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布新时 光寿无量开
贤宗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农历新年之际,除旧布新之时,香海禅寺祝各位菩萨心想事成,光寿无量。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将传统的佛教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用简单的方式传达佛家的智慧。大家在职场上拼搏,常常会遇到工作上或心灵上的困惑,如何跳脱出种种尘事的痛苦,这是每一个追求智慧的个体所渴望的结局。生活中的心灵建设很重要,而职场生活则是现代生活的精缩体现,因此,如何帮助工作着的人们做好心灵建设,也是我所关心的问题。
一、争做“人上人”的观念危机与心灵建设
佛教求解脱的智慧药方常常放在大家的面前,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怎样去运用,你们都有夙慧的心,所等待的只是灵犀一点。不懂得生活智慧的人,常常会被事所牵引,被物所羁绊,被情所困扰,被自己内在的欲望所左右。
这些痛苦真是这个世界所强加给我们的吗,还是别人所强加给我们的呢?其实都不是的。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一直跳不出普世的价值,进而道路以目地认为每一个人都用这样的价值观在衡量着自己,这样一来,就把自己关在了观念的囹圄之中。约定俗成的观念,实在是很强大的力量,一种思想,一旦被大众所接受,成为普世价值,就可能使接受这种观念的人受到无形的道德律令或神秘力量的强大约束。而实际上,这种观念本身很可能就是愚痴的。比如说中国古代有裹小脚的习俗,建立贞节牌坊的习俗,殉葬的习俗,女子不接受教育的观念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它们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现代人回转身来看一看,是不是都觉得这些观念非常荒诞呢?那么以后的人,看我们今天的一些观念,实际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这些观念都是流变的,那么你为什么还要那么迷信它们,而弄得自己也痛苦不堪呢?跳出你自己所在的地域,你所在的时间看一看,世界可能就不再是你现在所见的这个样子了,所以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整个社会就像一个非常巨大的染缸,一只无形的手不断地在缸里搅动,他不断地向一个方向转动,使得缸里的每一个人都习惯性地思量:我要有钱,我要有房子,我要有名望等等。正是因为我们从小都向着这些方向去思考,从小被教育说,我们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要去赚大钱,或者当大官,或者做大学问等等。所有的人都去挤一个金字塔,最后就会有很多很多人从狭窄的塔尖掉下来,掉下来的人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可以用什么东西去衡量,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会迷失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开始抱怨这个社会,甚至自暴自弃。现在的父母都往金字塔的塔尖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你们是否想过,这个方向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
我看到英国的一个报道,一对父母他们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这个孩子年纪轻轻就从著名的剑桥大学毕业了。可是他却没有像别人所想象的那样去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开始自己的锦绣前程,而是到南非去当了一个义务支教的教师。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还经常把他在南非支教的照片给左邻右舍一起分享。他的邻居中有一个中国太太,就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她想,这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找一份正经的工作来做,反而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做义工,来回的路费、伙食费都要父母倒贴,这真是个奇怪的人啊!你们说,是不是在中国的民众看来,那个年轻人不去追求金钱、名望,实在是很不正常的呢?其实,不正常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观念呢。我们为什么要为了别人认为有价值的理想而去努力,为什么要为了别人的眼光而去生活呢?随顺生命的安排,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难道不好吗?
按照他人设定的理想及价值去生活,我们常常都会迷失自己。我们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去求取这份名?为什么追逐这份利?佛教教我们的就是要“认识你自己”,从佛学究竟的智慧中去了解我们人具体存在的价值。思考是了悟的前提,只有在你思考以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我从无量世以来的修行还欠缺些什么?我要如何安住?我要往哪里去?
