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僧教育的宏图与实践
了法
前 言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学思想家、杰出的佛教教育家。他曾于一九三二年在浙江的一次演讲会中说:“佛教僧伽教育关系佛教存亡的前途。”这一语重心长的话,足以让我们深思。今天提倡佛教教育不仅关系佛教存亡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发扬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现代国际佛教学者,大多认为发扬佛教文化教育,对世界的社会道德,将有着巨大的影响,可见僧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经过历代大德的不断努力和弘扬,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对中国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都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清末之前由于德高望重的大德不多,加上禅宗的丛林寺院参禅;律宗的丛林寺院持律多流于形式;净土宗的寺院经营经纤佛事;讲经的讲寺的法师墨守陈规,不求进取,虽能讲经说法,但不能应适众机,结果脱离群众,脱离了社会。等遭到外来势力打击时,只有“修忍辱波罗密”任其宰割。例如:清末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寺庙遭到严重的破坏。戊戍变法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执行“中学(儒教)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和极端的排佛政策,曾写
lt;劝学篇
gt;上奏清廷,力主“庙产兴学”,要当时的政府,没收寺庙的财产,把它转为办各类各级学校的经费。一九一一年辛亥***,袁世凯企图把全国寺产都充当社会公益事业经费。一九二七年冯玉祥公开破坏佛教寺院,驱遂僧尼。一九二八年***内政部长孽笃弼又有提拨“庙产兴学”的建议。一九三一年南京邰爽秋曾提出打倒僧阀,解放僧众,划拨庙产等口号。佛教遭受这一连串的打击,但经佛教四众弟子的共同努力,才获得了苟延残喘。在这一情况下,佛教徒必须发愤图强,培养一批新的人才,方能立足于神州大地。
僧教育的兴起
面对威胁寺院的庙产兴学运动,佛教界终于被迫团结起来进行抗争。一九一二年,宁波天童寺敬安法师(八指头陀)创设中华佛教总会提出“保护寺产,振兴佛教”的口号,从事佛教革新运动。主张兴办僧教育,以启迪民智。从此佛教界人士积极响应,设教会、办学校等,兴起了僧教育运动,涌现出一大批弘法人才。现简介如下:
1、上海华严大学。一九一一年月霞法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专弘华严教理,培养出一批佛教中兴人物。
2、观宗学社。一九一一年谛闲法师在上海留云寺创办佛学社,专弘天台。一九一四年又在宁波观宗寺成立观宗学社,一九二O年扩充学社成为正式的僧教育机构。
3、法界学院。一九一七年月霞奉冶开和尚命,在常熟兴福寺创设法界学院,专弘华严。
4、支那内学院。一九一八年欧阳竟无居士在南京筹设支那内学院,一九二二正式成立,并呈报内务部,教育部备案,教育经费由中央拨助。一九二五年扩大为法相大学,接引社会名流学者研究佛学,至一九二七年停办。
5、汉口华严大学。一九二O年由了尘、戒尘、慈舟三位法师在汉口九莲寺,秉月霞遗教,主办华严大学,专弘贤首。一九二三年圆满结束。
6、天台学院。一九一九年仁山法师在高邮放生寺创立天台学院,一九二一年改为四弘学院,专弘天台教义。
还有其他如笠云法师在湖南办僧学堂;文希在杨州天宁寺办普通僧学堂。同时相续继办的有岭东、九华、安庆、宏慈、拈花、河南、普陀、焦山、贵州、陕西等佛学院。在办僧学中最有成绩的,当推太虚大师。一九一一年敬安法师因反对“庙产兴学”而气愤圆寂,太虚为了继承敬老的遗志,进行整顿佛教,创刊《觉社丛书》,发表了《整理僧伽制度论》,创办佛学院,将一生主要精力放在创办僧学之上,为现代佛教培养出一大批弘法人才,下面特就其僧教育思想作些介绍。
