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刚乘中对弟子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保持清净观。
流转轮回之因
自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多生多劫当中积淀了根深蒂固的串习习气,这是我们不断流转于轮回的恶因,也是我们追求解脱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其中最主要的内在障碍,就是观察别人的缺点、议论他人的是非,而这恰恰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事情。
如何才能做到不观察他人缺点,同时又发现自己的问题呢?
这对我们的修行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话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在无始轮回中我们内心充盈着许多的负面情绪,被无明、分别念、妄想以及颠倒的思想充满着,所以我们根本很少能发现自身行为、思想、语言上的缺点。这些因素直接将我们束缚于轮回之中,一世比一世更泥足深陷,一世比一世更漂泊流转,陷入无尽苦海而无法自拔。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在于消除我们内心的无明和我执。由于我们过度的自我保护,或者说是对自我的认识不清,导致了无明的产生。而有了无明的种子,我执就会在其基础上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在无明和我执强而有力的推动与支配下,我们通常会产生两种特别主观的成见:
一方面,我们习惯于议论他人的是非,观察他人的缺点而拒绝承认他人的优点,甚至会进一步生起嗔恨、我慢、嫉妒等种种烦恼来排斥他人;
另一方面,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把自己当成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特别保护、特别珍爱,甚至是过分的认可,却对他人抱持严重排斥的态度呢?
这是由于我们对自我太过珍爱、贪欲炙热,却易对他人生起嗔恨、排斥抗拒。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是受到贪欲和嗔恨的操控,而这两种烦恼却都是建立在愚痴和无明基础上的。
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说:
认可自己的存在,就自然了解他人的存在。从自己和他人的存在中产生贪执和嗔恨。由于这些关系,导致了轮回中的一切过患。
也就是说,自我和他人是对立的,由于无明的力量,我们产生了对自我的认可,之后就有了他人的存在,因为有了自我和他人的区别,自然就会有对自我的保护和对他人排斥的区别对待。接下来,我们就会开始不间断的造业了——我们在保护自己,让自己更加完美、幸福、快乐时,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事、物,就归属于我们贪爱的对象、贪欲的对镜;而那些阻碍我们的人、事、物,就归属于我们生起嗔恨心的对镜。于是,我们的贪欲和嗔恨就永无休止、无有间断的茁壮发展,我们自己也被推动着跌入轮回的流转之中,生生世世,无有穷尽。
如果想要获得解脱,唯一的条件就是破除无明。在破除无明之前,先决条件是要破除我们对自我的过分珍爱、对自我的主观认同,同时要减少、消除对他人的排斥和嗔恨心。而在破除自我珍爱和主观认识之前,首先我们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无始以来,由于无明和贪嗔痴等原因,我们不仅把自己的优点当成优点,也会把自己的缺点也当成优点来对待。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地位、担任何种角色,哪怕仅是有人拿一根手指指着我们,我们都无法坦然接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自我保护、自我认可的意识太强烈了。
趋乐避苦与自他平等
佛法告诉我们,自他是平等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完美,要能想到他人也一样很完美;当我们觉得他人有缺点时,要能想到自己也一样有缺点。同样是陷落于轮回的凡夫,为什么我们有优点而他人没有?“因为我是我”;为什么他人有缺点而我没有?“因为他是他”——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想法。大家一样的被无明蒙蔽、被我执束缚、被烦恼折磨、被痛苦煎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完美。一切众生皆平等,不仅是在优缺点的方面他人和我们都是平等的,在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的感受上也是平等的。
