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道场 广结善缘
2010 年 7 月 10 日,学诚大和尚在明心阁对讲师开示。
各位同学、各位同修:
借着今天讲师上课的因缘,给大家讲一段开示。我们今年常住的主题是“安住道场,广结善缘”。这几个月来,我们常住各方面的工作、事业都在发展,大家也很发心,努力护持。目前我观察到,大家虽然也在勤修善法,也做很多的善事、好事,但是内心依然还是不安住。所以我们今天就是要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什么一直学佛法,乃至出家,当义工,当召集人,当这个小组、部门的负责人,非常努力,非常付出,但是内心越久越不容易安住,它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子?如何来安住?
我们做了很多的善事,勤修善法,都是因为种种的因缘。比如,我们法师通知说下午做什么:出坡、念经、研讨、放生、拜佛……也就是说,常住有种种的规定,上面有负责的法师、负责的同修的拉拔,同行之间的促进,我们才去做的。从更重要的缘起来说,因为有了道场,因为有了三宝,所以我们这个心才能发得起来。那你下山了,在家里,人就不太容易长期稳定来发这种心。我们带动的同学、负责的同学,要有什么样的内心力量的源泉,内心才会源源不断有力量?如果我们内心没有力量的源泉,那你内心很容易就枯竭了。刚才讲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发了好心,发了善心,那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因缘我们发心了。外在的因缘是不断在变化的。人也好,事也好,环境也好,都是变化的。而我们往往就会认为,我需要什么因缘,我才要发心,现在不具足这个因缘,所以心发不起来,或者我不发心了,没办法发心。刚刚学的人一到庙里边,庙里边的所有的人、事、环境,都能够成为自己发心的一个因缘、一个善缘。但是你学久了以后,反而会认为这些因缘好像都不能让自己发心,反而会妨碍自己发心,那这里面就是我们心有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心会有问题?我们凡夫的心本来就是有问题、有烦恼的,有烦恼就是有问题。我们在佛门里面待久了,学久了,自我的意识就会很强,认为我自己要怎样用功,自己要怎样发心,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带动别人、影响别人、帮助别人,不知不觉自我意识就很强。你内心的这种自我意识很强,你表现出来的我相就很突出——你心怎么想,你外在就怎么表现,就有我相。对别人,你就认为别人应该怎么样子,不应该怎么样子,就有人相了。看到别人的相跟自己内心的这种相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保持距离,甚至你就会躲避,你就会反弹,那你就伤缘。今天伤一个,明天伤一个,后天伤一个,慢慢地,同行善友全部成为自己的冤家。再往下,你认为大家应该怎么样,我这个组、我这个部门应该怎么学、怎么修,应该怎么努力,应该怎么配合,那你这个是众生相。你内心看到种种人,看到种种众生的假相,并且外在种种的相和你内心种种的众生相不一致,那你自己就会越来越苦。时间长了,觉得这个也看不惯,那个也看不惯,所有人都看不惯、看不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是从空间的概念建立起来的,寿者相是从时间的概念建立起来的。从时间的概念建立起来是什么意思呢?你今天心情好了,你说这个同学挺好,挺发心,表现不错;今天心情不好,你说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也不行。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内在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执在作祟、作怪。这个我执,它是很难断除的。我执、法执,我执断不了,那法执更不可能断了。我们学佛法就是为了破执著。
破除执著,第一个就是我执。我们在道场当中,执著说我们要有外在的什么条件,庙里边应该怎么规定,制度应该有多严格,应该要多少个纠察,佛堂里面应该怎么样,斋堂里面应该怎么样,寝室里面应该怎么样,教室里面应该怎么样,房间应该怎么样……这些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能修行。这个自己的想象有可能做到吗?我们没有去考虑,我们这个道场、我们这个班、我们这个组,大家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才能让这种结果出现。所以大家做了很多的善事,发了这种善心,都是因为外在的历练对我们的帮助、对我们的加持、对我们的提策。也可以说我们凭借了外在种种因缘的力量,我们的心才发得起来。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力量,我们的心就发不起来。
学得比较久,住得比较久,外在的条件不足以让我们的心发起来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不安住。环境熟悉了,不足以促进自己来发心,那就说明我们的心烦恼现行,一天到晚都烦恼现行。所以前面的这种善心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弱,善心、善念、善法力量越来越弱。因为你善心、善念、善法力量越来越弱,就不足以跟外在的善缘相应。外在客观环境的善缘,你就不相应,你就不能凝聚这种善缘。反过来说,这些善缘由于我们烦恼的原因都会变成恶缘,对你来讲都会变成恶缘,那你就不能安住。所以,我们第一步勤修善法;第二步,我们安住自心。心不安住,心不安稳,要让它安住,要让它安稳。也就是说我们内心安住,内心安稳,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来勤修善法,广行布施,否则你绝对做不久的,做不长的,也是做不好的。
那我们内心怎样做到安住呢?内心怎样做到安稳呢?也就是说,除外在这些条件对我们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以外,我们内心还要有真正的东西,真正有法的力量,那我们才能够安住。我们学法学久了,自己就要常常去反省、思考,我们内心当中有几种什么力量,哪怕只有一种、两种,能够持续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这种力量都是持续不变的——这种力量同自己接触以后就永远存在了,它不会改变了,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了。我们要常常去反省、去思考这个问题。
在一个班当中、在一个组当中,你觉得这个人学得不好、那个人学得也不用功,大家学得兴趣都不高,大家都很不理想等等,那怎么办?过去有一个人去问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你天天念佛,你有没有看到有人往生西方?”印光大师说:“哪怕没有一个人往生,整个世界人都没有往生西方,那我一个人也要往生西方!”就是说祖师大德,无论是哪位祖师大德,乃至世间的人,他有成就都是因为认定了宗旨以后,他不变,他不变才会有目标。世间有一句俗话叫做“谋定而后动。”自己没有想清楚我到佛门要干吗,我这一辈子要干吗,那所有自己造的业都是烦乱的。
