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课(讲于2009年4月4日)
上节
大家跟我一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上次课讲到明心菩提:菩萨第一次证到无我,亲见诸佛法身,经中讲到,“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证到这样的诸法实相,要持戒修福,久集善根,与十方诸佛心心相映,得到诸佛摄持,而后泯灭三相——无我相、无法相、无非法相。佛陀又举出三乘圣贤为证。其中的“举菩萨为证”,上次还没有讲完,我们现在继续学。
(三)举菩萨为证
1、得无生忍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陀得到燃灯佛授记时,已得无生法忍,是七地或八地菩萨,于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信受通达,无碍不退。初果的圣人和初地的菩萨也见到了空性,但还不够完整、彻底。
2、严净佛土
(1)修行进入崭新的层次
七地以上的菩萨,安住在甚深空性之中,有如阿罗汉入灭尽定,一切法相都不再现起,如果没有广大的愿行摄持,他有可能在下一刹那进入声闻果的无余涅槃,不会再来轮回受生。但因为他的慈悲心非常广大,福德与智慧无量无边,会有十方诸佛现身为他灌顶,劝请他从空出假,生起无量的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门。 《大智度论》卷十二中有这样一段话:“七住菩萨得一切诸法实相智慧。是时庄严佛土,教化众生。供养诸佛得大神通。”此后,菩萨的修行进入一个崭新的层次,完全是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2)何为佛土
菩萨的任务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那么,菩萨是不是有“我要去庄严国土”之心呢?庄严国土,是不是要成就他自己的一个王国呢?经中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为什么说“则非庄严”?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什么是佛土。 以下是《大智度论》卷九十二中的一段内容: “问曰:何等是净佛土?答曰:佛土者,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四天王等诸天,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无量无边三千大千世界,名为一佛土,佛于此中施作佛事。佛常昼三时夜三时,以佛眼遍观众生,谁可种善根,谁善根成就应增长,谁善根成就应得度。见是已,以神通力随所见教化众生……是故诸菩萨庄严佛土,为令众生易度故,国土中无所乏少;无我心故,则不生悭贪瞋恚等烦恼。有佛国土一切树木常出诸法实相音声,所谓无生无灭、无起无作等。众生但闻是妙音,不闻异声。众生利根故,便得诸法实相。如是等佛土庄严,名为净佛土。” 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区域,不会有两尊佛同时出现。佛在这个区域中,对没有善根的众生,给他种上善根;对有了善根的众生,令他的善根增长;对善根成熟的众生,度化他得到解脱。佛陀庄严佛土,是为了度化众生。 菩萨成佛时,他的国土不是一下子得到的,也是慢慢修成的。《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前生叫做法藏菩萨,他请佛陀为他显现了十方世界国土的殊胜,然后总结了众多国土的特点,发愿将来成就的佛土会是什么样子。每一尊菩萨都会这样,观察和庄严国土。庄严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易于度化。在西方极乐世界,众生没有衣食、工作的障碍,没有男女差别,不会生起贪欲和嗔恨,妙树和鸟都会说法,众生很快就能证入诸法实相。 菩萨庄严国土,不是为了营造自己的一方家园或是王国,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凡夫总是喜欢装潢自己的小窝,让自己住起来舒服一点,菩萨不是这样。国土里的种种条件,其特质契合众生的根基,怎样利于众生更快地解脱,国土就会变化出怎样的环境。
(3)佛土是心的显现
菩萨成就国土,不是靠神通变化出来的,而是修出来的。 《大智度论》中说:“三业清净非但为净佛土,一切菩萨道皆净此三业。初净身口意业,后为净佛土,自身净亦净他人。何以故?非但一人生国土中者,皆共作因缘。内法与外法作因缘,若善若不善。多恶口业故,地生荆棘;谄诳曲心故,地则高下不平;悭贪多故,则水旱不调,地生沙砾;不作上诸恶故,地则平正多出珍宝……是故说三业,则摄一切善法。意业中尽摄一切心心数法;身口则摄一切色法。人身行三种福德具足,则国土清净。内法净故,外法亦净。譬如面净故,镜中像亦净。” 国土,不仅仅是菩萨的感应,也是所有生到这个国土的众生共同成就的因缘。外在的国土,由我们内心感召的。外在的环境,是我们内心的显现。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离不开我们的认识。比如,我们大家都坐在这里,但视力好的人与视力差的人,所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又如,盲人与我们感受到的世界也不同,他的世界没有色彩和形状,充满了声音、气味、触觉。我们每个人看到的这个教室,其实也不一样。粗分的是相同,因为我们的共业相似,但细细分析起来,都不一样。科学家研究发现,有的女性对色彩的分别,比男性更加丰富,所以她们的世界是更为色彩缤纷的。 同样是水,人道众生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琉璃,而且他们能在上边行走;饿鬼道的众生看到的是脓血,甚至还很烫,非常可怕,无法接近。 净土,是我们心的显现。 菩萨并不需要刻意去庄严国土,内心净化了,所显现的世界就是广大、清净、庄严的。 有些人设想极乐世界,觉得它到处都是平坦的,没有高山和深谷,未免单调,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喜欢的。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你的境界还没有与它相应。如果你的境界与它相应了,你会觉得那种开阔和庄严,远非我们这个世界的山水所能比拟。 另一方面,极乐世界也不是阿弥陀佛独自成就的。每个要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必须修一分因缘。 《菩提道次第论》中讲到:业不作不得,业作已不失。净土是佛陀和大菩萨修行成就的。想要生到净土,虽不需要修佛陀与大菩萨全部的功德,但是也需要修其一分,要有其一部分的功德。 所以,庄严的国土也是缘起的。 所谓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并不能离开自心,并无心外的国土可庄严者也。
