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宋仁宗《修心偈》曰:“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后人若悟真如理,密印由来妙理深。”(《嘉泰普灯录》卷十一)可谓深得“教外别传”的精髓。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楞伽经》卷四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愚人只看到指头,而看不到月亮。执着于语言文字的人,怎能看到真理的本身?《大慧语录》卷二十说:“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归家到了,自然不问途程;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
这段话后半部分的内容,在禅宗语录中常有引证。意思是释迦牟尼佛从鹿野苑开始说禅,直到入灭的四十九年间(五十年是约说),虽然一生都在说禅,实际上一个字也没有说过。契嵩特别强调说,禅者所谓“教外别传”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在语言文字上说出来的这一部分内容。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说不立文字,是因为语言使存在发生了混乱,甚至有丧失存在的可能性(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因此,当我们感动于一幅美丽的图画时,我们就处在物我两忘的意境中。但当我说:“这真是一幅构图优美的图画”时,原来那完整的境界便已经断裂成为“我”和“那幅构图优美的图画”了。
语言文字不但会我们与存在疏离,而且还会引起歧义。有一个禅师写了两句话让弟子们参究,那两句话是:“雨两人行,天不淋一人。”弟子们得到这个题目后,便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不淋雨,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有的说:“一定是有一个人走在屋檐底下。”有的说:“这两人,是一位母亲,肚子怀了一个孩子。所以只淋到一个人。“大家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没了。最后,禅师看时机已到,就对大家揭开谜底:“你们都执着于‘不淋一人’的说法,而且执着得很厉害,争论不休,殊不知越争论,离真相就越远。大家想想看,明明说‘不淋一人’,不就是说两个人都在淋雨吗?”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禅宗化用成语守株待兔的典故说(《林间录》卷上):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诗的意思说,意义像一只活泼的兔子,苍鹰(喻有慧根之人)一见即将它活捉生擒。没有灵性之人,就好像那只知守株待兔的猎狗。这种人只知道在字面上兜圈子,殊不知当在这些语句上纠缠不休时,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早已消失殆尽了。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肇论·涅盘无名论》说:“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倡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佛陀在摩竭陀国说法,众生不肯奉行,佛陀遂于石室中坐禅三月,不使一切人天入室(《诸佛集要经》上)。净名杜口,即维摩默然。《维摩经》中,三十二位菩萨各自解说什么是不二法门,后来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遂赞叹他真正得不二法门的三昧。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须菩提有一次在岩室中禅坐,帝释天称赞他善说般若,散花供养。须菩提说:“我并没有讲过什么,怎么说我善说般若?”帝释天说:“尊者无说,我亦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于是天旋地转,花雨飘落得更多。禅不可说,语言文字皆空,故释迦掩室,净名杜口。须菩提岩室坐禅,帝释天雨花赞叹。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指事物的本体,你能用语言表达的就不是“道”了。如果一定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那就要使用羚羊挂角式的语言。所谓羚羊挂角式的语言,就是禅师在说法时使用的玲珑剔透、不落痕迹的语言:禅师说:“我如果说东道西,你们就会寻言逐句。我如果羚羊挂角,你们还向什么地方摸索?”(《景德传灯录》卷十六)传说羚羊晚上睡觉时,将两只角挂在树上,足不着地,这样一来,纵是嗅觉灵敏的猎狗也找不着它的踪迹了。在禅宗看来,“羚羊挂角”的句子就是“活句”,即超出逻辑思维、意路不通、无意味的语句,而那些能够通过逻辑思维来理解的语句则是“死句”。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庄子》说:“今者吾丧我。”吾丧我,就是把小我提升为大我,把大我升华为无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
一百零六、佛化卢志《经律异相》上说:当时首波罗城,有一位长者名卢志,奉事尼犍子外道。佛为了要度化卢志,便来到首波罗城。尼犍外道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发慌,自念说:瞿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9
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中华蒙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亲自指挥,全国人民投入防控抗击疫情之战。佛教界同仁亦人人响应,寺寺配合,共表佛教之悲心慈念,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1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世尊开始解答弥勒菩萨的第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2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诗曰: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为夫广说前身事,礼佛斋僧福慧宽。又云:心分十界任君临,六道升沉遍古今;学佛善修超出速,恶因种堕罪根深。中印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佛门中,为上师者应因材施教,学法者当依法修学,此为治学之本。因此,大乘教法既非个个可传,亦非人人皆能得修,必视乎其因缘方予以定夺,绝不能教法泛滥遍施,此为法义之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第一讲 告诉大家一个秘笈:《药师经》最适合21世纪的众生 一、殊胜地位 如果说《地藏本愿经》是指明娑婆世界的恶道之苦、激发人们升起出离心,《阿弥陀经》是指点人们出离
