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魔”
一般人看到“魔”这个字,就会联想到妖魔鬼怪。这也难怪,因为影视上演的魔都是凶恶残暴,极度可怕,面目可憎的,自然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个先入为主的形象。一般人对“魔”的概念如此,佛教又是如何解释“魔”呢?
《大智度论》卷第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八:“魔,秦言能夺命者。虽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
《大智度论》卷第五:“魔有四种:一者、烦恼魔;二者、阴魔;三者、死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当知诸魔,略有四种。魔所作事,有无量种。勤修观行诸瑜伽师,应善辨知,当正远离。云何四魔?一、蕴魔。二、烦恼魔。三、死魔。四、天魔。”
简要的说魔有四种。魔所作的事情有无量种,就难以数计了。发心精进地修学止观的修行人,应该善巧的辨知魔和魔所做的事情,也要善远离魔、远离魔所做的事情。
一、蕴魔
蕴魔者:谓五取蕴。
“蕴”又译为阴或聚,有积增聚合的意思。“蕴”有五种,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就是我们的身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
“五取蕴”,加个“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五取蕴是由取而有;一个是有了五蕴以后,它又有了取的烦恼。“取”,可以包括一切烦恼在内的。由烦恼而有五蕴,“蕴”,就是身体的果报,有了五蕴又会生起很多的烦恼,所以叫做“取”,“五取蕴”。所以它就是魔。
二、烦恼魔
烦恼魔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烦恼有爱烦恼和见烦恼。见烦恼和爱烦恼就包括了三界中一切的烦恼。欲界的人在五欲上有烦恼;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人有爱烦恼。见烦恼通于三界,主要就是我见;这些烦恼都是魔,都是障碍修行的。
三、死魔
死魔者: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夭丧殒殁。
“夭”是在少年的时候,寿命不长就死掉了。少年、老年死掉了都叫做“丧”。“殒殁”就是身体破坏了、结束了。三界六道的有情,从他同类的众生里边,他死掉了,这就叫做死魔。
四、天魔
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
精进修学出世间善法的人,希望超越蕴魔、烦恼魔、死魔,也就是解脱。
在人世间做了很多的功德,投生在欲界最高的那一层天,在他化自在天那里,变成天魔。天魔现出来很多的扰乱,扰乱修行人,破坏修行人的戒定慧。
当知此中,若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于其死作障碍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种,建立四魔。
“若死所依”,有了这个身体,才有这个身体的死亡,所以蕴是死所依止的地方。“若能令死”,就是烦恼魔,烦恼魔能令生、令死的。“若正是死”就是死魔。“若于其死作障碍事,不令超越。”天魔“作障碍事”,使令修行人不能超越蕴魔、烦恼魔、死魔。依此四种:“死所依、能令死、正是死、于其死作障碍事”,建立四魔。
谓依已生、已入现在五取蕴故,方有其死。
“死所依”怎么讲法呢?五蕴已经出现了,就是“已入现在五取蕴故”:出现就是现在。说现在是生,是属于现在的五取蕴,这就叫做“依已生”。“方有其死”:这时候才会死亡的,不然就没有死亡这件事,所以叫做“死所依”,这是蕴魔。
由烦恼故,感当来生;生已,便有夭丧殒殁。
解释“能令死”。由于内心里有爱烦恼、见烦恼,所以招感将来的生命,这个生命就是苦!生命体一出现以后就是生,有生必有死,便有夭丧殒殁这件事。所以能令死、能令死,实在是烦恼的力量。阿罗汉无量劫来,也有很多的生死的业力,但是这一生修四念住,把爱烦恼、见烦恼断了,就没有生死了!那些业力都不能发生作用了。所以烦恼是众苦之本!
