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修禅法 利有情

贤宗法师 2020-03-25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尽的虚空

——贤宗法师在第17届西湖读书会上的讲话

西湖读书会,是由郑一增居士与贤宗法师皈依弟子慧拙等发起创立的。以“修身养性,学做圣贤”为宗,以万法圆通为旨归。自2010年10月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8次,参与者有党政人士,教育届人士,宗教届人士,媒体工作者及企业家。覆盖面广,能容各行各业能学能思之人。以发起话题,讨论话题之形式,开展学习,能容古往今来各种议题。西湖读书会贯彻众生平等之理念:由会员轮流提出话题,轮流主持。每一次由提出话题之会员展开一小时左右的相关阐述,然后再由每个会员按序进行发言,探讨话题,交换学习心得。此次第17届西湖读书会于2011年6月25日在香海禅寺舍得书院举办,参与人数为17人。永慧法师做了《心经的启示》之话题阐述。贤宗法师做了总结发言。此即为贤宗法师在读书会上的讲话整理稿。

欢迎大家来香海禅寺做客,香海禅寺是所有善缘人的家园,它是一个平台,只要有需要的,我们都欢迎来到这里。

《心经》我讲过好多次。每次讲,都觉得自己是受用最大的。因为每次讲的时候,都有触动,有反思。我认为《心经》是一个修行的经典,而不是一个阅读的经典。更是一个实践的经典,而不是一个理解的经典。我总认为佛教所有的经典,都是为我们的实践,修行,改变与解脱服务的。

我对《心经》最大的理解,就是对它的般若空性的理解。因为我们人,在人生的生活当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角落里面,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胸没打开,我们的观念,思维没有改变,所以就把自己“框”了。般若空性的思想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地方都打破,把所有的覆盖在我们上面的屋顶都掀开,完全让你站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里去任意遨游,去想象,去展现无限的人生境界。般若空性的思想就是这种境界。当我们有所约束,有所局限,有所挂碍的时候,都是因为有“对待”。当我们无对待面对这样的人生境界时,才能彻底地做到人生的从容与自在。打破自己的框框与限制,你的人生才可能无尽地展现出来。

《功夫熊猫(一)》里说,武功的最高秘诀就是一张白纸。那我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尽的虚空。你如果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到无法想象的时候,就要像网络一样,你永远想象不到网络有多大,有多少东西。那就是这种境界。如果我们真正地能把这种境界运用到生活当中,你的生活当中就不会有痛苦,你的事业就能做到无限量地大。

我每次给别人讲课的时候,实际上最大的收益者是自己,因为能不断地把自己从原有局限中解脱出来。

我无数次地反问自己,我们香海禅寺建起来到底是干什么?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去传播这种思想,让每个有缘的众生,通过这个平台,而得到无限的喜乐。这就是我们的梦想。也许这个梦想,不可能实现出来,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力而为。能做一点就是一点,能做两点就做两点。

这就像一个小孩在海滩上,他把每条鱼抓起来扔到大海里。有个人问他:沙滩上有千百万条鱼,你怎么能救得完呢?他抓起一条鱼,扔进大海里:说:这只鱼是需要的。我想,我们希望尽我们所能,传播这种思想,能结缘一个,就结缘一个。能改变一个,就改变一个。这是我们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想法,来转变我们身边有缘的同修。所以,我们想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心经》的般若空性的思想,不断地打开自己内心的篱笆。可能你今天的篱笆是一公里,到了明天,篱笆是一千里了,后天的篱笆是一万里。那每一次突破自己的时候,都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成佛的境界,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面,不断地迎头而上,不断的面对自己的每一个局限,不断地打破再打破的过程。因为我们人不能一下子做到无尽的虚空,或者说能证到般若空性的思想,这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造成的。

所以我们学习《心经》,最大的收获,就是不断地打破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面对新的自己。来重新审视,重新思考,重新面对。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我的第二点感想:一个观字与一个照字,观照两个字,就是般若空性的中心思想,我不是从文字上理解。而是从见地上理解。

何为见地?就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正确角度来理解我们人生的这个过程或者来解读万物万事的这个规律。在人生当中,如果见地不正确,会容易走入迷途,那个迷途也许是名利,或者是自私,或者是原有的习气,把自己陷入到某个局限里。当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理解事物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这种认识,而得到这种事物的本质,就如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或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如此类理念。人生的无常,事物的变化,当我们理解了之后,就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处境。有了正确的见地,对待事物就会有一个明了、清晰、透彻的观照。我们就能从当前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持清醒,不管人家给我们多少掌声,鲜花,都能处之泰然。不会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束缚与困扰,因为追逐名闻利养等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所造成的,如果我们不理解它的真正本质的时候,我们会迷失掉自己的本性。我们会失去对未来的计划。只有有了正确的见地,才能对名闻利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当我在设计寺庙的愿景和方向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我每次走进死胡同里面,内心有一个觉醒的心念提醒自己。我现在是不是在追求名,在追求利?是不是贡高我慢在内心升起?当每次参加活动,别人给我掌声的时候,我心里是不是暗暗自喜?在每一个这样的过程里,我观照自己的时候,我都能得到新的感受与提升。

《心经》里的这种思想给我很大的受用。所以当每次心提起来的时候,在那种状态,我的心是非常的平和。不管是站在中间也好,站在旁边也好,别人给你掌声也好,或者冷落也好,你永远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来面对世界的功名利禄,成住坏空。这是我的第二个体验。

第三个体验:在学佛的道路上,它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也许我们今天理解到这种程度,到了明天,又得从原有的局限中超越出来。我们时刻要警醒自己,继续前进。当别人痛骂你的时候,或者明天你开车残废了,左脚被锯掉的时候,能不能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前天大家都来赞美你,推崇你,而后天当所有人来骂你是狗屎的时候,你还能不能保持一颗超然的心?我觉得学佛是修行的过程。当我们的心,有纠结,有困扰的时候,能不能自我打开?自我面对,自我跨越?所以我觉得学佛是一个自我修行,自我突破的过程。《心经》是“慈悲”,“照见”,“度化”的思想。我们不仅仅要自我超越,还要辐射这样的思想给周边的人。能改变一个,就是一个,能改变两个,就是两个。要普及给每一个你能普及到的人。这就是佛教里终极思想所讲,“自觉觉他”到最后到“自”“他”圆满的境界。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精神。芸芸众生我们要去度化他,无尽的烦恼我们需要去断除它。无量的法门我们要去学习它。无上的道业我们去完成它。

这是一种愿力,这种愿望,我们不要认为,只有自己当了总统才能做到,或者只有当了大公司董事长才能做到,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今天给人一个微笑,那是一种含苞待放的美,是一种心灵的启迪。明天走在路上,捡起一个垃圾袋,这是为我们的社会净化尽一份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做一点就是一点,能做两点就是两点。这就是学佛,菩提大道的一个过程。所有的东西学到了,先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然后再通过自己去辐射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让他们跟我们一样,把这样的思想,体验,传播给别人。

这就是我对心经的一点陋见。在两位法师面前献丑了。

更新于:2020-03-25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