(4)不可执著净土之相
国土也是缘起假名,无有自性。秽恶与清净,全依众生的知见行为的邪正善恶而转。必须善悟国土庄严的非庄严,才能随行愿而集成国土的庄严。 当你不执著于非要成就一个净土的时候,你这种清净的发心,恰恰成就了净土的庄严。同时也不可执著于净土之相——我们想像净土,觉得非常美妙,有各种鲜花,大地是柔软的,空气中弥漫着香味,国土光明,饮食美味……到那里去享受,肯定很舒服。但要知道,对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的美妙,不可有贪著之心。如果对色声香味触法生起了一念贪著,那就又变成了罪恶的起源、苦痛的根本。土,恰恰是无所得的清净心所感召。 净土的殊妙六欲,并不是净土的本质,净土的本质是清净的内心!
(5)提升内心品质
想生到净土,其实是不容易的。 《维摩诘所说经》: “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生彼国。我们在修净土法门的时候,如果不提升内心的品质,想要往生净土非常困难。所以我觉得,修净土的人,还是应该学习一些教理,并且老老实实地对治自己内心的执著和烦恼,这才是稳当的修行途径。不要总是想着走捷径,觉得我只要信,就一定得生净土。其实对净土的信,必须是深信切愿。而与诸佛的境界相契,才是深信。仅仅是“我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有佛”,这样的信还很浅。 我看了一本《金刚经感应录》,其中记载了很多持诵《金刚经》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有一个公案,我感觉很殊胜: 唐代,比丘尼净真一生精进地持戒、念佛、诵《金刚经》。晚年,她告诉弟子,我已几次见到阿弥陀佛,就要往生了,品位是上品,你们也要好好修习,净土真实不虚。然后她跏趺端坐而逝。一昼夜之后,她又把眼睛睁开,告诉周围的弟子,她已证得菩萨果位,遍供十方世界诸佛。说完,再次往生。——她能够修成上品,往生净土即能花开见佛,与她持诵《金刚经》、修般若法门有甚深关联。诸佛的本质即在于般若。
(6)无住生心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慧能就是听了这几句话,直下契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确实非常关键。 藕益大师在他的注解里说: “但诫令勿住六尘,非教令不生心也。终日生心,终日无住。惟生心故无住,惟无住故生心。了此方名净心,必克净土妙果。言无住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二边、不住中道,故名无住;言生心者,生上求心,生下化心,生折伏心,生摄受心,遍于法界,穷于三际,故名生心。今人闻空,便取于空,尚非无住少分之旨,况生清净心耶!” 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凡夫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虚幻的世界,梦幻泡影一般。它只是现象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不要被这些东西欺骗了。想在色声香味触法里抓住什么东西,是抓不住的。回头看看你们经历过的几十年,事如春梦了无痕,那些东西在哪里?了不可得。无非是些残存的记忆。乃至于这些记忆,也随着时间刹那刹那地变化着。 不执著它们,并非一个念头也不起。我们内在有烦恼的种子,外面有种种的境界,种子遇到境界的时候,必然会生起种种念头、感受,甚至情绪。我们内在有嗔恨的种子,遇到不喜欢的人,肯定要发脾气。但是,当嗔恨心发起的时候,你要知道,嗔恨也是空性的,不用怕它,也不要去增长它,只要看着它,它会自己消失的。 无所住,不是佛法的理念,它是我们心的本质。你想让你的心住,住得了吗?住不了。刹那无常,刹那变迁。但是凡夫心有执著,以为可以抓住,美貌、感情、家庭……事实上是抓不住的。无住,是世间的真实相。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皇帝在战乱中逃难,又累又饿,跑到一条河边,遇到一个卖芋头的老人。老人给皇帝煮了一锅芋头,皇帝觉得又香又甜,特别美味。后来战乱平息,皇帝回到宫里,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却怎么都不觉得好吃,总是念念不忘曾经吃过的芋头。他就派人把那个老人找来,再煮一锅芋头。芋头煮好了,皇帝咬了一口,也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这,就是由于因缘变了。 不要说找不到过去的东西,就算是原封不动地找到了,你自己也变了。你自己也是无常无我的。 很多人喜欢生活在过去,沉湎于回忆。有人结婚后,总想着初恋的情人,觉得那个人是最好的,现在的丈夫处处不行。其实,你也不可能再回到初恋的感觉,因为因缘已经变了。不要去执著。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以无所住的心安住在当下,刹那刹那把握你当下的因缘。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所能把握的,不过是当下。 你们坐在这个教室里的时候,不要去想着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未来。把课程听好。在这个课程里,真正理解到一些智慧,是最现实的。
3、成法性身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1)法身胜妙
未证诸法如实相的菩萨,因为取相执著,其身是有限有量的;而契入实相的菩萨,通达诸法的无自性,而能依缘相成,则能获得胜妙的法身。 菩萨的报身无比殊胜。功课里的偈颂说到:“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那是多么大的佛啊!很难想像。这还只是用我们能接受的形容词在形容而已。真正的阿弥陀佛之身显现出来的话,你是无法思议的。这样的胜妙身从哪里来呢?因为他通达了诸法的无自性,是无量的智慧和福报变现出来的。经中举了一个例子,就像须弥山王一样殊胜。
(2)不要执著于大
但是,你也不要执著于其身之大。“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我们一般所说的大,必须用小来衬托才能显出来,如果遇到更大的,反而成了小。佛身之大,是绝待的大,并非与小相对,而是因为无分别、无取著而成就的真实的大。不要用凡夫的心想像佛菩萨的境界。 凡夫有一点成就,往往会沾沾自喜:“我是一个成功人士。”觉得自己很大了。我们要想一想:佛尚且不自傲,何况我们这样的人呢!当你自大的时候,恰恰显现出你心量的狭小;当你没有丝毫自大的时候,恰恰成就了胸怀的博大。无我的人,胸怀是无限的。 善良、慈悲,这些是好的品质,如果是在有分别、有执著的境界里边,它仍然要以别人的不好来衬托。你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这话的后面,其实还隐藏着一句话没说出来:“别人没有我善良。”你说你很慈悲,也是要有慈悲的对象。如果要以别人的不好才能衬托出自己的好,那就还不是真正的好。 所以,佛法不让我们跟别人比较。要比就跟自己的过去比。
