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要解——不增不减义
白云禅师
这单元要介绍的是“不增不减”,在法要上它虽与“不垢不净”差不多,但境界却不相同。
谈“增与减”还是关系到人我分别的问题,举一个经典中的例子来说:你点了一盏灯,许多人都藉由你的灯,将手上的灯点亮,而你的灯所发挥出来的光是无限量的!因为,就原来灯的本身来看,并没有减少什么或增加什么,所以是“不增不减”。表面上看好像有增──增加别盏灯的光,其实这是从相来谈它的概念,若从实质上看则不一定!好比:为了使灯亮着,一定要有维护它亮度的力量,也就是要有油、有电、有充沛的能源,这能源不一定是什么,但是以你的灯来说,于相“不增不减”,点燃多少人的灯都不成问题;可是有一个问题:你的灯的能源会不会因此而减少呢?好比一个罐子装满了汽油,上头点燃了火,为了让灯续燃,汽油当然会愈来愈少,从汽油本身来看,是不是减少了?那什么时候才是增呢?当然是罐子里的汽油慢慢减少之时,为了要维护灯的燃着再加油,能量因此又增加了。
可见,于原来的本体,时间久了还是会起变化,有增加、减少的现象。最初只看一灯引燃千灯,似是不增不减,事实上维护灯燃亮的力量,还是有增有减的。可见于相、于实质上看,原来是两个东西,且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依原来的量而言,分给别人,让别人的灯引燃,从表面看没有增减的现象;但以维护灯燃亮的力量来说,却有增减,可见“不增不减”不是单从表相来肯定的。
再举“饱与饿”的例子来谈,我经常喜欢谈吃饭的问题,如果认定“饿了”是减的现象,“吃饱了”是增的现象,那也说不通!为什么?因为饿是因为没有吃的缘故,饱是因为吃了,所以依吃而言,“饱与饿”不是增减现象,吃才是力量,就像刚刚说的,要维护灯的燃亮,能源才是背后的力量,灯点燃只是一种现象,如果把两者混为一谈,那么“增减”的道理就说不清了,但在般若学上,这还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佛法而言,“如来藏”是一个人造作之后完成的结果,也是一般人所说的“记忆”,它存放了许多学习之后所得的知识经验,因此如来藏就有不增不减的现象,为什么?源于记忆,认识字、学会了写字、还能完成一篇文章,一定是依凭记忆里的一些字词,编成文句,进而完成一篇文章,那么是不是记忆里的东西就因此不存在了?其实,并未减少!那什么时候是“增”?什么时候是“不增”?所谓“增”是不断地学习,增加我们的知识经验,但会不会有一天脑袋瓜子也装不下呢?并不会!因此以记忆来说(我们讲的如来藏),它有这样的一个现象:你学习的再多也装得下,绝不会因为知识经验增加了就承受不了,可见,如来藏有“不增不减”的现象。
“如来藏”就像天空或太空一样,也是我们常说的“虚空藏”,但为什么以虚空来形容如来藏呢?看看天空里的日、月、星、辰及风、云、雨、电,当晴空万里时,天空中什么都没有的时刻,难道天空就因而减少了什么吗?如果真正减少了,是不是狂风暴雨来了,天空就会有很多狂风暴雨,而一旦狂风暴雨过去,天空又少了什么?所以,以虚空本身来说,当风云雨电来时,并未增加什么;消失了,也没有减少什么!以虚空而言是一个不增不减的道理;虚空本身并不会去分别什么是“风、云、雨、电”,什么是“日、月、星、辰”,会分别的是每个人的那个“我”。
究竟谈这些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人往往会去执着、计较一些什么,比如:于五欲“财、色、名、食、睡”会产生贪欲,也会懈怠、放逸。其实在人生的过程中,来到这个世界,来时并没有带来什么,走时什么也没有带走!所以,来去之间并没有增减的现象。那么,什么时候才有增减?那就是在执着自己有多少钱,希望钱愈来愈多,名位愈来愈高的时候.....这当中就有增减!所以,可以发现“增减”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并不会永远存在,但人往往会去执着,比如刚刚说的,如来藏里增加了很多知识经验,如果把这些知识经验运用出来,难道就会减少什么吗?没有!可见,佛法谈这些,是告诉我们不要太过于计较与执着,人的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活着的过程中,因为是众生、因为世间法的关系,才有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须从世间法中出离,一旦遇到了这些过程,不妨自然一点、自在一点;否则,看自己处的环境比别人差,就会怨天尤人,认为别人的学问不及我,智能不比我高,为什么际遇都胜于我?如果以这种方式看问题,则会埋怨别人,认为老天不公!其实,娑婆众生因业来到这个世界,既然带业而来,就必须承受业报!而业有善、有恶,因此就会有苦、乐,如果真正透悟人生,自然了解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寒暑,一切现象只不过是过程罢了。
所以,“如来”究竟之义是如此地来,如此地去,来来去去,永不休息;说明来时,什么也没带来;走时,一切都带不走!众生即如此来来去去。如果懂得这些道理,深入法义探讨,就不会像原来那么的计较、执着了!认为我现在升官了,比以前更有钱,或者我现在做生意失败、做官被撤职查办了,尽在这上面打转,就会忘了本来增加什么、减少什么,都是自己的那个“我”在分别,绝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把握了增减的道理,就知道关键在于虚空的究竟之义,垢与净也是如此。
了解了增减的法义,在修养上又要怎么去运作呢?通常谈烦恼与菩提,烦恼未显现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烦恼?烦恼消失了,是不是烦恼就真的减少了?事实上未必!假使把烦恼摆在人的某个地方,能把握的也是一些现象而已,还有一些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实上,如来藏里面,有业就有烦恼,业经过修养才会慢慢减少;因为已承受过业报了!如果没有减少,那是因为人会在受报的时候,再造作成业,比如:本来面对一个受苦的环境,会心不甘情不愿的逃避,为了离苦趋于妄乐,再次的犯错,好比贪污、抢劫...什么都来!这岂不又造作成业吗?因此,原来承受果报,本可使业慢慢减少,却随业再造业,反使业增加,其中就有“增与减”的现象。以自我而言,本来受报就不应该再去造作,这样业才能清净,可见对原来的如来藏而言,就像虚空般,并无增减的问题存在;若有增减,是缘于“人”的自心造作之故。
