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大学遗址
关于玄奘西行的壮举,此前听说很多,但所知甚少,印象最深的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印度工作一年,玄奘反复出现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旅行中,所到之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玄奘无人不晓,无处不在,没有玄奘的旅行几乎难以想象。于是乎玄奘在我心中已不再是一个戏说的角色,而是一尊高大、神圣的佛像。前不久赴印度北方地区佛教之旅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玄奘的敬佩和崇拜之情。
印度的北方地区主要包括比哈尔邦和北方邦,是恒河的主要流域,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有点类似我国的陕西、河南。而比哈尔邦更是佛教的故乡,佛祖释迦牟尼顿悟、修行多在此地。佛祖的诞生和涅槃之地虽说在今天的尼泊尔和邻近的北方邦,但在古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地区。甚至比邦名称的由来也与佛教有关。相传13世纪外敌穆斯林打进这里的时候,指着比比皆是的寺院和佛塔,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当地人说是“Vihar”(寺院),穆斯林人听成了“Bihar”,慢慢地就传开了,比哈尔邦也因此得名。这个故事更加激起了我探索比邦佛教遗迹的兴趣,而这些遗迹几乎都与玄奘有关,甚至它们的发现和发掘都要归功于玄奘。
著名的那烂陀大学遗址就与玄奘的名字密不可分。那大是当时世界佛学研究最高学府,规模之宏大即使在今天也不比任何大学逊色。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全盛时期的那烂陀大学绵延十公里,拥有大小十余座佛寺,1500多位教师和1万多名印度和外国学生。可惜后来多次毁于入侵的穆斯林之手,尘封于地下数百年无人知晓,近代人们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才将其发掘出来。
我们看到的遗址占地一平方公里,红色砖石建筑群蔚为壮观,现有6座寺院和11处僧房遗存。僧房是两层的宿舍,来那烂陀大学学习的僧人每人一个房间,冬暖夏凉,房间里有壁龛可以放置蜡烛,以供研读。看到这些,玄奘挑灯夜读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他只身一人,潜心求学,在那烂陀度过6年时光,不仅收集和研读了众多佛经,还熟练掌握了梵文和许多地方语言。他毕业后又执教一年。决定回国前,学校全力挽留,并许以校领导职位,但玄奘不为所动,坚持回国弘法。其对祖国的拳拳之心,殷殷深情,感人至深。
灵鹫山传法台
追随玄奘的足迹,我们来到离那烂陀10多公里的王舍城,这是一处由5座岩山围成的盆地,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国都所在地。而附近的灵鹫山因是佛祖讲经说法之地而闻名天下。灵鹫山山势奇特,周围是苍翠磅礴的一马平川,唯有此山和周围几座小山挺拔而立。山名之由来,一说因山顶岩石酷似鹫头,另说因山上栖有众多鹫鸟,故称之。山顶有一平台便是当年佛祖的传法台。据说,佛教之经典《心经》、《法华经》等就是由佛祖和众僧在此唱响。立于台上,面对夕阳,远处群峦蜿蜒,近处层绿叠翠,空谷传音,思接千载,让人想到当时佛陀在此布道,万千信众俯伏谛听的盛况。《大唐西域记》描写的“孤标特起”,“空翠相映”,与眼前景观完全吻合,不由地赞叹玄奘非凡的洞察力和表现力。
摩诃菩提寺夜景
Bodh(菩提)是印地语中智慧的意思,菩提伽耶便是“智慧之地”。相传佛祖在它处苦修6年,悟道不成,来此修行七七四十九天,豁然开朗,洞悉世间真理。这是对“智慧之地”的最好证明。在佛祖圆寂后260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为纪念佛陀悟道,在此建摩诃菩提寺。最初是圆塔,后来演变为方尖塔。千百年来该塔历经坎坷,屡遭损毁。14世纪后,塔身又被洪水泥沙埋没数百年。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根据《大唐西域记》的描述才重新将其发掘、重建,为此,泰国、缅甸的佛教徒功不可没,捐资无数,现在的塔尖金光闪闪,正是泰国信徒捐了200多公斤黄金将其包裹所致。白天阳光照耀,金光闪闪,夜晚皓月当空,佛光闪烁,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走进塔内佛殿,里面空间不大,供奉着佛陀的金身坐像,世界各地的信徒络绎不绝地前来朝拜,奉献出所有的虔诚和崇拜。塔的西侧便是著名的菩提树,佛陀即在此树下得道成佛。说起这棵树也是历经磨难,曾多次毁于异教徒之手和暴风骤雨之中,但如同佛教精神辗转山川河谷,生生不息一样,这棵启迪佛祖的菩提树也不断被信徒来回移植,香火从未断绝。现在的这棵树是1870年从斯里兰卡移植回来的,100多年后的今天它又枝繁叶茂,根基交错,展现出佛教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摩诃菩提寺菩提树
我的佛教之旅的最后一站是鹿野苑。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西行200公里来到鹿野苑,并对他的5个随从讲解佛法,5人顿悟后,立即出家为五比丘僧,并随佛陀到多地弘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团体。因此,鹿野苑也被视为佛祖“初转法轮”之地,也是佛教作为拥有佛、法、僧三位一体宗教的诞生之地,在佛教史上占据特殊重要地位。阿育王时期这里已成为僧侣云集、佛塔林立、香火旺盛的弘法圣地。近千年之后玄奘造访鹿野苑,惊叹此地“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可见1000多年前的鹿野苑有多么壮观、多么气派。
鹿野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遗址中,出土了两件最珍贵的文物。一个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石像,形成于公元前一世纪,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释迦牟尼最早的塑像。据导游讲,这座雕像无论是从宗教还是艺术角度讲,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现在我们在世界各地佛教寺庙中看到的类似雕像,都源自这个“鼻祖”。
佛祖初转法轮像
另一个是阿育王石柱。原柱高有15米,现存仅一截雕有4只雄狮的柱头。4只雄狮背对背蹲踞,威风凛凛,怒吼四方,象征自豪、信心、勇气和力量。狮子下方刻有象、马、牛、狮4只动物,彼此间以法轮相隔。整个柱头华丽而完整,原来十分粗糙的红砂岩被打磨得如玉一般光润。据导游讲,那时打磨红砂岩的工艺已经失传,现代工艺难望其项背。这两件国宝就珍藏在鹿野苑博物馆,印度人十分引以为傲,其中雄狮柱头于1950年被确定为印度国徽,成为印度民族象征。而上面的法轮图案也上了印度国旗。
阿育王石柱印度国徽
