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讲
稀有难得
南无阿弥陀佛!
请大家放掌。总之是和大家很有缘,那么,大家更和阿弥陀佛有缘分。我们本身修学净土也有责任向其它的莲友、向广大的众生宣传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
我们出家在外,会遇见很多状况,深深地感觉到「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一个人,从没有信仰,到建立佛教的信仰;从仅仅是追求世间的福报,到追求出世的解脱;从出世解脱当中,选择净土一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非常殊胜,稀有难得。
我们往往费了很大的力气让一个人相信人生无常、让他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相信佛所说的是真实教法,非常不容易;而各位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追求佛道,愿生净土,可以说,「不是于一二三四五佛种诸善根,乃是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能够信受此无上殊胜微妙之法门,能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抹不去的阴影
净土的法义简白、浅显,任何人都知道:「念佛往生」。但是,真正把念佛往生落实下来的,还是不多见。正如我们在其它地方所见到的一样,我们向往净土,我们愿意往生这样一块清净的地方,我们也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心中,多少都有一层抹不去的疑惑的阴影,那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地亦非清净,罪业确实不少,持戒亦非能堪,智慧也未开发,临终之时能否正念毫无把握,像我这样一个卑贱下劣的根机,是不是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需要把这个疑惑解决而获得安心,从而在这条念佛往生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心无挂碍。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解决的,正是这件事情。
几个问题
大家手上有一份资料,这次主要依据这份资料向大家讲解。在讲解之前,我想提几个问题,以帮助大家了解自己,也帮助我了解大家的修学状况。
首先我想问的是:今天在座各位,是不是都是修学净土法门?(「是。」)有没有专修念佛的?(「专修念佛。」)都专修念佛。
问几个有关教理方面的问题:
我们修学的是净土法门,那么,能否知道,最早把净土法门从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特别的法门,而对后代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是哪一位祖师?(「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蕅益大师。」)没关系,我只是提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大家听说过「正行和杂行」或「专修和杂行」吗?(「听说过。」)那么,关于「专修和杂行」,是哪一位祖师判别的呢?「专修念佛,百即百生;杂行之人,千中难得三五往生。」这是哪一位祖师讲的呢?(「……」)
看来,大家修学净土法门,还没有找到源头,也不知道净土法门所依据的基础。
清净的源头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是哪一位祖师。可是,为什么要这样追问呢?因为,作为净土法门,祖师最早提出来,都有一定的规矩,他不是随便说的。就像盖房子一样,他是奠基者,我们才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添砖加瓦,才可以建一栋坚固的楼房,如果我们连地基在哪里都不知道,随便找个地方搭建,那这座楼房就不会稳固,对不对?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祖师是怎样建立净土门,同时了解净土法门应该是什么样的规则,这样,我们按照他的路线来走,就一定很准确。
大多数人虽然学习净土法门,或者莲友告诉我,或者读了某些书,或者听了某些磁带,听的也多,见的也多,可是对净土宗的基础还不清楚。
就像所谓「探源得流」,水都是有源头的,如果不知道源头,随便舀一瓢水,能保证这是一瓢清水吗?不一定的,或许它是受过污染的水,是不清净的水。只有找到它的源头,找到山上的清泉,我们在这里舀的水才能保证一味的清净甜美,没有污染。
同样的,我们来学净土法门,如果不去探究净土法门的源头,听别人左说右说,夹杂了个人的见解,这样所得到的法义就不清净,所修学的难免有偏差。
今天,我们依据《净土宗略要文》,把净土宗的源头、净土宗的基础、净土宗修法的纲要以及净土宗的利益有一个明白的了解。
释题及次第
《净土宗略要文》收录在《大正藏》第八十三册。
先解释标题:
所谓「净土」,即是诸佛所住清净的国土。我们所处的地方,乃是染污的娑婆世界,称为「秽土」;净土乃是诸佛菩萨清净所居、净业所感。这里的「净土」,特别指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净土宗所讲的净土,不是他方诸佛世界,乃是特指西方极乐世界。
宗,能成为一宗,必须有它的祖师传承,有正依经典,有它的教判体系,有特殊不共的行法。这在《略要文》中都有明确的交待。下面会说明。
