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成佛的愿望为什么会变成空中楼阁?

藏传法师 2016-07-14

很多人皈依金刚乘以后,对修学高深法教充满了浓厚兴趣,比如灌顶、气脉明点、大手印、大圆满等等,而常常轻视最基本的皈依戒,甚至会将其完全忘记。还有一些修行人,不把皈依、发心、前行等基础功课放在眼里,一心向往正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于正行,这相当于拔苗助长,最终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经典中反复告诫我们:“前行比正行更重要。”如果前行的基础坚实牢固,正行就会一帆风顺;如果前行的基础松松垮垮,正行必定会障碍重重。好高骛远的修行习惯,只会把成佛变成一座空中楼阁。

阿底峡尊者是古印度著名的大班智达,后来他来到藏地弘法。到达之后,他发现藏地的修行人普遍缺乏最基础的修行——皈依。于是,阿底峡尊者着重传播皈依法门,高度注重皈依修持,并没有公开传授高深法教。因此,大家都称他为“皈依班智达”。像阿底峡尊者这样的大成就者都如此重视皈依的修持,我们更应该依教奉行。首先要对三宝建立起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初学者一想到三宝,往往认为:佛就是佛像,法就是经书,僧就是穿着僧衣、剃光头发的僧人。实际上,三宝的意义远大于此。

从究竟的角度来说,佛,是最究竟的皈依处,因为佛陀证得了法身与色身的最高成就。

法,并不是究竟的皈依处。法就像渡河用的船,古语说:“渡河当用筏,到岸不需舟。”法即是如此,属于获取佛果的方法,成就了佛果,就不再需要法了,可以舍去。僧,也是在寻求皈依的人,也有种种苦恼,并非究竟的皈依之处。所以,法与僧都是暂时的皈依处,真正、究竟、唯一的皈依之处,只有佛。

佛好比是医生,法就像良药,僧就像护士。倘若我们患病了,当然要去看医生、吃药,还需要护士的协助,疾病才会痊愈。同样,为了获得佛果,我们也要依靠佛、法、僧。凡夫如同病人,最严重的疾病就是烦恼,为了根治烦恼,我们需要最高明的医生,这就是佛;也需要良药,这就是法;还需要护士的协助和护理,这就是僧。

以上只是三宝的简单意义,三宝真正的含义是极为丰富和深奥的,要想深入了解三宝,需要多读释迦牟尼佛的本生记,以及八大菩萨的传记,特别是介绍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书籍,尤其要读一读《随念三宝经》。在《究竟一乘宝性论》第一品中,也详细讲述了三宝不可思议的功德。还可以多读古印度、西藏和汉地高僧大德的传记。作为金刚乘弟子,更要详细了解藏传佛教的成就者虔诚依止具德上师的事迹。比如噶举派祖师那若巴大师依止帝洛巴上师的故事,玛尔巴大师依止那若巴上师的经过,特别是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他依止了玛尔巴上师,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加持,最终即身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

皈依之后,不要急于去修学高深大法,一定要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皈依戒做起,例如:对于任何形式的佛像都要恭敬,如同见佛;对于与经论有关的一字一句也要恭敬,因为都是法宝;尊重任何有僧人相状的人,如同僧宝。

皈依佛之后,不应皈依世间、外道的鬼神。

皈依法之后,应断除对众生的伤害。佛陀曾告诫我们,皈依之后,绝不可以再伤害任何生命。然而,很多修行人表面上很虔诚、很有慈悲心,也能做到长期吃素,可是当他们看到蚊子或蟑螂时,居然会毫不犹豫地杀掉。蚊子、蟑螂难道不是生命吗?这样做就是破了皈依戒。佛教提倡的慈悲不像其他宗教那样局限于人类,而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因此,修行人不能仅仅关爱人类的生命,忽略其他生命。

皈依僧之后,应远离一切恶友,不与恶人同行。

总之,修行不能好高骛远,首先要正确认识三宝,然后如法持守皈依戒,打好修行的基础。这样,解脱成佛的愿望才能逐步变成现实。

更新于:2016-07-14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