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争名夺利

汉传法师 2016-06-19

久闻明学法师之名,直到2000年10月参加由苏州灵岩山寺主办的纪念印光大师生西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建校二十周年庆典法会,我才第一次拜见明老法师。他平易近人,没有丝毫的架子,亲切、热情而朴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恪守祖训

明学法师俗名冯祖慎,1923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47年8月,离开家乡到灵岩山寺修持念佛法门。1948年农历二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老和尚出家,同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比丘戒。1949年4月至11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师学戒律。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仍回灵岩山寺任监院。“***”浩劫期间,灵岩山寺遭破坏,佛像被毁,明学法师被下放到苏州天平果园劳动。

1978年11月,中国佛协赵朴初居士专程上灵岩山寺视察,提出要恢复灵岩山寺,不久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归还佛教界管理。1979年底,明学法师回到梦魂萦绕的灵岩山寺。从此,灵岩山寺在明学法师的主持下,一边修建一边对外开放,并于1980年12月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

灵岩山寺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创办的专修净业道场,针对当时佛教寺院存在“三滥”(剃度滥、传戒滥、住持滥)以及一些僧众热衷于经忏,不注重修学的弊病,印祖在创建灵岩净土道场之际,特订立五条规则:

1、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位,以杜法眷私属之弊。

2、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3、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

4、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5、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

以上五条,如有违者立即出院。

为了重振灵岩山十方净土道场,明学法师恪守印祖遗训,将印祖制定的以上五条规约,作为灵岩山寺共住规约的核心,坚决不做经忏、不收徒、不传戒、不办讲经法会,坚持十方丛林制度。他在僧众会上说:“祖师定下来的规约,在我明学手里一点也不能改,否则我对不起祖师大德,也对不起前来参学的同修。”总之,灵岩山寺的规章制度,多是遵照印祖的思想而制定的。

二、创办僧伽教育

1980年3月18日赵朴初居士第二次上灵岩山寺视察。鉴于寺院受“***”影响,后继无人,明学法师发心创办僧伽教育,培养僧才,向朴老请示。朴老表示大力支持,并亲自拟定、题写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的校名。经过筹备,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于1980年12月10日正式开学。

明学法师作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始终将培养僧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佛学院招生到学僧毕业,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

例如,在招生时,明学法师把信仰放在第一位。他说:“一个出家人,若没有坚定的信仰,那么他学的知识越多,对于佛教越不利。”这句话是指一些人没有坚定信仰,上佛学院只偏重学习知识,不守戒律,或者借上佛学院读书作为跳板,学到知识,就离开寺院,到社会谋生去了。

故而,他特别强调:被录取的学僧,首要条件,即要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道心,严守戒律。在此基础上,经过佛学院的学习深造,将来才可能成为宏扬佛法、续佛慧命的栋梁之才!

为此,明学法师将“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作为办学宗旨,坚持学宗天台,行归净土,并将《印光大师文钞》编为授课的教材之一。要求每个学僧解行并重,勤修三业,务必做到素食、僧装、独身。凡有犯者,一律劝退。学僧每天参加早晚课诵,早午二餐集体过堂用斋,周六下午参加公益劳动。学院每年秋季开学都比其他学院早20多天,以便让学僧收摄身心。腊月初一至廿一日,学僧还须参加廿一天的精进佛七。

佛学院开办至今已二十一年,培养出不少德才兼备的人才。共有360名毕业生分配到各地从事法务,利乐有情。他们之中有的担任中国佛协理事、常务理事,地方佛协的会长、秘书长,有的担任寺院的住持、监院或佛学院的院长,有的分别赴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宏法利生。

三、淡泊名利

印光大师圆寂前曾嘱咐真达和尚:“汝要维持道场,宏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明学法师继承灵岩山优良传统,不仅生活俭朴,而且对名利也看得淡,并教育僧众要淡泊名利。

他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争名夺利,一个人往往会因争名逐利而荒废道业,甚至走上邪路。他还说:“出家人只要真心修持,该有的自然会有。若福德因缘不具足,你想得到的东西,求也求不来。”

