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你庭前的杏树
我曾谈起过缘起观。当然,所有追求真理的方法都应当被视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或绝对真理。禅观事物的相互关联,是为了破除“分别”这一虚妄的遮障,让人们得以融入生命的整体和谐,而不是要创造一个缘起(相互依存,依他起)的哲学体系。
赫曼。赫塞在他的说《悉达求道记》中,未能洞彻这点,因此笔下的悉达宣扬相互依存的哲学,他的话在我们看来有些天真。赫曼。赫塞为我们展示了一副万物相互依存的图像,图像中的一切都相互关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毫无瑕疵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们不可能思考如何从这个世界解脱的问题。
依据佛教传统观点,实相有三种特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我们先来看依他起性。由于失念(失去正念)与偏见,我们常给实相蒙上一层邪见的面纱,这就是以遍计所执性看实相。遍计所执性是实相的幻相,它将实相看作许多独立的细微个体与自我的集合。
为了打破遍计所执性造成的比相,修行者必须在万事万物的生灭过程中,禅观缘起与万象的相互关联。这种思维的方式是一种观照方法,不是哲学教条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仅仅抱着某种概念体系不放,那他只会陷入僵局。
禅观缘起可以让人契入实相,与它合一,不会被某种实哲学观念或者禅修方法束缚。筏是用渡河的,不是拿来扛肩膀上。指着月亮的手指并不是月亮本身。
最后,我们来谈谈圆成实性,也就是解脱了遍计所执性造成的邪见后显现的实相。实相就是真实,超越任何概念。没有任何概念能够恰当地描述它,甚至缘起的概念也是如此。为了确保众生不执着于哲学概念,佛学还谈及三无性,以免我们被三自性教义束缚。这是大乘佛教教义的实质所在。
当了知实相的圆成实性,修行者已达致无分别智。这是一种奇妙的圆融的境界:主体与客体的区别不复存在。这并非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只要稍微坚持精进修习,我们至少能尝到它滋味。
我的桌上有一叠孤儿扶助金申请书,我每天都在翻译一些。在我开始翻译一份申请书之前,我会凝视照片中孩子的眼睛,仔细察看他的表情和特征。
我感觉到我和每个孩子之间存在的深刻的联系,这让我能够与他们进行特别的交流。当我将这种感受写给你时,我看到,我在翻译申请书那些简单文字时,我在其中体验到的交流,就是一种无分别心。
我看不到一个“我”在翻译申请书帮助每个孩子,我看不到有哪个孩子在接受爱与帮助。孩子和我是一体的:没有人在怜悯,没有特别的智慧。这就是无分别心的时刻。
当你体会实相的圆成实性,你庭前的杏树就有可能完全地显露它的本性。杏树本身就是真理,就是实相,就是你自己。所有经过你庭前的人,有多少真正好好地看过这棵杏树?艺术家的心可能敏感些,他或她会比其他人更深入地看这棵树。因为拥有一颗更开放的心,艺术家和树之间必定存在某种交流。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假如你的心未被邪见蒙蔽,你会自然地融入与这棵树的交流中。这棵杏树将自己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你面前。洞彻杏树就是见道。曾经有人请求一位禅师解释实相的奥秘,禅师指着一颗柏树说;庭前柏树子。
涨潮的声音
当你的心获得解脱,你会心怀慈悲:对自己慈悲,因为你曾受过无数的苦,因为你那时不能将自己从邪见、憎恨、愚痴与愤怒中释放出来;对他人慈悲,因为他现在还未能看清自己被邪见、憎恨与愚痴囚禁,并因此继续被囚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痛苦。