二、佛陀的非相智慧与思维向度的转换
以我们通常的眼光看东西,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你一旦看到的情况是这样,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真相本然如此: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必然如此。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常常会被命运的偶然性捉弄得团团转。
我们在《聊斋》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座雕梁画栋的大宅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阴森的坟墓。大家都觉得这只是文人的想象而已。实际上,这个场景才真是突破我们肉眼凡胎之所见,是血淋淋的残酷的真实。三十年前,你在路边看见一个美丽的少女,三十年后,或许还会在路边看到相似的情景,但是人绝对不是同一个了。在这个世界上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的老人,他告诉我,有一个女人,她年轻的时候,坐很高级的轿车,风光地在她最好的年纪嫁给了一个最好的人,转眼五十年过去,他的丈夫死了,儿子一个痴呆,一个因为贪污从监狱里刚放出来,前几年她与狗为伴,儿子被释放以后开始和他一起踩着三轮车卖起了臭豆腐。这两个月上,她突然中了风,现在正在医院里抢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你在一个少女唯美的婚礼上会想得到吗?命运本来就没有被你猜度的可能性。
现在大家总是说,“女嫁公务员,男娶女教师”,但是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总是会迁流变化的,所以不要过于执着于今天你的眼所看到的东西。俗话说,“今日座上宾,明朝阶下囚”,所有人都有转为任何一种状态的可能性。因此,别人得意时,不必去奉承他;别人落魄时,也不要去唾弃他。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笑对生命中的任何一种可能,这才是我们所要学会的。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陀告诉我们,一切的色相都是虚幻的。这句话乍一听,很多人觉得就很荒诞。你们可能会说,我一步一步走在这座桥上,你怎么说这桥是虚幻的呢?我的手触摸着桌子上的花,你怎么说花是虚幻的呢?我分明住在这屋子里,这屋顶、四壁为我遮风挡雨,你怎么说这屋子是虚幻的呢?我说虚幻,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刹那流动,生灭无常的。如果所有的事物,像你所认识的那样不是虚幻的,那它就是实有的,实有的就是固定的,固定的又怎么会变化呢?你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看到一样东西,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一万亿年,从来都不变化,始终如一呢?这是不可能的,就连我们认为是无限的宇宙本身还在生灭呢!那些你认为固定不变的物体都在改变,更不用说情感、思想,这些本来就无本体可以捉摸的东西,它们就更加瞬息万变了。既然没有这样永恒不变的东西,那么你还要去追求它,追求青春永驻、百年好合,一旦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危机,你就觉得不可以接受,那么痛苦、烦恼就自然产生了。我们所住的房子、我们见到的山河大地,它们存在的时间比我们的生命要长,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们依然在变化生灭的事实。单说人的一生,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巨大变化;更不用说是几百年、几千年的变化了。
你今天开了一个公司,别人送来花篮,祝贺你开业,你就要在心里默默观想一遍,当你有一天这个公司要结束的时候,我的心里会怎么样去面对它?我如果做投资失败的时候,我会怎样面对它?在这个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世界上,你如果一味地急功近利,贪求好的结果,那最后只会患得患失。
《金刚经》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佛陀有一次去给他的母亲摩耶夫人讲经说法,讲了好久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众弟子都争相迎接他。为了第一个见到佛陀,一个比丘尼就变化成转轮圣王的样子去迎接佛。她以为变成转轮圣王的样子就可以第一个见到佛了,结果她的确第一个见到了佛。但是佛告诉她说:“你并不是第一个接到我的人,第一个迎接我的人是舍利弗尊者。他知道以我的法身为我的本尊,将我的思想贯彻到他的行动中去。所以他只是在房里观我所说的空相,沉浸在定境之中,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和我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真正悟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就是说,只有把佛陀的思想真正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才可以得到正果。你如果想要得到法,也只有自己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受用。
