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到清朝一个吴毛居士:
这个吴毛居士是当时吴氏家族的仆人,那个家人是一个很大的大富长者的家族。这个仆人他平常除了做仆役的劳役工作,他就是好好的持戒念佛,念佛念得不错,看它的意思,他念佛不是嘴巴念佛,他还有观照力,调伏自己的烦恼。
清朝的时候产生了叛乱,有叛乱的军队渡江而来,所以他们的主人带了很多人及钱财都跑掉了,他自己就甘心留守看管家宅。叛军来的时候看到里面的房子这么大,钱财都被带走就很生气就拿他出气,用枪刺他七枪当场把他刺死,七枪而身亡。
死了以后也没人埋尸,就死在花园当中,经过几天以后乱兵被平定了,主人带了一些人就回来了,一看,唉哟,吴毛为我们牺牲了!过去一看,诶!他又醒过来,他醒过来说:你不要伤心,我过去生有重大的罪业,我本来要做七世的猪身来偿还罪障,现在我因为念佛的关系重报轻受,七枪来酬偿我七世的猪身,这业报已尽,我现在要念佛往生了,你们好好为我助念,讲完以后合掌念佛而往生。
我们讲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人他过去的罪业,因为他心念的改变,所以他整个因缘改变。我们上次讲课的时候,引用圆瑛老和尚的开示,他的意思就是说:带业往生,其实我要消宿业是很难,无始劫造这么多罪业,你怎么办?所以改变在缘,就是你要改变你的念头。你说,你一辈子忏悔业障……蕅益大师说:你就是每天都忏悔,忏了一百年,你所消的业障如爪中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
那怎么办呢?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惑业苦虽然有业,但是它没有滋润的增上缘,使令果报不成。就是我们昨天说的:破和合识,断相续心。所以你看这吴毛居士,他能够念佛念到整个念头完全改变,他本来要受七生的猪身,结果以七枪的轻报偿还。
蕅益大师在这段的结示,他说:如此经文你应该知道,修行之急务,要在断除业计颠倒。特别是对治计颠倒,遍计执的颠倒,当然我们也要对治业颠倒。所以前面讲,从今开始好好持戒,过去造了罪业那就好好忏悔,别再造新的业。第二个,你要好好的正念真如,不随妄转。
我们上次讲过,烦恼的第一念不能怪你,因为凡夫都会起烦恼的,但是你第二念的相续,这个就是你不对了!你的观照力没有正念真如,没有把佛号提起来,没有正念真如。所以《菩萨戒》是第二念结罪,就是你没有做到断相续心,破和合识。
你真正能够断相续心,破和合识的时候,你过去的业在《唯识学》叫不增长业,就是这个业力不能到三恶道去了,顶多在人世间重报轻受。所以你看有些人他一修行,越用功,业障越现前,这个是好事情,表示你过去重大的罪业,因为你心念的改变把它逼出来,逼出来以后把业障消掉,这是好事情!
说实在你的思想没有真正的转变之前,业障是不会逼出来的,那是真的。思想要达到真的脱胎换骨,思想真正的改变,你的业障才会逼出来。这是我们说的破和合识,断相续心,破除业计颠倒,这样子你才能够在轮回当中,找到一条新的光明,否则的话,我们就是本经说的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被妄想的力量一直牵动,就很难出离。
古德说:前面的汝今应知是偏重在人身难得,这一段的结释偏重在佛法难闻。
海公他在这一段经文说:佛陀出世,正法时代的印度有三亿人口,有一亿的人口没有听闻佛名,没有听闻正法,跟佛陀同一个时间出世,也生长在印度,从来没有听过释迦牟尼佛的名称,也没有听到什么叫正法。有一亿的人只听闻佛名,不闻正法,只有一亿的人,能够听闻佛法又知道佛名,佛世的时候尚且是三分之一的人听闻正法。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研究所 董 群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宗经,从大乘佛教伦理的角度看,也是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支遁大师的般若性空思想蔡惠明支遁大师(三一三—三六六)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是东晋时代的高僧,当时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郎色宗(学派)的代表人物。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四、略评释印顺以人本之立场阐明其“人间佛教”思想,并以之抉择、判摄全体佛教,在相当多的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佛教相异之旨趣。下面就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禅宗思想渊源 第十章《涅槃经》与禅宗思想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惠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着作问世,但观点并不一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任运灵觉在诗心——寒山和合思想探究荆三隆摘要:寒山修悟的“灵觉心”是以传统文化的“正心”思想为出发点,在儒学“动心忍性”认识的基础上汲取了道家自然顺性的“无为之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茶,源于绿色,赋予生命,尊享健康。今天,您关注健康了吗?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
品茶论禅时间:2024-08-06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清远一、序言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2
心经思想蠡测~五佛陀教示我们亲近善知识,于见闻中唤起善观的基因德性,透视了真理才能成佛。有如家庭、社会、国家,都需慎重选出善于经营的人才来运营才能发达,大家才能善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心经思想蠡测~七五戒中之不杀生是身庄严,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是口庄严,不贪、不嗔、不痴是心意庄严,根本上身口意都一是体,身口意庄严,都会令人信敬,即是身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禅宗是佛教几大宗派之一,其教义礼法讲究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且对其信奉者有着极高的人文主义要求。而关于禅宗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禅宗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6
《地藏经》是佛门三部孝经之一,佛法的基础为孝道,生而为人的基础就是孝亲,孝亲的扩大就是普度众生。那么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了解地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大家都知道佛教内部因为思想的差异而被分为了八个大的宗派,分别是禅宗、净土宗、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其中要数与佛教传统的思反差是大的,也是在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大家都知道,因为佛教思想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与各地不同的人文文化进行融合及凝华,从而才能在本地进行长久的发展和兴起,而这也是佛教八大宗派出现的最根本原因。那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7
佛教思想的空其实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传统的佛教文化讲究的是当一个人领悟了大道之后,则凡尘之事无有可扰其心,称之为空。但是因为佛教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因为一些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7
第三节十玄门为了解说事事无碍,圆融无尽的境界,故设立十种玄门,以说明深奥难测的理则,这是为了要宣扬无尽法界缘起,融通自在,以进入华严大法之玄海,所以称之为“玄门”。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9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使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赋予了迥然不同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想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5
儿子的姻缘自有因缘,愁煞多年有何益?该来的自然来一天晚饭后,儿子说:“妈,明天晚上带女朋友来家里吃饭,请您准备一下”以儿子的性格,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把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5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庚寅年重阳节有感孝亲思想在中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尔雅·释训》中就提到「孝」;「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亦说:「孝,善事父母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第一天讲禅,禅是要明心见性;第二天讲空,空是非常玄妙。现在我们不谈难懂的禅,也不讲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0