现在请你以慈悲之眼看着自己与他人,像一个倾听宇宙众生哭诉的圣者,你的声音是每一个彻底洞见实相的人发出的声音。正如佛经描述大慈大悲观世间的声音: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慈心观必须在静坐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每一时刻中修习。不论你去哪里或者坐在哪里,都要记得这个神圣的呼唤——以慈悲之眼观众生。禅修的主题和方法很多,多到我从未相过这要将它们统统写下来给朋友们。我在这里只提一些简单但是很基本的方法。一位和平工作者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她或他都必须过自己的生活。工作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在正念中工作,工作就是生命。否则,人们就会变成“行尸走肉”。
为了让生命继续,我们必须点亮自己的火炬。然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与身边的人相连。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活在正念中,如何关照自己的心灵,那么我们的兄弟姐妹与会因此懂得如何活在正念中。
禅修:提示实相与疗愈身心
在正念中静坐,我们的身心都很平和,能够完全放松。但是这种平和放松的状态和人们在休息打盹时心绪慵懒、半昏沉的状态有根本不同。在这种远离正念、慵懒的半昏沉的状态中打坐,如同坐在黑暗的洞穴。因为在正念,人们不仅感到平静愉悦,还会变得灵敏警觉。
禅修并非逃避:它是安定地与实相相遇。修习正念的人应当如汽车驾驶员般警觉;如果禅修者不警觉,他的心就会被散乱与失念(失去正念)盘踞,就像昏昏欲睡的驾驶员很可能酿成大祸。要像踩高跷的人那样警觉——哪怕踏错一步都会让你跌倒。要一个走在剑林中手无寸铁的中世纪骑士。要像一头狮子,踏着缓慢、轻柔而坚定的脚步向前迈进。只有怀着这样的警觉心,你才能彻底觉悟。
我推荐初学者修习直观法:辨识但不加以评论。不论怎样的感受,慈悲或苦恼,都应该受到欢迎,辨识并毫无差别地对待它们,因为这些感受都是我们自己。我正在吃的橘子是我。我正在种的芥菜是我。我全心全意地种着。我以浴佛或浴耶稣的那种全心全意来洗茶壶。在正念中,慈悲、苦恼、芥菜、浴茶壶,都是神圣的。
如果被悲伤、不安、愤怒、激情或任何其他感受占据时,似乎很难修习直观法。这时不妨转而禅观一个静物,以自己的心境作为禅修的主题。这样的禅修法能提示实相,并且能够疗伤。
在禅观的凝视下,悲伤或不安、愤怒、激情会显现它的本性——这种显现能自然地带你进入疗愈与解脱。悲伤(或任何引发痛苦的事物)能成为脱离痛苦与折磨的工具,就好像用一根刺挑除另一根刺。我们应该温柔而充满敬意地对待自己的不安、痛苦、愤怒与激情,不抵制它,和它共处、与它和解,借由禅观缘起契入它的本性。
人们很快就能淡定会如何选择适合当下情境的禅修主题。所有禅修范畴内的主题,像缘起、慈悲、自性、空性、无执(着)等,都能够提示实相与疗愈身心。
然面,要想成功地禅观这些主题,我们必须修持相当的定力。要获得定力,就要靠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修习,也就是要觉察、辨识所有当下发生的事。
但是,禅修的对象,必须是真正深植于你内心的实际问题,不仅仅是哲学思辨的主题。
每个主题,都像是必须长时间烹煮的食物,我们把它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然后点火。锅子就是我们自己,用来烹煮食物的热能就是我们的定力。燃料来自持续不断地修习正念。没有足够的热能,食物就无法煮熟。可一旦煮熟,食物就会显露它的本性,帮助与引导我们迈向解脱。
水更清,草更绿
佛陀曾说,生死的问题本身就是正念问题。一个人空间是生是死,就看他有没有保持正念。
在南传《相应部》(汉译《杂阿含经》)经文中,佛陀讲了一个发生在小村庄的故事:
一位有名的舞蹈家来到一个小村庄,村民们蜂拥到街上想一睹风采。与此同时,一名死刑怨不得不捧着一碗满满的油穿过村庄。他必须全神贯注保持碗的平稳,因为只要有一滴油从碗里洒到地上,紧跟在他身后的士兵就会奉命抽出剑砍掉他的头。说到这,释迦牟尼佛问道:“现在,你们觉得这名囚犯能专心致志地捧着那碗油,不会走神偷瞄街上的舞蹈家吗?或是抬头看那些成群结队的村民在街上如此骚乱,其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撞到他,他会去看这些人吗?”