虚太师创办僧学
虚大师创办佛学院,他的宗旨:一仿照丛林制度,普及僧俗修习佛法;二仿照社会学校课程,造就适应现代弘法人才。一九O九年,华山法师曾对太虚说:“佛教非速革除流弊,振兴僧学不为功。”他办了许多学校,为现代佛教培养一批人才。
1、金山办学初议。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虚大师凭藉和***党的关系,到南京组织佛教协会,着手改革佛教,创立佛学院,培养僧材,在金山寺成立佛教协会,出席的有僧众和来宾共六百人左右,大会推太虚大师为主席,阐明协会的宗旨和任务。后由仁山法师提议:将金山寺作为协会和佛学院的地址,全部寺产充当会务和教育费用,这一提议得到大会一致通过,后来因故没有实现。
2、武昌佛学院。一九二二年太虚大师与李隐尘、王森甫、胡子笏、汤铸新、陈之白等三十余人发起创办。由梁启超任董事长,李隐尘为院护,太虚任院长,招收学员七十人,著名佛教学者如法尊,法舫,会觉,虞愚等人,都是该院学生,课程设置参考日本佛教大学的教学内容,我国之有佛学院。发轫于此,一九二四年秋,又设武昌女众佛学院,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停办。
3、庐山学苑。一九二五年夏秋之际,太虚大师于庐山大林寺创办学苑,学员有会觉、大醒、满智、迦林、熊东明等人。主要课程有英文、佛学。虚大师认为学生学点英文,将来可以到欧美传教。
4、闽南佛学院。一九二五年秋,会泉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寺创办闽南佛学院。一九二七年常醒推荐太虚大师任南普陀寺主持,兼任闽南佛学院院长,太虚大师就任后,整顿教务,加强师资力量,使该院成为我国著名佛教学府之一。如当代佛教学者巨赞,即是该院的学生。一九三O年设研究部,内有法相唯识系,性空般若系,小乘俱舍系,中国佛教系,融通应用系,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志愿报名选修。
5、柏林佛学院。由太虚大师于一九三O年九月创立于北京柏林寺,请台源,常醒为院长,法舫任监学,胡瑞霖主财务,后因“九·一八”事变而停办。
6、汉藏教理院。一九三O年十一月太虚大师于重庆大学等单位讲学,刘湘设筵招待,席间刘湘谈及沟通汉藏文化事业。当时虚大师建议四川应创办汉藏学院,以培养从事汉藏文化交流的人才,何北衡提议以缙云寺为院址,成立汉藏教理院,经筹备,于一九三一年八月二十日正式开学,虚大师主持开学典礼,题“澹宁明敏”四字为院训,并赋诗二首纪事,中有“汉经融藏典,教理叩禅关”。阐明该院的教学任务,同时致函在西藏学习的法尊回川主持院务,一九四二年六月又书:“在国民痼疾通病下,当先去私戒懒,才能赶上人程,为国民树立模范;从佛教机关团体中,实习为公服务,方才养成僧格,使佛教复兴起来”的一幅联语,做为该院毕业生训词。一九四五年九月请法尊为院长,十二月于缙云山石华寺成立汉藏教理译场,虚大师任场主,东本任译主,得刘文辉、格桑泽仁、牛次封等人赞助,法尊法师将汉文二百卷《大毗婆沙论》译成藏文。
7、大雄中学。一九四三年二月于金剑山创立大雄中学,太虚大师任董事长。吴子诒任校长,当时虚大师为学生制定训词:“求学之道,要求学成一个有知识,德行、能力都完备的人;在社会中为一能自立,能互助之份子;在国族中为一能工作,能贡献之国民;在世界中为一能承先启后之世人。推至其极,则如释迦牟尼在宇宙中,为一能遍知,能普极之大雄。大雄者,大英雄也,先从社会中,国族中做起。”十一月又为该校制定“勤俭诚公”的校训。
8、巴利三藏学院。一九四五年春,成立于西安大兴善寺,太虚大师任院长。
虚大师的僧教育思想
1、系统办学。虚大师提倡僧教育是有宏观计划的,主张长期办学,学制有计划,教材有系统,语种有多样,他于一九三一年在北京作《佛教应办的教育与僧教育》一文,有研究过教育问题,现把虚大师的”佛教办学系统案,”写在下面:
①初级小学。一县或联合几个县办一所初级小学,学制三年。
②高级小学。联合小学,联合几个县或几十个县办一所高级小学,学制三年。
