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净视频:念佛时间有的是,只怕你无心

佛学视频 2020-04-11

568经:本经主要叙述质多罗长者请教迦摩比丘有关“行”等一些问题。

一、有关“行”

1、问:“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答:“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身、口、意三业。

2、何谓身行、口行、意行?

答:出息、入息(呼气、吸气)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3、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想、想是意行,依于心、属于心、依心转,是故想、思是意行。

质多罗长者补充:“觉、观已,发口语,是觉、观名为口行。想、思是心数法,依于心、属于心想转,是故想、思名为意行。”

二、寿、暖、识

问:有几法——若人舍身时,彼身尸卧地,弃于丘冢间,无心如木石。

答:寿暖及与识,舍身时俱舍,彼身弃冢间,无心如木石。

寿、暖、识三者,是组成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如果此三者一旦失去,就成了被舍弃的纯“物质”的东西,等同于荒冢间的“木石”。寿为命根,暖指体温,识指六识。

三、死、入灭、正受

1、问:若死、若入灭尽正受(入初禅以上的禅定,为正受),有差别不?

答:舍于暖寿,诸根悉坏,身命分离,是名为死。灭尽定者,身、口、意行灭,不舍寿命,不离于暖,诸根不坏,身命相属,此则命终、入来正受差别之相。

2、云何入灭正受?

答: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3、如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4、云何为出灭正受?

答:出灭正受者亦不念言:我今出正受,我当出正受。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5、起灭正受者,何法先起?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从灭正受起者,意行先起,次身行,后口行。

6、入灭正受者,云何顺趣、流注、浚输?

答:入灭正受者,顺趣于离、流注于离、浚输于离,顺趣于出、流注于出、浚输于出,顺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输涅槃。

注:顺趣为随顺地流向,流注即流向,浚输为疏通渠道。

7、住灭正受时,为触几触?

答:触不动、触无相、触无所有。

8、入灭正受时,为作几法?

答:入灭正受者,作于二法,止与观。

在本经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死亡与入灭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论点。同时,我们也知道,如果要修习禅定,就必须修心止与观二法,这也是中国天台宗的修行法门的两大基石。当我们一旦进入到禅定(正受)状态,由六根对六境所产生的六触也就消失了。因此,本经中虽以一问一答方式,但是其中却向我们传递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佛教根本理论。比如说,“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起灭正受者,意行先起,次身行,后口行”,这些都是为后期的部派佛教甚至后来的大乘佛教的理论奠定了基础。由于经中所阐述的理论十分抽象,没有禅定修习体验者,是根本弄不彻底的。(11.29)

更新于:2020-04-11 15:5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