,那就都没有关系──无论是噪音、这里或那里感觉痒,这些都没有关系。
这点很重要,因为修禅定的人,常常有强烈的企图心要达成某件事。当他们受到干扰,就会经历各种地狱,就会失去信心、感到挫败。他们责备自己,责怪这个技巧。因此,至少在这短暂的禅修当中,我们是否获得证悟并不要紧,壶里的水是否滚了也不要紧,电话响了不要紧,是不是朋友打来的也不要紧──就这短暂的时间,任何事情都不要紧,就这短暂时间。
三摩地禅定不必要是为了成佛的缘故。假如你对成佛或涅盘没兴趣,你便能够自然地修持三摩地──不会经常在各种状况中摆荡。多半的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我们的心总是受到一些事物的吸引或干扰──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所有一切,还有希望、恐惧、嫉妒、骄傲、执着、瞋恨,所有这些。换句话说,所有这些事物、这些现象、这个世界控制了我们的心,而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在刹那间控制自己,但我们若是处于极端的情绪当中,我们就会失去控制力。
宗萨钦哲仁波切手把手教你入三摩地禅定
如我先前所说的,放下我们的野心有点像是佛教徒所谈的出离心。如果你读过佛陀的故事,佛陀远离他的宫殿、皇后、儿子、父母,到外面去寻求觉悟。严格地从三摩地的观点而论,你可以说佛陀试着减低他的野心,或至少他试着了解他的目标为何、他想要达成什么,但他同时也试着了解,他所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徒劳无益的。所以他想办法要放下,要获得放下的力量。总括地说,如果你想成为三摩地的修行者,放下的力量相当重要。
我们修三摩地禅定,所以我们获得放下的力量,或者我们了解到执迷、僵固所招致的覆灭。
事实上,你们会发现,这个技巧给予我们一些时间或机会,让我们松开我们拥有的结。这是为何一些伟大的禅定者说,三摩地这类的禅定,是什么也没做的稀罕时刻。
我们通常总都会做一些事、想一些事,我们总是在忙碌。因为我们总是让自己如此忙,以致于迷失在无数的执迷和僵固中。当我们在这里禅修,什么也没做的时候,所有这些僵固的事情就会被揭露出来。也许对初学者而言,这有时可能有点吓人,但慢慢地,你会获得某种内在的信心来面对这些。而且你会发现,这些僵固的情况会自动减少──而你什么也没做。一般指导禅定的书籍会说,如同蛇伸展开自己,我们的执迷松解开它自己。你会获得这种技巧。
这里有个难题。当思绪出现,我说要回到呼吸上、专注于呼吸,你会不自觉地就把它解释为:「噢,仁波切是说,我们要停止这个思绪,回去专注在我们的呼吸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说你应当停止这些思绪,我不是这么说,我所说的是专注于呼吸;这是两回事。当思绪出现,不要停止它,不要增强它,不要鼓励它,不要劝阻它;什么都不要。你的工作就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
了解这个差异很重要。如果我真的是说,「停止这些思绪,然后回到呼吸上」──这是一回事──但这不是我的意思。当思绪出现,你要做什么?回到呼吸上,这就是你要做的。停止思绪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这个教授的一部分。思绪会出现──你所要做的就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
弥勒菩萨对于三摩地修持提出很好的忠告。当我们修持三摩地时,要记着对治法门,这很重要。当我们的心受到干扰,我们必须记住对治的方法,这里的对治方法就只是回去专注呼吸。每当我们受到干扰,都必须有这样的正念,我们称此为应用对治法门。但有时我们用得太多,那可能导致昏沉或烦乱,你们了解吗?假如你太担心,换句话说,假如你不停地使用对治──对治、对治、对治──这几乎像是没有毒害时也使用对治。事实上,这成为一个问题,这成为昏沉和烦乱的起因。
总是做短的三摩地,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而言──短暂,但次数要多。假设你要做十五分钟的禅定,至少要重新开始三十次,当中作短暂休息。慢慢地,我们可以禅定久一点,也许十五分钟,我们就开始十五次,这当中有短暂休息。有时作真正的休息──起身、走走、做些其他事。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在十五分钟的禅定中开始七次。让禅定保持短暂是重要的一环。假如你一开始做太久,你会对此技巧感到厌烦。我们是人,我们不喜欢无聊,我们总想要变化──变化饮食、变化服装,我们喜欢变化。
同样的,灵性道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很有耐性。我们必须开始喜欢这个道,所以我们要让禅定保持短暂而确实,次数要多。那么我们就能养成牢固的习惯,然后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也就容易做。好比喝酒,我们刚开始只喝一点点。我们不会一次喝上两三瓶,否则喝到想吐,我们就不会再想去碰酒。只做短时间,但次数多一点,分段多一点,那么你就会习惯,这点很必要。三摩地应该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要习惯它。为了养成习惯,做一点点,时间要短,但次数要多。