(3)与法界一体
把自己的心量扩开,了知世界的真相,了知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这个世界里一粒渺小的尘沙,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同时,你又不是独立的个体,你与法界是一体的。 有时候,人觉得孤独,觉得总要用什么来体现自我。其实,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法界,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群。你的孤独感,来自对自我的执著。你把自己和法界分隔开了。 把我执拿掉,你就得到了整个世界。你在这个世界里呼吸着,这个世界在滋养着你、承托着你。你也用自己的身心利益着法界,和法界进行着交换。你向法界传达着你的信息,法界也把它的信息传达给你。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你的生命,应该与法界做怎样的互动呢?是做充满烦恼、嗔恨和拒绝的互动?还是用开放的心态,一边感恩和接纳,一边奉献呢?了解了“佛说非身,是名大身”的道理,有了正确的见解,你会觉得非常充实,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
因果事例二则:深刻教训,贪字终成贫,千万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因果事例一:捡钱不还,失主自杀,全家遭遇惨烈报应。摘录自地藏论坛我们生活的小山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1.我丈夫在过去世曾经是猎人吗?为什么今世喜欢在周末打猎?他们要怎么做,才能消除此业力?2.什么业力使我大女儿和她的家婆同时出意外往生?她们往生后七天的情况是怎样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佛放光是为照破众生的无明。◎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开示佛说法时,常常放光。为什么?因为为令众生快点觉悟。佛在最后说《涅槃经》时,从面门放光,又由口里收回,这表示去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8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远古时期,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外在的香到本性生香(古人称为心香、性香)正是人们养生目的的诉求。古人认为,一个性命相和、脏腑气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5
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永远都应该以利人为前提。利人,就要从不障碍人开始做起。一九八O年三月廿一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人这个“我”是谁?是你、是我,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万事万物皆是有因有缘而形成的,并不是无因无缘的。我们的家庭也是一样的。世间人为什么有的能聚在一起开开心心过日子,又为什么有的会有“爱别离”?这与我们过去世自己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9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大悲咒是非常值得我们念诵修行的,而且现在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推荐我们念诵修行大悲咒。可能有的人在修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实我们是可以看一看各位法师讲解的大悲咒
大悲咒感应事迹时间:2024-10-07
茶与佛教之所以密不可分,相生与共,融为一体,与共历史起源有关。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恰好与茶在中国被广为栽培同时;佛教盛于唐代,与当时饮茶习俗遍及全国又几乎同步。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5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些妇女出家后,深感过去的各种欲念、邪思乱想依然强盛。她们便结伴向一个叫作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古时候,有一座名山,山上建了很多的出家人修行的精舍。在众多的精舍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房间,里面常常闹鬼,住在这房间的僧人往往不堪其扰,最后都搬到别处去住。不久,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4
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每一个人造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庄严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这个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01
人生惟有看破、放下,才是真正的快乐自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人生七十古来稀,先除少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一半睡着了。”现在的人懂得长生术,寿命增加很多,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29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释迦牟尼佛当初也得跟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学,跟好多的佛,学了很多,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是要经过学的。犹如在暗室中有宝,不能见暗室里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佛教文化 在中国的寺庙里,我们常见到一位菩萨手持宝剑的造型。那是文殊菩萨,那是一个象征。 宝剑即是宝见。在开始修行,到达彼岸的旅途中,修行人最贵见地。见地若正,直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3