把握“不增不减”的道理再去修养自己,佛性的本有就会完全展现,那时,你的那个“我”已不存在了,就不会去计较、执着,那还有什么增?什么减?可见,一切烦恼还是来自于那个“我”。所以,谈佛法有一个基本问题,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那个“我”!我也经常说:“修行办道是自己的事,是个人的事,不是别人的事”!它的道理就在这里;但人往往会忘了自己,徒在相上打转,不愿在知见、修养上下功夫,且不管“愿”与“不愿”,日子还是要过的!你能说眼前的一切都跟你没关系吗?不可能!只要是人都带着业来到这个世界,既然带业而来,想不造作、不受报都不行,可见,其中就有增减的基本问题存在,那要怎样才能清净,达到“不增不减”的境界与修养?这就不是单纯的相上的问题了!只不过过程是一种现象,“因与果”是一种感果缘因的现象。在佛法中,才会称修行的人叫“净业行人”,意指清净业的修行者。所以,如果不从事修养、清净自己的业,业会永远存留在那里,等业报显现时,还会去抗拒,认为自己不该受这些苦!但若抱着理所当然的态度,听天由命呢?也不行!因为那还是一种愚情分别。我曾经说:当业报显现的时候,要欢欢喜喜去承受它,但是业报显现是件很痛苦的事,谁又欢喜得起来?能欢喜面对必须凭什么?!必须懂得道理进而着手修养才能办到;何况欢喜之余也不只是受报而已,要能明白“一切的业是自己过去所造的,如果现在承受它,以后这个业才没有了!”如果所有的业报都能让它消失,“业”不就可以慢慢清净了吗?也唯有业清净了,才能成佛、成菩萨。
可见,业之外还有“道”,道与业的显现、消长是:“道”增加了,“业”就减少了;“业”增加,“道”就会减少,但这还是不出人的行为造作,如果能达到业完全清净,道也不需要了,是不是就是“不增不减”的境界?如果还有业,需要道来化解,那就还有业与道的存在。可见,业多,道少;道多,业少,还是业与道的关系,其中就有增与减的现象,一直到业尽了,道也不需要了,那才到达“不增不减”的境界。因此,若烦恼是业,菩提是道,可以从中发现“不增不减”的道理,如果只在名词、理论上徒说一番,以为自己真的像虚空,当风云雨电来时不认为多,消失了也不认为少,但究竟虚空不是你!所以要修养像“虚空”一样,一定要去下功夫。
因此要把握“唯识学”说的第八识,般若学里的如来藏,了解增减是因为有“我”,如果“我”清净了,增减就不存在了,那才是“不增不减”的境界。如果还有增、有减,还是需要去修养!因为其中仍有分别、计较、执着的存在。只有业清净了,最后连道也不需要了,到达涅槃的境界,无增也无减的修养、境地,那才是“不增不减”的法谛。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布袋契此布袋契此(西元?─九一六年)传承不详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二篇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径山道钦径山道钦(西元七一四─七九二年)牛头法融──牛头智岩──牛头慧方──牛头法持──幽栖智威──鹤林玄素──径山道钦唐杭州径山道钦(亦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无明慧经无明慧经(西元一五四八─一六一八年)青原下三十四世无明慧经禅师,抚州崇仁裴氏子。生而颖异,智种夙彰。九岁入乡校,问其师卅︰「浩然之气,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雪义存雪峯义存(西元八二二─九○八年)德山宣鉴──雪峯义存福州雪峯义存禅师,泉州南安人也,姓曾氏,家世奉佛。师生恶荤茹,於襁褓中,闻钟梵之声,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昨日罗刹心 今朝菩萨面罗刹与菩萨 不隔一条线 南宋时代净业禅师,四川人。年青从事屠宰业,一天,准备杀一只母羊,幼羊把刀含着跪在地上,好似替妈妈求饶命。师一见深受感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8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云谷法会云谷法会(西元一五○○─一五七九年)南岳下三十二世云谷法会禅师,嘉善胥山怀氏子,生於弘治庚申(西元一五○○年),幼志出世,投邑大云寺某公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杨岐方会──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克勤圜悟──大慧宗杲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宣城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震华法师是近代杰出的佛教教育家、思想家、佛教史地学家。曾任镇江竹林寺方丈、竹林佛学院院长,上海佛教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上海佛学院院长等职。今年是他圆寂四十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6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豫章海昏张氏子。幼依盘和尚受教。登戒。预药山法会。密契心印。一日山问。子去何处来。师曰。游山来。山曰。不离此室。速道将来。师曰。山上乌儿头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宗赜禅师宋代长芦宗赜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陈氏,把他带往舅父家中抚养。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长芦秀禅
孝的故事时间:2024-10-31
替人背黑锅的白隐禅师白隐慧鹤(1685~1768),日本临济宗僧,骏河(静冈县)人。十五岁出家于松荫寺(静冈县骏东郡原町),平生不喜名利,曾游历诸国,羡慕农民生活,故终老于田舍之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研究所 董 群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宗经,从大乘佛教伦理的角度看,也是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黄龙悟新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死心悟新禅师,黄龙祖心禅师之法嗣,俗姓黄(亦作王),韶州曲江人。悟新禅师天生左肩上有一块紫肉,右袒如穿僧伽梨状,众人皆谓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23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支遁大师的般若性空思想蔡惠明支遁大师(三一三—三六六)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是东晋时代的高僧,当时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郎色宗(学派)的代表人物。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鬼神守护 岂能懈怠 (宋 光孝安禅师)宋朝光孝安禅师,一次在定中看见寺内两个僧人靠着栏杆在谈话。开始有天神在旁护卫并倾听,过一阵便离去;一会来些恶鬼,唾骂他们,并扫他们的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17