③初级中学。联合几十个县或一个省办一所初级中学,学制三年。
④高级中学。一个省或联合几个省办一所高级中学,学制三年。
⑤律仪院。招出家众学习,学制二年,分为学沙弥律仪半年,学比丘律仪一年半。
⑥普通教理院。等于大学,学制四年,招出家众专学,在家众附学。
⑦高等教理院。等于研究院,学制三年,招收出家众专学,在家众附学。
⑧参学处。附专修林,杂修林,学制三年,专门修习律宗、禅宗、止观、真言、净土等。
计划从全国招收六千名小学生学习至全国有二百名参学僧为止,即达到僧教育的目的,历程共计二十四提。例表如下:
僧 教 育 | 学处三年、律、禅、净、密、修习一行。 | 200人 |
高等教理院三年,分别研习各种专门教理观行。 | 600人 | |
普通教理院四年,一年五乘共教、二年三乘共教,三年大乘相、性,四年大乘行、果。 | 1200人 | |
律仪院二年,沙弥律半年 比丘律一年半。 | 1800人 | |
普 通 教 育 | 高级职业师范学校三年, 每周加六小时佛学课。 | 3000人 |
初级中学校三年, 每周加四小时佛学课。 | 3600人 | |
高级小学三年 每周加三小时佛学课 | 4800人 | |
初级小学三年,七岁入学,每周加二小时佛学课,用善因本,佛学教科书。 | 6000人 |
2.课程设置。初、高、中、小学四级,课程依教育部规定的学校教育程序办理,但另外加佛学课,初小二小时,高小三小时,初中四小时,高中六小时的佛学课,以供信徒子弟的选修。其余如民众学校,通俗的教育馆,阅报所等社会教育,则可以附设在学校和布教所中,亦使其有相当的佛学设施。
⑴律仪院课程。由受戒而学习律仪,并学僧众应有的常识,如佛教历史,概论,宗派源流,及关于僧团的起居饮食,盥洗,沐浴,威仪细行等日常生活都要有一定的规律习惯。二年毕业后,考入普通教理院。
⑵普通教理院课程。第一年概论:1、《佛教研究法》、《因明大纲》、《声明》。2、印度、中国及各国佛教史、佛教地理志。3、佛教各宗派源流,各家佛学概论大纲。4、《解深密经》、《理趣般若经》、《佛说决定义经》。第二年共教:1、《杂阿含经缘起诵》、玄奘翻译的《本事经》、隋译的《起世经》。2、《十诵戒本羯磨》、《菩萨戒本羯磨》、《善见律毗婆沙》、。3、《俱舍论》、《毗昙杂心论》、《成实论》、《品类足论千问品》、《异部宗轮论》。4、《禅秘要法经》、宋译的《妙法圣念处经》。第三年上学期学大乘慧观。1、《大般若经》第二分、第五分。2、《大智度论初品》、《中论》、《六祖坛经》。下学期学大乘境相。1、《楞伽经》、《胜曼经》、《密严经》。2、《集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瑜伽菩萨地》。第四年上学期学大乘行果。1、《华严经十地品》、《十住毗婆沙论》、《十地经论》、《佛地经论》。2、《妙法莲华经》。3、《大涅般经迦叶品》。下学期学大乘方便。1、《宝积经无量寿会》、《净土三经》等及论。2、《弥勒上生经》、《下生经》、《药师经》、十方净土经。3、《大日经住心品》、《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十住心论》、《显密二教论》,四年毕业后考入高等教理院。
⑶高等教理院。分四大系:法性般若系、法相唯识系、华严学系、天台学系。课程分四方面:即诵持、听讲、研究、博览。
法性般若系课程:
诵持:第一年诵持《大般若经》,第二年诵持《大宝积经》、《大集经》、《胜曼经》、《楞伽》、《净土》、《金光明》、《维摩诘》等诸方等经。第三年上学期诵持、《法华经》《涅磐经》、《大日经》等。下学期诵持:《四阿含律藏》。规定每天跏趺坐恭诵二小时、每天礼拜、称赞、供养、发愿、忏悔半小时、书写半小时。每半月半月诵戒。
听讲:半年听讲《掌珍论》、《十二门论》、参阅《掌珍论疏》、《三论玄义》、《十二门论疏》、听讲录,要求掌握其宗要。一年听讲:《中论》(青目释)。参阅:《般若灯论释》、《大乘中观论释》,要求究其精徽。一年听讲:《大智度论》,参阅《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释》、要求极其广大佛学知识。半年听讲:《百论》(婆薮译)。参阅《百论》及《释百论疏》,要求善巧应用其方法,每天听讲二小时。