我们追求快乐,为什么他人不需要快乐?我们不愿意遭受痛苦,他人为什么要遭受痛苦?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去伤害一个生命,将它活生生的杀掉,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为什么它们就可以随意被杀害呢?“因为我是我,所以丝毫不可以受到伤害,因为它是它所以我可以去杀掉它”,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就没有其他理由存在了,我们认为的原因就是这样。但事实上,我们现在是人而它们是无辜生命,但谁都无法保证我们将永远是人。
当轮回的循环开始流转时,大家都平等了。世间万千生命各式各样,但因果的法则是平等的;一切万法形形色色,但无常的规则是平等的。最公平、公正的“法律”就是无常、因果和死亡。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都离不开无常;无论是什么样的苦乐感受都躲不开因果;无论是谁都逃不开死亡。在生死规则、因果规律、苦乐感受、佛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无有例外。所以我们要了解大家都是平等的,平等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念。
慈悲中的接纳力量
身处轮回之中,我们一切的所作所为都离不开无明、离不开妄想,这是我们的修行无法进步的主要障碍,更是无法获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是无明的表现,习惯观察他人的短处是妄想的习气;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是智慧的征兆,不去观察他人的短处是慈悲的体悟。正因为我们凡夫缺乏慈悲与智慧,所以会习以为常地挑剔他人的短处,却永远找不出自己的缺点。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以智慧来认识自己,以慈悲来接纳他人。
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他人眼中的我们并不如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通常,他人观察我们会更全面、更清晰,譬如我们自己看自己只用两只眼睛在观察,如果有五个人看我们的话就有十只眼睛在观察;他人观察我们会更全面,我们自己观察自己通常仅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一个角度出发,而其他五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五个不同角度来观察。我们自己从一个角度看自己可能是完美的,而别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缺点。由于我们对自我的保护,从无始以来就习惯于执着自我、过分珍爱自我,所以哪怕别人对我们提出一点点的意见,我们都会不满意;当别人对我们有一点点议论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气,内心会对对方有些不满甚至敌意;即使别人真的看到并指出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也会抵触,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把自己的缺点当成优点了。我们不仅把自己的缺点当成优点,而且还固执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谁都无法破除我们这种不正确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智慧不够,无法彻底认清自己。
当我们习惯去观察他人缺点时,这正是说明了我们内心的慈悲不够,可以说是很少。譬如一个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她是无法发现孩子的缺点的,因为母亲对孩子太疼爱了,将全部精神都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面,所以没有一个母亲会观察到孩子的缺点。
同样,我们习惯去观察别人的缺点就说明了我们的慈悲心不够。当我们看到他人缺点时就会排斥,就会自然的远离,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也会非常在意,一直无法忘却、放不下,严重时甚至无法接纳他人,产生矛盾、相互争斗,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太投入于观察他人缺点了,我们对他人没有同情和悲悯之心。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着满慈悲时,尽管他可能做不到不看他人的缺点,但他能接纳他人的缺点;而没有慈悲心的人就会很反感,进而厌恶对方,引起争斗等等。
慈悲之中有接纳的力量,当我们对众生抱着仁慈、友爱的心去关心对待时,即使我们会看到缺点,内心也不会反感,因为我们能够接纳他人,因为我们心里有对他人慈悲的情感,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缺点而能接纳之时,缺点尽管还存在,但不会引发恶的结果。对方慢慢也会有一种感受,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慢慢改正缺点,慢慢被感化。由于慈悲和接纳,我们内心会接纳厌恶的人进而慢慢将他转变成可爱的人,嗔恨心逐渐消失了,怎么还会有人对可爱的人生起嗔恨呢?