还有一次,佛陀讲了另一个故事,让我突然领悟到修习自身正念非常重要,也就是保护和照顾好自己,不要执迷于其他人照顾他们自己的方式,这种心理惯性会导致忿恨或忧虑。
佛陀说;“从前有一对杂技艺人,老师是个穷鳏夫,徒弟是一个叫做美达的小女孩。他们俩靠街头卖艺为生。他们拿着一根长竹竿,老师把竹竿竖在头上保持平衡,小女孩就顺着竹竿慢慢爬到顶端。老师脚可是地面不断走动,小女孩则保持不动。
“他们俩个都必须神贯注,保持完美的平衡以免发生事故。一天,老师教学生:‘听着,美达!我会看着你,你也要看着我,这样我们就能帮对方保持专注和平衡,避免意外发生。我们肯定能挣够吃饭的钱。’但是小女孩很理智,她回答:‘亲爱的老师!我想我们最好各自己照顾好自己,顾好自己就是顾好我们俩。我能肯定这样不会出事,才会挣够吃饭钱。’”佛陀说:“这个孩子说得对。”
一个家里如果有一个人修习正念,全家都会变得正念分明些。因为有了这个活在正念中的家庭成员,全家人都会被提醒活在正念当中。假如一个班里有一个学生活在正念中,整班都会受影响。
在和平服务团里,我们必须遵循同样的原则。如果身边的人没有尽力,不要烦恼。只想着如何让自己做得出色就好。自己尽全力,就是提醒身边的人尽最大的努力。不过,要有所贡献,就要持续地修习正念。这毫无疑问。只有通过修习正念,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获得光明的喜悦与平和。只有通过修习正念,我们才能以开放的心和慈悲的眼睛看待众生。
刚才,一个常来帮忙的朋友邀请我到楼下,到她的公寓去喝茶,那儿有一架钢琴。朋友的名字叫克莉斯坦,是荷兰人。她给我倒茶时,我看着她那堆工作说:“待会再翻译孤儿申请书吧,现在为我弹奏一曲如何?”克莉斯坦很乐意暂时放下工作,坐在钢琴前弹了一首她从小就熟悉的肖邦选曲。
这首作品有些小节很轻柔、旋律优美,其他小段却喧嚣急促。她的狗本来趴在茶桌下,当音乐变得激昂时,它就吠叫且呜呜哀鸣。我知道它觉得不舒服,想要音乐停下来。克莉斯坦的狗一直像小孩般受人宠爱,而且可能比大多数的孩子对音乐更敏感。它会如此反应,或许是因为它的耳朵能接收到人类听不到的频率。克莉斯坦试着一边安抚这只狗,一边继续弹琴,可是没有用。她结束这支曲子,开始弹奏一首轻快和谐的莫扎特的曲子。现在,小狗安静地躺着,看起来很平和。克莉斯坦弹完后,到我身边坐下说:通常就算我弹奏肖邦最轻柔的曲子,这只狗也会跑来抓住我的裤管,试图逼我离开钢琴。有时候我不得不把它赶到门外才能继续弹琴。但是只要我弹巴赫或莫扎特的曲子,它就很平静。
克莉斯坦提到有报告说,在加拿大,人们尝试在夜间为植物弹奏莫扎特的作品,结果植物长得比平常快,花儿还会朝着有音乐的方向生长。有人每天在小麦和黑麦田里弹莫扎特的曲子,结果这些田里的小麦和黑麦长得比别的田里快。
克莉斯坦一说到这,我就想起会议室,人们在里面争论不休,愤怒和非难的话语你来我往。如果有人把鲜花和植物放在这样的房间里,它们很可能会停止生长。
我想起一座花园,由一个活在正念中的僧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僧人从正念涌出的平和与喜悦滋养着它们。有古人说过:
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
每次会议或者讨论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听听音乐或静坐修习呼吸。
一行禅师Thich Nhat Nanh一行禅师生于1926年的越南中部。1942年,也就是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出家当了一名禅宗和尚。越美战争爆发后,他是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主席,他和他的很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文/一行禅师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一座高墙,站在墙的顶端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却没有什么工具可以让人爬上墙顶,只有一条从顶端往墙壁两边垂下来得细线。聪明的人会在细线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当我们深入地观察一朵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完全是由如阳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气以及时间等非花的因素构成。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这朵花正在逐渐演变成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文:一行禅师 15.森林苦行者乌陀面大师已经七十五岁了。众人视他犹如活神,对他十分敬仰。因为乌陀迦要他所有的弟子从最基本学起,所以悉达多也只好回复到最简单的禅修。但
佛教知识时间:2024-05-07
25.音乐的妙境佛陀不是第一次从王舍城行去伽耶。他缓缓的步行,沿路上欣赏着四周的山林和稻田。将近中午时分。他便在路边的小镇停下来乞食。乞到食物后,他走入附近的树林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9-16
5.一碗乳汁每天,缚悉底都会到森林里去探望悉达多。如果他到中午己割够两捆草,他那天就会和悉达多一起午饭。但持续的乾旱季节令鲜草变得日益稀少,而缚悉底很多时便要到下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9-16
9.慈悲之路悉达多和耶输陀罗的婚礼居翌年的秋天举行。那天是释迦国普天同庆的日子。整个迦毗罗卫国都布满了旗帜、灯饰和鲜花,而音乐也是处处可闻悉达多和耶输陀罗的座驾马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9-16