诸有情类,命根尽灭,夭丧殒殁,是死自性。
解释“正是死”。“诸有情类”:不论是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只要有五蕴,就是有命。“命根”就是得此生命体的业力,是生命体的根本,业力若结束了,身体就是非要死不可。所以命根、业力结束了,身体就要夭丧殒殁。死的体性是这样。
勤修善者,为超死故正加行时,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为障碍;由障碍故,或于死法,令不能出;或经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
这是解释“障超死”,指天魔。修行人把世间上的欲都放下了,过淡泊生活,精进地修学圣道,目的是解脱蕴魔、烦恼魔、死魔。“为超死故”,所以要修学圣道。
正在修学圣道努力修行的时候,欲界顶天的天魔,有大自在力量,能障碍和迷惑修行人,使令修行人不能超越老病死。
修行人经过很长时间,极大艰难的,继续的用戒定慧、用止观来调心,心不动,才能超越天魔的障碍。这可见成就圣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
在人间修学禅定,成就了色界、无色界定,但是这位修行人还没有死亡,还在人间生存。寿命结束了,生到色界天或者是无色界天去了。成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人,魔王不能向他捣乱;因为内心没有欲了,魔王如何迷惑,修行人心里也不动的。所以,“暂时不得自在”。
不管是外道也好、佛教徒也好,心里面还不能离欲的话,还是爱着五欲,魔王就能控制这类人,就能做障碍,修行人还在魔王手里,还受魔王的控制,不能自主的。
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羁,由必还来生此界故。
修行人修世间禅定的方法,虽然是离了欲界,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暂时有了禅定的力量,使令欲的种子不动,但是还没消灭,终究有一天还要回到欲界来的。烦恼魔又把修行人抓回到欲界,再受天魔的控制,所以说也未脱魔缚。
如何破四魔,《大智度论》卷第五:“是诸菩萨得菩萨道故,破烦恼魔;得法身故,破阴魔;得道、得法性身故,破死魔;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着故,入不动三昧故,破他化自在天子魔。”
四种魔其实是一魔,分别为四,《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八:“问曰:一五众魔摄三种魔,何以故别说四?答曰:实是一魔,分别其义,故有四。烦恼魔者,人因贪欲、瞋恚故死,亦能作夺命因缘,是近夺命因缘故别说。天子魔,杂福德业因缘故,力势大,邪见力故能夺慧命,亦能作死因缘,是故别说。无常死力大,一切无能免者,甚可畏厌故别说”。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星月菩提因为是植物种子,所以日久自然会变色(氧化)一般的变化为白--淡黄(氧化)--变红(手上的汗浸入珠子,再氧化)--变黑(汗浸入珠子深层,进一步氧化)--开片(日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18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12
法眼文益禅师初参长庆,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炉次,藏问:此行何之?师曰:行脚去。藏曰:作么生是行脚事?师曰:不知。藏曰:不知最亲切。又同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在三十度高温的房间里打坐,却逐渐感到凉爽,下坐后甚至有些手脚冰冷,以为气温下降许多,其实并没有。答:这只是一种状况,跟你专修没有关系,但证明你有贫血,就这么简单,你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与人相处当中,要怎么去圆融?如果家人不能同意,那你就不要来, 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一方面不能圆融的话,连生活中都会有问题,菩提道怎么走上去呢?刚才讲的「观照、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问:活佛,我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大法,请问我该怎么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向您求法?去哪里找您?答:所有弟子都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
生根师父答疑时间:2025-01-26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凑合”觉得差不多就行殊不知这样做事做人,很难做出成绩学佛修行更是如此千万不能将就,跟自己“讨价还价”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最终有所成就皈
佛答时间:2025-01-25
佩戴文玩菩提子的究很多,包含了各类文玩菩提子的意义以及不同数目串珠的穿法。实际上,文玩菩提子的颗数,在佩戴时多者千颗以上,少者唯有一颗而已。串珠的颗数不同,其所
佛珠知识时间:2025-01-23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不打农药,没有收成,打农药又杀生,该怎么办?昌臻法师答:作为佛教居士,在使用农药时,应该具有悲悯心和不得已的心情,为这类众生(指害虫)念佛回向,希望他们能往生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5
佛法的疑心与信心梦参老和尚..我们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宝了,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有没有怀疑?一般的正常生活当中,你皈依三宝,你不怀疑但是生活遇到挫折,在你人生的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2007年8月9日在北京佛教居士林开示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光典礼。法尊法师是我的亲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但来此向他问道的人虽多,可惜很少人能够契入,他有一位师弟名叫有得,根机迟钝,又有一目失明,平常都帮师兄做一些幕后工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1
◎想占尽天下最便宜的事吗?只要你发心到灵岩山寺来,就能时时眼见庄严佛像、耳听万德圣号,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天底下竟有如此好的最便宜事都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佛法与报恩报恩,就是要求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感恩思想。佛教的教义精神和实践内容都非常强调这一思想。我们的早晚课诵,乃至每一堂佛事结束的时候,都有报恩的内容,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4
研究佛法,要相信义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研究佛法,要相信义理。义理圆满,就是佛说;义理不圆满,就是魔说。这是最好的选择法,不要研究哪句经文是佛说的,哪句经文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4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学的时候很笨,总是学不进去,但他就会放生。他所有的钱,乃至借钱都拿去放生。有一次放生的时候,在厦门往海边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8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合(应当)得?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与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8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惟贤法师答: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不要执著,也不要害怕,要有平等对待的思想。你白天念佛,晚上念佛,这个念佛的思想一直要保持。保持住,你就不会惊,纵然有邪气,邪不胜正,他战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8
念〈大悲咒〉、修持大悲法的人,切记不要生那种 desire(欲念)的妄想。护法善神都跟着修持的人,你一生那种的思想,他都知道:“这个人……,嘿!我不可以保护他!这么样子!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索达吉堪布:无间地狱的痛苦在一切痛苦中,无间地狱之苦最为难忍。《地藏经》说:“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若转生无间地狱,那里没有弹指间的安乐,实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一天,南泉给众僧舀粥。马祖过来问道:桶里是什么?南泉答道: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马祖没有再吭声,从此别的和尚也不敢再考他。南泉普愿离开马祖后,栖止于池阳南泉山,一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17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问:上'师您好!现在很多人喜欢戴护身符,“男戴观音女戴佛”、“不同生肖需要戴不同的本命佛”的说法,有没有道理?阿旺嘉措金刚上'师:佛教没有这种说法,这可能是一些不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01
植物熏香、芳香疗法可以治病养心,这已有很多人知道了,但你可曾知道,植物熏香在历史上曾多次在严重的瘟疫中救过无数人的生命,称其曾拯救人类并不为过。中古时代,远东与
香道与养生时间:2024-10-28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