同样,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也不会那么激动,而是进行理智的观察并自我反省。如果我们真的有他人所说的缺点,那我们就努力改正。缺点越少、进步就越大,最终对方将会变成是我们的善知识一样的恩人了。由此,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对他人的认识、接受度也会有所提高,当自己内心之中不好的方面逐渐被消除时,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这时,我们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仅仅通过我们行为、思想的表现就能够感染他人,这便是更有力量的表现。
认清自己突破自我
现在很多的聪明人不听他人说什么,而是主要看你做什么。当我们能够真正落实到行动的时,别人自然会恭敬你,这时我们的行为就会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而这并不仅是因为有文化、有学历、口才好,和有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原因,而是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道德修养,自然表现出的行动力量。譬如一个人常常喜好议论他人缺点,在与他相处时的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更起劲的议论他人的缺点,丝毫不会感到畏惧或不安;而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说他人的坏话,那别人自然也不会在这样的人面前说他人的坏话,因为这个人不说他人坏话的行为很有感染力,他不需要告诉别人说你们不要议论他人的缺点,只需通过自己不说他人缺点的行为、修养,就自然能感染他人,让别人也不敢、也不会去议论他人的缺点。因为他自己真正做到这样了,真正的自我净化了。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造业。当看到他人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将注意力放到观察他人的缺点之上,而希望自己能在他人面前呈现非常优美的一面,在这个当下我们就已经造业了。
往往对自我的保护力越大,对解脱的阻碍力就越大;对他人缺点的观察力越强,造业就越可怕。因为我们在观察他人时,精神、眼光都集中在对方的缺点之上,所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我们的“储存卡”里都是存着他们的缺点。如同从网上下载资料一样,如果下载的都是不好的东西,那电脑的储存卡里也都是不好的东西,病毒也就越来越多。
人都有善恶两面,我们内心中存在着善恶两个小人一直在吵架、辩论,是要行善还是造恶?该怎么做、怎么说、怎么看?选择权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正如释迦牟尼佛亲口说:
“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我们自己为自己选择善恶的方向,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时,不会有其他人,哪怕是佛陀也不会告诉我们说一定要这么做、不能那么做。佛陀只告诉了我们如何是善,如何为恶,行善的人会获得快乐,造恶的人会遭遇痛苦,佛陀也只能将这人生、宇宙的真理如实地告诉我们,而无法替我们做出任何决定。
我们眼睛是盯着别人的优点还是缺点、是以正面还是负面的心态去看待他人,这完全依靠我们自己去“掌舵”,依靠我们自己来掌握心的方向。佛陀告诉我们: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是自己的救星。
一切都是由当下的自己决定的,然后由自己的行为、思想、语言来操作。而行为、思想、语言是往善恶哪个方向发展,这都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缺点,最终受到损失的其实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一旦我们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总是思考、衡量、判断他人缺点时,此时我们自己的思想也会受污染,真正失败、受到严重损失的反而是我们自己。言语也是一样,很多人一开口说话就是在说别人如何如何,全都是这样的话题,无形之中就造了很可怕的业。尊贵的法王也曾开示:
“议论他人过错,马上就成为自己生起烦恼、增长烦恼的因与缘,也令他人生起烦恼。”
做为一个学佛人,我们必须要把自己善恶的两面都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去摧毁一切、摧毁所有的自己。我们内心有正的一面也有负的的一面,正的一面要逐渐展现出来,负的一面要努力推翻、毁灭。但是,认清自我、自我摧毁并不是折磨自己或是让我们自卑。现在我们内心中善恶的两个小人混在一起,分辨不清,好像双胞胎一样,通常负的一方会更加有力量,因为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支持它、依赖它,对他充满着感情,链接非常坚固。我们以前一直听它的,现在马上破除它就很难。如同很长时间信赖某人,他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一旦我们开始反对他,那他肯定是无法接受的,而后就会拼命挣扎了。但是如果我们勇猛精进的修持佛法,就会很容易破除了,因为坏的一面的存在是无有根据的。所谓“邪不压正”,不好的一面就是邪的东西,好的一面是正的,只要我们愿意在善心方面好好努力,正面的能量一定会得到发挥,负面的能量即是我们的贪嗔痴总有一天会逐渐消亡,因为它本身就是假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也有很多的支持如教证、理证,假的东西没有人支持,只是我们固执的一直在保护它,我们太相信它了,我们一直被它牵着鼻子走,被它主宰,被它左右。所以我们将负面的东西破坏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清净观与内在的修持
我们学佛的主要原因是要获得佛一样的境界,达到佛一样完美的、至高无上的成就,而成佛的先决条件就是菩提心。如《正法集经》云:
“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
谁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是从哪里建立的?即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这是菩提心修持的次第。
首先要了解自他平等,我们自己有优点,也认识到他人有优点;我们看到他人的缺点,也要承认自己也是有缺点的;我们追求快乐,就一定要想到他人也一样的希求快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不愿意遭受痛苦,其他众生也都不愿遭受痛苦。从这个观点来了解自他平等,之后我们就不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也不会将自己的缺点推到他人身上。