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四、略评释印顺以人本之立场阐明其“人间佛教”思想,并以之抉择、判摄全体佛教,在相当多的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佛教相异之旨趣。下面就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禅宗思想渊源 第十章《涅槃经》与禅宗思想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了佛教思想?中国佛教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佛教理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不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分析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思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30
惠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着作问世,但观点并不一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石车通乘禅师悟道因缘嘉兴金粟石车通乘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朱,浙江金华人。通乘禅师少时即栖心祖道,有出世志。曾经偶然阅读庞居士问石头希迁禅师不与万法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祥符清海禅师悟道因缘吉州大中禅符清海禅师,太平佛鉴慧懃禅师之法嗣,生平未详。出家后,栖心宗门,遍参禅德,后投佛鉴禅师座下请益。一日,清海禅师入室参礼佛鉴禅师。佛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白杨法顺禅师悟道因缘抚州(今江西抚州)白杨法顺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文,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出家后,依止佛眼禅师。一日,佛眼禅师为众普说,举傅大士《心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释迦牟尼佛当初也得跟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学,跟好多的佛,学了很多,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是要经过学的。犹如在暗室中有宝,不能见暗室里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任运灵觉在诗心——寒山和合思想探究荆三隆摘要:寒山修悟的“灵觉心”是以传统文化的“正心”思想为出发点,在儒学“动心忍性”认识的基础上汲取了道家自然顺性的“无为之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淮海原肇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径山淮海原肇禅师,径山如琰禅师之法嗣,俗姓潘,通州(今江苏南通)静海人。原肇禅师十九岁出家受戒,后投径山如琰禅师座下参学。初礼径山,如琰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19
洞山守初禅师悟道因缘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禅师,云门文偃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一度行脚四方,遍历禅席。后投云门文偃和尚座下。守初禅师初参云门和尚,云门和尚便问:近离甚处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18
泐潭善清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泐潭草堂善清禅师,黄龙祖心禅师之法嗣,俗姓何,南雄州(今广东境内)人。出家后,游方参学。初礼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大沩慕哲真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18
木陈道忞禅师悟道因缘宁波天童山翁木陈道忞(min)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林,广东潮州荼阳人。道忞禅师幼时即显宿慧,一日,读大慧宗杲语录,忽然回忆起前生云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9
普照一辨禅师悟道因缘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普照一辨禅师,襄州鹿门自觉禅师之法嗣。一辨禅师出家后,精究内典,贯通宗乘,后投襄州鹿门自觉禅师座下参学。一日,一辨禅师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9
鬼逼禪师,本来是个专门赶经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夜,才踩著月光归去。某一晚,他刚赶完一堂经懺,回程中路过一户人家,院子里的狗不断地向他咆哮著,他听到屋子里传来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08
慧林怀深禅师悟道因缘东京慧林怀深慈受禅师,长芦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夏,寿春府(今安徽寿县)人。怀深禅师出生时,祥光满舍,文殊坚禅师远远地望见,还以为是起火了。第二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