作为名寺方丈,明学法师担任的职务甚多,但他却把这些名誉、地位视之如“空中楼阁”,绝不萦怀。

他在寺内或外出,常有人给他供养红包,若据为己有也无人过问,然而他却分文不动,全部上缴库房。曾随侍明学法师两年多的照斌法师说:“明大和尚把钱看得很淡,他收到红包连看都不看,便让我们拿去上缴库房。

不仅这样,他还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拿出来,以灵岩山寺的名义捐赠给灾区。

再者,明大和尚已近八十高龄,按常理完全可以在招待客人的小斋堂用膳,而他却在大斋堂与全体僧众一起过堂进餐。许多人劝他到小斋堂吃饭,他说:出家人不能贪图享受,否则就会妨碍修道。”

从佛学院开办就一直在山上任教的黄华老师说起明学法师,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在上课时对学僧说:“明大和尚是我最尊敬的法师,我之所以尊敬他,是因为他很讲修持,关心大众,生活俭朴。我希望在座的学僧中能多出几位像明大和尚这样的法师。这样,佛教前途就有希望了。”

四、专修净土

灵岩山寺是根据净土宗的理论和修行方法及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而建立的净土宗专修道场。《印光大师文钞》指出:

1、“念佛法门,乃佛法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带业往生者,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校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

2、“唯持名念佛,摄机最普,下手最易。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3、“持名念佛的同时,劝重因果。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略,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

4、“发愿弘扬净土,亦注重融合诸宗,并不扬此抑彼,排斥他宗。”

5、“援儒入佛,一以教化儒家弟子,一以维护佛教。其主张儒释二教,其迹似异,基本源同。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

常言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明学法师正是遵照以上印祖的教诲,本着全体佛教的观念及菩萨四弘誓愿,以勤劳刻苦、淡泊名利、坚忍不拔的精神,致力于净土宗的弘扬,并与人间佛教相结合,避免简单化的修行方法。

他虽年逾古稀,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领众熏修,几十年如一日,从而使灵岩山寺道风丕振,常住兴旺。

在灵岩道风的召感之下,慕名而来的僧人越来越多。他们受到净土道场纯正道风的熏染,身心净化、安然。他们中许多人一住就是十多年。灵岩山寺的生活条件虽然不算好,而居住的僧众常年在150单左右。

灵岩山寺每天坚持早晚课诵,半月诵戒,念佛堂常年“佛七”等,其摄受力量,不言而喻。灵岩山寺不做经忏佛事,已经远近闻名,而上山参加精进“佛七”的善男信女常年不断,从而较好地保持了印祖专修净业道场的特色。

多年来,明学法师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培养佛教僧才,维护和弘扬印祖思想,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热心接待信众,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等等,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地区,由于观念的分歧,出现了信徒与僧人不团结现象,虽经多方工作,不能消除矛盾。但他们都信仰净土宗,相信印光大师和灵岩山寺。为了宁夏的安定团结,在省、市宗教部门的支持下,明学法师等前往中卫地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在开示中,明学法师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终于使信徒及僧人的思想得以统一。以后,他又两次赴宁夏,使该地区佛教活动得以正常开展。他还被聘为宁夏自治区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明学法师常说:“凡事要努力去做,努力做好,不要有丝毫的私心和懈怠。”

另外,由夏莲居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直在信众中流行,但也引起广泛争议,许多居士纷纷前来灵岩山请教明学法师。

例如,黑龙江徐英居士一行6人,于1997年4月份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苏州,拜见明学法师,就会集本问题向他请教。明学法师说,对于会集佛经的问题,当年印光大师是极力反对的,他在复王子立居士的三封信中就有十分明确的论述(见《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认为会集佛经非常之难,而且易启后人杜撰之妄。明学法师认为应坚持印祖的思想,“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则焉。”同时,明学法师在1997年第一期《台州佛教》上还发表了《对于〈新编净土五经〉之异议》的文章,表明了他对会集本的态度。

从这些事例也不难看出明学法师为人为教之精神。

更新于:2016-06-19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