自他平等之后,进一步要做到自他交换,将自己的快乐给予他人,而他人的痛苦由自己来承担,这才是菩萨的行为。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自己承担他人的痛苦,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求回报的奉献给众生,这就是自他交换的菩萨。
在自他交换的力量之上,就是自轻他重。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就不可能做到自轻他重,而当我们清楚认识自己之后就能以智慧来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对自我的重视和保护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在生活、工作之中,任何的生存之道无不是依赖他人的,无不是他人在为我们付出、奉献、帮助。学佛修行更是如此,如同我们之前所说,如果我们要成佛首先就要成为一个菩萨,成为菩萨所要修持的六度般若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修、智慧,有了这样的六度万行之后才能圆满成为菩萨的资粮,而这些修持都离不开他人。
如果离开了他人那就根本无法圆满布施般若密,所以我们的福德资粮都是依靠他人而圆满的。自轻他重之中“他重”的原因是:一切的成就都是依靠他人的力量、因他人的存在而圆满的;“自轻”是因为导致我们一直在轮回中遭受痛苦、折磨、煎熬的原因,就是无穷无尽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力量。我们自己是所有轮回中所受痛苦的来源,而他人是我们所得一切快乐和功德的来源。《入行论》中说:
世间诸多灾难,
一切恐惧、痛苦、都是从“我”生出!
我该拿这个恶魔怎么办?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观察他人的缺点,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了解自他平等。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缺点,将“他人的缺点”和“我们看到了他人的缺点”这两者放在秤上秤一下的话,是没有一个轻重差别的。因为他人有缺点,也是因为我们自心不够清净,如果我们自心清净又怎么会看到他人的缺点呢?佛菩萨永远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在佛菩萨的眼中会把这个世界看做是完美的,所有众生都是诸佛一样。佛经记载说:
众生内心污染和清净的程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千差万别。如一杯水,地狱众生看到的是铁汁;饿鬼众生看到的是脓血;畜生众生看到的是住处;人类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甘露;八地菩萨看到的是佛母玛玛格;佛陀看到的是圆满大法界。
内心越污染,所见现象越恶劣;内心越清净,所见现象越庄严。我们从中国传统故事中也能看到,古时候的苏东坡把佛印看成是牛粪一样,而佛印将苏东坡视为佛菩萨一样。从此可以得知,佛印修行得非常好,非常清净,可以说是六根都清净了才找不到别人的毛病,而看对方如同佛菩萨一般。如果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那么究竟是对方的缺点严重,还是我们六根不清净的缺点严重呢?我们从来都没有发现,我们自己眼根不清净才是导致我们看到别人缺点的原因。我们要慢慢从这个观点来推翻自己,要长时间的、时时刻刻的关照自心,时时刻刻的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的时候,我们对内在的关照越久、越深入,内在的优点就越能展现出来。
如果我们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说明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也意味着不认识自心本性。此时,我们看到的宇宙和生命都是假相、缺陷、不圆满。当我们能真正认识自心的本性时,就会发现自己是佛;当我们发现自己是佛陀时,就会发现处处皆是清净刹土,人人皆是如来佛。这就是“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道理。由此我们随时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清净,当我们自己做到完美的时候,世间一切就都是完美的,这即是“心净则万事净”的道理了。
修行人和不学佛的俗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
俗人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都在往外散乱,包括观察别人的缺点等等;修行人并不跟随眼耳鼻舌身,而是依靠意念来观察自心,往内观察。
由此可见,当我们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马上就会意识到自己当下不是修行人,自己不具备修行人的条件,修行人是要依靠意识来内观,而不是往外观察的,不是随从于眼耳鼻舌身,眼睛怎么看我们的心就怎么想,眼睛看到怎么样一个东西之后我们就会怎样去判断。
另外,我们每个人对于优缺点的定义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一个规范和标准,不同的只是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依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很难让每个人都认同一个优点或者缺点。譬如,同样一个人站在这里,对我来说他有缺点,因为他背对着我;而你会说他有优点,因为他是面对着你,这究竟是缺点还是优点呢?如果是缺点,那么应该所有人都一样看得到、认同这个缺点才对,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可能我们认为这个人的某一点是缺点,而其他人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优点;我们认为是敌人的人,别人可能会当做是朋友。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所有人都承认是优点或者缺点的特质,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缺点或者优点,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敌人或者朋友,一切都只是相对而言。会有这样的认知差异,很大程度是因为因缘的不同。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是没有因、没有果、无有因、无有缘的。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这个人的缺点,看他那么不顺眼?很可能是因为过去世我们跟他结过恶缘,这个恶缘还没有彻底消失,现在我们看到他还是心里不舒服、不顺眼,这些都是跟我们的业力有关。由于我们有业力的存在,由于我们自身和他人的因缘存在,所以哪怕是亲密如同父子或母女,所接触相同的人之中有父母喜欢的人,但子女不一定喜欢;子女喜欢的人父母又不一定喜欢;父母相处特别好的朋友对子女来说不一定能相处得好;子女相处很好的朋友与父母又不一定能相处得好。就算是如此亲近的人,在面对社会、接触社会的时候也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感受和结果。这一切都是因缘造成的。