当我们了解了这样的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地知道,今天我所拥有的,就要好好珍惜;明天即使失去了,我也不会感到难过。因为,万事万物无不是一个过程。今天这个人走到我身边,我就好好珍惜他;每天他离我远去了,我也能够放下这种挂碍。我这样讲,可能大家会感到很冷漠以至于无法接受,但是这世间真正的原理也就是这样,你不接受,它也存在。
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这是不可以强求的。缘来的时候,自然而然,事就成了;缘尽的时候,再强求也是枉然。我今天在这里演讲,如果有了发起人,有了场地,而没有观众,那就是缘还没有到,缘没有到,演讲就做不成,在缘的形成中,每一个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佛教要求我们不要从有相的角度来看问题,而要从生和死的大义上、甚至更深的层次中看透生命的本质。当你俯视问题的时候,问题的来龙去脉都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我们看到有些人现在很有钱,在你面前呼风唤雨,但是你对他却没有产生什么好感,反而觉得他的举动让你很不舒服。这样的人,即使现在很有钱,很兴盛,但是他的福德不一定能够使他的财富维持多久。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厚德载物”,就是因为他的德行还不具足,所以他表现出来的状态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厌恶,这样的人,财富即使跟着他,也不会久长。很多人都渴望中六合彩,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一夜之间中了这一千多万,而引来了杀身之祸,使得原本幸福美满的小家庭遭到了毁灭呢?你再去看看那些一夜之间失败的企业家,好好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品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你就是明白德行之于财富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比你有钱的人,财富多未必是一件好事,财富越多他身上要承担的东西也就越重,只有当他承载得住这些财富时,才能留得住。
三、寻根的时代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现在掀起了“国学热”,大家纷纷投身其中,向中国传统文化求医问药,希望它可以对治人们日益浮躁的心灵。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是什么呢?北大的一个教授将它归纳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克己修身、中庸中和四个方面。
我特别欣赏的就是其中的天人合一、克己修身两个方面。
“天人合一”作为思想观念,最早在庄子的《齐物论》中有所反映,汉代时由儒学大家董仲舒明确提出,这个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主流。在这个观念中,“天”指的是大自然,包括天空大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等等,“人”指的是我们人类本身。人生之于自然,而且最终也归于自然,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要寻求到“道”的根本方向就是要承认自身生命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观念其实在上古的神话中就可以找到痕迹。在汉族著名的创世神话——盘古神话中,我们就读到过盘古死而化身为山川河岳、日月星辰的情节,我们的先民认为是与人同形同性的神在宇宙间进行幻化而有了现在的世界,这不就是“天人合一”的反映吗?庄子提出心斋、坐忘,以达到离神去智、物我合一的妙境,这就是“天人合一”在哲学中的反映。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则更强调了天与人的一致以及通感。这种观念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神与物游”、“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禅宗的“心物不二”以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有承续的关系,这些思想汇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一道主要根系,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克己修身”则是锻炼“厚德”的重要途径。人生来兼有善的品质恶的因素。对于恶的因素,我们就要用德来对治它、克服它。比如你知道自己喜欢拖延,就要锻炼自己每天从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你知道自己喜欢说人是非,那么每当说是非的念头一起时,你就要咬住自己的舌头,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可以 “厚德载物”。我就常常以《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励人自励。