各位新戒同学们: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出了家,是过着清净的生活。在家时,以世间法为主;出家后,以出世间法为主。各位现在既已舍俗出家,就要重新建立出世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8
【好消息】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论坛开通啦!更新:2017.1月已改版,南无阿弥陀佛。站名:念佛回家www.huijia18.com宗旨: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一向专念南無阿弥陀佛愿景
念佛法门时间:2023-08-27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陈坚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为摆脱对国外教会的依附,开展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运动,自力更生办教,并于195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学佛不孝顺感召我的婚姻不成,学佛让我学会了孝顺,教我转变了命运......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很爱喝酒,喝完酒后会耍酒疯,小时候的记忆中,每到快傍晚的时候内心就很恐惧,如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时间:2023-08-11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前言 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教界来看,更是呈多元地蓬勃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受害者思想这一阵子无预警失业的人实在多。有位朋友在香港的投资银行工作,星期五下班前一个半钟头,他被总裁叫进办公室里,总裁以温和的口气告诉他:这是你工作的最后一天。我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时间:2023-08-03
马祖“即心即佛”说的思想渊源与禅法特色——纪华传“即心即佛”,又称“即心是佛”,是禅宗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禅宗史上常常将此说作为马祖独有的命题,造成这一印象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高振农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维新派中的激进分子,是批判封建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勇猛斗士,同时也是一个“畅演”佛教“宗风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高振农梁漱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末走出大学之门,搞乡村建设。从十六七岁起,由于对人生问题不胜怀疑、烦恼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上海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高振农佛教伦理思想,是整个佛教教义的基石。佛教徒信仰佛教,就是信仰佛教教义,也就是奉行佛教的伦理思想,用以净化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高振农章太炎,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宣传家,他在早期的战斗业绩,如政治上高举“反满”大旗,积极投入旧民主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高振农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名人物,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政治上,他从1895年“公车上书”初露头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高振农太虚还认为,佛教道德是人类道德中最完美的道德之一。他说:“人类道德,古今中外的宏哲,罔不详言。举要言之,儒家的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0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高振农《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为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弟子法海集录。中国佛教着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0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高振农佛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佛教教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佛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主要体现在佛教的清规和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0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魏德东提要: 我主要和大家讨论四个问题。首先是唯识的基本义理,我希望能用三个命题予以概括,这就是万法唯识、八识理论和转识成智,最后讲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佛教作为对古代印度文化的变革和总结,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蕴。佛教的输入,给当时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星云大师宽心: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我曾经问在我这里工作的青年人:佛光山给你们的薪水很低,以你们的学识可以轻易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什么你们不去呢?青年人微笑着说:在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2
破除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
随缘法语时间:2023-07-19
中道(佛教解释)中道(梵文:madhyamā-mārga,又作巴利文:majjhimā pa?ipadā、梵文:madhyamā-pratipad),佛教术语,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它相对于二边,包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近年来,社会掀起茹素风,除了是宗教理由外,健康亦是主要原因。我们且从健康角度,说说素食的好处。我们访问了一位从事体健和医疗工作,持素廿三年的澳洲人Mark Houston,
素食新闻时间:2023-07-08
什么是业果?业果是指由恶业或善业所造成的苦乐果报。今生的乐果皆来自过去世的善业,而今生的苦果则来自过去世的恶业。由业而报果,此乃自然的法理,称为业果法然。此外,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释常海:《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一、见性及其性质见性一词在中国佛教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从见性概念被中国的祖师大德,从浩瀚的佛教经典当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5
在这里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知见。有很多人也确实看到这种社会现象。哪一种社会现象呢?他的父母拼搏一辈子,奋斗一辈子,挣了很多钱,搞了很大的一片事业。可是他这个孩子呢
佛化家庭时间:2023-06-17
如果你行善行的时候,还有我和他的分别心,还有我在作善事这么一念的话,你的善根终将枯竭。如果你为名为利作善事,你则曲解了修善行的原意。你要把善行变成一种不需要思维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