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浮雕(来源:梵佛研)
在巴利语佛典《长部》当中,篇幅最长的要数《大般涅槃经》。无论从历史的、文学的,还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看,《大般涅槃经》应是《长部》之冠。这是一部经过了千古传颂的纪实文学作品。从风格、内容上来看,与《长部》其他篇章属于不同的类型。《长部》各篇,或采取对话模式,有人问,佛来答;或直接是佛的说教。《涅槃经》不是说教,而是记述。这部经的一些段落,无疑在传诵过程中经过添加,但它的主干,当属最古老的佛教文献。纵览巴利语大藏经,没有专述佛一生的传记作品。律部、经部,或有对佛一生片段的描述。而佛最后的时光,却牢牢地印记在他的弟子的脑中。他们忠实地传诵,饱含深情。毫无疑问,佛教文献中佛传类文献,就起源于这对佛最后时光的记忆。(Winternitz1983,35-40)
《长部》封面(来源:梵佛研)
汉译本中,以《涅槃经》(泥洹经)为题的佛经不在少数。其中尤以法显所译《大般涅槃经》与巴利语本的较为接近,属于小乘传承一脉。另有大乘的《大般涅槃经》三种:一、东晋法显、佛大跋陀、宝云等合译《大般泥洹经》六卷;二、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经录中有时又作三十六卷,也称作‘北本’;三、刘宋慧严、慧观、谢灵运等依以上两种译本为基础,合本对照修治而成的《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也称作‘南本’。除了汉译本外,还有藏译本、零星的粟特文本,以及在新疆发现的大乘《大般涅槃经》的梵文本。
相较而言,巴利语的《涅槃经》更似纪实文学,不同于其他经文以佛的说教为主旨。《涅槃经》描述了佛最后在人间的时光,也把佛如何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理想展现出来。一个寿命将终的老人,如何走完戒定慧,如何实施他所倡导的慈悲呢?
佛所创立的僧团,是印度古代沙门思潮的实践者。选择沙门的生活,意味着终身抛弃所有的家业,独身,无家可归,云游四方,仅靠乞讨维持现世的寿命。有学者认为,《涅槃经》描述的是佛涅槃之前两年(Schumann 1989, 245)。一个寿命将终的老人,如何履行他所倡导的沙门业呢?如何继续游走,直到涅槃呢?
时空迢遥,转眼间佛涅槃已越两千多年。千年之前,千年之后,《涅槃经》仍然饱含着曾亲历佛的弟子对佛的热爱。那时的佛,是一位亲切的老者,已达八十岁的高龄,罹患重病,却依然思维清晰。
《涅槃经》开篇,佛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外的灵鹫山上,已经完成坐雨安居。从王舍城出发,佛向北,向那烂陀游行。在那烂陀附近的芒果树园,按照《涅槃经》的说法,佛最后见到他的最为贤善的弟子舍利子。实际上,舍利子和目犍连,已经先于佛离开人世。从那烂陀,佛来到波陀厘村。那时候,波陀厘还是个村落,摩揭陀的首都仍在王舍城。阿阇世王逼死父亲之后,打算迁都波陀厘。佛临终前,波陀厘刚好在建造之中,以遏制邻国跋祇。
从波陀厘,从摩揭陀国,佛继续向西北游行,经过拘底村、那提伽村,来到离车人的都城吠舍离[1]。到了这里,已转眼到了坐雨安居的时候。佛在吠舍离南郊的白鹿坡村坐雨安居。
这是佛的最后一个坐雨安居期。佛遣散了跟随他的僧团,让他们分别在吠舍离周边坐雨安居,唯独留下阿难。佛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已经离辞世的时刻不远了,为僧团留下了最后的嘱托。佛说,如来所说之法,不分内外。如来法中没有秘而不宣之法。“你们应当以己为洲,以己为归依,勿以他人为归依。应当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勿以他者为归依。”僧团比丘没有佛指派的世袭领袖,唯有佛的教法将永远指导僧团。
佛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坐雨安居之后,佛继续向西北方向游行。经过盘陀村、小象村、安婆村、瞻部村,到达薄伽城[2]。从此又来到波婆城[3],住在铁匠之子纯陀的芒果树林中。在这里,佛接受了纯陀的供养,引发了腹泻,患有严重的肌体脱水症。佛身体虚弱,仍坚持游行。一路上喝河沟里的水,不断靠禅思维持身体。最后到达末罗国(力士国)的拘尸那罗城,即现代拘尸那揭罗城。从现代的法兹尔到达拘尸那揭罗,大约18公里的路程。这是佛拖着病体,所实现的最后的游走。终于,佛到了生命的终点,拘尸那罗附近娑罗树林中,在两棵娑罗树之间进入涅槃。
佛陀最后的旅程(来源:梵佛研)
从吠舍离,到拘尸那罗,有大约上百公里的路程,这是80高龄的佛,患有严重疾病的佛,一步一步地,依赖乞食、喝河中水维系身体,所最后走过的路程。它揭示,佛不但是说教者,更是修行的实践者。佛以身作则,为他的弟子示范真正的修行,直到生命的终点。
《涅槃经》还有一段描写,每读至此,总令人唏嘘不已。
佛临终前,阿难伤心不已。聪慧的阿难是佛忠实的陪伴者。印度北方的夏天,酷暑难当,蚊虫骚扰,那里的冬天,十分寒冷。无论冬夏,是阿难陪伴着佛,白天随佛去乞讨,记下佛的所有教诫,夜晚把佛的袈裟叠成四折,让佛安卧。朝夕相处,朝夕修行,阿难于佛,恋恋不舍。佛临终前,阿难倚门而泣。是啊,佛就是阿难最亲的人。面对与亲人的生离死别,阿难如何不难过,即便他懂得,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脱离情感的羁绊,哪怕是对亲人的眷恋。佛了知阿难的不舍,唤来阿难,以佛对人生之悟,以佛的智慧劝解道:“恩爱和合者,必归于别离。”(CBETA, T01, no. 7,p. 192, c11-12)
而即将进入涅槃的佛,又是怎样处理世间的情感呢?