此外,我还特别喜欢诸葛亮的一句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我们无法安宁下来的时候,我们考虑问题就会很散乱,急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每一个跟你交往的人都会感受到你的这种情绪,进而受到影响。当你的心安静下来时,你就能专注地品味更多的东西,每一样东西、每一个人都会使你感到珍惜,这样你的性灵就会得到长养。
四、起心动念之间的根本修行与证悟
你们知道佛教里面为什么会有罗汉、菩萨、佛的区别吗?那些比丘经过修证得道的被称为罗汉。得到罗汉这一果位的已经断尽一切烦恼,不再经历生死轮回之苦。佛教中原本的规定是,那些缺胳膊少腿的修道者可以受菩萨戒,而不能受比丘戒。只有那些相貌庄严,没有残缺,道行很高的出家人证得了果位的才叫做罗汉。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佛教造像中,那些菩萨都是相貌堂堂,衣冠华美,而罗汉则破衣烂衫,形容枯槁呢?这是因为菩萨戒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们不仅仅像罗汉一样只追求自我的证悟和解脱,还要救苦寻声,帮助世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菩萨是佛的因,佛是菩萨的果。菩萨起心动念,要发四种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就是修行菩萨戒最基本的主题:芸芸众生受苦,他要把他们度尽;心内的烦恼和染污无穷无尽,他要把它们断除;学习的方法、技巧无量无边,他要把它们学尽;无上的人生愿景,他要把它完成。一个菩萨想要成佛,他随时随地都要向这四个方向努力。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人们的头脑中,菩萨要比罗汉更加亲切可爱一些。所以,现在的佛教造像中,菩萨像就往往比罗汉像要庄严。
如果你是企业家或者一个企业的掌舵人,你就要学会像菩萨一样,将所有的事情了断在起心动念之间。如果今天有人害了你,你起了一个念头想要报复他,就请你看住自己的这个念头,因为邪念不净,因缘无尽,你今天报复了别人,不仅会招来接下来的冤冤相报,而且也会坏了你自己的修行。如果你没有看住自己的邪念,后面的修行就会更加困难,你的人生也就会荆棘遍布、寸步难行。
一个人追求事业的过程与修佛的过程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请你按照菩萨修行的方法来修证自己。“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个观念运用到你的修行之中,就可以这样来认识:你的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枢纽和齿轮,应该要推动这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它不是为你个人招财进宝的机构,而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力量。
当你真诚地为一切人服务的时候,一切人都会回到你身边。只有全世界的人都认可你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富可敌国。如果你常想着讹人钱财的话,那你做一次生意封一条路,做一件事情少一种可能。你做得越久,路就封得越死。所以我们说,遵循天道和人道,才会有商道可言。
要不断地把自己爱自己、爱朋友、爱家人的种种小爱辐射开去,扩大到芸芸众生之中去,每一个人你都要想着去利益他,度化他,这才是正道。如果你内在的局限不断地困扰着你,使你无法前进时,那你就要想尽办法断除它。如果你没有远大的愿景,而只关注企业中的一些细枝末节,那么就要想尽办法来不断学习,打开自己的胸怀。只有这样,你的事业才会走向辉煌,你的人生才会是一片坦途。
我小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很大的蚂蚁窝,里面住着成千上万的蚂蚁,我用脚在蚂蚁窝旁边跺一下,那些蚂蚁就感到地动山摇一般,纷纷从蚂蚁窝里跑了出来,十分惶恐的样子,头上的触须相互碰撞,好像在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有大灾难来临了?”我就笑着在旁边看它们,觉得这些小家伙真有趣,真愚痴啊,竟然连这样的小小震动都受不了。后来它们感到似乎没有什么危险,就又慌慌张张地钻回了窝里。后来有一次,我在山东遇到了四点几级的地震,我好像感觉不明显,但是次日看新闻报道,里面说有好些人认为大地震要来了,就从窗口跳了下去,摔得半死。我突然发现,我们人类的行为不是像蚂蚁一样好笑吗?我们不就是放大一些的蚂蚁,蚂蚁不就是缩小一些的人类吗?
