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佛法,一切都无助于死亡(资料图)
既然我们已经必死无疑,并且死无定期,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我们就彻底绝望了吧!在这种情况下,做什么事才有意义呢?——只有修持佛法。除了佛法,一切都无助于死亡。
(一)钱财权势对死亡不起丝毫作用
我们穷尽毕生的精力积聚财产,但在死亡的时候,这些东西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在这个世间,也许你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钱财就能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所谓的亲情、爱情等等。但是恰恰在死亡来临之际,钱财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你用再多的金钱贿赂死神,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死神并不会买你的账。
黄泉路上你也带不走分文钱财。除非把钱财转化为善业资粮。在临死之前进行布施或供养,把钱财转化为功德,这种功德是一种善的能量,能让我们有机会受生到善道。至于你想把钱财带走,那是不可能的事。从显教的角度来说,人死后的中阴身不过是心识幻化而已。一个是物质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的世界,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世界,你怎么可能带得走呢?
钱财对死亡不起作用(资料图)
人们也考虑你带不走,所以市场上有卖纸钱的,认为把纸钱烧成灰后,亡者就能带走受用。那么能不能带走呢?烧完后灰飞烟灭,你能带走什么?同样也是没有用的。现在有的人就更愚痴了,烧纸做的冰箱、电视等等,甚至烧一些纸做的男女童仆或小姐给你。这就如同对死者的一种嘲弄:你生前不是什么都贪爱吗?
争权夺利拚斗一生,现在统统烧给你,你也无法带走,只能饱饱眼福而已!中阴身要是看到了,它会更加生气。“你烧这些给我有什么用?你明知道我带不走,偏偏还这么嘲弄我?”你不但带不走,还会被这个贪心和嗔心牵引着,往饿鬼道或地狱道里狂奔。
既然钱财不管用,还有什么管用呢?权势管用吗?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够伟大的吧!他焚书坑儒,人们在路上相遇连话都不敢说。以这种强权威势,能对抗死神吗?他遍寻不死之药,药没有找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具尸骨。混世魔王希特勒,指挥纳粹军队横扫众多国家,所向披靡,最后也无奈地饮弹自尽。
权势对死亡不起作用(资料图)
所以,权势对于死亡是没有丝毫用处的。当死神到来的时候,你权势再大也没有用,死神可不归你管辖,他不会听你的。恰恰相反的是,三界众生的寿命都掌握在死神的手中。
(二)亲眷对自己的死亡无能为力
既然钱财无益,那么亲眷能不能起到作用呢?仍然不管用。即使有再恩爱的夫妻,再美满的家眷,再要好的朋友,对你的死亡也丝毫帮不上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你死去。
在黄泉路上没有人愿意和你结伴同行,也不可能和你结伴同行。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就像夫妻之间,不管平时是如何恩爱缠绵,相依相偎,时辰到时还是要无奈地撒手而去,独自一人漂泊在黄泉路上,到头来白白恩爱了一场。世人所讲的恩爱都是有条件的,其本质就是一种贪欲,一种占有欲,如果对方没有任何值得贪恋的地方,比如面对一个丑陋不堪的人,你还会爱对方吗?肯定是不会的。
亲眷对死亡不起作用(资料图)
同样地,当我们成为一具丑陋的尸体时,一切恩爱也就自然消散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残酷!常常见到现实中有的夫妻,活着的时候恩爱无比,可是爱人刚死不久,转眼间就投入到别人的怀抱。因此,人们常常感叹那种生死与共的爱情,不过是一种梦想而已!
