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即使菩萨也畏「因」

藏传法师 2014-10-31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ShangLongrikGyatsoRinpoche

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地方,就在于佛教相信因果和轮回的说法,而且强调灵魂不灭,因果不虚的真理。佛教强调虽然众生皆有佛性,即使人人都可成佛,但由于无量劫来因身口意所造作一切业力的因素,所以轮回在无量生死大海之中循环不已,即便是佛陀也无法避免业力的牵引,在成佛之前也因种种所造而投生于六道之中,诚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业力个人消。

在佛门中有无量无数的佛菩萨跟圣众,皆都因往昔在因地修持上所造的业由而以身殉道或承受果报。如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中的目犍连尊者,他虽然拥有不可思议的大神变力,但是仍然逃不过因果的限制。由于目犍连在过去世曾因从事捕杀鱼族的因缘,所以遭逢裸形外道用乱石把目犍连肉身击成如果酱一般,模糊到无法辨识,而为法献躯。佛陀在祇园精舍讲说《金刚经》时,便曾向须菩提说到佛在过去世和歌利王的一段因缘,为何最后会遭逢身体完全被歌利王给节截肢解,这也是过去世和歌利王前世的因缘所致。佛教中《慈悲三昧水忏》的缘由也是来自于悟达国师和晁错过去世的因果,所以可见因果对于修行人的重要,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便是这个道理。

修行人平日在日常行事中,也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多思虑自己本身四大威仪中有无昧于因果之处。所谓「若能于热处思维冷处,则一生不受凄凉之苦」。应多想「白日若欺人,难逃夜晚之羞愧」。「径入窄路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让三分给人尝」。这是与人世间法相处平和之道。「大丈夫处事,身要庄重、意要淡定、色要温和、气要自在、语要简约、心要光明、量要广大、机要审密,事要妥当」。多依照《十善业道经》检视自身,多观看《三世因果经》了解因果定律,不做渗漏之事,不做亏心之行,须知佛教的重心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的建言。

更新于:2014-10-31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