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净慧
第一讲 安住当下
(2009年12月1日晚)
各位善知识:
虚云禅林自开放以来,到今年已经有十七年的时间了。虽然是以禅林来命名,但真正打禅七,这还是第一次。想要参加坐禅的人很多,大家都很踊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大家都有一颗向道的心。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烦恼少一点,智慧多一点,觉照多一点;也就是要练习怎么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如何管好自己,而不是去管他人。修行不选择地方,不论在家出家,是男是女,是年纪轻的还是年纪老的,都可以修,也都必须修。修行更不要等待,不要等到什么年龄,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到处都可以修。何处青山不道场?办公室是道场,家庭是道场,工厂是道场,坐在汽车上是道场,坐在飞机上也是道场,在马路上行走,还是道场。不用选择时间和地点,到处都可以修行。
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如果当下这一念不能照顾好,修行就无处落实。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当下的,生命不在过去,不在未来,生命就在我们当下这一瞬间。我们的这一期生命可以活到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但是,即使是活到一百岁,这一百岁,也是由许多的生命点所构成,这许多的生命点也还是由无数个当下所构成。所以,当下就是生命活动的每一瞬间,我们如果能够抓住生命活动的每一瞬间,让它清楚明白,清醒觉照,修行就有了落脚点。修行的一个诀窍,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根本下手处,就是要安住当下。能够安住当下,觉照当下,让每一个当下都是清醒的、清楚的,我们的生命就开始觉悟了,我们的生命就开始从无边的烦恼中慢慢地解脱出来。
各位不妨在听我讲话的时候,就把你的思维、你的整个生命都集中在我的每一个语音上,不作第二念,慢慢地感受一下,看我们当下这一念清楚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糊涂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最容易体会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修行方法。生命就在这一瞬间,我们要全神贯注生命活动的每一个当下,清楚地觉知我在想什么,清楚地觉知我的生命此时此地活动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在用功的过程中,不要想昨天的事。昨天就是过去,过去并不在昨天,也不在前一个小时,过去就是当下这一念这个流程的前一片刻;未来不是明天,也不是后一念,它是生命流程这一点的下一个点,这一刹那的下一个刹那。我们能够把生命的活动观察到如此微细的时候,安住当下,才真正能够成为我们修行的一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所谓安住当下,就是要让我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在此时此地。《金刚经》上面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过去的这一念心,像做梦一样,烟消云散;未来的这一念心,它还没有来到,仅仅是一个幻想而已;现在的这一念心,就像水中的泡沫一样,当生即灭。三心都不可捉摸,但是,我们就要在这个不可捉摸、心无所著的这个状态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安住当下,一念不生,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用功夫的境界。
在《坛经》的第一品当中,六祖大师讲到他从黄梅得到衣钵以后,沿着赣粤从北到南的一条通道,一步一步地走回广东去。当时,五祖座下的人得知五祖的衣钵,被岭南一个砍柴的人得去了,很多人的心中都忿忿不平。其中,有一位惠明上座,未出家以前是一个四品的将军,人长得五大三粗的,非常有力气。他听到这个消息,就伙同大家一起上路,要追赶惠能,夺回衣钵。究竟当时有多少人去追赶惠能?应该不只一个、两个、十个八个,因为当时五祖座下聚集千人,想要夺回衣钵的,至少也有一百人或者几十人。这些人同时上路,因为惠明上座身体健壮,又有武功,最先到达广东与江西交界的大庾岭头。当六祖惠能看到惠明上座已经追赶到身边,便坦然地将衣钵置于岭上的一块石头上,自己就在旁边结跏而坐。惠明上座见到衣钵,便喜出望外,马上就要将其拿走。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重量应该不会超过五斤的衣钵,在那个时候却是如同大地一样的沉重。惠明上座提掇不动,就在这样的一个现实面前,他的内心当下觉悟了,明白了佛祖的衣钵并非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得到的,便立刻放下了想要抢夺衣钵的念头,并向惠能顶礼悔过。然后说,我非为衣钵而来,我乃为法而来。此时,六祖惠能大师就向惠明上座说,你既为法而来,此刻就要摒息诸缘,一念不生。并进一步地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听到六祖的开示,当下顿悟。他悟出了什么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谓不思善,不思恶,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生命的本源是什么?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思维不是在想善的,就是在想恶的,不是在想菩萨,就是在想罗汉,或者就是在想地狱、饿鬼、畜生,我们的思想一时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这所有的想法都是妄想分别,都不是安住在当下,只有让我们的心回到当下,回到生命的原点,这个时候,你才能桶底脱落,才知道原来就是如此。
所以说,修行最根本的法门,就是要安住当下。安住在当下,实际上就是一念不生,因为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把一切的思虑、妄想、分别、执著,全然放下,连放下的这一念心也放下了,你说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捆住我们呢?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欢喜或者不欢喜呢?欢喜不对,不欢喜也不对,因为一切事物的真相既不是欢喜的相,也不是不欢喜的相,既不是清净的相,也不是不清净的相。所谓实相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非相者,非善相,非恶相,非喜相,非怒相,不是干净的,也不是邋遢的,不是人,也不是魔,把一切的分别都排除了,这个时候所见到的就是如如不动。“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我们在禅堂里用功夫,就是要把所有的相扫除干净,这个过程就是我在禅堂门口写的那副对联,首先是要“专注一心不乱”,专注到一心不乱了,那就是彻底地、全然地安住当下了,然后才可以有高度地觉照,“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者,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色、受、想、行、识五个要素组成。这五个要素没有一个要素能够独立存在,它们互相依存,一旦分离了,生命也就结束了。不但五蕴分离的时候我们的生命结束了,即使是五蕴相聚,它也是其性本空的。只有把我们这个生命彻底地看破了,也就是看空了,方可彻底放下。放下了,就可以得到自在,那就是“度一切苦厄”了。所以,我们要学习“照见五蕴皆空”,能空就能放下,能空就能安住当下,能空就能断烦恼、开智慧。不过,真正在用功的过程中,不要有断烦恼的心,也不要有开智慧的心,一切无所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功夫到了,一切都不求而自得。
希望我们在这七天当中,好好地把握这四个字:安住当下。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我的孩子正翰八个月大时,坐在电视机前面,看到气象报告,介绍泰国曼谷气温,银幕上出现曼谷的大金塔,他便自动做出合掌的样子。当时,我既还没教他合掌拜佛,也尚未带他去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法眼文益禅师初参长庆,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炉次,藏问:此行何之?师曰:行脚去。藏曰:作么生是行脚事?师曰:不知。藏曰:不知最亲切。又同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香严本是百丈门下的弟子,他虽然博通经典,但始终没有契悟禅道。百丈死后,他便到百丈的大弟子沩山灵佑处。沩山:"你在先师百丈处,听说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因为你聪明伶俐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