中间暂停的时候,假如可能,仍然记着你在呼吸。我们总是忘了我们在呼吸。
我们也不应该限定禅修的时间;不应该限定只有早上或只有晚上禅修;你应该在任何时间禅修。修持的时间总是此刻──从来都不是未来。永远不要离开你的三摩地,好像你明年、下个月、或下个周末将会去做;现在就做。反正也就大概四十五秒钟,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很容易的,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做。那只需要坐直,短的禅定就已经很好。在心受到干扰之前,我们自己就决定停止禅定,这样很好──然后再开始。再说一次,在干扰来临之前,停止禅定。我们会对这个技巧感到自在,会有战胜干扰的感觉──在干扰来临之前,我们已经在那里;所以就只做短的禅定。
我们在这个道的修持,一般都像这样。你真的不应该去做「这是禅修的时间」这样的计划,然后在休息时失去觉知。当然,你应该拨出某个时间来修持,譬如早上或晚上某个时刻,这有很大帮助。但除此之外,你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时间修持三摩地,就只要一分钟,那并不困难。然后我们逐渐加长时间。
禅定的时候,就只是身体坐直、观察呼吸。所以这么做会如何?它创造出一个空间。事实上,这个技巧本身只是个花招,重点是认出这些不断轰炸我们的思绪和干扰。
我们仍然感到生气,但可以说,我们知道我们在生气。当我们生气并且知道自己在生气,这样的生气就很幽默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气赶到某个方向去──我们拥有较大的控制权。我们生活当中的挫折就是对情绪毫无控制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一点都不好玩。佛教的全部目的就是玩得开心,不是吗?为了玩得开心,我们必须拥有控制权。如果别人对你有控制权,那就不好玩了。
三摩地需要很多纪律。特别对初学者而言,纪律相当必要。因此喇嘛常常建议我们,有时要参加团体的禅修。当然,我们绝对应该独自修,但团体禅修也能够帮助我们。因为我们有骄慢、有自我,这骄慢和自我总是告诉我们要有竞争心。因此当我们在团体中禅修,我们不想要睡着,我们不希望被认为是个糟糕的禅修者。我们并不真的有勇气说:「嗯,没关系,如果我是最差劲的那一个。」我们希望是最厉害的,是最迅速的,我们有这样的竞争心态。所以,既然我们有这竞争心,或许我们也就可以把它当作这个修道的工具。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有时去参加团体禅修会是很好的一件事。
我想,这就像是去健身中心。假如你买个机器放在家里,用个两三天,你就不再使用了。这个工具到头来被扔到车库里,不是吗?但假如你到健身中心,看到许多曼妙的身躯,看到其他人很努力地在运动,这会给你一些启发。多么错误的动机〈仁波切笑〉!但至少它把你带到某处。作为一个修道,混淆是可以被接纳的,所以没关系。
保持简单,不要复杂化,三摩地很简单。专注于呼吸,坐直,这就是你所要做的。当我们专注于呼吸,呼吸就发生在当下、在此刻,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利用呼吸很好。呼吸发生在每一刻──吐气时,它离开、结束,永远不再回来。然后我们再次呼吸。
如果可以,你也应该做三摩地的周末闭关。事实上,这么做很好。你每天都禅修几分钟。另外,随时想修就修,在不同的地方禅修,不要只在佛龛前面,而是在每一个地方。然后有空的时候,一个月一次或一年一次,你应该做个密集的三摩地闭关。你可以发誓禁语,然后就只是坐着。事实上,西藏有个传统叫作宁桑(nyinthun)和达桑(dathun)。宁桑是指一日闭关、一日修持,你可以发誓禁语或发任何誓,然后整日修持三摩地,也许中午吃个饭。你会慢慢习惯。而后你可以进行达桑,一个月的三摩地闭关,一天三座三摩地,只有三摩地。这会有一些效果,至少它会把你逼疯。〈笑声〉
我先前说过,修持三摩地只能够获得控制自己的力量,这已经很不错了。但假如你是个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你应该在三摩地禅定开始时皈依和发菩提心,结束时作功德回向。修三摩地禅定具有非常多的功德,特别如果你在开始时皈依和发菩提心。事实上你该这么说:「我坐在这里观察我的呼吸,所以我不致于被干扰;假如我不被干扰,就表示我变得很有力量;假如我很有力量,就表示我可以帮助许多众生。」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仅仅是坐着就有很多功德,获得功德并不一定需要很多行为。仅仅坐着,观照当下、观察呼吸,就累积了很多功德。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当某位藏传喇嘛教导一个牧民时,牧民所想要的可能只是健康、富裕的加持而已,而不是追求证悟。这类加持在西藏的环境有它的作用,就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巫术或者算命各有其