研究:半年研究《掌珍论》及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肇论》及论疏,《法性宗明纲论》。一年研究《中论》、青目释,《大乘中观论释》、《中论嘉祥论》、《十八空论》、《大乘破有论》、一年研究:《大智度论》、《菩提资粮论》、《十住毗婆沙论》、《壹输卢迦论》、《菩提行经》、《六十颂如理论》、《大乘二十论》。半年研究《百论》及疏、《广百论》、《百字论》、《大丈夫论》、《四宗论》、《方便心论》、《回诤论》、《成实论》、《俱舍论》、《宗轮论》及记,《龙树菩萨传》、《提婆菩萨传》,每天研究三小时。
博览:半年博览《大乘四论玄义》、《大乘义章》、《二谛章》、《三论游意》、《法华论疏》、《法华经游意》、《三论略章》、《大乘玄论》、《维摩经注》、《起信论》、慧远疏、《华严》、《维摩》、《胜曼》、《金光明》、《无量寿》、《弥勒》、《大般若》、《金刚仁王》、《法华》、《涅般》诸经,关于吉藏和慧远的玄疏也可阅览,每天二小时。
法相唯识系课程:
诵持:半年诵持《深密经》五种译本,《楞伽经》三种译本,《胜曼经》、《华严经》八十一卷,《佛地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四种译本。一年诵持《大宝积经》、《大集经》、《净土诸经》、其他诸《方等经》。一年诵持《大般若经》、《法华经》,《大涅槃经》、密部诸经。半年诵持四阿含经律藏。每天要求跏趺坐诵持二小时,每天礼拜、称赞、供养、发愿、忏悔半小时,书写半小时。每半月半月诵戒。
听讲:半年听讲《因明入正理论》、《集论》、《百法论》、《五蕴论》、《广五蕴论》、《百法论》窥基注。一年听讲《显扬圣教沦》、参阅《瑜伽师地论》及释。半年听讲《辨中边论》、《摄大乘论》、参阅梁译、魏译,《摄论》、世亲、无性释,《辨中边论述记》、《中边分别论》。一年听讲《成唯识论》,参阅《成唯识论述记》、《成唯识论料简》、及别抄、《唯识掌中枢要》、《二十唯识论》及记,《成唯识宝生论》、《观所缘缘论》及释,每天听讲二小时。
研究:半年研究《因明入正理论》、《集论》、《百法论》、《因明大疏》、《因明正理门论》、《如实论反质难品》、《因明义断》篡要、续疏文轨疏,前记后记略抄,《杂集论述记》、《百法论疏》、与《显幽抄》。一年研究《三无性论》、《显识论》、《转识论》、《瑜伽略篡》、及论记与劫章颂、《十地经论》、《佛地经论》。半年研究《辨中边论》、《摄大乘论》、《大乘经庄严论》、《佛性论》、《中边分别论疏》、《能显中边慧日论》、《究竟一乘宝性论》、《劝发菩提心集》、《大乘入道次第章》,及近代人关于《中边论》、《摄论》的著述。一年研究《成唯识论》、《了义灯》及记、《唯识演秘》及释,《唯识义蕴》及《义演》、《成唯识注》及学记疏抄,魏译《大乘唯识论》、《大乘成业论》、《业成就论》、《无想思尘论》,近代人关于《三十唯识颂》、《二十唯识论》及《所缘缘论》、《八识规矩颂》各注,每天研究三小时。
博览:半年阅览《大乘法苑义林章》及补阙、《栖玩记》、《抉择记》、《判比量记》、《三支比量义抄》、《八转声义》、《六离合释》、《声明》、简略,《大宝积经论》、《六门教授习定论》、《发菩提心经论》、《菩萨地持经》、《决定藏论》、《正法正理论》、《宝髻经论》、《转*轮经论》、《三具足经论》、《胜思维梵天所问经论》、《遗教经论》、《取因假设论》、《观总想论颂》、《掌中论》、《解卷论》。半年阅览弥勒、无著、天亲关于金刚及般若诸论,天亲关于法华、涅槃、净土等诸论,天台、华严、禅宗、律宗、东密、藏密、净土、诸宗各主要著述。窥基关于《法华》、《金刚》、《心经》、等各赞述。半年博览《中论释》、《大乘中观论释》、《大智度论》、《俱舍论》、及光记、宝疏等,《宗轮论》及记、《宝上名数论》、《集大乘相论》。半年博览:《大唐西域记》、《大慈恩三藏传》、《三藏师资传丛书》、佛教历史、印度外道、中国哲学、西洋哲学、科学大纲、各教大纲,世界史纲、慈恩师资文学。每天博览二小时。
华严学系课程:
诵持:第一年诵持《四阿含经》、大小乘律、般若诸经、《深密》五译、《楞伽》三译、《密严》、《佛地》。第二年诵持《大宝积》,大集净土诸经、方等诸经、法华诸经、涅般诸经。第三年诵持《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兜沙》、《圆觉》、各经,每天诵持二小时,每经一遍,礼拜、称赞、供养、发愿、忏悔、半小时,书写半小时。诸《华严经》、《兜率》、《圆觉》各经,每经各诵四遍。每半月半月诵戒。
