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吃饭禅,能帮助我们得到圆满的智慧

佛学入门 2015-01-31

用餐是人生中的大事,那我们如何以身念处法门来觉知用餐的情形呢?在专修或闭关时,我们用餐应当禁语,一心观照着自己吃食的所有动作,而不要去分别各种食物的味道。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同样地觉知观照,便可以较轻松地与其他人融合在一起。

我们从准备用餐之前,就开始观照。我们觉知走路的动作,一进入饭厅之中,不管是手拿起碗去盛饭,拿起筷子夹菜吃饭,拿起汤匙舀汤,送进嘴里,都完全觉知,所有的动作,我们都能细密地观照。

我们把饭送进嘴里时,我们的嘴巴张开,食物进入嘴里开始咀嚼、吞咽入食,所有的过程,我们都加以觉知,并且愈观照愈明细。而食物的温度,软硬的口感,我们也要清楚地觉知。而手上碗的冷热、质感、重量,我们也能觉知明白。

现在,我们已将用餐的所有过程,吃食的感觉,都清楚地觉知了。接着,食物的味道到底如何呢?食物味道的好坏,当然会影响我们的食欲。但现在我们要再去观察食物味道的本质。我们感觉食物很好吃,那到底是食物好吃?味觉好吃?还是我们自身好吃呢?

如果是我们自身好吃,那没有吃东西时,也是好吃;如果是味觉好吃,那我们只要动动舌头,尝尝自己的味觉就好吃了;如果是食物好吃,那食物放着不必吃就好吃了。因此,这种好吃,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感觉,是变化无常的。而自我味觉更是虚幻不实,没有不变的主体,所以才会有好吃、不好吃或没有感觉等不同情形。

所以,这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现空如幻的。我们这时才能觉知吃东西的实相。用餐的禅观,能帮助我们得到圆满的智慧。如此一来,我们对美味的执著消失了,我们可以自在地用餐了。观察我们用餐的过程,从开始吃东西,到结束用餐,我们清晰地觉知这变化。

在用餐后,我们要起身时,应清楚觉知起身的动作;整理餐桌,清洗碗盘时,我们也清楚地觉知着。每一个动作都清楚地觉知,观察着这一切的实相,我们将达到更圆满的身心境界。

聪明多是天赋,智慧却要自悟。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想了七天七夜才大彻大悟,孔子70岁后才能“从心所欲”。总之,智慧要有求本求善之心。

当代心理学领域的看法:

聪明人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聪明人不一定能控制好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能力主要由情商决定。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行为不仅要合乎逻辑,更要合乎情理,才能办大事,取得成就。有智慧的人不仅智商过人,情商也高。智商多是天赋,情商多依靠后天修为。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识到他人的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情商,这些都是一辈子要琢磨的事。

更新于:2015-01-31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