你知道要盖一个房子,先要把这个图纸画清楚,准备盖一个什么样的房子,然后你再一点一点建设。整个人生也是如此。我们社会上讲经营,经营人生。经营人生不是经营今天,不是要把今天的事干得怎么样。经营人生就是经营未来,就是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这种经营人生也不等于说是经营今生,这个人生,生命是无限的。就是让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好,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光明,自己的未来越来越有希望,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坚定,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坚强,自己的这种境界、暇满越来越圆满,这才是对的。如果我们把人生、把未来锁定为只有今生,只有今天,那我们发心学佛就会很成问题。这人生是一直尽未来际的。在所有这些比较重要的概念上认识清楚,我们自己才不会迷惑。
我们未来人生的经营需要种种条件,这种种的条件我们怎么来创造、怎么来结缘,跟我们的心有关系。我们要改变外在的环境,佛教讲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所以说我们先要改变自心,就是经营自己的未来,然后来圆满各方面的环境,各方面的依报,这些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改变我们的自心是很难的,非常难!为什么非常难呢?因为内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心。它不是物质,不是有形相的东西,它无有形相。心是一种力量,心是一种作用。这种力量,这种作用,怎样才能够把握、体会到它的规律性,把握、体会到它的自觉性、主动性、它的一种灵活性、它的善巧方便。
我们学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是觉悟的道路,觉悟的人走的路。觉悟的人走的路,与不觉悟的人走的路是不同的。同样走在路上,每个人干的事不一样。在马路上,这个人去这里,那个人去那里。他做的事不一样,发的心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学佛法,需要真正意识到我们凡夫道与圣者道是不同的。我们现在做的种种的善法、好事,还都是在凡夫道的这个范畴,还都是在积聚资粮的这个范畴,还都是在世间善恶的这个范畴里,还没有办法真正面对、认识自己内心的世界,那这个就更难了。一个人不能安住,怎么能够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呢?不可能的。整个身心都是乱动的,那我们这个心怎么能够观察得到呢!身心只有安住以后,才能够观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我这个念头是怎么起来的?念头是怎么灭掉的?这个念头为什么会持续?为什么会等流?我们等流的是什么念头?是什么力量?……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心上面的功夫。我们学习《广论》就是修心!历事练心,事修理观。没有前面的事修,你就关起门来拿一个空道理坐在那边想,是想不出来的。只有通过事修,我们才能够慢慢进入到理观——这是事和理的关系。事修的部分需要种种的资粮条件具足,才有办法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得到安稳。身心安稳以后,你同周围的环境、师法友的缘分就越来越好。在一个道场,久住就有缘,久住就有道。那这个道场的所有的同行善友、善法的力量对于我们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早晚做功课、念经、出坡、用功、研讨,氛围就越来越浓,这种力量就越来越大,不知不觉对我们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没这个环境,你在家里,慢慢地心就提不起来了,兴趣就没有了,心就发不起来了,就没办法再发了,信心断灭了,没有信心了,信心微弱。为什么佛法很强调信心呢?“信为道源功德母”,它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我们这个讲师班,当讲师都是要去帮助、带动、服务我们更多的同学们、居士们。只有我们自己让人家感觉到非常安稳,别人才会向我们学。如果人家都感受到你身心不安稳,那我们对别人的引导和帮助,非常容易把自己的烦恼再加给别人、传递给别人。你同样讲一句话,不管你讲的是什么,是佛经上面的话,还是世间上的话,或者其他什么话,要看你的起心动念,此时此刻你的心态是什么,你的心性是什么,你内心的境界是什么。我们自己内心能不能非常清楚、非常分明,自己内心能不能做得了主。如果我们自己内心做得了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说这个话对对方有什么帮助、对别人会产生什么效果。我们如果把握、了解好了,我们说的话才不会伤害别人。如果不是的话,可能我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我们说出来的话,乃至说出来的全是佛法,都有可能对对方造成反面的作用。因为我们内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佛法的一个清净境界,那么你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会是有问题的——有问题就会染污别人的心。你一说,别人听进去,他就会感受到这个信息——佛教叫种子,接受成他的种子了。
所以这个名言概念是要来传递佛法的一种境界的,佛法的一种种子,要来传递佛法的内涵、本质。名言概念本身不是佛法。我们跟人说话也好,乃至我们读经也好,吃东西也好,走路也好,大部分的人第一念是清楚的,第二念、第三念就糊涂了。什么叫做第一念清楚,以后就糊涂?你到斋堂,你第一个念头,知道自己在吃饭,吃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东西,脑筋、思想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讲法的时候你知道在上课,一上课了,你的心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心不是在上课。大部分人只有第一念清楚,第二念开始就糊涂,越来越糊涂,无论做什么就越来越糊涂,这个就是内心不安稳的表现。所以说就不容易进入到这种状态,不容易进入到这种境界。然后越学就觉得越苦,越苦他就不学了。不学的话,就是不造善、不造恶——他不造善业,也不造恶业,不造善不造恶就是无记状态。他不知道怎么办,就吊在那里,就越来越苦,是不是?这个要很注意!否则,到庙里边来就麻烦了。庙是修行的地方,不是来玩的,这是绝对的。