.听讲:第一年听讲《因明入正理论》、《大乘百法论》、《十二门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摄大乘论》、《起信论》。参阅《因明》窥基疏、《百法》窥基注、《十二门论宗致记》、《二十唯识论》、《摄大乘论》、世亲、无性释。《起信》义记,别记。第二年上学期听讲《十地经论》、参阅《十住毗婆沙论》、下学期听讲《一乘教义章》、《圆觉经》、参阅《华严玄谈疏钞》、《圆觉经疏钞》。第三年听讲《华严经》,参阅《清凉疏钞》,每天二小时。
研究:半年研究《因明入正理论》、《集论》、《百法论》、《因明大疏》、《因明正理门论》、《如实论》、《反质难品》、《因明义断篡要》、《续疏》、《轨疏》前记、后记、略钞、《杂集论述记》、《百法论疏》、与《显幽钞》。一年研究《三无性论》、《显识论》、《转识论》,《瑜伽略篡》、《伦记》与《劫章颂》、《十地经论》、《佛地经论》。半年研究《辨中边论》、《摄大乘论》、《大乘经庄严论》、《佛性论》、《中边分别论疏》、《能显中边慧日论》、《究竟一乘宝性论》、《劝发菩提心集》、《大乘入道次第章》,及近代人关于《中边论》、《摄论》、之著述。一年研究《成唯识论》、《了义灯》及记、《唯识演秘》及释,《唯识义蕴》及义演,《成唯识注》及《学记疏钞》、魏译《大乘唯识论》、《大乘成业论》、《业成就论》、《无想思尘论》,近代人关于《唯识二十论》、及《所缘缘论》、《八识规矩颂》各注,每天研究三小时。
博览:一年博览近代人关于《因明》的著述,《三论玄义》、《中论》、及疏《百论》及疏、《唯识料简》、《唯识别抄》、《唯识枢要》、《八识规矩颂注》、《摄大乘论》。及近代人著述的、《俱舍论》、元明清以至近代人关于《起信论》的著述。半年博览《辨中边论》、《佛性论》、《宝性论》、《大智度论》、《瑜伽论伦记》、《法界无差别论疏钞》。半年博览宋元明清以至近代人关于此宗的一切著述。《华严》、《圆觉》、等各修证仪,《异部宗轮论》、《八宗纲要》,天台宗、禅宗、律宗、净土宗、东密、藏密各主要著述。唐宋以来天台宋对于华严宗相辨诸著述。半年博览华严宗各传记、佛教历史、印度外道、中国哲学、西洋哲学、科学大纲、各教大纲、世界史纲、华严宗文学,每天博览二小时。
天台学系课程:
诵持:半年诵持《华严》部诸经典。半年诵持大小乘律、《四阿含经》。一年诵持《大宝积经》、《大集经》、《方等》诸经,密部诸经。半年诵持《般若》诸经,半年诵持《法华》部五十八卷,《涅槃》部一百二十一卷。每天诵持二小时,每经诵一遍。法华部、涅槃部诸经、每经诵二遍。半小时礼拜、称赞、供养、发愿、忏悔;半小时书写,每半月半月诵戒。
听讲:半年听讲《中论》青目释、《三十唯识论》。参阅《中论》吉疏、《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一年听讲《大智度论》,参阅《成实论》。半年听讲《四教义》,参阅《天台八教大意》、《天台四教仪》及集注、《四教义辅宏记》、《教观纲宗释义记》、《天台宗大意》、《始终心要》及注、《三千有门颂》及解。一年听讲《法华经》、《大涅槃经》、参阅《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涅槃音义》及疏,《涅槃释义》、《涅槃文句记》、《观音玄义》及记,《法华安乐行义》。每天听讲二小时。
研究:半年研究《中论》青目释、《三十唯识论》、《三论玄义》、《唯识料简》、《二十唯识论》。半年研究《大智度论》、《成实论》、《十住毗婆沙论》、《十地经论》、《起信论裂网疏》、《金刚》智者、藕益疏。一年研究四教仪、天台八教大意各部,《十不二门》各书、《法界次第初门》、《四念处》、《三观义》、《六即义》、《性善恶论》、《大乘止观法门》、《摩诃止观》。一年研究《法华经》、《大涅槃经》各部,唐宋元明清、天台宗的人关于《涅槃》、《法华》的疏注。智者以来,天台宗的人关于《金光明》、《维摩》、《观无量寿》、《弥陀》、《圆觉》、《楞严》、《楞伽》等诸经注解,每天研究三小时。
