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习而不察”与“自以为是”

佛学入门 2015-12-14

有一次,我和老公一起坐公交车,旁边一个20几岁的女孩在打电话,脏话连篇。因紧挨着她,电话声音大,我能听到电话里面说:“你能不能说话别带脏字儿?实在受不了你了!”这个女孩一边说脏话一边回答,我哪说脏话了?巴拉巴拉……

下车后,我和老公都感到奇怪,做为旁观者的我们、她朋友都听到了,她本人为什么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

这位女孩的无意识状态,进而使我联想起与老公的每一次争吵,过程中各自的表现,不也与这女孩类似么?

我和老公是恋爱十年后结婚的,感情基础很好。但在这些年的相守中,每次吵架,都是无备而来。每次都是因为同类的事卡住,而且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一到某个节点就能吵起来。吵架的过程都差不多,甚至吵架的台词儿都一样。过后冷静下来,两个人决心改变这个状态。下一次,依旧因为这些事儿吵架,道歉,决心改变,下次继续犯。过后自己也感到奇怪。

最近一次吵架,我又一次联想到公交车上的那个女孩。我跟老公分析道,她自己说脏话没什么感觉,但局外人听得不舒服,这和我们吵架时不自知的感觉是相似的。她也许是早已形成的习气,早已习而不察了。

想想自己每一次吵架时,说着同样的话,犯着同样的错,这种思惟、语言与行为模式,已经变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气。习气让一切变成自然,碰到事就突口而出;习气让我们沉溺于其中,最容易让我们习而不察、过而不知。

有时候,老公说的一些话,他本人觉得没什么,但这些话是针对我说的,作用到我的意识里,是我感到不舒服,而不是他认为如何如何。同样,有时我的话刚一出口,他一下子生气了。无论怎么解释我不是恶意的,他都不高兴。我的话作用到他身上,他有实际感受,而不是我主观觉得应当怎么样。

夫妻之间相处久了,往往说话无所顾忌,常常是伤了对方还不自知。对于那些引起纷争、不满、伤害的话语,如果在出口之前,能多为对方着想下,以设想对方实际听到后的真实感受来衡量,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磨擦。

即使观点不一致,也要多从对方的心理感受考虑,毕竟他/她才是听你说话的人。在这个基础上的沟通,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这些日常细节背后,自己强大的自以为是,也许才是我们最需要警醒的。

编后:

常有师兄问我,我怎么老是改不了自己的缺点呢?实际上,改不掉,一方面是缺乏一个清晰、客观的标准,二则自己也没认真对待过。对自己的习气,总是以理解、宽容乃至纵容的态度面对;别人的习气,就显得特别剌眼、甚至无法容忍。责人易,非己难!眼前的别人看得雪亮,眼后的自己总是盲区。找对方好处,认自己不是,才离事实的本来面目更近。

把十善业道或《佛说吉祥经》背下来,当成自己生活中的标准,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习惯久了,就成了本能。就没有改不掉的缺点了。

附:十善业道

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意业:不贪、不嗔、不邪见

更新于:2015-12-14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