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人们的坚强与懦弱全来自于内心

藏传法师 2017-01-13

在下面颂偈中,寂天菩萨列出了能够经由时常接触和熟习而变得习惯的几种痛苦和煎熬。

诸如蛇类或虻蚊的叮噬,

还有受到饥渴煎熬之苦,

乃至于皮肤受疥疮折磨,

这些岂非常见小苦而已?

对于炎热寒苦或风霜雨雪,

还有病痛、束缚及鞭笞苦,

我都不应该表现出不耐烦,

不能忍受将引致更大伤害。

有些人见到自己流的血,

反而变得更加勇敢坚毅。

但有些人见到他人之血,

却因惊慌失措不省人事。

寂天菩萨在此以两种人做对比说明:有些人看见自已的血反而变得愈加勇敢 但另一类人只是眼见他人之血就已吓得不省人事。这两者之别,乃在于对状况是否经常接触而熟习所致。

颂词又说了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反映:

这两种反应乃源于

内心为坚毅或怯懦。

而接下来的两句诗就总结了我们刚才所讨论的看法。

因此,我不应在意痛苦伤害,

而且还要不被苦难煎熬影响。

简言之,我们所讨论过对治内心所生起不足、不满意及心理上不愉快感的方法,就是转化我们原先对煎熬和痛苦所抱持的态度。一般对煎熬痛苦的反应,很自然地会倾向完全不喜欢的态度,而且我们这种难以容忍的憎恶感会更加强化。经由沉思苦难的本质,以及借着熟习苦难而寻求改变态度的可能性,我们便能减低那份嫌恶感,而使自己不再像以往那般对痛苦难以忍受。

但是,我认为这些省思应该要放在正确的脉络下来了解。在此所谈论之佛教修行道路的特定架构,几乎是预先设定好的,而其中的原则即为四圣谛和二谛。而整个完整的架构则包含基础入门、修行法门,以及个人所精进追求的果境。除非对此架构有全盘了解,否则可能陷入对此法门的误解,而以为它的方式非常僵滞,因此全盘析解经义是很重要的。

因此,无论何时,当我们阅读佛经时,都要将其还原到适切的脉络中,去理解它和其他修行法门的观点之间的关连性何在。从这方面而言,藏传佛教的传统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它的修行法门里,总是强调要结合研究和实践,两者并重。

更新于:2017-01-13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