博览:半年博览《十二门论疏》及《宗致记》、《百论》及疏、《俱舍论》。一年博览《摄论》世亲释、《佛性论》、《瑜伽论伦记》。半年博览《金刚》、《五百问释疑》等,天台宗与他宗辨论书。关于宋山家山外辨论书、关于南岳、天台、修止观禅行观心发愿诸书及注,智者至藕益戒义诸书、法华等天台宗忏仪,其他宋明清人有关台宗的著述。半年博览华严、慈恩、禅宗对天台宗辨论各书、《宗轮论》及记。半年博览天台各传记、佛祖统论、天台各规制、天台文学。佛教历史、印度哲学、中国哲学、西洋哲学、科学大纲、各教大纲、世界史纲。每天博览二小时。三年专修毕业后,有条件可去参学或修证。
参学和修证,计划规定三年,把以前所学的闻思功夫,反博为约、用在修习上、或修止观、参禅;或修习密宗、净土宗等,采取的形式是住洞和闭关等。以上可分:
戒善行......近住戒至佛戒。四行{禅观行......调息禅至禅宗。
期望在一定的实验时间、能够得到相当的受用。这样经过三年后、综合前面所学的,总共是二十四年的功夫,才算是整个有系统的僧教育,才可养成真正住持佛法的僧宝。
创办世界佛学院及派遣留学僧、参学僧
1、创办世界佛学院。一九二八年八月虚大师访欧美各国,十月抵巴黎、于东方博物院、召集友人商谈成立世界佛学院。确定宗旨为:“昌明佛学、陶铸文化、增进人生的福慧、造成世界之安乐。”发起人:中国有虚大师,法国有希尔代勒肥、阿甘、菖拉乃、胡雪、爱斯嘉拉、马古烈、腊尔华、伯希和、马格尔、龙舒欠勒等二十余等。商定设通讯处于东方博物院。虚大师先付五仟法朗为筹备费。十一月虚大师抵伦敦,请亨佛利士负责英国世界佛学院筹备处。一九二九年一月普鲁士教育部长伯克约晤虚大师,允邀请他为世界佛学院德国负责人。四月虚大师回国于武昌佛学院召开世界佛学院第一次筹备会,推唐大圆为筹备主任。将武昌佛学院改为世界佛学院汉英语系,闽南佛学院改为世界佛学院汉日语系,汉藏教理院改为世界佛学院汉藏语系,以后又将柏林佛学院改为世界佛学院汉巴语系。一九三二年八月又将武昌佛学院改为世界佛学院图书馆,由方本仁为董事长、法舫主持馆务,成立研究部、分编考校二室。研究员有谈玄,尘空、苇舫、本光、印顺、力定、守志等人。一九四五年、虚大师为了培养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的弘法人才,组成四个佛学组。
①西藏佛学组:此依宗喀巴大师的学说为主、一切佛法及经论皆为教授,其他各宗派经论为伴而研究之。该组以法尊法师为指导,开一法师助理。
②印度佛学组:依阿含经为主,其余的小乘部派及大乘空、识、显、密、为伴。该组以印顺法师为指导、妙钦法师助理。
③中国佛学组:依禅、台、贤、净、为主,其他各宗派经论为伴。该组以苇舫法师为指导,正果法师为助理。
④现代佛学组:依虚大师的全部著作为主、近代各家著作书刊为伴。该组以尘空法师为指导,心月法师为助理。凡是研究会会员,都要有系统有线索的研究佛法,互相摄入,遍于一切佛法,才能弘扬佛教。
2、派遣留学僧。虚大师为发扬佛教的真理、期望学僧融会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的佛教圣典和语文,派遣留学僧从事于巴利文、梵文等的研究。
①派遣斯里兰卡留学僧。斯里兰卡是南传佛教的中心,是巴利文三藏发源地,在佛教传承上居极高的地位。要想研究小乘佛教思想,必须要从事于巴利文三藏的研究。虚大师深觉斯里兰卡佛教地位的重要,早于一九二八年即着手组织斯里兰卡佛教留学团,初设于福建漳州南山寺,由笑溪、达如负责其事。一九三O年又迁入北京柏林寺,直至一九三五年因斯里兰卡纳罗法师来沪弘法,乃向中国佛教会建议派遣优秀僧伽前往留学,衣食住宿均由斯里兰卡供给、遂有惟幻、法周、慧松、唯实、岫卢五人前往,其留学费用,则由虚大师、常醒等人供给。
②泰缅留学僧。一九三五年悲观、等慈、性教、觉圆等人受虚大师的教育,发起组成泰国留学团,由悲观为团长,前往暹罗求法。
③印度留学僧。一九三O年虚大师访问印缅回到重庆,适斯里兰卡佛教界要求虚大师派遣法师至斯里兰卡宣扬大乘佛法。于是法舫、白慧、达居三人于一九四一年前往缅甸、印度等地专究梵文,巴利文等。法舫深感缅甸佛教有研究之必要,乃居缅甸、主办开源佛学院。
3、派遣西藏参学僧。虚业大师的弟子大勇,于一九二三年从日本学东密回国。一九二四年在北京依白普仁喇嘛学藏密,于北京慈恩寺成立藏文学院。武昌佛学院的学僧超一、法尊、观空、恒演、严定、密悟、法舫等,都参加学习藏文。改名赴藏学法团。于一九二五年六月由大勇率大刚、法尊、超一、观空等一行二十余人在西康依大格西洁尊者、专修藏文经典。一九二七年率团继续前往藏边甘孜学法。大勇于一九二九年因病圆寂于甘孜。法尊率领团员继续前往拉萨求法。法尊在西藏参学十年,一九三四年奉虚大师命回四川主持汉藏教理院,对沟通汉藏文化贡献很大。