57.木筏非岸那年冬季,佛陀住在毗舍离。一天,正当他在离开林精舍讲堂皇不远处禅坐时,几个比丘在精舍另一处的园地自杀而死。佛陀知道后,便询问他们自杀的原很。原来,他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4.住于专念有关央掘摩罗成为比丘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城中。居民都轻松了一口气。邻近的国土也闻得这宗杀人犯被感化的消息,因而对佛陀和他的僧团更为景仰。越来越多聪明敏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4.生死轮转一天,在善来山的鞞沙伽罗园林坐着时,佛陀对众比丘说:比丘们,我想给你们讲说真正伟大人的八种觉证。阿耨陀尊者也曾经讲说过这些觉证的内容。它们是大智者体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48.以禾盖土目犍连尊者提议召开一次大会,齐集祗园精舍的大弟子和挢赏弥事件中的当事人。集会的目的,是要从这次的经验学习,以避免这类事件再次发生。摩诃迦叶将作大会的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47.依照正法坐在娑罗树下,佛陀沐浴在平和、喜悦和自在之中。这个可爱的森林里,有碧绿的山坡、清澈的泉水,更有一个湖。佛陀享受独居的宁静。他想起挢赏弥那些比丘的纷争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2.功德田接着的一年,缚悉底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精舍安居。雨季之前,佛陀已回到他的故乡,因为有消息传来,说释迦国和隔邻的拘律利耶国正酝酿着纠纷和骚乱。拘利耶是佛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1.慧藏第十三次雨季安居后,佛字母回到舍卫城。缚悉底和罗睺罗都跟着他。这是缚悉底首次来祗园精舍。发现这里幽美的环境十分适合于修行,他实有点儿惊喜。祗园精舍凉快清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5.非满非空法会之后,缚悉底尊者留意到大部份的僧众都沉默不语。他也感到自己没有掌握到佛陀所说的要领。他预算在法理研讨会的时候,再细心聆听长者们的意见。接下来的一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0.一把麦糠接下来的一年,佛陀与五百比丘在鞞阇那雨季安居。舍利弗和目犍连替他助理一切事务。安居季节刚过了一半,整个地区都被干旱影响,热气迫人。佛陀大半天都在一棵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9.论说之纲戌博迦的芒果园宁静旷阔,到处都散布着给比丘尼住的寮房。一天傍晚,一位名叫妙巴的年轻比丘尼,有一些问题要和佛陀商讨。她乞食后回芒果园的途中,经过一处幽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5.晨星出现一天,佛陀和阿难陀往访城外的一间小寺院。。他们抵达时,正值比丘出外乞食。当他们在寺院周围随意漫步时,他们听到寮房里传出一阵阵可怜的呻吟声。你陀进内一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2.舍利弗之吼雨季过后,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道别,准备到外地弘法。佛陀祝愿他旅途平安,身心都了无挂虑。他又希望舍利弗这次努力的弘法,不会遇到太多的障碍。舍利弗尊才表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3.投入此刻第二年的春天,佛陀给三百比丘在居楼的城都讲说了四念处经(Satiparrhana Sutta) 。这是一部关于禅修的基本经典。佛陀常说它是令人证得身心平和之道貌岸然,能使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6.觉观呼吸佛陀或他的大弟子,时会到比丘尼的精舍说法开示。每月一次,比丘尼又会到祗园精舍或东园参加法会。某一年,在舍利弗的建议下,佛陀把安居的时间延长了一个月。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离开菴没芭娜帝伽之后,佛陀先去那烂陀,然后再前往鸯伽的一个大城市,瞻波。鸯伽是频婆娑罗王管辖下的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地区。佛陀在那里时,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49.大地的教化对马胜和阿难陀忆述有关佛陀弘法的努力,缚悉底听得十分投入,兴趣盎然。乔答弥比丘尼和罗睺罗了听得入神。阿难陀的记忆的确惊人。马胜所遗漏的小节,他都替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58.一把珍贵的泥土一天,佛陀在一个贫穷的村庄里乞食时,遇到一些小童在污呢路上嬉戏。他们正在用泥沙堆砌着一个城镇,内里有城墙、创库、住宅、甚至河流。他们看见佛陀和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1.狮子吼在同一个雨季里,阿难陀因提出了一个关于缘起的问题,以致佛陀对比丘们宣讲缘缘生法的十二种因缘关系。他解说:缘起之法理至为深奥。你们不要以为单凭一般言说开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7.海洋诗人雨季安居之后,许多僧人都与佛陀道别,前往各地去弘法。佛陀的一个最受尊重和能干的比丘,补纳尊者,告诉佛陀他有意回到家乡说教下正法。他来自东海一个叫庐那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8.三妙门离开海岸,佛陀前往巴连弗城和毗舍离,然后再朝着他的故乡前进。刚进入释迦国的三摩伽摩城,他便获悉耆那教派的教主若提子去世的消息,并知道他的教团已分列成水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6.四座山一天清早,目犍连尊者满眼泪光的来见佛陀。佛陀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时,目犍连答道:世尊,我昨夜禅修的时候,念头离不开我的母亲。我观想着对她的感情。我知道自己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63.一直到海里沿途上,佛陀在阿拉毗村落停下来。他和八个比丘,在一处公众楼舍内与当地一些居民一起接受供食。用饭之后,正当佛陀准备开始说法时,一个年老的农夫喘着气走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46.一把申恕波树叶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毗舍离的大林精舍、和舍卫城的祗园精舍、都成了很活跃的修行和学道中心。摩揭陀、憍萨罗和邻近的地区,都陆续设立了修道中心。穿着橘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9