我们认识事物的状态,就决定着自己的一席生命。当我们只看着眼前的利益得失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就像蚂蚁一样短浅,就会被眼前的事情所困扰。当你把心打开,专注地做你应当做的事情,不要急躁冒进,慢慢积累,遵循天道和人道,那么慢慢的,一切你想要的都会汇集到你身边。
有一个一贫如洗的信徒问佛陀:“我怎样才能富有?”佛陀说:“你要布施。”他感到非常困惑:“我都已经那么穷了,还怎么去布施呢?”佛陀说:“你只要有布施的心,你的一切身体、行为都可以布施。”
当你不断地用布施的心去对待别人时,被布施的那个人就会离不开你。当他离不开你的时候,会变成怎么样呢?他可能会变成你的先生,可能成为你的客户,也可能会帮助你推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给予他们的都是爱,而人是无法拒绝爱的。这本来就是人世间最简单的道理,但是为什么我们就是会走错路呢?这就是由于一个人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个“我”,我执、我见、我爱、我慢、我痴,久久无法放下。“我爱”的爱,不是爱别人,而是爱自己,爱自己慢慢就变成一种自私。“我见”就会认为这个身体是永恒的、不变的、固有的,所以如果你生病了,你就会无法接受、诚惶诚恐。我们的身体其实和一件衣服是一样的,衣服穿破了,就要脱掉、换下来。
所以佛的思想就是让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席生命。
五、种下丰足心灵的因,待它慢慢长成
当我们的内心不够丰足、饱满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别人骂你是畜生,你就会火冒三丈,觉得别人在侮辱你。事实上你本来就不是畜生,那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言辞的影响呢?我们看到古代战场上会有骂阵的情况出现,敌人用言辞来挑衅,定力不好的将帅就会受到影响,而内心丰足、淡定的统帅依然能够坐卧如常。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足起来呢?有的人有权力,他会用权力使自己变得自信;有的人有金钱,金钱会让他感到自信;有的人长相漂亮,外表使他们充满自信。那么如果你什么也没有呢?是不是就不能拥有一颗丰足的心灵了呢?并不是的,如果你的内心充满智慧,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理想非常的高远,那么你也一样能够拥有圆满的心灵。
并不是只有出家人才需要修行,实际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修行。就好像我教大家呼吸吐纳的方法,教大家打开心量,就是再帮助大家获得一颗丰足的心,不受外界的干扰。无论你可以再这个世界上还可以存在一百年抑或是一天,只要有一天,就让自己好好地活着。我们都看过《2012》这个电影,很多人都为世界末日感到恐慌。有人就来问我,师父,是不是真的有2012世界末日的说法呢?你是不是会选择去西藏或是其他的什么地方避难呢?我就对他们说,不管未来是怎么样,地球是不是会毁灭,你在哪里就安住在哪里,好好地面对当下,积极地面对你的每一天就好了。不要总想着消极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往消极的方面想,人心就会凝聚成一个强大的负能量磁场,影响宇宙的运行。不管外界怎么宣传,你的心就是应该时刻处在丰足的状态,这样,你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黎明,因为你的心中时刻都有暖阳照耀。
你们有没有看过《我的青春谁做主》这部电视剧?我特别欣赏里面那个老太太,她总是以非常宽容、智慧的态度教育她的子女。很多人认为成功一定是获得多少多少财富,而实际上,成功只是你在经过的那条路留下的车辙印,就好像雁过留痕一样,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我在做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把目的作为一个非到不可的路标,相反的,只是想着把每一个过程走好,这样一来,反而会发现自己所做的早已经超越自己的想象,到了之前未曾预计到的样子。所以,我们就要把内心的格局打开,使自己的内心逐步丰富起来。
佛教要求我们保持一颗喜乐的心,随时去享受生活。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那么你拥有再多的名利,又有什么用呢?一个病入膏肓的国王还不如一个健康的乞丐。
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幸福与金钱、名望、香车宝马、山珍海味有关,但是你去问问拥有这些的人,他们真的幸福吗?所以我说,要感谢你所拥有的,也要感谢你所没有的。你看那些明星,他们非常有名,可是有了名,往往也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你愿意吗?再看看那些事业有成的女老板,事业上风生水起,但是很多人家庭都不幸福,她们的先生每天都在外面赌博、泡吧,甚至包养小的。她们就过来向我哭诉,说自己一点也不快乐。我就跟她们说,当你的身体健康时,不要认为它会永远健康;当你在商场上打拼时,不要以为那些钱会永远是你的;当你的家庭刚开始形成时,你就应该要想到它可能会不幸福。所以,我们要感谢自己所没有的。同时 ,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健康、家庭、朋友,这就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关于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快乐,我和大家分享一个临济宗无德禅师的公案。
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奉,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到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改进陋习,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顶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这个话头参得多好啊:呼吸、脉搏、身体、六根,就是佛法的所在,所以想要获得快乐地源头,就要向内寻。
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他能带走什么呢?金钱、名誉,全部都不能带走,带走的就是善业与恶业。善业使你在来生得享天伦之乐,恶业使你在来生遭受痛苦折磨。这个世界上,轻清者上升而为天,重浊者下沉而为地,我们想要向上寻求正向的果报,只有轻安、清净的心能够帮助你;相反,污浊、沉重的东西只能使你堕落、下沉。
六、观心如心,照见空性