人们的心识是在不断的流转变化之中,就是自己也无法捉摸,比如你知道你的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吗?我们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都无法把握,却幻想永久的爱情,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把这种夫妻间的关系,转化为修行道上的伴侣,倒是还有一定的意义。
佛陀曾经开示他的父亲净饭王:“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只有你一人独自前往,你的嫔妃、眷属、文武大臣不会跟随你,如影随行的只有自己的业。”古代有的帝王就不明白这一点,要求陪葬,让那么多人陪他一起去死,希望在死后仍然有人服侍他。这怎么可能呢?只会增加他的恶业,增加他更多的冤家债主!要知道我们在死亡的时候是不能自主的,业力就像一阵风似地吹着你,让你不得自在。
虽然在死后的中阴阶段,人人都会具有一些神通,譬如神足通,除了金刚座和母胎之外,可以穿越一切坚硬的物质,可以刹那到达任何一个地方。可是尽管有神通,但神通难抵业力,仍然要受业力的制约,你的神识在业风的吹荡下漂游不定,不是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的。比如那些殉情而亡的夫妻,虽然希望死后还能在一起,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生前造的业不一样,这个业风的风速、方向也就不一样。仍然被吹得分散开来,随着各自的业力各奔东西。
要放下一切执着(资料图)
相伴一生的夫妻尚且不管用,亲友、子女等亲眷就更不用说了。在死神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家眷是带不走的,他们对你的死亡也无能为力。这时一定要把所有的家眷、妻儿统统放下,放下对他们的一切执著。
特别是夫妻间的贪恋更要放下,这是导致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果没有这种贪恋的情欲,中阴身是不会入胎受生的。世人常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吗?他也知道这是导致生死流转的主因,但偏偏认为这是神圣而浪漫的,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道前面是火坑,他也心甘情愿地往里扑。这就是众生知见颠倒的一种表现。
(三)自身的身躯也终究要舍弃
即使是与生俱来的这个躯体,风风雨雨同舟共济这么多年,最后也要无奈地弃之而去。这个身体是我们一生中最珍爱的了,每天精心打扮,百般呵护,给它看好看的东西,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美味,无一不是为了让这个身体去享受,这一生几乎就是为了它而活着。
我们把一切幸福快乐都建立在这个身体上,并寄托了全部的希望,可是它却不是那么的忠诚可靠。它终究会慢慢地衰老,直到有一天被称作尸体,让人看到就害怕,碰到就恶心,最后不得不把它扔到停尸房里,白白地疼爱和保养了这么多年。
自身的躯体也要舍弃(资料图)
如此看来,在死神来临之际,亲眷、财势、身体统统都不起丝毫作用。那么还有什么能起作用呢?——唯有佛法,除佛法外别无依靠。我们踏上死亡之旅的时候,旅途上的向导、路粮就是正法。如果我们生前没有修法,仅仅为了衣食而奔波,那和路边死去的老狗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死去也是一种悲哀!我们应该像回家的游子那样,不作长留他乡的打算,只想着如何打点回家的行装,对现世没有丝毫贪恋,决意只修正法!
死无常是舍弃现世教授的心要。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无常,才能推动我们真正迈入佛法的大门。你不会再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不会再去浪费时间。因为生死无常。你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会来临,只有抓紧时间做好一切准备,就像是和死神赛跑一样。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死亡的威胁,你还会修佛法吗?肯定是不会修了。“反正我有的是时间,现在正是享乐的时候,修行的事以后再说!”你就会有这样糊涂的想法,对不对?只有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才能受到激励而修持佛法,追求超脱生死的解脱之道。
如此,我们才会有成就的可能。譬如天人,虽然天人由于太享乐而难以修行,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就是他们能提前七天知道自己的死期,同时也知道死后会堕入三恶道。你想想看,这七天的日子他是多么难过。如果值佛出世,有机会听闻到正法,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肯定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与法相应。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就常常有这样的公案,那些临死的大人一听闻到正法,马上就能获得解脱,次者也会受生于天道,恢复一切福德和寿命。所以你说解脱难不难?不难呀!如果也能像他们那样精进修行,你可能早就成就了。
踏上解脱之道(资料图)
我们之所以要踏上解脱之道,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死无常的推动!这几乎是打开佛法大门的唯一钥匙,是推动我们进入解脱道的主因。因此佛法里面是非常的注重死无常。佛在《大涅槃经》中说:一切足迹之中,大象的足迹最尊贵;一切正念禅中,念死的法门最珍贵。能劝导我们进入佛法的大门者,除念死之外,别无他法。
如果没有死无常心,一切修持都不会成为真正的佛法,不会生起相应的觉受。为什么有人精勤修法却没有感应?因为没有生起死无常!没有生起死无常,你就不会那么真切地希求解脱,修法不是昏沉就是散乱,徒然浪费时间。为什么祈祷三宝得不到加持?因为没有生起死无常!你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祈祷不会产生丝毫力量。
持咒也是像鹦鹉学舌一样,有口无心,徒扰四邻而已。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死无常,你才会去做无意义的事,造一些黑白业,甚至整天想入非非,一个计划接着一个计划,一个妄想接着一个妄想,然后说自己没有时间来修法。
那些即生取得殊胜成就的大师们,他们就是时刻想到无常,才在有限的短短一生中,即生取得了殊胜的无上成就。密勒日巴在山间时,衣服和糌粑袋破了,连缝补的时间都没有而精勤修法,正是念死无常的缘故。贡穷巴的禅房前有一棵蒺藜树,树上有许多芒刺,他每次出门都要被扎伤,但每次想要把这棵蒺藜树伐掉时,他就忆念起无常:谁知道下一刻是否还能活着,何必浪费时间在这上面!于是在他的一生中,那棵蒺藜树始终都没有被伐成。
生死无常(资料图)
这些大师正是死无常修到了合格证量,才会珍惜活着的每一时刻,用于精进修行。因此,他们的生命才充满了喜悦,真正的做到了生死无惧。
为了不贪着世间而修清净正法,人身难得和死无常的证德是必须生起的。一旦生起合格的证量,我们就会对现世的一切都不再感兴趣,整天想的是这个人生如何才能不至于被虚度,而让它有价值有意义。这时哪怕大地上遍布黄金,一切人都变成仆人,你也无动于衷。你一心所专注的,只有修持正法。这就是死无常带来的证量。