文殊花开时间:2024-09-20
修行的游戏,归根究底,还是在“信”上。不管是宗教上的还是科学上的,都是基于“信”。哪怕是最最具有批判性、怀疑性的人,当他去批判、怀疑别的信念、理论、意识形态的时
文殊花开时间:2024-08-13
缺乏福德,会认为轮回很精彩。缺乏福德,你会生活得非常好,你会很幸福,一直都很好,生命中不会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击碎你的世界观、价值观,把你推到佛法里面,没有任何事情
文殊花开时间:2024-06-29
原料:四季豆、香菇、红椒、萝卜干、小馒头调料:磨菇精、素蚝油、生抽、香油、生粉水做法:食材洗净。四季豆、香菇、红椒切粒,萝卜干切末将以上调料兑成调味汁待用起锅热
杏鲍菇又有平菇王的美誉,它的口感如鲍鱼般扎实而有嚼劲儿,味道含有淡淡地杏仁味,杏鲍菇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食菇抑病亦养身真是一点儿都没错!现在用
素食制作时间:2023-07-16
依据佛法,任何能让我们到达真理的东西,都是幸运。宗萨仁波切的弘法讲法,总是让人听(看)了很解脱。这源于他没有法执和我执而证悟实相。密宗上师总是把解脱视作修行的终
道了法师时间:2023-01-11
行者,看|了解别人的痛苦体会别人的痛苦,在佛教里很重要,只知道还不够应该进而去尊重别人的痛苦。如果你真正具有这样的心,就可算是真正的慈悲了。这种慈悲与智慧是没有
藏传法师时间:2014-09-29
为什么人们总是感到孤独?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吗?还有:为什么我们不能独自生活?如果我们能够独自过活,那会很好,这正是瑜伽士所擅长的,也是为什么他们能从各种包袱中解脱
藏传法师时间:2014-10-31
问题1:我不知道如何用佛法的心态来处理自己的爱情。在我的感情经历中,我常常自觉伤心,并为不能遇到合适的人而感到难过。有时我希望看得的淡些,于是变得十分被动,一直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11
在成为佛教徒几年之后,你也许可以轻而易举地出离很多过去无法出离的东西,你变得不再关心那些被认为是很世俗的事物。你不再翻阅汽车杂志,也不再留意开过你身边的车是法拉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12
佛陀不是一个悲观者、也不是末日论者,他是重视实际者,而我们却多是逃避现实者。当他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是简单、科学的事实。根据你的观点,以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19
纯正上师所具有的功德如今,具格的大师极为稀少。而根据吉美•林巴所述:在三百多年前,具格的大师就已经是间断且稀有了。具格上师稀有的悲心,如今还被学生们持续地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26
在他尚未抵达菩提迦耶,或打算跋涉至摩揭陀国之前,悉达多坐在另外一棵树下六年之久。长期以来,因为每日只吃几粒米、只喝几滴水,他变得消瘦憔悴。他不沐浴也不修剪指甲,
藏传法师时间:2014-12-16
随着禅定的精进,悉达多开始了悟所有现象的虚幻本质。他以此了悟,回顾了过去的宫廷生活、宴会及孔雀园、他的朋友与家人。他了解到所谓的家庭恰如客栈或旅馆,不同的旅客进
藏传法师时间:2014-12-24
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什么是轮回,甚至想了解什么是涅槃,那你去了解十二缘起(因缘)是很重要的。宗萨仁波切在这里,我用自己做例子:首先,我是一个有染污的众生,受到某些
藏传法师时间:2015-01-14
面对法道上的诸多规则,例如持咒的时候不能放屁,上厕所的时候不能念经,我们要怎么同时保持开放性,像您说的获取更为宽广的向度?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将规则当成是方法
藏传法师时间:2015-01-15
一切是空悉达多证悟后不久,他的话语,我们所称的“法”(dharma),开始深入印度各阶层的生活。它超越了种姓制度,吸引了大众,不分贫富。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原是一位
藏传法师时间:2015-01-28
我们有限的逻辑悉达多认为教法不易,是千真万确的。在这个被贪婪、骄傲和物质主义所驱动的世界里,即使只是教导爱、慈悲、利他等基本原则都非常困难了,更不用说空性的究竟
藏传法师时间:2015-02-05
许多对佛陀的教法不甚了解的人,认为佛教是病态的,他们认为佛教徒否定快乐,只想到痛苦。他们设想佛教徒排斥美丽及身体的享受,因为这些是诱惑;佛教徒应该是纯净而节制的
藏传法师时间:2015-02-11