净土宗念佛法门,就是称念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以及修行种种佛教善法、回向,乘阿弥陀佛誓愿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法门。
净土宗是中国八大佛教宗派之一,是最普及、最容易、最殊胜的法门。可能还要加一点:也最容易被混淆的法门。
「略要文」,「略」是简略,「要」是精要,「文」是经文、章句。为什么称作「略要文」呢?因为有关净土的经典、论著、解释浩瀚无边,非常广博;这样繁杂的论疏,一方面说明这个法门的博大精深,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修学带来了不便。第一点,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能够把所有关于净土的教典一一研究,甚至阅读一遍都不可能,太多了。第二点,即使你有机会阅读一部、两部、三部、四部、五部,可是,很难依我们的智慧找到它的要点和宗旨。往往有的人读完一篇文章,你问他:「这篇文章讲什么?」「不知道」,如果文章长一点,就更不知道,因为智慧太短浅,不能把要义、宗旨抓出来。
中国有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一部经的文字再多,它有一个宗旨,这个宗旨是不变的,其它所有的文字,都是围绕这个宗旨而展开的。就像一棵大树,根本的地方是它的宗旨,虽然有很多枝、叶、花、果,但是,得其根本,就全部得到了,不然就会挂一漏万。
很多人修学就是挂一漏万,在那里寻章摘句,迷失了宗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何况,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解说,甚至彼此产生矛盾。
像这样广博的经论,如何去把握要点呢?祖师就从众多的经文、章句当中抽取最精要的部分,集在一起,称为「略要文」。这样,我们手上拿的也就是薄薄的四篇纸,在《大正藏》当中就两页,很简短,能够读完,同时,意义非常突出、鲜明,使得我们一眼就能把握住要点,所以叫「略要文」。这样的话,我们修学起来就非常方便。
《净土宗略要文》总共选了十七条文,那真是万里挑一了,那么多的经文法语,只选了十七条,可见得这十七条文是多么得重要。
上面说到,一宗的建立必须有它的正依经典、祖师传承、教判体系等,这十七条文所引用道绰、善导、法照三位祖师就是净土宗的传承祖师,特别是善导大师是净土宗开宗祖师;所引用《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净土宗的正依经典;第一「圣净分判文」、第二文「出世本意文」是净土宗的教判;第三、第四文是净土宗的行判。由此,净土一宗,卓然建立。也可知,这十七条文是真正名符其实的「净土宗略要文」── 要言不繁地把净土一宗的教理、行法、利益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十七条文,从第一条到第十七条,有一定的次第,我先把这十七条文大略说一下。
欲学净土门,首先要知道圣道与净土二门的区别,才能择门而入,所以「圣净分判文」放在第一。佛虽说了圣净二门,并非等量齐观,本意唯在净土一门,所以接下来「出世本意文」放在第二。这前面二条文是净土门的教判,目的在于劝导我们「舍圣归净」。
既归净土门,必须知道净土门的行法,所以教判下来是行判,第三「正杂二行文」、第四「正杂得失文」,目的在于劝导我们「舍杂归正」。
上面四条文是祖师所判,那么佛经的依据又怎么样呢?接下来第五到十四共十条文,就是举出我们净土宗正依三部经的依据。其中第五条文是引用善导大师的解释,总的说明三部经一致的宗旨,所谓「净土三部经,唯说专念弥陀名号得生。」第六、七、八三条文引用《无量寿经》及善导大师的解释,说明《无量寿经》的宗旨 ──「唯说专念弥陀名号得生」;九、十、十一,三文引用《阿弥陀经》及善导大师的解释,说明《阿弥陀经》的宗旨,也是「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十二、十三、十四,三条文引用《观经》及善导大师的解释,说明《观经》的宗旨,同样在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可以看得出来,第五文为总,从第六到第十四条文是对第五条文的展开说明,而且次序上也是同第五条文中先《无量寿经》、后《阿弥陀经》、最后《观经》;至于三部经之内,每一条文是依照它们在原经中的先后次序。
上面已经详尽说明了净土一宗的教理,下面是指导我们怎样落实到行持当中。其中第十五「具足三心文」,引用善导大师对《观经》三心的解释,侧重在安心一面。第十七「净业时节文」,也是善导大师的,说明起行,贯彻一生。中间第十六,引用法照大师对弥陀本愿解释的偈语,有承上起下的意思,承上「三心」说「回心」,「多念佛」起下一辈子专修念佛作为净业修行的时节;同时也是对上来各文的总结,再一次的点示出弥陀本愿。
《阿弥陀经》;从祖师传承来说,选择了三位,道绰大师一文,法照大师一文,善导大师独占十五文,解释净土三部经毫无例外地全引善导大师,专依善导大师的思想真是再明显不过了。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鬼见念佛人,是什么样子?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31