反省与实修
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在意和过度的执着他人,在与他人发生摩擦和矛盾时不能认为全都是对方的过错,而要认清是自他双方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我们的耳朵、眼睛等等都依存着意识、依靠着心,但事实上,我们的心是靠不住的。心里有无明、无知、颠倒、错乱的成分,所以心本来就是靠不住的。譬如今天我们觉得这个人不好,而昨天我们还认为这个人是很好的,为什么今天就会觉得他不好了呢?这分明是我们自心有问题。如果心没有问题,那怎么会昨天判断他很好,今天就不好了呢?这说明我们的心是靠不住的。心建立在无明之上,心是无明的产物。譬如一棵有着毒根的树,不论它的花果枝叶多么的漂亮、多么的茂盛,树根是有毒的话,那其上生长出来的果实一定会有毒的成分。同样的道理,既然凡夫的心建立在无明之上,那其上所生长的眼、耳、鼻、舌、身、意无一不是无明的产物。
之前我们强调,学佛要依靠智慧来内观自身,抽掉内心的“毒根”,这个“毒根”指的就是无明。轮回之中,一系列的痛苦都是依着无明的力量而存在的。
佛陀说,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靠不住的。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突破,为了超越所有凡夫的感官、意识。
从无始以来,我们的五蕴都与无明紧密无间,思想中充满着各种迷惑、错乱、颠倒的成分,再加上肉眼的局限性,导致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几乎没有精确度,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又怎么可以肆意的评论他人的是非对错呢?在佛菩萨眼里,我们的所作所为就像瞎子摸象的故事中的人们一样,如此愚蠢,并且一味地坚守各自的观点不肯退让,进而互相嗔恨,纠纷和争斗不断。在未获得佛果之前,我们绝不可以轻易地评判他人的是非,也不可以肆意地诽谤或指责他人,否则会产生严重的罪业、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不看别人的缺点、不听别人的是非、不判断别人的对错,才会使得我们自心清净,使我们的修行有所成就。
在金刚乘中对弟子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保持清净观。如果我们一直固守着“他人身上的优点远不如自己多”这样的观点,那是无法保持清净观的。把他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个可爱的人,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清净观。否则明明不喜欢他人却还要强迫自己观想出来一个清净观,那是非常困难的。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反省自己,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这么多佛教理论知识,却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参了多年的禅、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你若不度,它就把你拖到地狱里去。◎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善知识,你们应该要知道,众生是在自己心里。自己心里的众生,有善的众生,有恶的众生。善的众生,自己知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这样诵经,能开智慧!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17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山之中,每天念六字真言咒。将嗡、嘛、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嘛、呢、叭、咪、牛。周围的山变得殊胜,有神气。一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随着星月菩提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售卖星月的市场。竞争的方式也是多 种多样,比如说从打磨工艺,制作形状,大小尺寸甚至到男女款等等。我们熟知的星月菩提有四种形
星月菩提时间:2025-01-09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功啊!说什么病后方知身是苦啊,壮时都与他人忙。我们要是有了病,才晓得这个身子是苦,身体好的时候,总是为 他人忙。为他人忙什么呢?或是为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兴农乡西侧二里处,有一条河连通一个“水泡”(像小池的水湾),距泡150米处,有一住户,主人姓童名德兴。童于1991年5月12日在煤矿上白班至四点下班回家,见其妻正忙着锄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财富不一定是我们的,增加物质、财产有时反而是个累赘。唯有福报是真的,到哪里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报呢?少贪多舍
佛答时间:2025-01-01
邪YIN害自己太惨了我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真诚忏悔自己的邪淫历史,自己重新做人,永不再造邪淫,本人男,33岁,到现在感情相当不顺,至今未婚。我想这都是由于我生生世世所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2-30