修行绝对要靠功夫,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历练。所有的一切,全部靠心的力量,不是靠身体的力量。心的力量能够影响、带动、承担一切。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行菩萨道,要有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广大包容心。只有包容,你慢慢才能影响、改变、帮助别人。菩萨就是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然后来成就自己。菩萨也是无有形相的,不一定说要怎么做,或者说一定要那么做。外在的相是可以不断改变的,但是我们真实的发心是不能动摇的。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生命的把握,必须非常清楚。所以我们学佛法要把这些根本的东西掌握住:信心啊、三宝啊,然后是自己的这些我执、法执,必须要认识得很清楚。认识不清楚,就会成为自己的障碍,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学佛法就是要慢慢在这些方面去努力,去用功。
这也是我在这一段时间观察到大家的一些现行的问题,讲出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让大家意识到是不是我们有这样一些问题,有这样一些现行,然后思考该怎么办。每个人都在这些问题上面来查找自心,首先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安稳起来,身心得到安住,然后再去行善法,成就善法,这种善法就会越来越圆满!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在地狱门口守着说:这是我的弟子,他信仰过我,不让他下。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为避嫌疑筑屋田间,坚持不懈苦修廿年。不近女色财心未断,廿年之功一朝丧尽。江苏省崇明岛(今属上海)高石桥有王氏兄弟二人,长兄已忘其名,小弟名曰和尚,父母双亡。长兄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一品,是讲药王菩萨所修的最难行的苦行;这种苦行,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一位菩萨,他已经证果成菩萨了,以前不叫“药王菩萨”,是叫“一切众生喜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4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多念这两位菩萨?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两位菩萨专门发心在娑婆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摆正自己的位置佛法讲的是平等心、慈悲心。现在有个别的居士觉得为寺庙、道场捐了钱财,帮师父做了不少事情,就生起了我慢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同修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佛答时间:2024-12-16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6
凡是众生都有感情,从有感情开始,必得要享受变化,有聚合便有分离,这是世间的常态。那天我看见一个老菩萨很会念佛,念珠都发亮啊!我说老菩萨,你现在好好念佛,不要烦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话说我们中国的宗教,向来分为儒道释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国本部所创始,释教却是由西域传入的,因为他拿觉世渡人为
观世音菩萨传时间:2024-11-29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经文:【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无得无说分第七】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依法出生分第八】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经文:【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6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学佛法的人,在每逢佛的诞辰、佛的纪念日,或者是,菩萨的诞辰,菩萨出家的纪念日,都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做功德。因为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做功德,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5
妙音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眷属,来到娑婆世界灵鹫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念〈大悲咒〉、修持大悲法的人,切记不要生那种 desire(欲念)的妄想。护法善神都跟着修持的人,你一生那种的思想,他都知道:“这个人……,嘿!我不可以保护他!这么样子!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三十五、地藏菩萨神通力感应录顾居士今(八○)年夏九华朝山归来,百感交集。一日,定中念及在肉身殿前曾一再叩请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加持弟子能心生正念,永不退转,发挥所长
地藏菩萨灵感记时间:2024-11-19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黄柏霖:讲佛典故事化解老菩萨心结我以前在讲佛典故事给老菩萨听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她在做资源回收,她讲给我听,她说她儿子非常地不孝,要夺她的财产,还逼她把房地产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6
慈云忏主净土文慈云忏主净土文又称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 原文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4-11-06
凡眼不识菩萨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法如愿。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法子,就是广行布施,设宴供养沙门,并且在会场正中央,设了个高高的座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1
