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
世界这个词是偏中国化的,古人把30年称为一世,世是时间概念;界是界限,是空间概念,世界是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结合而成。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也是这样,宙这个字是古往今来一切的时间,宇是无垠无限的空间。所以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是空间和时间复合而成的一种状态。
1、时间
我们往往把时间维度抛弃,只是对空间做观察这是3维度,长宽高这3个维度去测量一切;如果把时间加在里面就是第4维度,可是人的能力无法察觉和影响时间维度。长宽高我们可以观察,可以重现,而人在时间维度面前是被动的。引力波的发现把通过引力波穿越时间维度变为了一种可能,但是这也仅在于科学家的幻想中,如果引力波能按科学家的预设,人能驭驾引力波就可以返回到过去,也可以去往未来。
我们知道时间分三块过去、现在、未来,不过这样分并不严谨,因为没有一刻可以叫做现在。现在是念念不住的,当我们指出某一刻是现在,这一刻已经过去了,就不再是现在了,所以时间就分两种:1是发生过的,2是还没发生的。发生过的可以叫过去,没发生不管是100年后,还是1毫秒后都是未来。过去已经形成,是既成事实,好坏都已经是这样了,不需要太计较其中,有过错要承认,有经验要提取;未来还没发生,所以预测无量无边的可能性也是没意义的。未来是在每个所谓的当下发展而成,当下又是什么?当下就是我们心念上的这一个念头。念这个字,现在把古代的二个字合并了,一个是心上有个今字的念,一个是有口字旁的念。我们说念佛其实指的是心上当下的这个念头,而不是只用嘴有口无心的叨咕叨咕。很多人说你要好好念佛啊,如果不去强调很容易误会,错解为用嘴叨咕叨咕的念叨了。念经也好,念佛也好,如经文中说到念佛、念法、念僧,这都是心上当下的念头,而不是用嘴叨咕叨咕像机关枪一样的喷,这不是念佛,只能叫做称诵佛号。
念是当下心上的那个念头,所以每个当下就是由每个念头组成。这也是《普门品》里提到的“念念不空过”的意思,如果每个念都不空过,都能察觉,这是活在当下,这是把握了当下;过去已经过去没有意义,未来还没有到来也没有意义,只有当下是一切的存在证明。从时间概念上来说我们活在3维中,对4维是能感知却不能操纵的。
世界中的时间说宏观了是无始无终的,向源头追溯也没有一个根本源头,因为在浩瀚的宇宙中这个世界诞生,另一个世界可能在住劫,而有的世界已经坏掉再成为了虚空,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地方又可能再兴起一个世界,继续经历着成、住、坏、空。所以就某个时间来说,这虚空中各处都在上演着成住坏空的必然经历,不管这个世界住世多久终究要走向湮灭;不管这个世界有多庞大,最后都将回归到虚空中。世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的形成、发展、毁灭、凋零着。我们的娑婆也是这样,必将走到毁灭,只是时间早晚罢了。虚空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故事,形成了、发展了、败坏了、消亡了,再形成再败坏,如此往复不已,不停不歇。过去是这样,追溯到无量无边的尽头还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在无量无边的漫长历史中、虚空中还会如此上演,不眠不休。
2、空间
这个虚空法界若从直观上来看就像一盆肥皂泡,每个泡泡代表一个世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刚刚形成、有的破碎了;破碎的泡泡里的空气被周围其他的泡泡吸收了,或者通过泡泡的缝隙再形成一个新的泡泡;或者一些小的泡泡被大的泡泡包容了,成为了世界中的世界。娑婆是一个大世界,是10个大千世界的大世界;如极乐是一个大世界,是如同无数个大千世界汇合的。泡泡的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全都被各种大小不一的泡泡充满着,填充着,没有空隙,只是有的世界有佛,有的世界没佛。有佛的世界是少数,绝大多数世界没有佛陀住世,数量巨大的世界没有佛法莅临。
3、小世界
我们知道3千大千世界是10亿个小世界组成;1个小世界是这样定义的:一日一月一须弥山,四大海,四大部洲,这样的一个基础格局算是一个小世界。1000个小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叫做1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由3个千相乘所以叫做3千大千世界。
一个世界的基本构造并非是由一日一月决定的。一日一月只是说适合众生生存的环境,如果抛弃了众生的存在单说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游乐场里没有孩子玩耍,这游乐场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小世界的基础核心是占了该世界几乎绝对重量的须弥山。太阳是太阳系中心,所以太阳系不是一个小世界,太阳系只能是小世界中的一个部分。很多人误将娑婆当成地球、误把地球当成阎浮提、误把太阳系当成娑婆、当成一个小世界,这都存在的,希望大家不要犯这种水平的错误。