注重德育
教育不出德智体三育、佛法亦不出戒定慧三学。佛法的三学,就是学校教育的三育,三学中的戒学与学校的德育均是道德的教育,没有道德的人受教育可以生起道德,已有道德的人因教育使其增长道德。三学中的定学就是休育,佛教中的禅定,在梵文中称为三摩地,或名心增上学,即心专一境,保持身心和平统一、如如法修定即对身体的健康和发育均会得到利益。三学中的慧学就是智育,佛法中的慧学有三方面,一、闻所成慧是学问;二、思所成慧是思想;三、修所成慧是体验实证。这完全与学校的智育相符。不过社会的智育只是闻和思的方面,佛教不仅注重闻和思,而且还注重在修习上、故与学校的普通教育不同。
1、注重戒学。虚大师特别重视戒律,一九二四年春,他在《志行自述》中说:“昔仲尼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余则志在整兴佛教僧(住持僧)会(正信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所谓行在瑜伽菩萨戒,即在佛法中摄于教理行果,其要在行;信教解理,功能策进。如信解而不行,则教理等于无用。唯行才能成果,行虽多总摄为十度,归纳为三学,知学在行,知行在戒。菩萨戒有三聚;一、摄律仪戒重在止恶。二、摄善法戒重在集自善。三、饶益有情戒,则专以舍已利他为事。虚大师一生讲经说法、重在戒学,乃至临终之前,还在宁波延庆寺讲《菩萨学处》。有人说虚大师是政治和尚、不讲修持这完全是诽谤。大师修持注重威仪细行,他教导学僧,不要模仿学作讲经法师,要学习整个僧伽的生活、勤苦劳动、能做担水、扛柴、洒扫、应对、以及处理世事和修禅弘法的工作。
可是,现在有些学僧等,错误的认为能说会道就可以弘法、除讲经、当教员、写文章、办刊物外,寺院中平常的家务都不作不管,既不修持,也不做早晚功课,这能住持佛教吗?虚大师要求学僧、要学戒、持戒、守戒,过清苦淡泊的生活,学习佛法、不是学个讲经的仪式,要学习能实行佛法,建立佛教、昌明佛学,养成能勤苦劳动的习惯,又能精通佛法,这样佛教才有光明的希望。
2、注重定学。我国古来的教育,本是文武一致。礼、乐、书、数、射、御六艺,原为文武一致之学,即平常所谓智育和体育。佛教中所谓禅教一致,即动静与教理融会一致操练。虚大师要求毕业的学僧,即参学僧要专修定学。定学的内容即调饮食、调睡眼、调身、调息、调心,以期达到身心的解脱。
一九四一年大师在汉藏教理院,规定学僧每天早殿下来,必须要运动半小时,练习达摩十二手拳术等。由教职员领导进行,运动时先排队点名,如缺席者,按缺课扣分。运动时须整齐严肃沉静,使动静结合。大师还规定,如遇雨天,下早殿后,可于殿中跑香,亦须整队点名,全体行动,期使少林拳、达摩拳、武当拳、金刚拳等成为佛教僧人的特长。
3、慧增上学。佛法中的慧增上学,第一就是闻所成慧,由多闻博学所成。如学校上课,听讲演以及到图书馆阅书等,此是依前人的教化而承受过来。第二是思所成慧,不但承受前人的思想,更从自己的见闻上、思考上,把智慧发挥出来,如身外天地万物凡接触到的,都依耳目心力观察思维,成为系统思想。如此所成的慧,即思所成慧。第三修所成慧,即由抉择成为信仰、由信仰而修习体验身心,得成决定明见,是修所成慧。大师之所以有大智慧大辩才,原因是他从闻思修中,得到了三次悟境。第一次悟境,是在宁波西方寺阅《大般若经》时,忽然失却身心世界,在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如凌空影像,明照无边,座经数小时如弹指顷,历好多日身心犹在轻清安悦中。第二次悟境,是在普陀山闭关时,每夜坐禅,专提从前西方寺阅藏时所得悟境,作为体空观。有一夜闻前寺开大静的钟声,忽然心断,心再觉时系再闻前寺的晨钟,已坐过一长夜,由此通达《起信》《楞严》的义理。第三次悟境,是阅《成唯识论述记》至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章时,朗然玄悟诸法自相,对大千世界,根尘识法,皆能洞然彻见,与过去所悟的空灵幻化境界,有着天壤之别。从此,幽思风发,妙义泉涌,辩才无碍,熔冶哲学、文学、因明、逻辑、论理于一炉,才成为当代佛学宗师。