佛毕竟是慈悲的,是戒德的化身。佛这样对阿难说:“在漫长的日日夜夜中,你以慈善、利益、安乐、不二、无量之身业、口业、意业侍奉如来,阿难,你已获得功德,努力吧!你将很快达到解脱。”佛对众比丘说:“比丘,在往昔的漫长岁月中,有众多阿罗汉、等正觉者,这些世尊曾拥有最好的侍者,一如我有阿难。比丘,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有众多阿罗汉、等正觉者,这些世尊将会拥有最好的侍者,一如我有阿难。”
佛给了自己的弟子无比崇高的赞誉。此番赞誉意味深长。这是佛教的缔造者、万人崇敬的佛对阿难表达的感激之情。恩爱和合,是应断舍的情感,是留恋世间的羁绊。而感恩、感谢,则是伟大的人的胸襟。佛感谢阿难全心全意的侍奉,像阿难一般的弟子兼侍者的存在,甚至是识别未来佛的标识。实际上,阿难与佛再没有分开。佛教经书之中,“如是我闻”者,大多传自阿难之口。人们供养佛像,也习惯将阿难供在一旁。
[1]吠舍离,相当于今天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毗舍离。
[2]现代具体位置不详,有学者认为这曾经是跋祇国和末罗国之间的一座小城市。Wagle1995(second revised edition), p. 45.
[3]据说是现代的法兹尔城(Fazilnagar),距离现代卡斯亚城(Kasia)东南16公里处(Schumann 1989, p.247)。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层更深的慈悲—富裕中亲尝贫困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己体会出来的滋味,和别人说给我们听的,实在不一样。譬如说许多家境富裕的孩子,不知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5
【原文】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经》【注释】如果有这样的众生,他们肆无忌惮伤害佛陀,让佛身上流血,或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嗡嘛呢叭咪吽这个咒语大家很熟悉,电影里经常出现,多是降妖除魔用的。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什么是妖?什么又是魔?它不仅仅是指那些青面獠牙的鬼怪,更多的时候,是我们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佛陀最初的侍从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着大迦叶,右面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佛陀亲为缝三衣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余下来的分给有病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第六章 佛与佛身观本觉.始觉.究竟觉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话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觉的内容有三: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
流浪者群歌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佛陀的醒世格言1.宁静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7
第九十七、谁先见佛陀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得到佛陀的默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4
真俗无碍、慈悲利他黄国达在悟见实相之后,身心逐渐融入缘起无我、寂灭如幻的法性大海,接下来,要修什么?如何修?小乘人倾向于“少事、少业、少希望住”的,显现淡泊自足的清高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所谓伦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人伦道德之理的略称,为人际相处道德准则之总和。汉代思想家贾谊说:商君违礼仪,弃伦理。[1]朱熹老夫子也曾教诲过弟子:正家之道在于正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孩子的童真往往能把人带到美好的世界去。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
情感世界时间:2024-08-31
佛陀的“应该”[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The Buddha’s Shoulds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正定构成了道的核心。圣道的其它要素,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使你入定; 另一个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你相信因果吗?什么是因果呢?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众多条件引起的,这些条件就是因,由这些因产生的事物就是果。佛陀也无法逃脱因果,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我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世尊正觉悟,广说解脱法;殷勤劝出离,犹如慈母心。《中部》在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跃的宗教领袖。除了照应身体需要外,他整天都在为弘法利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佛使比丘答:众所皆知,遗言就是一个人临终前所交待的话。佛陀临入灭时,说出最后的遗言: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定败坏,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逸!所有事物只是不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幽远 清新 淡雅 浑朴 如云般轻柔飘逸如一杯淡淡飘散的清茶清新悠远 润雅浑朴 轻风徐徐茶香袅袅 鸟鸣啾啾,反朴归真的大自然的声音。如一杯淡淡飘散的清茶!相信这一刻你已摆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28
佛陀的法语佛陀的法语,每一句都使波斯匿王听了非常恳切的信服。佛陀被给孤独长者迎接到祇园精舍,这里的环境和风景优美得好比人间天上。园中有的是奇花异木,精舍建筑得又
佛典故事时间:2024-07-22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1
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19
佛陀现神迹,火焰化红莲度化室利笈多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07
