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践行“心灯不灭”的体会

态度方法 2020-04-04

正值清明到来之际,绵绵不断的雨天,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这首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年清明之时,只要有阴雨绵绵,除了想到这首诗外,我还会想到给已故亲人上坟的场景。上坟,不单是在坟头除草和添土,也是一种缅怀先人的方式,让后辈子孙们不忘祖辈的养育和培育之恩。

今年的清明,还是与往年一样,阴雨绵绵,总会让人有些触景生情,有些伤怀。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每年这个时候,后辈们都会一起来到先辈的坟前,把坟头草清除干净,然后添上一把新土,表达敬意和感激,也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护佑子孙们平安。

在奶奶的坟前,情不自禁地想到她还活着的样子:她慈祥的笑容,她和蔼可亲的神态,她的一举一动都历历在目……回想起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岁月,她总是百般地照顾我,怕我饿,怕我冷,怕我不快乐……那已经逝去的一幕幕,都在眼前再次展现。

奶奶生前是一名土游医,乐于助人,哪家小孩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只要找到她,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并尽心尽力把他治好。因此,在邻里乡里,都有一些小名气。她在一生当中,给人看病治病也积累了不少善德。也许,正因为她行善积德,所以在临终之时,她平平静静地走了,没有任何疾病的痛苦,就如同睡着一般安详……

就这样,她静静地走了。如今,在我面前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大大的土堆,而她就永远沉睡在这个土堆下面。我久久地凝视着面前这个土堆,再次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奶奶的一生,也如多数人一样为生活奔波劳碌,艰苦劳作,生儿育女,把我的父辈们拉扯大,还把孙辈也照顾大。可是,等到儿女孙子都长大成人、独立的时候,本应该是她享清福的时候,她却撒手而去,什么也没留下,什么也没带走。从此,在我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她的笑容,没有了她的声音……想到这,我的泪水,禁不住哗哗直流。

奶奶的一生,生儿育女,建造房子,创造生活,该有的都拥有了,在最后的时刻,两眼一闭就走了。现在,除了眼前的这个土堆,再也找不到她的一丝一物,什么都没有了。

此刻,我一边拔草,一边添土,一边思考,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都要经历些什么?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后,创造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死了以后却什么东西也带不走?人生在世几十年,该来的来,该去的去,不留一丝眷恋,不带走一沙一尘,这才是潇洒的人生。也许吧,该来的时候来过了,该走的时候自然也就离去了。

人啊,几十年的生命,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虽然在时间上来说,也是非常短暂的,可是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对自我的成就却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略论》的业果原理后,我明白了“前世因,今生果”。所以,在今生,多做一件好事情,就多一份善缘,多积一份福德,多一份善报;反之多做一件不善的事情,也就多一份恶缘,多造一份恶业,多一份恶报。

所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今生再多的金钱、再好的名誉、再高的地位,等到人死之时,一样都带不走。唯有一生当中,所作所为的好与坏,善与恶,会了留在后人的心中,也会成为生命去向的业力。

更新于:2020-04-04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