《致善男信女语》讲解(一)门措空行母·造论索达吉堪布·译讲今天给大家讲解的是门措上师的教言——《致善男信女语》。这部教言是经由几位负责收集门措上师传记资料的藏族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30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22
权巧现化影应十方◎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2
导读地藏菩萨跟娑婆世界众生因缘甚深,能度脱三涂众生的苦难,末法时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障碍很多,念地藏菩萨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梦参老和尚圆满讲过“地藏三经”,弘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达真堪布:对菩萨生恶念果报原来是那么可怕假设任何众生对这样慷慨布施的施主菩萨生恶心,不要说亲自伤害,仅仅生起了一个恶念,就要堕入恶趣。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堕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20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二十六 妙音菩萨来往品---妙音菩萨品药王本事依宿王华三昧而起,因地行相也。本品所依三昧,同源异流;乃据一切种智开敷为妙相,果地净用也。若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十二月的北京,树叶零落,冬意渐浓,寒风向这座阔别已久的城市尽情展示着它的热情。马路上,包裹严实的行人,无暇欣赏净美纯粹的丽日蓝天,默默追赶着冬风的脚步。而坐落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09
问:或问关公圣人,何以与韦驮并侍于弥勒菩萨左右。又传关公继任玉帝,究有实据否。范古农答:关公之神,曾受戒于智者大师,以护法为责任。故寺中供之为伽蓝神。并无与韦驮侍弥勒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 还着于本人“咒诅诸毒药”:咒,就是念的咒。诅,也就是咒的意思。咒诅,就好像讲《楞严经》时,不有蜾蠃?那蜾蠃抢那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30
文:梦参长老昨天我们讲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为什么?说我们发三藐三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消业障得福德,那这些个帮助别人或者度别人没有一个我相,意思是说我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敦煌 中唐 第159窟南侧 阿难、菩萨此为吐蕃时期彩塑中的精品。阿难是一个虔心侍立的小和尚。菩萨身体S形,面相丰腴而略方,两眼角上翘,服饰彩绘精致细腻。天王盔甲式样大
敦煌雕塑时间:2024-09-14
才女林微因说过:文艺不是蓬勃丛生的野草;而以文艺为表现形式和承栽体的娱乐圈也不就是蓬勃丛生的野草苑。娱乐是有底线的,对宗教信仰本身及其神圣者的调侃、戏谑,甚至恶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2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佛又命大阿罗汉大目犍连去问疾,他也不敢承当。大目犍连,具译摩诃目犍连,简称大目连、目连,意译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维摩诘心想,我现在卧病了,大慈世尊没有想到我吗?寝疾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卧病,寝疾于床的这个床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这个问题,是我读《金刚经》时所产生的,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而大乘经典都是以菩萨为听法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3
第五章:授记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第六篇:什么是波罗蜜的基本条件?简短的说,它们是:一、 至上愿(abhinihara);二、 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三、 四佛地(Buddhabhumi);四、 十六种内心气质(ajjhasaya);五、 省察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第八篇: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它的答案是:不被渴爱、我慢与邪见污染破坏,以及(有如上述的)无分别心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因此,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为什么抱着烦恼不放?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
佛答时间:2024-08-18
根据《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00部,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栴檀居士恭诵。句读、注音及诵经音频仅供参考
仁慧草堂时间:2024-08-18
根据《永乐北藏》大乘经五大部外单译经第0441部,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等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原藏影印校正注音。栴檀居士恭诵。句读、注音及诵经
仁慧草堂时间:2024-08-18
第八卷 第四章 菩萨十地、等觉、妙觉《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在寺院经常会听到“祈愿佛菩萨加持,请师父加持”,也会见到有善信把一些佛珠、法器等,请师父诵咒诵经,希望这个法器、佛珠等,能被赋予更加不可思议的、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8-09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罗汉有住胎之昏,菩萨有隔阴之迷节选自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我们人修道,其他的法门都是有一种不安全的情形,也就因为没有人保险。好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