我相信你们当中许多人都看过“生命之轮”(六道轮回图)的图像,那是一幅相当常见的图画,几乎在每一座佛寺前都看得到。事实上,某些佛教学者相信,这幅画比佛像更早出现,
藏传法师时间:2015-03-04
我想中国一定是有很大的功德,才能够出现像菩提达摩这种大师,能够把佛法带到中国来。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这些以往的大师们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艰苦的环境,才
藏传法师时间:2015-07-10
真正修行的人有很多很多的障碍,一旦你进入这个所谓的佛法,你生病也多了,生活中失败的状况也比以前多。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学会去感谢欣赏这些障碍。记得吗?战士
藏传法师时间:2016-05-10
不计付出的爱才是真的爱文:宗萨钦哲仁波切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很爱自己的家人,你很爱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吗?你会带她们去吃他们喜欢的披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从不忘
藏传法师时间:2016-05-31
轮回中相遇人生中有太多假的别离。千万生中,我不断回来,做你的丈夫,做你的妻子,做你的敌人,做你的朋友,做你家里的那只小虫子,作为食物被你吃掉。龙树菩萨说:“我们
藏传法师时间:2016-06-18
为什么人们总是感到孤独?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吗?还有:为什么我们不能独自生活?宗萨仁波切说:如果我们能够独自过活,那会很好,这正是瑜伽士所擅长的,也是为什么他们能从各
藏传法师时间:2016-06-21
宗萨仁波切:超越因果才是真正的佛性虽然我们谈过人类基本的善良本性,以及本质上就是佛,但却从未证明众生有任何基本的善良存在。如果从经验上判断,“性恶”可能是更实际
藏传法师时间:2016-07-02
感情的收支平衡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很爱自己的家人,你很爱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吗?你会带她们去吃他们喜欢的披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从不忘记给他们买礼物,在他们不高
藏传法师时间:2016-07-27
物质主义的游戏无法根除不安全感很多人相信,如果有很多钱,或者有个好丈夫,或者晋升为高官,你就会幸福。但事实并不总是这样。很多有钱人没有时间欣赏金盏花美丽的黄颜色
藏传法师时间:2016-08-05
积累精神生活中的幸运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幸运?有两种幸运:Material luck——物质追求方面的幸运;以及Spiritual Luck——精神追求方面的幸运。如果追求祈愿的物质
藏传法师时间:2016-08-10
贪着就像是一种迷幻药,常有美丽的外表作装饰文:宗萨仁波切男女相恋时海誓山盟,爱到至深至切时甚至可以为对方牺牲生命。我们一般认为的爱情定义就是希望对方能快乐,奇怪
藏传法师时间:2016-08-16
因果与轮回轮回中的事情只会暂时显得美好1、轮回真的存在吗? 轮回的意思是“不断地循环往复”。但是究竟是什么在不断地循环往复呢?是无明、行及其结果(根据十二缘起的教法)
藏传法师时间:2016-08-23
用佛法来解读烦恼、抑郁、孤独即使在这个不完美的轮回中,一个人还是可以通过生起满足感而试着拼凑一点点幸福。当你满足的时候,几乎不会感到厌倦。只有当你太过贪心的时候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05
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修行的场所在哪里都无妨,所以试着不要过分挑剔。否则,你会为了安排正确的修行条件,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枝微末节上,却没有时间修持。龙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08
宗萨仁波切有时候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那样我可以避开所有这些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1、仁波切,您生下来就是佛教上师,所以人们一般都对您是如何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30
缺乏福德,会认为轮回很精彩缺乏福德,你会生活得非常好(那种世俗的幸福),你会很幸福,一直都很好,生命中不会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击碎你的世界观、价值观,把你推到佛法里