睡眠占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在睡眠中也修行那么我们的修行时间将大大增加并且我们真正做到了不间断念佛往生大事可成如何睡觉?睡觉前跪于床尾,三叩首,和掌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人生的凶相如果你不念佛,恶鬼恶神(我们生生世世和众生结的恶缘),他就找机会来报复你,你稍不留神,得了一种恶病,到医院怎么看也看不好,原来是恶鬼恶神来找你麻烦,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唯说念佛(六)正定业与助业这五种正行,包括了我们在此土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所有行法。这五种正行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不是五种平等呢?五种都要做呢?如果是那样,有人心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正讲】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当中说到念佛往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唯说念佛(十五)极其容易谤佛谤法关于这个诽谤,我最早听到有一位法师讲的录音带里边说:我们众生最容易造下来的就是谤法之罪。我当时听了,心里猛地一震,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念佛时身体感应发热是因为念佛就是念无量光,光就代表阳气,是善中之善。阳气足的人身体比较健康。我们平时念诵佛法的时候是有特别多的感应的,我们平时持诵修行的时候一定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念佛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可以自己在家中念诵修行佛法,这样我们是可以很快地精进的。每个人都是有注定的因缘的,那么多多的念诵佛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27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证法师讲述有人问我念佛要怎么念,我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念佛的时候,全身要放轻松,每一个关节都要放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放生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时都能快速的解决和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化解一切的灾劫和苦难,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顺心如意,而且通过放生和念佛还能够在我们净化心灵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广钦老和尚常常的教导道证法师讲述: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5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这只猫为报恩在寺庙跪拜4年,吃斋念佛不杀生。▼猫咪作为新一代的萌宠,以它呆萌的外表俘虏了很多人类的心。主人都会为它们准备小鱼干,罐头,天天大鱼大肉享受着,然而今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11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念佛精进 西方莲开 (刘宋 悟性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悟性,住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一天忽然听见空中有音乐声,对旁边的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了,并且亲见同志中念佛精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听一位师兄讲她妈妈,学都没有上,但是会背诵早晚课。背诵《阿弥陀经》,一字不漏。然后讲起她妈妈,很像小孩子一样,常常需要她哄一哄,赞美几句,她妈妈念佛就更起劲。人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05
有一天,我向金山活佛笑说:“佛教的法门很多,为什么只老实教人念‘阿弥陀佛’?何以不开示别的法门?”他答的话真有趣:“现在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心眼多,说多了它会漏掉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念佛精要张尚德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忠臣孝子念佛一声,声音直达三界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
孝顺父母时间:2024-09-16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1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修念佛法门,不必破无明烦恼(妄想),不必断见思烦恼(执着),这一句佛号能降伏烦恼,能把烦恼压住,就能带业往生。2 带业往生是佛说的,但是佛在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0
高僧念佛的感应也是有很多的,其实只要是认真念诵佛法都是可以获得感应的。当然我们念诵佛法并不只是为了感应,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高僧
佛经感应时间: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