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 (资料图)
文:请问佛教怎麽看待同性恋?同性性行为算邪淫吗?同性伴侣组成家庭佛法允许吗?
答:众生贪、嗔、痴三毒浸心,没有智慧而起颠倒,造业受苦轮迴,实为可悯。佛以大智慧照见众生根本无明,怀同体悲应化世间,建立戒、定、慧三学,期众生正信修学,转烦恼为菩提,离生死证涅槃。由此观之,佛教根本要净化任何恋情。如《楞严经》破众生淫心时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佛教将淫戒视为根本戒之一,道理在此。虽然如此,佛陀知道众生根器、能力各不相同,凡事不能一概而论,祗能当机设教,因此对淫欲的禁戒也有深浅的层次差别。
在家居士不能舍家室,难免有淫欲之行,但既然自愿走上了解脱之路,知道“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的道理,佛教要求他们必须持守“不邪淫”戒。佛教说,五戒十善是众生感得三善道之因,人道众生最起码应持守五戒十善,而不邪淫戒居其四重戒之一。所谓不邪淫,简单说即不与合法配偶外的异性从事性生活,或与合法配偶从事不正当性生活(例如于女方情绪不好、月事经行、身怀有孕期间,或六斋日、八关斋戒期间,或于圣贤塑像、故居、纪念馆等所在从事此事),若有所犯,则为邪淫,不通忏悔,得重受戒。此是佛教经律就人道范围而言,实际上邪淫也摄得与非人(如人的尸体、鬼、神、畜生等)的两性生活。请想想:既然佛教对人与人之间的性行为都要严加限制,何况人与非人之间的性行为呢?
有规定是一夫一妻吗?我认为不是。在家居士生活在世俗社会,根本遵守的是当时当地的法律,佛教在这个层面是随顺世俗法律施行教化的。既然如此,只要有国家从法律上规定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或同性恋合法,佛教也不会否定他们的恋爱婚姻存在的合法(法律)性。
如果一个人要舍家出家,相关的戒律(《瑜伽师地论》称为“声闻戒”)就十分严格,非梵行会被严格禁止。原因在于,出家人以修习梵行、超越三界为目标,是以清淨行垂范三界的榜样,必须过没有淫欲的独身生活。譬如,因为黄门(失去男根者)容易出现同性恋问题,佛教会禁止黄门出家受戒,这不是如某些人误解的歧视,而是出家修道的必然要求。据戒律记载,佛陀未制定相关戒律前,僧团曾经出现过出了家的黄门求与比丘行淫行的现象,结果造成教内的反感与教外的讥嫌。以此因缘,佛陀制戒说:“黄门于我法中无所长益,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出家受具足戒,应灭摈”(《四分律》)。戒律规定,出了家的僧人,无论与人还是与非人,祗要有异性、同性、双性等一切形式的性行为,都犯了波罗夷罪,必须摒出僧团;出家人就算为别人婚恋做媒介,也属于犯戒行为,可见禁戒之严。
佛教的最高戒律是菩萨戒,菩萨戒的相关规定与居士戒、声闻戒有所异同:就出家资格说,“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梵网经》)佛戒就是菩萨戒,戒律开许一切众生都可受菩萨戒。受菩萨戒者如果是在家菩萨,“见有女色,现无繫属,习淫欲法,继心菩萨,求非梵行。菩萨见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随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处,令种善根,亦当令其捨不善业,住慈愍心,行非梵行。虽习如是秽染之法,而无所犯,多生功德”(《菩萨戒本》)。受了菩萨戒的在家人,如果见没有归属的女人性好淫欲,而且心属自己(“继心菩萨”),可为令其远离恶业、减少执著而行淫行。如果授菩萨戒者是“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菩萨戒本》)。受了菩萨戒的出家人,儘管已在菩萨戒的高度上持守戒律,但为了维护声闻戒律,仍然不能有任何非梵行。换句话说,出家菩萨始终要持守不淫戒,在家菩萨则可有符合菩萨戒规定的淫行。
此差异从何而来?佛法的根本见地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菩萨戒是因应这种见地与目的制定的戒律,自然不反对同性恋者受戒。再者,成佛有两条修行之路,一是在家修行之路,一是出家修行之路,在家菩萨本来是以世俗相示现的菩萨,以淫行为度化众生的方便不会对三宝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出家菩萨是以出俗相示现的菩萨,他们肩负著表显佛法、续佛慧命的使命,(如果没有清淨三宝的住世,我们还能听闻到佛法吗?)故不能开许非梵行这一度化众生的方便。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著在家菩萨有便宜可占?非也!非梵行绝不是地前(见道前)的菩萨道修行者所可妄想,而是只有地上(见道以后)的真实菩萨才应行、才能行的方便。这些菩萨(如维摩诘居士、婆须蜜多女等)虽然可以表现出类似同性恋等行为,但与凡夫的同性恋有著天壤之别,前者是明因识果、无我利他的智慧行,后者则是昧因惑果、自缚缚他的愚痴行。
问:那请问冯老师,同性恋出于生理要求,考虑到跟异性结合后给对方个人、对方家庭以及给自己带来的痛苦选择不与异性结婚,但社会和家庭会以“孝”的名义逼迫同性恋子女进入异性婚姻,这时,如果一名同性恋佛教徒面对此境,如何处理呢?
顺从父母、世俗,自己便会伤害结婚的对方及家庭还有自己。不顺从则父母关难过,(当然,好多同性恋子女的父母最终会接纳子女,但也有一些悲剧。)好多同性恋者进入异性婚姻都以悲剧收场呀!近来中国的同志运动比较高涨,社会对同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同志的认同也比较顺利。我看到之前北师的那个调查,男同已有10%的比例,远高于官方的3%到5%(含女同性恋者)。但几十年前不可想象他们的生存。
答:佛教解决问题有理事两面。就事论事,不管当事人是不是佛教徒,在同性恋非法的国家最好选择独身,在同性恋合法的国家可以选择与同性伴侣生活,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因此伤害另外一家人。就理说事,儘管世间有的国家赋予了同性恋者平等权利,但佛教这并不认为同性恋仅仅是生理需要问题,也不认为他们的问题与异性恋者一样,而认为这是造了更严重的淫业感得的果报,因此,他们要减少这方面的烦恼,得在修行上做更多功夫,否则难免被持传统观念者讥嫌,也难免製造你所说的悲剧。
问:您说“佛教根本要淨化任何恋情”,岂不是没有任何爱了吗?
答:有不同性质的爱,恋情是基于贪欲的爱,还有基于慈悲的爱。佛教提倡基于慈悲的爱,而这种爱只有通过净化贪欲之爱获得。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深圳弘法寺毗邻港澳,珠江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的香客到这里来的很多,香火旺盛,各方施舍多。有人问我这钱如何用?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