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二

纯祥法师 2020-06-11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三讲:三心章,至诚心一

讲解:纯祥法师

佛法是解决最根本的苦恼问题,苦恼体现在身、心上,主要还是心上。净土法门的往生虽然从佛开始,落实在成就信心,心还是重点。前面内容从修行方法上,方方面面指向“选择本愿念佛”,经过多重选择,把不正确的因缘,在层次上分辨清楚界线。前六章主要引《无量寿经》的经文,偏重在法义一边,上一章从《观无量寿经》引光明摄取的经文,转到众生边。

“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在因缘上怎样理解,《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说,都指向阿弥陀佛的本愿,偏重在外面的层次。跟外面层次相对应的是内在用心,众生有“身”、有“心”,“心”起主导作用,任何行为都受到心的指挥,“心”对于念佛来讲也有层次。净土法门有“安心”和“起行”,“安心”还更重要。念佛要落实在信心上,因为是不是本愿念佛外面看不出什么差异,只有在内心上才有分别。“心”就是自己,但我们对“心”不了解,对自己不了解,“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怎么能够去做人、做事呢?心里到底要什么?怎么样才能要到?要的到底好不好?都是心的想法,对我们来讲更实际。所以解说“三心”跟前面的开合有点不同,法然上人接下来说第八章,三心章。

念佛行者,必可具足三心之文。《观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念佛行者”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行”就是念佛,为什么念佛要具足三个心?跟结果有直接关系,“三心”是往生的必须条件,经文来源是《观无量寿经》的“即便往生”。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一个愿望,怎么样才能达成?只要具足了三个心,就一定可以,分二种,一是现在就能达成,叫做“即往生”,“即”就是当下、现在,现在就达成往生;二是在临终时获得达成,叫做“便往生”。

同经《疏》云:《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然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第一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真实的心,往生净土必须要有至诚心。善导大师的《观经疏》在解释“三心”时,把往生净土的真实心和虚假心进行了对照,什么是假心?什么是真心?

了解“心”的真实

至诚心于世间法来讲就很重要,无论追求现在还是将来的愿望,真实是基本因素,心不真实也是达不到的。“真实心”很多人不太考虑,虽然有追求,但非常模糊。大多数人非常不真实,“真实”跟“虚妄”相对,就像买东西要真货,不能买假的,真货就有质量和它的功用,假的就是虚妄必然有损。现代人认为老实人吃亏,其实不是这样,虽然可以欺骗别人或是自己,但假的终究还是假的。善导大师说“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众生就是我们,所修的“解”和“行”必须要真实心。“解”“行”的结果就是为了得到自己心中的愿望,必须要真实心来做,如果不是真实心做,不要说往生,就是想获得世间的幸福安乐都不能得到,所以了解心的真实非常重要。

“心”的乐因是什么?

世间法中,我们都是想要获得幸福安乐,如果不知道幸福安乐的标准,肯定不能获得,只有很清晰的知道并追求,才能够得到。按照世间人的说法幸福安乐有很多样,有人说有钱就安乐。有钱安乐的说法不太成立,这是眼见的事实,有很多有钱的人就不太安乐;有权就安乐吗?有权同时也有不安乐的;有健康是不是就安乐了呢?也不见得的。到底什么是安乐呢?佛法里的答案就是“知足常乐”。不管在什么时候,心处于知足的状态,就会觉得比较安乐,心安了主要就是知足了,不管是赚钱、还是当官、或找结婚伴侣,任何东西都是知足的条件,要达成内心的知足,心里的需求满足了就安乐。从凡夫的角度讲,现世的安乐就是知足的觉受,对每个生命来说,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不过每个人心里知足的程度和差异太多了,降低欲望就容易知足,欲望越少,心越容易知足,佛法里讲“少欲知足”,少欲跟知足是连在一起的,欲望越大就越不容易知足,欲望是无底的。