在印度北方的四天行,不仅仅是沉思历史、净化心灵之旅,也是重新发现玄奘、深化认识中印传统友好之旅。玄奘对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着实令人惊叹,其崇高历史地位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在新那烂陀佛教大学,潘特校长告诉我,印度佛教遗址有80%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挖掘的。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评价玄奘说“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而让玄奘赢得如此赞誉正是他的《大唐西域记》。古代印度人重玄思,但对自己的历史、地理缺少记录,所知甚少,甚至不知道佛教源于本国。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详细地记录了印度70多个小邦国的名字、疆界、风土人情和社会民生,对于重要的佛教遗址、佛塔寺院,其地理位置、形状大小、周围山川、地形地貌等等更是描绘得一清二楚,既精准严谨又形象生动。后来的考古学家根据《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蓝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历史古迹,其中也包括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雄狮柱头。仅就我在此次旅行中,玄奘的名字屡屡出现在导游讲解中、历史故事中、遗迹遗址中,这个事实本身就让我十分惊异和震撼。
有学者指出,玄奘及其著述《大唐西域记》如同一束火炬,照亮了印度漆黑的历史天空,诚哉斯言。我们过去只知道玄奘跋山涉水万里取经以及在大雁塔里译经著述,弘扬佛法,对他在天竺国调研习修,探源考据的游历所知甚少,更不知道他对印度历史宝藏的挖掘、发现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现在已不难理解,印度人为何如此感恩玄奘,纪念玄奘,传颂玄奘。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香是什么?是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情结。在禅堂之上,袅袅的一缕香包含多少肃穆庄严,多少祝福祈祷;在书斋之中,香伴着书卷,有多少典雅,多少心意的流连;在小姐的闺房里,香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
心灵触动时间:2025-02-18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读到诸多焚香场景: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坐禅袅袅香烟,卷舒聚散,颇助于营造肃穆、亲切、高雅、温馨、恬淡的气氛。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12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12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在文昌会文镇,聚集着100多家星月菩提佛珠生产厂家。目前国内最大的星月菩提佛珠加工基地和销售集散地,生产星月菩提佛珠等几十种佛珠产品。其中,星月佛珠产量占全国市场
行业新闻时间:2024-12-28
以香品防病疗疾,在我国最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曾经出土的文物以及古代医药典籍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现实。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葛洪、陶弘景、张仲景、李时珍等许多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24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日前,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共同主办的山水心境中国水墨、香道、茶道艺术展演活动在韩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10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佛学知识】佛经中的般若是什么意思?【佛门故事】吃荤的人可以念佛或念经吗?【佛学常识】什么人可以戴佛珠【佛门常识】入寺院原来要这样上香卍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读
文化资讯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黄晓明皈依佛门饰玄奘黄晓明玄奘造型《大唐玄奘》佛国飞花横版先导海报 黄晓明现场诵《心经》 近日,在一次采访中,黄晓明承认已经皈依佛门,并称“缘分多年前就来了,于是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1
香道,是汉族的一种传统艺术,人们通过对名贵香料的鉴赏与感悟,来到达颐养身心、净化心灵的目的。香道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芳香养鼻的范畴,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来调动灵性,追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26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丝绸南路平坦宽阔,事异时移,如今的玄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都不敢在白天上路的偷渡僧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沿途闪躲多走许多弯路,更不必担心取水时被人一箭射死--他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经过九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也就是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在南印度游学期间)召麴文泰入朝。也许是看到了大唐对西域的野心,也许是害怕唐太宗的惩罚,麹文泰找了个借口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中国香道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期,可称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等。 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来祭祀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09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中国是一个香文化十分昌盛的国家。古时香可为药材,用以祛秽免疫,提神醒脑;宴会庆典中,人们会在庄重的仪式中焚香进贺,祈祝美好;祭祀典礼中的用香寄予了借香烟之功,请
香道培训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