在娑婆世界这个范围里由释迦佛负责教化,而娑婆是100亿个小世界组成的,也就是10个大千世界组成的,所以娑婆世界不是一个小地方,也不是一小太阳系那么点。大德说一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世界,因为我们也没能力验证,这个姑且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个小世界中会分出四大海和四大部洲,这是俯视效果,就像万字符那样的四个旋转的旋臂就是四大部洲了。太阳系不存在旋臂,在银河系的图片中到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四条旋臂,正如万字符那样的。
一个小世界,须弥山为标准,须弥山的底部延伸出四大海,四大部洲也在这个平面上;向上到须弥山的山腰是四天王天的地方;再向上到须弥山山顶是忉利天的地方;再向上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就都已经离开了须弥山顶,真正地悬空而住了;再向上就是色界的18层天和无色界的4层天,而修罗多是活在4大部洲中,只有修罗王居住的地方特别点,靠近4天王天的地方,其他的修罗都是混居在各个道中。有的经文说是六道轮回,有的说是五道轮转。说五道轮转是没把修罗算在里面,六道的说法是把修罗道算在其中了。
4、众生
世界形成了,只有在住劫的短短一段时间可以有众生存在,进入坏劫三灾并起,恶风最后会把这个世界吹碎,碎为虚空。我们现在处在娑婆的住劫中,所以我们见到的是这样的世界;而有的世界进入败坏阶段,众生就不是看着世界败坏了,而是自己的身心也随着败坏,于是就上演了《地藏经》里的一幕——世界间的移民活动。世界进入坏劫,除极高几层天的天人不被波及,其他的不能出轮回的众生只有一个命运,就是堕落到地狱,由地狱负责移民,这是地藏菩萨坐镇地狱的原因。
移民到其他世界的地狱去受罚,但是就算受罚完毕,应该随业受生,若他世界的众生状态没有合适的,就要等这个坏的世界再形成,形成完毕了,有了众生了,众生造作恶业了,终于有了地狱了,他就再转移回来,再参与轮回,所以这个由地狱办理的移民时间太漫长,情节太狗血。另一个移民是由阿弥陀佛领队往生极乐的移民,这是我们学佛同修都希望去的。
人道在4大部洲中,《地藏经》里说得仔细。在这个小世界中4大部洲的状态也不同。东边的洲就是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个地方,他们的人平均寿命250岁,有疾病,有早夭。西边的洲人寿500岁,没有疾病,没有早夭,都能活到500岁命终。北边的洲,人都能活到1千岁,没有诸苦,一切圆满,类似天道,待他们1千岁寿命完毕,死后就转生到天道去,所以北俱芦洲的人是不受佛法的,佛陀不会诞生在北俱芦洲,因为那里人不苦,死也不苦,化生也不苦,死后去天道还不苦,救不了。
人道畜生道混居在4大部洲中,其中还有鬼道众生也是和人道混居在这4大部中的,只是人类和鬼道的差别略大,所以虽然共处却在相同的空间,但互不干扰的。
地狱道在哪里呢?有的人以为地狱在下边,在4大部洲的下方,这是错误的。《地藏经》里描述了地狱的所在:阎浮提东方有山,其山黑遂,无日月光。无日月光这就代表虽然说是阎浮提东,但是却不是在阎浮提的里面,而指东边的方向。阎浮提在小世界的南方,人的平均寿命现在是70左右,佛陀住世的时候是100岁,在南方的东边又不能跑到东胜神洲,所以地狱的位置在这个小世界的东南方向,在边角上,地狱众生都在那里。这就是6道众生的基本状态,世界的基本状态,宇宙的基本状态。
二、众生
佛教定义众生是众多因缘和合而生,包括无情众生和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虽然也具备见闻觉知的能力,但是没有主观的起心动念;而有情众生有主观的起心动念,贪生怕死,惧怕痛苦,畏惧痛苦,所以就算一只蟑螂飞蛾,我们想打到他们也不容易,因为他们害怕痛苦,畏惧死亡和人是一样的,这是有情众生。因为能感受情绪,能释放情绪,所以这类众生是佛陀要救度的众生。
我们就是有情众生,都堪受佛化。千万不要说“植物有生命,吃植物是杀生!”这话就是糊弄人的鬼话,植物有生命,但是他是无情众生,不惧怕死亡,不畏惧死亡,不像有情众生这样贪生怕死。
三、轮回
六道众生投生的根本原因不同,造作了什么,就会招感投生到哪一道,接受这一道的遭遇等等。
1、天道
天道无色界四天修空禅,色界十八天修禅定,欲界六天分别修上中下三品十善业才能投生。
2、阿修罗道
修罗道分四大类修罗,修罗王类似天道的修善德,但是嗔心不除。其他的修罗众们,泛存在各道,嗔心较重,所以说善道之一的阿修罗,是指天道中的阿修罗、修罗王这类。
3、人道
人道是需要五戒的,但是贪欲不净,其中以饮食和情欲为主。
三恶道是依靠贪嗔痴三业的多少而不同了。
4、畜生道
三业的多少不同导致形态万千,不一而足,业力重的就深沉入海,业力轻的就羽化飞天,愚痴严重的就无目无耳,嗔心重的就毒牙暴力,贪欲重的随贪着的事物不同而有差别,有贪吃、贪睡、贪美、贪淫、贪傲等等。
5、饿鬼道
鬼道众生分无福、中福、有福鬼三大类。一般的饿鬼都是无福鬼,几千年吃不到一点东西,饿鬼是鬼道中数量最多、情况最差、痛苦最重的;中福鬼还是勉强能吃到点东西,可以做鬼王、鬼将、鬼帅、鬼卒、鬼差等等;有福鬼可以做山神、土地、城隍,可以做水神、河神、江湖海神,可以做花草等神,随所依附之物不同而有不同。
6、地狱道
地狱的情况《地藏经》里记录的较多,从轻到重分:有间地狱、无间地狱、阿鼻地狱。民俗传说中的18层地狱,就是无间地狱。每个地狱能容纳的众生数量多少不同,地狱众生是各道造作罪业的众生。