《真言密教探源》1.2《真言密教演进史〈佛陀前后的咒术〉》佛陀出世弘道时,禁止咒术和波罗门的宗教仪礼,这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性格。初期佛教团体极力改革旧有的宗教信仰,也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这是外国网友跟踪尼碧汝的时候拍摄到的太阳的真正样子,佛说太阳和月亮都是方形的,里面都住着人。看看照片中这个太阳是不是方形的?佛说太阳周围有五种风围绕。太阳发光是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13
编者按:这则故事摘自《维摩诘经》,主人公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经中童子问佛佛国一事,佛言佛国净土是心净的示现。这个时候舍利佛心中不免升起疑虑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3
第三章 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转染成净、平等性智一、我执的根源在日常生活当中,环绕在吾人周遭一切,皆离不开一个我字,我的家、我的衣服、我的书、我的钱、我的公司、我的,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1
达真堪布:平等的慈悲心是怎么修出来的达真堪布在无数的生生世世当中,每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家亲眷属,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怨敌仇人;都曾经伤害过我们,也都曾经帮助过
为人处世时间:2024-06-09
佛陀的四无量心昔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吃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声音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09
慈悲的鹿王很久以前,如来曾为鹿王,身毛五色,体型俊雅,统领着上千只鹿群。一次,一位国王出门狩猎,鹿群受到围捕四处奔逃,死伤惨重。鹿王看见这种情形,心中非常悲痛,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07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07
苏东坡与佛印苏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位文学家;佛印禅师,是与苏东坡同一个时代文学、佛学都精通而名闻全国的一位高僧;这两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交谊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点从历史来看世界的宗教,佛教创立的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宗教,但这古老的宗教,却有其进步的教理。怎么见得呢?由于现代的科学昌明,欧美许多智识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如斯被我们尊敬,是有其原因的。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具有无量的功德。现在分别说明一下。一、观世音菩萨是倒驾慈航的处死明如来观世音菩萨本来已修成了正果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30
不少人以为守不杀生戒,是我们人类对动物或植物界的一种慈善举动,也有人因羡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这虽然是好事,但不是守此戒之本义。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救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释迦牟尼、耶稣与穆罕默德,世界三大宗教哪个对人类影响最大?信仰,是人类社会充实精神生活的一种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物以类聚,一些具有相同信仰的人便组成了宗
布衣百姓时间:2024-05-19
编 辑:广缘佛说: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为执念太深!佛说,人生一切苦难起源于心,要想脱离苦海,唯有修心。佛说:人的痛苦是因为太多的欲望每当读到这些冠了“佛说……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11
1. 为为善恶在一念间,修修福慧于方寸中。2.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小小善愿能救世界。3. 天地有作育大德,我岂无慈悲宏愿。4. 救度众生是提起,不住着相是放下。5. 漫天红尘心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星云大师:佛陀觉悟后的般若生活(一)佛陀的一日生活各位想象中佛陀一天的生活,或许如小说家笔下描写一般驾着祥云紫雾飞翔于天上人间,运用神力变大变小。其实那是虚幻不实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22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地球、认识宇宙、认识我们人类自己?人类和地球宇宙又是一种什么关系?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是否在忙碌之外去思考过、探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2
这天,我带着女儿一起观看了黄渤第一次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一出好戏》,虽然是喜剧题材,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反倒有些沉甸甸的感觉,甚至为影片中深刻的人性揭露而汗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9
佛经有云,念一声“阿弥陀佛”灭恒河沙罪。作为一个佛弟子,我深知佛号的力量,不仅自己平时勤念佛号,甚至看到动物我也会为它们念佛号,特别是狗狗。为狗狗念佛号是源于一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07
生命是鲜活的,更是可贵的。无论您是否是佛弟子,我们应该不杀生并尽量放生。放生功德偈云“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学佛》宝书中讲法众生无始以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31
五下 五 实行慈悲的教化自从舍利弗、目犍连和他们的弟子们皈依佛陀以后,佛陀的出家弟子,已经增加到一千二百人了;这些出家弟子,分布于各地,一面自己修行,一面弘扬佛法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时间: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