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传喜法师2015年4月19日晚接受齐鲁周刊等三家山东省主流媒体联合采访

新闻资讯 2015-04-22

2015年4月19日,传喜法师于下榻宾馆接受了齐鲁周刊、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说闻解字》栏目,和山东团省委《文化大观》杂志社的联合采访。

《文化大观》杂志社记者请法师分享自己的求道之路。传喜法师说,二十几年前,当自己在对人生的根本意义感到疑惑时,曾经遍寻上海市福州路书店,希望从传统文化、儒道经典中找到答案。当看到《三字经》中“天地人,三才也”时,不禁发出质疑,人这么渺小,如何与天地并称?当法师转而学习《道德经》,看到第二章时心有所感,《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法师从道家的方法入道,清静无为、放下自我,身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感受到我们老祖先的话果然句句不虚,里面都暗藏玄机,真理含藏了巨大能量。而在接触了佛教之后,佛教的方法则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法师身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看到他人经历着自己经历过的同样的痛苦,自然而然地,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传播祖先的文化遗产,也就是儒家讲的要“众乐乐”,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

《文化大观》杂志社记者说,山东省曾经有学者在农村做过推广儒家文化的尝试,但是他们最后都觉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已经丧失。请问法师这个根基是指什么?

传喜法师回答记者,这个根基是对于儒家经典和圣贤的恭敬心,和真正的理解与共鸣。其实大道至简,经典所要阐述的道理并不见得玄乎难懂,但现在很多人知见不明,有些人甚至以批判和俯视的心态去研究经典,这对于圣人的智慧是一种亵渎;对于真正的“道”,则不可能得其门而入。因此,法师在山东大学的讲座,开讲之前,首先至诚顶礼儒释道三家的古圣先贤,以恭敬心,正确的态度来共同研究探讨,如果不以恭敬的心态来学习,就会越学越偏。

法师希望志同道合的人士共同承担,以佛教体系来支援儒家文化的重建。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宋明理学的发展,便是以佛教“心性”学说的智慧来重建儒学。道教的祖师王重阳,主张要“先修性,后修命”,就是说要先明白道理,树立知见,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并引进佛教禅宗打坐修心的修行方法,因此中兴了道教,使全真教成为道教正统。所以,佛教支援帮助儒道的发展在历史上就早已有先例。儒释道三家是可以互鉴的,如果深入明白一门,则其它都可通达,但从传承来看,佛教在现在的力量比较强大,在“止于至善”的解释上,则可以涵盖其它两派。

《说闻解字》栏目记者请问法师,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传喜法师说,我们从小所树立的世界观,使我们偏向于强调生产力的进步,而淡化了精神和灵性层面的修为,物化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生命的主体是精神,但是现在精神层面的薄弱,使我们身心失衡。人心迷失后,不知我为何物;物欲膨胀,则使人充满了远虑近忧;舍本逐末,只知向外索取。佛说,人人都有佛性,《中庸》里说“道,须臾不可离”。道虽不远人,但人的迷悟有别,世人追求外在声光电的享受、地位和名誉,物质财富越丰富越迷失。追根究源,所有的危机都是信仰的危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有了终极的目标,人类社会才会有前途。

学习传统文化,先要有明师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国家处在一个复兴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期,去年国家教育部发文,在中小学校倡导学生开展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活动。法师认为,正确地解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我们必须让经典活起来,呈现经典的真实含义,在这方面,媒体朋友也肩负着重任。

《齐鲁周刊》记者提问,传喜法师自己对这次监狱讲法的破冰之旅,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法师回答,去监狱之前,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对特殊的人群要以人格尊重为先,不能说教,因为越是有创伤的人,越要从他们的角度体会,在讲座过程中,法师感觉到,他们从一开始的不屑,到注意力开始集中,最后,心灵有了互动,眼神变得柔和,脸上有了笑容,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和生命未来的方向,这样一步一步地产生了变化。法师感觉讲座产生的效果不负此行。

《齐鲁周刊》的主编记得传喜法师曾说自己是非主流的出家人,自己的弘法之路如同闯荡江湖。那么,怎么理解“一位和尚的江湖”呢?

法师笑答,走江湖一说本来就是出自佛教。江西和湖南是禅宗六祖的法脉传承地,走江湖在唐宋时就是代表求学佛法。如同学孔孟之道,就要来山东一样。而“非主流”是指弘扬佛法本身就是一个非主流的选择,而法师所选择的弘法道路,也许是更不容易走的羊肠小道。

听完法师的回答,记者追问,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法师如何保持良好的状态?

传喜法师回答,早在出家前,就有思想准备,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连喝水吃饭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在三年闭关时,更是感觉到未来弘法道路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是难行之道恰恰是修行人佛道上的庄严,无限风光在险峰,虽然攀登险峰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法师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有无数的圣贤同在,有诸佛菩萨的护佑,那种真理的加持,如同天涯比邻,将会引领法师穷尽一生地坚守自己的选择。

摄影 妙馨文字编辑何方

更新于:2015-04-22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