问: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成刚法师:这个前两天我给大家讲了,我们佛门弟子要想出苦得乐,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出离这个生死的苦轮,就得断除我们的生死习气。
杀生果报时间:2024-09-23
《微妙比丘尼的故事》【慧律法师经典开示】为什么恶愿不能发第五小段愿望发愿的愿 希望的望第二十五句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乐内心满足意思就是说佛陀告诉我们二六时中所有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3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剎那,其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1
1天天念佛想往生,到最后不能往生,不怪别人。为什么不能往生?你虽然念佛,你没有持戒。那我们要问,许多像阿公阿婆,他们没有持戒,他们根本不懂戒律,为什么他们能往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9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做了恶事,却没有恶报。比如说生意人经营杀业,屠户,或者不正当场所,赚了很多钱。有的生意人,甚至带客户去KTV乃至不正当场所去消费。那为什么事业
佛答时间:2024-09-08
达真堪布:与你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照顾的众生是谁?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自心的幻化。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接待人处理事的时候把握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在《金刚经》里,须菩提向佛陀请示的问题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3
(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这个问题,是我读《金刚经》时所产生的,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而大乘经典都是以菩萨为听法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3
一生我没有怨恨过人,这是真的。毁谤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感恩。为什么?他帮我消业障,他帮我增福慧,所以我每天讲经拜佛,都回向给他们,我供他们的牌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3
“十二因缘”这一连串的关系若都没有了,就好像万里晴空一样,又好像水清月现。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心经》中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3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祭祀祖宗是好事,是尽孝道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日子,中国过去儒家的教学,什么最重要?祭祖先最重要,《礼记》你打开第一篇,五礼第一篇是“吉礼”,吉祥的吉,吉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1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憎恨别人于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不能做到心宽的人,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受了委屈时,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嗔恨,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一方面,憎恨别人时,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时间:2024-08-29
1 我们世间人常讲胆小鬼,鬼确实胆小。很多人怕鬼,错了,鬼怕人才是对的。谚语常讲“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害怕。你愈是怕他,他愈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7
百年以来,普洱茶因茶质优良,同时兼具茶性温和、独特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您介绍普洱茶的十大功效:1、普洱茶茶性温和,不伤胃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保健饮料,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27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今天我想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情和果报,希望可以警醒更多人,在爱情上不要去欺骗任何一个人的感情,果报自受,真实不虚!我自身是一名佛学修行人士,虽说只短短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1:学这么多年,如果功夫一点都不能长进,这个自己要反省,不是理论上的错误,就是方法上的错误。如果理论、方法正确的话,这种进展一定可以得到。得到相当的程度,给诸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1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