修行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就是觉察,我们佛教里叫做观照。观就是看,照就是察。负面的念头起来,我们就将之压制住;正面的念头起来,就努力去推动它。这样,我们也就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转化到好的方面。在你的生活中,不遇到困难、挫折,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情况,但是很多时候,是可以让你自己去转化的,所以古人说“祸兮福之所倚”,即使是不能转化的绝坏的事情,也会有否极泰来的那一天。修行第一是一个观照的过程,第二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每一样东西都有正面和负面,清净和染污,只看你怎么选择,你选择了坏的东西,那么好的东西就自然离你而去了。
我时常说,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光明积极的人生。哪怕现在生活再难再苦,他也能够想到痛苦过去以后就是自在和光明。
以前,报纸上常常会报道那些百岁老人如何养生的故事。我们发现其实长寿的秘诀很简单,他们的生活都有这样的特性:一是亲近自然,与草木鸟兽为友;二是心平气和,不与人争世,不轻易动怒;三是积极乐观,用宽阔的心量来面对人生烦恼;四是时时精进,即使是很大的年纪,也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张飞鸟一样,一生都不要让自己停下来。所以不要以为现在什么事情都不做,一心享受,就可以长寿;实际上我们发现,工作才是保证我们具有充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
今天我的讲课就到这里结束,最后将寂室禅师对于学佛者的十种开示分享给大家,祝各位都能够在新的一年当中身心康健、精进励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一者,须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须臾不可忘失正念。
二者,须于行住坐卧,检束身心,任何时刻不犯律仪。
三者,须能不执空见,不夸自我,精进勇敢勿堕邪战。
四者,须摄六根正念,语默动静,远离妄想抛开烦恼。
五者,须有求道热忱,灵明不昧,魔外窟中施于教化。
六者,须能废寝忘食,壁立万仞,竖起脊梁勇往向前。
七者,须究西来佛意,念佛是谁,哪个是我本来面目。
八者,须参话头禅心,工夫绵密,不求速成任重道远。
九者,须要宁不发明,虽经万劫,不生二念绍隆如来。
十者,须能不退大心,洞然菩提,兴隆佛法续佛慧命。
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涂。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不论《地藏经》、《占察经》,《十轮经》也好,只要称诵地藏菩萨名号,现在结了缘,都能得到这些功德的。因为地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香道茶道花道都为生活的艺术,从贵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细节中,至今仍生机勃勃。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永远都应该以利人为前提。利人,就要从不障碍人开始做起。一九八O年三月廿一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人这个“我”是谁?是你、是我,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对因果的认知2018夏安居讲法 摘弘恩法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肯定在心里面说“我懂啊,我当然懂啊,学佛的人能不懂因果吗”。其实错了,因果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9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在加拿大温哥华,我遇到一位热心的女士,她经常照顾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行程做安排,为法会等佛事活动操心。这位女士的人事关系处理得很融洽,起初,她在我的心目中象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3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06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当某位藏传喇嘛教导一个牧民时,牧民所想要的可能只是健康、富裕的加持而已,而不是追求证悟。这类加持在西藏的环境有它的作用,就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巫术或者算命各有其
文殊花开时间:2024-09-20
弘扬律学传统 教化参悟人生荆三隆佛律,汉语意为“灭”或“调伏”,又释为“量”,所谓量罪之大小,轻重,分别犯与不犯。因此对之于律,分别有四名:灭:调伏:解脱:戒。从佛教教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1 人是有寿命的,但是命运是可以转变,问题是你相信不相信?肯不肯真干?你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干,转得很快!从什么地方转?从心上转,身是受心理的支配,“一切法从心想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2
内容概要:真心修道人,不见世人过,三岁小儿能知,八十老翁难行,愿大家多长智慧,少生烦恼,创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不妨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学佛之后,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提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1
1 四念处是观慧,戒定慧三学,它是属于慧。学佛没有智慧,你就入不了门,至少有四念处的智慧你才能入佛门,入佛门你才能够精进。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5
忏悔真正的意思,我在年轻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真修忏悔法,因为那个时候我没出家,我还在工作,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就是它的仪规,那个时候没有人教我,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4