有情众生心常计较,所以心里升起了什么念头,造作了什么业力,就会牵引到什么道去受生。这种受生会因为个人造作了不同的业力而歧路各别,从此走上了不同的轮回路。每个众生追随各自业力分散到各个道中,因为很多时候众生是混居在一起的,所以多有交集;在宿业福报上互有高低,投生受生后也有了不同的境遇。在三毒的作用下愚痴蒙蔽,得势便猖狂,加害他人或者暴殄天物,处于高位则伤害他人。他伤害完众生,众生就要找机会报仇,待他势力衰弱命终,或者处于低位了,就要去偿还对众生犯下的过错,从而形成了一副庞杂的微细的无边浩瀚巨大的轮回众生图。
人就是其中的一环,人道是其中最诡异的一环,数量最少但是造业最多,带给其他道的伤害也最大,对六道轮回的驱动力也是最大的。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问:不打农药,没有收成,打农药又杀生,该怎么办?昌臻法师答:作为佛教居士,在使用农药时,应该具有悲悯心和不得已的心情,为这类众生(指害虫)念佛回向,希望他们能往生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5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
因果轮回时间:2025-01-10
问:何谓唯识中道?惟贤法师答:唯识中道,依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相建立。此三相包括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诸法,实为佛教完整的宇宙观。1.遍计执:谓义相之颠倒妄相,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鸠摩智为啥会用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原因很尴尬,金庸没有详细写文/杨小英试看鸠摩智的第一次出场,人未至,先是一阵檀香飘来,跟着一声若有若无的梵唱远远飘来。身穿黄色僧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01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沉香古来便被称为香中之王、众香之首。当沉香的馨雅香气、药用价值被认知,它便进入了帝王将相、书香门第的阶层,高雅灵动,珍贵无比。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2
佛为什么灭度却又说没有灭度呢?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我时语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梦参老和尚: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永远没有短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讲解【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有人担心说,如果讲佛会帮我背业,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反正佛会帮我背业,就可以尽量放心去造业。认为佛会帮我背业,所以就放心造业,这就好像,知道船能够载行李,就尽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过 河 那是地处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这就是过河的桥。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30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无我的修法慈诚罗珠堪布讲解一、总论(一)概述为什么要讲人无我和法无我呢?讲“四谛”的时候,提到“道谛”包含了“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即证悟空性的智慧)”。出离心和菩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这个世界最稀有的什么? 这个世界最稀有的是好人。 听很多人说,做好人吃亏,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做成一个好人。 父亲去世前曾将年幼的自己叫到身边说:文文,你要知道做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为欲满足六波罗蜜”:为了想要满足这六种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1
《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 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我原来是这个家的主人,但是现在生下来变成这家仆人的孩子,寿命又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中国号称礼义之邦,中国文化无处不表现出非暴力主义的精神。儒家提倡仁义,克己复礼,摒绝霸道,崇尚王道。孟子见齐宣王,不言齐桓、晋文之事。儒家认为君子仁民爱物,慈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