总之,只有生起死无常的觉受,才能生起舍弃现世的心。只有舍弃现世,我们修持佛法才会生起道用功德。例如以前有一位格西,患了麻疯病,怎么治也不能痊愈。在一天晚上,他悲伤地想到:“我有了这个病,无论如何也会被逐出人群,总之只有死路一条。那么,贪恋这些财产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都用来作善事,然后到山坳里去隐居,去一心修法诵嘛尼咒。至于饮食,则可以向过往的行人乞讨。”就在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吉祥的梦,梦醒之后,发现麻疯病已完全消除。这说明只有当我们真正舍弃现世,一心向往解脱的时候,佛法的功德才能得以显现。
讲起孝道,有的人一听到这样讲,就想:“我要回家孝顺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里,见着父母,又忘了孝。为什么忘了?就因为我们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孝顺父母。真正孝顺父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佛法的疑心与信心梦参老和尚..我们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宝了,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有没有怀疑?一般的正常生活当中,你皈依三宝,你不怀疑但是生活遇到挫折,在你人生的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2007年8月9日在北京佛教居士林开示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光典礼。法尊法师是我的亲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但来此向他问道的人虽多,可惜很少人能够契入,他有一位师弟名叫有得,根机迟钝,又有一目失明,平常都帮师兄做一些幕后工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1
佛法与报恩报恩,就是要求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感恩思想。佛教的教义精神和实践内容都非常强调这一思想。我们的早晚课诵,乃至每一堂佛事结束的时候,都有报恩的内容,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4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合(应当)得?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与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8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至尊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致佛子们的一封信(连载一)各位佛子大家好: 随喜你们为了父母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 随喜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与工作中为父母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轮回真实案例:毁谤佛法后世成哑女自从看了邓老师网站上的有关催眠案例后,心里非常激动,一直想联系邓老师,凑巧的是邓老师刚好有空,我便匆匆的赶到邓老师的工作室。第一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现在的人到寺院,烧烧香、拜拜佛,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开智慧,你说佛怎么这么倒霉啊?佛就是干这个的?愚痴到了极处了!我们现在做到的话,当下就是了。烧香,烧这么一个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佛法本来就是教育,是一门学问。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宇宙间的真理,正确地生活,希望生活得更美好,这是佛真实的含义。不是说,我一定要上西方,一定啥活儿都不干,就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31
我们多多的修行佛法是非常好的,我们平时修行可以找一些讲解,这样我们有什么不懂地地方我们可以查找资料。而且我们平时修行也是和别的同修一起的,也可以和同修一同去做一
佛经感应时间:2024-07-27
河北省向有燕赵大地之称,它所在地域是古老而悠久的。从五千年仰韶文化时期,先商祖先在这里繁衍,这里就成了历史的文明之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给后人留下了多少怀古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4
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说到茶对“心病”的“药理”功效,历史上有多位名人予以高论。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茶能“涤烦
茶的知识时间:2024-07-21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8
现在,买房成了很多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从风水学上来说,买房子需要根据属相来选择,属相不同适合的楼层不同,选择的楼层与你的属相相配,这样会有利于运势的发展,接下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6
佛法解冤唐朝京兆尹(掌治京师)殷安仁,家财富裕,向来奉事慈门寺僧众。隋恭帝义宁元年,有远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驴,在殷家宰杀,临走将驴皮赠送安仁。到了
放生功德时间:2024-06-21
1.内外分别:很多人正见未立,法义未透,只爱好静坐,或有一些觉受定境,便会以此为尚而轻视经论研习,须知此种通于外道,纵有多种觉受境界,于了脱死活涓滴无干;佛法体验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1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
崇慈法师答:当然行,为什么不行?全世界那么多没学佛的人,不照样过得很好吗?关键是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佛法?学佛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学佛与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也可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