文:善果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信者:“假如我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为避免自损功德,若见闻法师以证悟知见释解大乘法义理时,先打破宗门理念局限,再以广学多闻的心态,放平身段听一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可谦下请法,又可交流知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最难捉摸的问题,莫过于命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噶玛(karma)是梵文的音,意思是“业”,从造业方面来说有分身、口、意三个部分,从果上面来说,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从时间方面来说,有造作行为前的动机我们称做“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浅译梦参老和尚主讲(二)所以要靠我们自己的信心转境而不被境转! 人家说是菩萨,我们就观想他是菩萨,像我刚才所说的杀牛杀猪的,菩萨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第二层更深的慈悲—富裕中亲尝贫困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己体会出来的滋味,和别人说给我们听的,实在不一样。譬如说许多家境富裕的孩子,不知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有人说,每天晚上放《地藏经》给众生听,给自己过世的亲人听,对吗?这和刚才讲的是一个道理。《地藏经》是给自己讲法的,是度自己的。我们度了自己,也就度了他人了;度了他人,也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在了解菩提心的重要性之后,就应真实发起菩提心。可能大家都清楚,发心需要从根本悲心中产生,悲心又需要缘一切有情而生起。那具体应怎样修菩提心呢?应按阿底峡尊者知母、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18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这一生中的坑,都是自己挖的生活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看起来,一个人把自己交给痛苦,比交给快乐更容易一些。 譬如,听别人讲话,听到最后,耳朵里只会记住两类话:最愿意听的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15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嗡嘛呢叭咪吽这个咒语大家很熟悉,电影里经常出现,多是降妖除魔用的。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什么是妖?什么又是魔?它不仅仅是指那些青面獠牙的鬼怪,更多的时候,是我们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古时候,有一座名山,山上建了很多的出家人修行的精舍。在众多的精舍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房间,里面常常闹鬼,住在这房间的僧人往往不堪其扰,最后都搬到别处去住。不久,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4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每一个人造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庄严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这个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不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分析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思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30
释迦牟尼佛当初也得跟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学,跟好多的佛,学了很多,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是要经过学的。犹如在暗室中有宝,不能见暗室里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问: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成刚法师:这个前两天我给大家讲了,我们佛门弟子要想出苦得乐,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出离这个生死的苦轮,就得断除我们的生死习气。
杀生果报时间:2024-09-23
真俗无碍、慈悲利他黄国达在悟见实相之后,身心逐渐融入缘起无我、寂灭如幻的法性大海,接下来,要修什么?如何修?小乘人倾向于“少事、少业、少希望住”的,显现淡泊自足的清高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1天天念佛想往生,到最后不能往生,不怪别人。为什么不能往生?你虽然念佛,你没有持戒。那我们要问,许多像阿公阿婆,他们没有持戒,他们根本不懂戒律,为什么他们能往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9
达真堪布:与你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照顾的众生是谁?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自心的幻化。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接待人处理事的时候把握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达真堪布:不要说他人的过失,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他人的过失,也不要思量他人的过失。第一,说他人身体欠缺。每个人的习气不同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祭祀祖宗是好事,是尽孝道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日子,中国过去儒家的教学,什么最重要?祭祖先最重要,《礼记》你打开第一篇,五礼第一篇是“吉礼”,吉祥的吉,吉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