1我们在这个世间,要不学佛,不接受佛陀的教育,这一世白过了;不但是白过了,这一世还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还有无穷的苦报自己要承当,这多麻烦、多可怜!2“心常谛住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4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星云大师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来到这“第一城”,感到特别荣幸。我虽然还没有仔细参观,就已经感到这第一城的宏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9
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1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讲的。我们世间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底下打坐,一动也没动,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华严经》,热闹非凡!你看《华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5
讲到对物,对物的恭敬,就是要把它保持得整齐清洁,这是对它的恭敬。像昨天讲到,这《华严经》上说的,桌子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这个东西我们对它怎么礼敬?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3
轮回真实案例:人生不幸真是老天不公吗? 笔者:下面两文是笔者转自无量光催眠工作室的博文。可见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或同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你身边的。为什么?因缘使然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定: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舍弃我禅师一般上,修禅者会有意或在潜意识里都把定列为修禅的目的。又由于这些人不了解定可分为正定和邪定,因此导致许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当我们深入地观察一朵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完全是由如阳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气以及时间等非花的因素构成。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这朵花正在逐渐演变成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导读:福报和罪报,使我们在生死海中沉沉浮浮。佛陀鼓励人们善行,却不鼓励人们假善行的福报在轮回中过的更好,因为那都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佛陀真正的视角在于——导向漏尽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
佛答时间:2024-08-18
第一苦:生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5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1真正修行人、真正想回头的人,他不会被环境影响,为什么?他知道环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不把这个当真,他知道不但环境是假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1
1 晓得这世间一切法一样都带不去,不再留恋这个世间,一切都放下,我们有这种认知,也算是觉悟。在我们还没有离开之前,起心动念要利益众生,跟诸佛菩萨一样。用什么样的心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1
地藏王菩萨对我们天高地厚的恩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5
修念佛法门这是释迦牟尼佛最高兴的一件事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现在我们讲这个净土法门。念佛,这叫净土法门。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那个国土。这个净土法门没有人明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5
品茶,品味,品人生。如果茶只是一杯普通饮品,恐怕不会受到那么多人喜爱。茶有内涵,不仅在于茶在水中弥漫的滋味与香气,能在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中,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04
慢慢品茶,回味人生,一片小小的茶叶就像人生的沉浮一样。人的生命是一次旅行,犹如一片茶叶,在风雨中同行,根植于土地,亦将回归土地,与天地同眠。在我看来,茶叶的辉煌
品茶论禅时间:2024-08-04
每天与您分享佛法,感悟人生! 欢迎您的加入! 点击日期后面(辽宁省明月禅寺)即可关注 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却是一种心境。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28
昨晚听家里人说,老家的蔡伯母过世了。前几年,她的丈夫(蔡伯伯)喝农药自杀了,她一个人住着,最后死在出租屋里,死了都没人知道。她生前有五个儿女,都几乎不管她,来看她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7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5
人生最大的快乐佛陀对那四个新出家的弟子说:「那位普安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个国王就是你们四人的前身。你们前世已经讨论过相同的问题,怎么现在还不懂呢?」四个新弟子听了
情感世界时间:2024-07-25
茶是中国最普通的饮品。“香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茶与水的结合才能尽显茶的本色。茶,是叶与水的共生物,是人生与心的半导体。 1、茶之水雪夜,兀自观雪于
茶的知识时间:2024-07-22
一段美好的婚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为婚姻美满,所以你可以心无旁骛地把重心放在生活上;因为婚姻美满,你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享受他人不时投来的羡慕目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