佛教不激发欲望,这跟世间的教导正好相反,需要发展方方面面就要刺激欲望,我们就起了动力,搞各种事情就来了力量。很多人认为,世界就是要在欲望的驱使下才前进。佛法里说,要想获得幸福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少欲知足,从世间角度来说,少欲知足是不太容易的,特别对于现代人太难了。不能少欲就要正精进,按照正确的方法做,比如要获得很好的朋友,就要有信义;想发财,佛法讲就要有布施心;要当官,就要守持戒律。每个人知足的程度不一样,因缘也不太一样,知道现世得到什么就满足了,就要按照如理的方法真实心中做,按照因果的法则,如理的去获得。理解了目标是真实的,行就是真实的,就能够得到真实的果实。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以什么为乐,目标虚妄,是别人给你定的。比如父母让你读大学,其实你对学问根本没什么追求,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并不是以它为乐,然后就去追了一通。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满足某些人的愿望,后来即使是有一定的成功,也觉得不快乐,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满足。这是世间法,一方面知足是乐,另一方面“行善最乐”,善是乐因,我们去体会确实是这样,你帮助别人,别人对你生起了感激,那你肯定是觉得快乐的,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知足,如果行善但不知足,也是很难乐的,所以根本还是知足。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佛法追求的并不是今生的快乐,世间再怎么样的乐,追求的任何一个目标终究是要结束的,《无量寿经》说“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年轻身体好,就像花正在盛开,爱欲荣华如花好月圆,“荣华”像《红楼梦》里正好的时光,但这是不可常保,皆当别离的。世间法都是这样,富贵荣华是当时快意,《无量寿经》讲的都是金刚语,人都秉爱欲而生,基本上都有一段年轻的时光,爱欲荣华是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最后都会没有,富贵荣华得到的是当时快意,做官、富贵的时候是快意的,失去就麻烦了,世间的追求要认清目标。

往生净土主要的障碍就是不容易发起愿心,为什么愿心难发?因为舍不得心里认为的那些快乐。其实这些快乐不过就是爱欲荣华,虽然我们不年轻了,但是很难舍去爱欲荣华,还是要追求它。爱欲荣华追求不到就追求富贵,如果看透了它的无常性,知道就是得到了,也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乐是一种觉受,特别是感受到爱欲、富贵时,就会迷失在这种感觉的快乐过程里,无底的欲望越来越不知足,像吸毒一样上瘾。贪心增上,不断的贪着,心的毒瘾特别大,世间类似海洛因的毒品,没有我们对爱欲和富贵的吸引力大,对这些乐的追求生生世世捆绑着我们。在这个过程里不能说没有一点的快乐,按佛法讲,六道众生里,人、天二道毕竟是善道,得人身属于得善道,我们是善因结的善果,生为人身显然要比畜生、恶鬼、地狱安乐多了,不能完全否认人生的快乐。但人生的快乐依佛说,是染污的,人生固然有快乐,但还是苦多乐少,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为了得到一点点快乐付出了很多很多的代价。

学佛法的人,要去观照一下心对乐的感受,我们的心非常暗、没有光、没有一点是非观念,甚至就像畜生的性质。有句俗话说猪是记吃不记打的,有吃的马上就去吃了,打它没有记性。我们为了追求爱欲富贵荣华也一样,根本不进行一点分辨,为了感情、当官,小孩子为了读书等等,付出了多少的苦恼,目标好像是为了快乐,但是在为快乐的过程里付出了很多的痛苦,甚至一辈子都是在痛苦中,并没有快乐,买卖也太亏了。这就是心不真实,看到的东西和心中的目标都有问题,就是“解”、“行”都有问题。所以对“乐”要有观察,“乐”与“愿”有很大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这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听闻佛法起到的主要作用。

你若说极乐世界太遥远了,跟我有多大的关系呢?如果极乐世界跟我们没有关系,但真正的安乐肯定跟我们有关系,佛法主要就是让我们离苦得乐的,哪些是苦、哪些是乐要认识,辨清哪些导致了你的痛苦,才能真正的去建设安乐而远离痛苦,如果不能够,虽然永远追求快乐,但结果并不能得到快乐。

凡夫的身、心都是虚假不实

善导大师说“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世间的工作、学习很多都做假,年终总结时说做了多少工作、多么精进、做得多好之类很多是假的。外现贤善精进之相,是世间所通行的,要说自己不好,是没法过的,领导都是要听好的,是秘诀,历来都是这样,怎么能说自己不好呢?都要化妆装饰自己,连小孩子为了骗自己的父母亲也把考分改一下。几岁的小女孩骗她妈妈精进读书,晚上要补课,其实玩去了,都是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