药师禅时间:2023-08-29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六阿弥陀经讲记(十六)正文已讲完了,释迦佛口说的经,这段话就讲完了,叫正宗分。正宗分主要是释迦佛亲口所说,阿弥陀经到这里已把佛口说的法说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十六、活佛行无缘大慈佛教古德有两句警语说:出家人放逸懈怠,不可思议,出家人生发道心,亦不可思议。这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出家比丘,如果不重道行,甚么不好的事都可做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时间:2023-07-28
十六、裸体迦叶临终前皈信佛,证入真实涅槃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舍卫城附近有一户贫穷的农民,农夫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因为这家人是外道迦叶种姓,所以为孩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总称。与器世间同义。【器世间】 指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国土世界,因国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纳众生居住。【器世界】 与
陈义孝居士时间:2022-03-11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谈高论,令人悦服。少有为了生死特学佛法者。阁下若欲作第一等人,则光之知见,了无裨益。当请益于当世缁素中之大通家
印光大师时间:2021-09-22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衣服一换,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询问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么条件呢? 他们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简单的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28
初识恩师一连数天,毒没有敢打断过恩师片刻,毒知道,恩师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和他攀谈无意趣话题。可毒听恩师说到这儿,心里实在有点愣愣的,这个愚和尚也好,傻和尚也罢
传记故事时间:2021-03-25
问:生意人每个月初二、十六,要怎么拜才如法呢?慧律法师答:我们就用素食、水果,素食的菜最好不要烧纸钱,持诵一部《普门品》,持诵一部《弥陀经》,还有《往生咒》《大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1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清代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致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6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商人唯利是图,于是,这种局面促使有些商人立誓以诚信的面目出现。商人们为了表明自己公平买卖的决心,三大吉星(福星
佛教故事时间:2014-11-06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2、或作变易染违犯,怠情不施犯非染。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调伏无违犯。4、伺求过短无诚心,以恶威仪无羞愧。钝根根性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14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谈高论,令人悦服。少有为了生死特学佛法者。阁下若欲作第一等人,则光之知见,了无裨益。当请益于当世缁素中之大通家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14
对上师或佛法没有虔诚信心,就从根本上断了进入佛法之路。因为不相信善知识引导,不相信正法,怎可能迈向究竟解脱之道呢?在成佛资粮的七圣财 ——信、戒、惭、愧、闻、舍、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19
我们要经常反观自心,如果只是认清了轮回过患,却没有生起厌离和追求解脱之心,就是没有出离心。要对治这个违缘,就要对三界轮回的过患,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并生起出离心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21
有些人自称上师或成就者,但见解和行为偏离了正道,宣说似是而非的邪见,甚至广聚群众,自成邪教。而有些虔诚者由于宿业因缘,遇到恶知识时,没有智慧判断,将邪师当作具德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23
有的人为了得到温饱安乐等福报而修行,有的人害怕灾难病痛或担心被伤害,心生恐惧而修行。这种人对佛法没有正确的认知,所修的多不如法,虽然进入了佛门,但没办法学到佛法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25