培养多层次僧才
虚大师,办僧教育,是为了培养住持佛教和弘扬佛法的各种人才,主要内容如下:
1、布教职员。能领导佛教七众弟子如法的修行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传教工作。
2、佛教慈善事业职员。办孤儿院、养老院、福利院、医院、社会学校等工作。
3、佛教文化事业职员。办图书馆、印刷所、流通处、工艺雕刻、建筑、乃至著书立说、翻译佛经、流通佛经等事业。
4、佛教教务机关办事职员。能担任寺院的住持、监院、僧值、维那和佛教会会长、秘书、财会等管理工作。
5、律仪院、教理院、参学处的职员,即律师、法师、禅师等,在学校学院授课或法会讲经等工作。
一九四二年一月大师在汉藏教理院的一次训勉中说:“做为我的学生要从四方面学。1、修行:这中间包括闻、思、修、慧、由听讲、研究、静坐、思惟、根据六度四摄的原则,表现在行为上的都属于修行。2、讲学:如法会讲经、或学院授课,乃至著书立说,翻译经典等。3、用人:一件较大的事,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成功的,必须容纳各种不同的人才方能成功的,必须容纳各种不同的人才方能成功。所以要有领导能力,善能用人,最重要的是善能知人。4、办事:佛教的事,亦有多方面的,如学院,僧寺等,往往与政府和社会多阶层发生种种关系。遇到疑难的事情,要有判断力;碰到困难的事,要有忍耐力。对于群众有益的事,务须任劳任怨去做好,不可畏缩。如于法于众无益的,不为私利而随波逐流。以上四事,宜时时观察自己的长短,采其所长,补已所短。切不可以已之长而骄人;对他之长而嫉忌。如能以这种精神和他人相处,将来做佛教的事情,必定成就。”
综观大师一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为振兴佛教、办僧教育、提高寺僧地位贡献极大。今天我们要学习虚大师办僧教育的思想,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以适应时代潮流,我们的佛学院为培养弘法僧才,将来应开设多科系,重视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多专业,多层次的僧才、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发扬大师的优良传统贡献力量。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问: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忍辱是最妙的法门。不要觉得比黄连还要苦,要觉得比甘露还要甜,这样,才有受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怎样能得到圆满的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0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药师法门修学纲要(付:药师法门简易修持仪轨)普光整理壹、提要:修持药师法门当以信为入门,以四大目标为指南,以专念佛号为行持。 而其要点如下:(1)信: 一切如来身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第三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略论文殊法门的圆顿与渐次----以《维摩诘经》与《诸法无行经》两部经典为讨论范围游祥洲世界佛教友谊会 (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 执行理事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唐朝六祖慧能??今天我们能在净行法师主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