往生净土要追求的是真实的安乐,念佛修行有很多种,一日一夜、七天七夜、十日十夜、出家等,都应该叫做贤善精进。但外表现精进之相是没有用的,你内怀虚假,内里面有贪心、嗔心、邪心、伪心,“贪嗔邪伪,奸诈百端”,这些词都难听得要死。“贪嗔痴”就是三毒,贪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要占有它,是一种吸的力量,嗔心是给自己带来相违的境界、不好感受的就把它推开。我们的心就是对这个世界爱憎分明,非常的不平等,结果世界也对你爱憎分明,这就是报应。如果你对这个世界是平等的,与人无爱亦无嗔,世界对你也是平等的,我们乐的时候就极度的去贪着,追逐快乐,苦的时候马上要避开。世界也是这样,虽然不说话,感受快乐和痛苦的心都是一个,能够感受快乐,当然也要感受痛苦。“邪”是不正;“伪”是不真;“奸诈”是自私虚假;“百端”就是我们心里面的鬼主意多得不得了,人心叵测,怎么样都不出这些名堂,最主要的不是真实心。

世间的标准没有一个准,佛法的标准确定,就是《无量寿经》里的五善,传统的就是戒律。我们在世间都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就是内外相对,即使外表做了好的修行,如果内里面虚假,终究是杂了毒的。但还说是善,因为你外表是善的。世间人没有清净心,内怀虚假,就是要外表善,包装一定要好,里面装的破东西都不怎么样,都是假货、杂了毒的善,这很重要,如果在这一关上都过不了,就没有什么力量。比如说经常来听课的这么多莲友,听了几年,这是比较精进的,向善并吸收善法。如果心里面贪嗔邪伪,讲顺心的话,听了就蛮高兴,不然就不接受,把它挡住,讲得跟自己认为的不太相应的就百般狡辩,心想:可能不是这么回事吧?自己有蛮多的小算盘打主意,如果这么一搞,听法就大打折扣,佛经里说的话你都不接受,或者接受又转弯了,不是那么回事,难听的比喻就是像蛇和蝎一样有毒,这完全有可能。虽然我们一起来学佛法,都是同学、善友,但哪一天烦恼发作,觉得听了这些没有转化,反而转增痛苦了,接着变成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佛陀时期有听了佛的教导后,觉得佛说的也不怎么样,佛弟子里面都有,内有毒性,而且有可能去伤人。现在也是,有的莲友听得就很好的信顺了,有的就不是。像蛇蝎样的去放毒,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并不是哪个就更好,凡夫的心就是这样的性质,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心,不要看自己都很好,所以要念佛。“恶性难侵,事同蛇蝎”,有的人来到这里就讲学佛法怎么好,要往生净土,到了外面可能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心里对佛法相不相信、是真的赞叹还是因为大众都赞叹也跟着赞叹?人是非常复杂的,心里没有定准就是这样,遇到一个更强有力的风就被吹跑掉了,我们的心就是不可信、不能依靠。要相信“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力,行持上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要考查你的心是不是真实的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不是如彼名义,就是“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业就是种子,不能说凡是念佛的人就能够往生净土,凡夫眼里看到的事实确实也不是这样。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安心和起行二方面,安心就是把你的心安的哪里,是安在信佛上了吗?世间多数的人的心基本上都安在财色名食睡和三毒五恶上面去了,安在追求现世的贪嗔痴慢上。虽然念佛,但你的安心不对头,“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然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这是指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做形像上修持的人,“纵使苦励身心”这里包括心,所以凡夫最糟糕的地方就是想真实,困境是不了解自己的心,这是最要命的。并不是说不想真实,我们尽量来听课,心上面也是想真实,但心里的毒积累得太多了,真实不了。所以自己的心就不可信,苦励身心就包括你的“身”、“心”,从白天到晚上一天到晚专注在念佛、念经上,一般很难达到的。苦励身心的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像救火一样的来修,结论是“众名杂毒之善”,修这些就是杂毒之善,想用这个作为安心、起行得到往生净土的结果,“必不可也”,那是一定不行的。

其实世间之中要跟人交往,搞这些名堂暂时还可以,要去见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永不分离,表面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拜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口里面说得好听,但是心里面杂了毒不清净,为了某些目的去亲近人、做某一个事情,就是用心不良,想想我们的心是有那么真实吗?不是的,多数都是做一套说一套,心里藏了一套,有好多名堂,凡夫的问题就是心不真实。追求佛法的力量也很弱,就彻底的否定了我们的用心,无论“身”、“心”都不可信,是虚假不实、贪嗔邪伪的假货。

要往生净土,核心就是“信愿”,信心关涉到佛和我们,愿心就是你的愿望到底是什么,非常重要。再念佛体会佛愿,所以佛愿跟我们的愿望就是一个对照,里面有很丰富的内容。因为愿就是一个人的志向,愿望里摄持了所有方面的东西,通过了解“愿”,就是了解苦乐,因为你的愿望肯定是你以为乐的,了解苦乐就能够选择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

更新于:2020-06-1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