藏传法师时间:2016-10-02
做一切工作为众生文: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遵行“三殊胜”按“三殊胜”为:初善——前行发心殊胜;中善——正行无所缘殊胜;后善——结行回向殊胜,以基本良好的动机来供献服
藏传法师时间:2016-11-29
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有无明?无明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两种答案,一是究竟的,一是相对的。就是因为我们有无明,之所以我
藏传法师时间:2016-12-01
宗萨仁波切(资料图)文:宗萨仁波切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曾说,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仍然相信轮回中有某个小部分可能还会有用,或甚至能对世俗问题提供究竟的解答,果真如此,
藏传法师时间:2016-12-06
转世再生不一定只在死亡后(资料图)文:宗萨仁波切佛教中转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连续性有关,而不仅只是平常所认为的转生进入不同身体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于特殊的因
藏传法师时间:2016-12-26
佛(资料图)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了,旧的很简单的东西。如果你听的时候不是很注重那些佛教上的字眼,比如是出离、慈悲、菩提心,不被这
藏传法师时间:2017-02-10
宗萨钦哲仁波切(资料图)在大礼拜中途禅坐“厌倦”是另一个问题,如果让它生根,你就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而完全不想做大礼拜。克服这种“抗拒”的一种方法,是在大礼拜中途
藏传法师时间:2017-03-13
如何教育孩子(资料图)问:非常想知道您对于目前社会上比较严重、普遍的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听话,沉迷网络,厌学这样的问题的看法。作为父母应怎样对待这样的孩子?答:很不
藏传法师时间:2017-03-15
中国人总是尝试地域寂寞(资料图)记者:五年前,您在中国出版了《正见》(What makes you not a Buddhist)一书,书中讲到,虽然中国人正在变得物质主义,可中国也历来被文殊
新闻资讯时间:2017-04-14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然而在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你还是修不下去——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并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面临的威胁,所以
藏传法师时间:2017-05-05
佛法在促进世界和平安定上能发挥作用首先谢谢大家,我很荣幸来到这个学术中心演讲。西藏人相信:“即使你确定明天就要死亡了,今天仍然应该学习。”所以我就直接进入今晚的
藏传法师时间:2017-05-12
死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1.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人朋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于世俗
藏传法师时间:2017-05-28
你是在修行还是在闲扯淡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然而在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你还是修不下去——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并且生起修行
藏传法师时间:2017-06-05
修皈依才是精髓 (资料图)修皈依有两个关键。第一是接受;第二是在接受之后,要忆念。象我常说的,实际上“我皈依”这句话有时有点儿具误导性,尽管它仍是最好的表达。“我皈
藏传法师时间:2017-06-12
不依赖任何因缘就不再是业障的牺牲品 (资料图)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业债已经完全清净?当我们不再依赖于任何因与缘,我们就不再是业障的牺牲品。例如,如果你觉得需要有朋友的
藏传法师时间: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