有的人表面上很精进,很有修行人的威仪,但内心却是为了钱财、名利、别人的赞叹和供养。这种为了自身利益,修法给别人看、装模作样的人,并没有真正在实修,早已背离了解脱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27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衣服一换,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询问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么条件呢? ”他们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简
佛学入门时间:2017-05-02
邝美云《心声》邝式经典歌曲,十分的耐听,难得的经典。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435~437经:此三经所述为修学次第问题。在中国禅宗史上,有南北二宗。五祖弘忍有两位得意高足,分别为慧能、神秀。慧能在江南布化,被称做南宗;神秀在北方布化,叫做北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565经(婆头经):本经叙述戒、心、见、解脱等四种清净。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阿难尊者在婆头村的申恕林中游化。当地的年青人都十分敬慕阿难,纷纷前往拜见。阿难为这些年青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第559经(迦摩经):本经为迦摩尊者与阿难尊者之间的问答语录。本经的内容比较抽象,主要讲虽有六根六境,初禅乃至所有入处具足而住者,则为有想,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393经(善男子经):本经所阐述的是出家比丘(善男子)应懂得出家的真正目标。出家比丘的出家目标应该是什么?在本经中,佛陀重点提到了四圣谛——当然,四圣谛虽不是出家比丘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578经(惭愧经):本经叙述惭愧心为世之稀有。在二十二卷中,我们所见到的经文大部分都是以偈颂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说本经中天子对佛陀说:“常习惭愧心,此人时时有;能远离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362经(多闻比丘经)、363经(说法比丘经)、364经(说法经):本经着重解答所谓“多闻比丘”相关标准的议题。佛陀问诸比丘:“有多闻比丘。云何如来施设多闻比丘?”意思是什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法性基础》之二十七 —— 2013年3月4日《心经》网络课堂录音整理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接着学习《心经》。到上一次课为止我们已经把“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26
有、无、非、空文:白云老禅师今天跟大家谈“有、无、非、空”的法义,这四个字很重要,如果搞不清楚,根本没有办法了解经典在说什么。佛法总是教我们怎样去认识“有”、突
智谕法师时间:2020-05-29
宽见法师时间:2020-06-02
多做这三件事,生活品质自然会提高,人人都能做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08
假和尚常见骗术大揭底智宗法师“假和尚”问题由来以久,而且屡见报端。这些人毫无例外地都是表面上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口里诵着佛号真言,好一幅道貌岸然样儿,而实际上,又
超然法师时间:2020-06-25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13
如实、如理、如份的人间佛教行者──序《陈银华老师纪念集》释传道与文宗、银华贤伉俪由认识而熟悉,因熟悉而相知,乃至共同按照如实、如理、如分的人间佛教蓝图,而学习「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13
十六、观世音菩萨感应记 虔持大悲咒 两次免手术 余秀润老太,浙江镇海人,今年77岁,现住上海密云路。信佛多年,每天除念弥陀圣号,回向极乐净土外,还加念《金刚经》、《
徐恒志居士时间:2020-08-14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一句是释迦牟尼佛的问话,叫舍利弗尊者给他讲:你的意思以为如何呢?为什么这个经的名字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实际上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25
如果不修行十善业没有福德因缘也生不了这种果报。也不能护持佛法,没有这些能力。能力来自于十善业的修行过程中。这前面呢,就是给大家举例子,一种是佛一种是菩萨,天龙八
智海法师时间:2020-08-26
二心无色不可惭取,但是虚妄诸法积取,所限不同。而是一种无有做者。故一切法皆不思义,自信如患。这给我们先是从因上讲果,然后从结果反推到因上。由心善与不善引起身口意
智海法师时间:2020-08-26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六我们在现实的人生当中,在座很多居士,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人觉得,学佛了以后变得消极了,以前很积极的。有很多人问我,学佛修行是不是很消极?我告诉
达照法师时间:2020-09-09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六)【又问,隋僧灵干作华藏观。临终见大水弥满,华如车轮而作其上,但得直趣华藏。何须更观弥陀。答。华严世界。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有十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3
安那般那十六胜行内容是:第一阶,观察长呼吸的情形:1、什么是长呼吸?2、发生时有什么感觉?3、对身体有什么影响?4、观察气、身、心三者连锁反应,互为因果的关系。第二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8
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为1992年重新修建。钟楼中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素有“相国霜钟”的美誉,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
佛教图片时间: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