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对初心和方法的反思

态度方法 2020-05-02

皈依,是我们每天都要修的功课。皈依仪轨是个完整的“套餐”,每个环节都是精心设置的。我们只有学会随文入观,修起来才会有力量,定课质量才能上得去。

皈依共修包括前行、正行和回向三部分。发心、忏悔和七支供是前行,观察修、安住修和发愿是正行(其中念诵三皈依是安住修,念诵之前的思惟暇满义大、念死、念三恶道苦、忆念三宝功德是观察修),最后是回向。

我分享下对观察修环节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在《道次第》的安排中,暇满放在道前基础,念死、念三恶道苦则放在下士道。道次第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的,下士道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基础,中士道是上士道的基础,而道前基础则是整个道次第的基础。同样内容,在不同阶段,观修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是不同的。我的理解是,在皈依定课中,需要把观修的重点聚焦到“皈依三宝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上,否则就很容易散掉。

比如暇满义大,在下、中、上士道都可以观修。在下士道,可以通过修四法(须修、能修、今生修、现时修)来培养增上善心,在中士道是发起出离心,在上士道则是帮助培养菩提心。而在皈依定课中对暇满义大的观修,其着力点在于认识到,“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实现暇满人生的重大意义”。

同样地,思维念死时,通过对三根本、九因相和三决断的观修,在下士道是帮助我们破除对现世的贪著,在中士道是帮助我们破除对人天的贪著,在上士道则是引导我们从希求个人解脱转向要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解脱,彻底破除对“自我”的贪著,唯愿众生离苦。而在皈依定课中,观修的着力点则在于“对三宝生起猛烈的皈依之心”。正如导师在仪轨中的引导所说,“在死亡面前,我们现有的一切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三宝才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永久的价值,永久的意义,才能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死亡,超越死亡。”

念三恶道苦,在下士道,是通过对恶道苦的观修而不敢造恶趣之因,在中士道则上升为对整个轮回的出离之心,在上士道则进一步推己及人,生起要帮助一切众生脱离三恶趣、脱离轮回、走向觉醒之心。而在皈依定课中,观修的着力点则是“深信唯有三宝能救”,观修自己“在没有解脱前,在无尽的轮回中曾经造下的三恶道的业,必须通过皈依三宝和修学佛法,才能避免沉沦。”

忆念三宝功德也应做类似观修。

当然从整个道次第的建构,不论是思惟暇满、念死、念三恶道苦,也不论是道前基础、下士道和中士道,最终都是为导向菩提心服务的,包括皈依三宝也是如此。

比如在安住修部分,导师引导我们要“观想六道一切众生跟我们一起在念,并念念融入十方三宝的无尽功德中”,我理解这就是一个大乘菩提心的观修,是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三宝为中心和以众生为中心的观修,同时也是前行中七支供观修的延伸,也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从有限到无限,从有相到无相,从有我到无我的无上观修。

经常听师兄提到,在“观想六道一切众生”的时候,会比较具体地观想某一个或某些众生,甚至是很清晰的场景。我的个人理解是,既然是无限的观修,最好还是从个别的“相”中跳出来,以一切众生为所缘比较好。

另外,上述的四项忆念在观察修和安住修中的要求是不同的。正如导师在八步三禅和略示修法等多处所开示的,“当心能够安住在正见和正向心态中,就持续、稳定地保持这一状态,不再观察。否则,反而会使心趋于掉举。”也就是说,观察修尽量要在念诵之前完成,进入到念诵之后就不要再继续观察了。

当然,刚开始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观修到位也有难度。这就要求在平时要多进行相关的观修,包括在修学到相关内容时,要一步一步学到位,这样定课过程中就容易跟上导师的节奏,随文入观。

皈依定课的观修可深可浅,尤其对同喜刚开始修皈依的师兄,许多内容还没有完全展开,有些观修可能暂时做不到很深入。我的建议是,安住在自己当下的修学进度即可,不要着急。即便对三恶道苦等一下观修不起来、对轮回不能深信等等,都没有关系,哪怕是观察自己当下的苦和日常生活中的轮回,包括当下因果和心灵因果,都是可以的,这也是导师慈悲善巧的地方。所有这些,随着修学的深入和定课时间的积累,体会将会越来越深。

不过,即便是《皈依修学手册》里的内容,其实也已经很丰富了,只是对很多师兄来说,想一下吃透并不容易。

更新于:2020-05-02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