75.快乐的热泪十日后,佛陀披上外衣,持着乞钵,离开了王舍城。他越过恒河,朝北而行,沿途往访大林精舍之后,便前往舍卫城。又快将是雨季了。他要回到祗园精舍准备一年一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7.眼里的星斗雨季过后,佛陀与阿难陀遍游摩揭陀,在最偏远的地方停下来,为当地修道中心的僧俗二众说法。路上,佛陀时会指着优美如画的山光水色,嘱阿难陀尊者细意欣赏。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9.檀香树茹阿难陀尊者坐在佛陀身旁,轻声细语道:我与你一起多年,都从未见过你病得如此严重,我实在慌得整个人都像麻木了。我做日常的作务时,变得糊里糊涂,头脑很不清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80.你们要精进佛陀和比丘位到达娑罗树林时,已是傍晚时份。佛陀着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之间稍作清理,让他在那儿躺下。佛陀侧卧着,头顶向北。所有比丘都围在他身边坐着。他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6.修行的果实雨季安居即将结束之际,憍萨罗和摩揭陀展开战争和消息突然传来。阿阇世毗提醯子王亲自带领的军队,已经越过了恒河,进入了憍萨罗的施法区伽尸。他与属下将军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8.二千僧袍一天下午,正当佛陀的在山坡上行禅的时候,两个比丘用担架扛着提婆达多尊者到来。这几年来,提婆达多尊者的健康每况愈下。现在,正处于弥留之际的他,很想再见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81.故道白云天刚破晓,阿那律尊者对阿难陀尊者说:师弟,到拘尸那去通知地方官员师傅入灭的消息,好使他们可以开始安排一切。阿难陀尊者穿上外衣,入城里去了。末罗族的官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3.隐藏的饭团已是很晚的一夜,佛陀正在灵鹫山上禅坐。他突然张开眼睛,见到一个半掩树后的人。佛陀呼唤他出来。在明朗的月色下,那人上前,将一把利剑放在佛陀的脚下,然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2.默默的反抗这天正是佛陀在竹林每周一次的法会日。一大群的信众前来听他说法,包括了频婆娑罗王和阿阇世太子。阿难陀尊者留意到,从其他修道中心前来的比丘人数,还要比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1.调弦的艺术又是雨季安居的终结。佛陀回到南方。沿途上,他在鹿野苑停下来。三十六年前,佛陀就是在这里宣讲第一说的教理,四圣谛。虽然这样就像是昨天的事,但一切都已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4.象后的叫声在伽耶山逗留了刚逾一个月,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见到他们回来,都非常高兴。但当他们向两位尊者问及伽耶山的情况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只是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70.鹌鹑与白鹰虽然缚悉底比丘从未被佛陀责备过,但他却很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缚悉底在修行道上,仍有一大段的路要走,但他对降伏六根的精勤和意志,则可能就是佛陀再没有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69.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3-07-18
一行禅师Thich Nhat Nanh一行禅师生于1926年的越南中部。1942年,也就是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出家当了一名禅宗和尚。越美战争爆发后,他是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主席,他和他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时间:2023-07-15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为承受过多重量而疼痛,关节发炎,变得肿胀和僵硬。心脏负担过重,血压升高,有害物质附着积聚在血管壁上,心脏病和脑
其他文章时间:2013-12-16
为了修习正命,你必须找到一个谋生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会违背你慈悲的理想。你用来谋生的方法可能是你心灵最深处之自我的一种表现,或者它也可能成为你和别人痛苦的根源。
南传法师时间:2014-05-05
一行禅师以呼吸照顾愤怒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
南传法师时间:2014-10-31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为承受过多重量而疼痛,关节发炎,变得肿胀和僵硬。心脏负担过重,血压升高,有害物质附着积聚在血管壁上,心脏病和脑
南传法师时间:2014-11-10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和拿到文凭以外,一无所获。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
南传法师时间: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