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断疑生信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当心契合平等,所有分別、造作全部止息,疑惑殆尽,正信坚固从此不移,过去错误的知见一概不留,统统放下;此时心似明镜,虚明自照,不再劳心费力,而入不可思量处,此境界识情难以测知。在真如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无別,没有別人的对待,也没有自己的存在。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凈,正信调直。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究竟至极处,便契入真心,眼见一切尽是平等无差,所有的分別造作,全部止息。
五祖弘忍为神秀开示说:「於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滯,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当心通达时,见万法无所障碍,真心本是平等清净,故观一切境界,如实的呈现。此如实不动之心,即是真实的自性。
「狐疑尽凈,正信调直。」妄想、分別、执著已除,疑惑殆尽,清净无余,从此信佛所说之正法,不再有所偏见。
神会禪师参见惠能大师,六祖问:「您从哪里来?」神会答:「不从哪里来。」再问:「您不回去吗?」神会答:「无处可去。」六祖感嘆说:「您也太茫然了。」神会答:「我还在路上。」
神会禪师疑惑未尽,不知生从何来,死將何去,故六祖大师说:也太糊涂了。因为神会还在半路上摸索,故还没到家。
那德山宣鑑就不同了。一晚,德山侍立在其师龙潭崇信禪师旁,因夜深故要德山回房休息,德山告退走出禪房,一会儿又回来说:「外面天黑。」龙潭禪师点了蜡烛给他,德山正要接过来时,龙潭却把它吹灭。德山顿时领悟!
天黑自然黑,天亮自然亮,想要以烛火的微光,来取代整夜的黑暗,实在了不可得,何不接受现前的一切。迷人常在分別中对立,所以黑暗来时,以光明对之;烦恼来时,以智慧对之。而不明处在黑夜,安住於黑夜;处在白昼,安住於白昼;处在何时,安住於何时;处在何地,安住於何地。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自性体空的状態,是一切不执著,如经验法则、思想观念、大脑意识、知识学问、逻辑推理等,皆无可记忆保存,从心归零。若留有一丝毫,便是染著执迷。
有一法师,来参访齐安禪师。禪师问他讲什么经,答:「华严经。」禪师再问《华严经》有几种法界,答:「广义来说有无量法界,简单说则有四种。」禪师便竖起拂尘问:「这是第几种法界?」法师沈默思量而后欲答,於是齐安禪师向他说:「思索而后知道,考虑而后了解,那是鬼家的活计,如同日下的孤灯,果然失去光照。」
法师讲经,常描述真理的样子,但语言、文字本身並不是真理的原貌,讲经的人亦不见真理是什么?所以常照本宣科,经上提四种法界,他就如数家珍的说出,等到禪师竖起拂尘问:「这是第几种法界?」他却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因为经上没有这个例子。
齐安为法师开示:凡是经过意识思考,逻辑推理,分析说明,皆是大脑的诡计;真心的本质如同太阳,识心却好比日下的孤灯,这样微不足道,这样的渺小,当然失去本来的大用。真理是要自己亲证,而非看了经典,就道听途说。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当心无尘埃,便如同虚空,无所障碍,如同明镜,照物无余,不假方便,不劳心力。
有一天,赵州禪师问弟子:「您一日看多少经?」弟子答:「七、八卷,有时十卷。」禪师说:「您不会看经。」弟子反问:「师父一日看多少经?」禪师答:「老僧一日只看一字。」
开卷虽然有益,错解反而有害。经典是药,亦是毒;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乱用其药,药到命除,故不可不慎!三藏十二部佛经,可说千经万论,不知从何看起;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道见性,不知从何下手。
弟子每日看经七、八卷或十卷,精神可嘉,但劳心费力,不知经如手指,而非明月,望眼成穿,总是依文解义,如法达禪师被《法华经》转一样。然而赵州禪师一日看一字,此字是「心」;心包太虚,心含法界,心生万法,心即一切,心即作佛。
《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十方法界,总归一真法界,谁能识此「一」字,即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的全貌。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体性,非思虑可度量,非有情的凡夫用识心得以测知。
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禪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何人?」禪师说:「待您一口吸进西江水时,我就告诉您。」庞蕴当下大悟。
我们生活在万法的境界里,没有一个人可离开它而独自生活,就如鱼活在水中,牠不可以离开水一样。那么谁可以超越万法,不被万法所拘束呢?马祖说:「一口吸进西江水。」这是脱离意识思量的层面,也破庞蕴想要以识心测度,將不可思议的境界,用此话道出,故言下大悟。当您离开了脑袋,就不再被它所绑,便可契入真心,悠閒自在了!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在真如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无別,没有別人的对待,也没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凡夫,没有诸佛;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诞生,没有死亡;没有相对,没有绝对。泯除所有分別对立,一切平等无碍……。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师说:「並无功德。」武帝问:「何以无功德?」祖师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虽有非实。」因果是生灭法,造善因得善果,果报受尽,依旧轮迴三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故说:「如影隨形,虽有非实。」
武帝再问:「如何是真功德?」祖师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清净的自性,圆满的智慧,本来空寂,如此的功用,非身外可求;且人人本就具足,因自迷不悟而已。
武帝又问:「如何是圣諦第一义?」什么是最究竟的真理。祖师说:「廓然无圣。」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位圣者,没有一位觉者,没有一尊佛陀。“真如法界”,本就无二无別,一切眾生平等,无凡夫诸佛之差,故言:「廓然无圣。」
武帝此时,越听越不懂便说:「对朕者谁?」祖师说:「不识!」既然达摩祖师说,没有一位圣者,所以梁武帝故意问:我前面不是坐一位圣者吗?岂知祖师回答:我不认识这个人。这便是“无他无自”,最好的说明。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丑二、广释2广释体性分三:1、结合:遣除色等想等说五颂(有法),有所为者,谓有问见道不退转诸行状相如何。名答问所显十六行相是所为故,名结合所问如何是刹那性相,谓明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3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玄奘法师奉诏译金山闭关人无名僧感义 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初开笔1观自在菩萨。2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3照见五蕴皆空。4度一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9
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五卷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9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诗曰:师尊微笑忆前因,鬼子门边托圣人;剧苦惨然无一食,住城坏见七番新。释迦世尊涅槃后七百年,北印度?宾国,出现阿利那恶龙王,兴灾作乱。是时有二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二十、宿业难消 罗汉遭灾诗曰:离越前因谤圣贤,赔偿加罪八多千;恶心毒口招殃咎,莫在僧中结孽缘。苦报三涂难息灭,来生酬债利增填;如今证果阿罗汉,宿业还冤十二年。从前北印度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六度法】:一,布施度悭贪。 二,持戒度毁犯。 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修行 勿修徒劳行现今多有行人,执以看书而满足,或以闻法为功,却不履行之,作为实际行持,因此往往令修行不能进步,滞停不前,此一行举,实在是徒劳行,成就勿得,将无功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密宗佛法之法义诠释,诸行者修习,必通过传承之上师言传身教,并经过若干传法仪式修法授与诸众,如此,方可实行。不经上师而自行修法者,是无效之行持,没有受用的。但是,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自性为何?定复为何者?无论出家僧尼行者,或在家居士等,所修之法,盖为奉行佛意、依正法之义而行之了脱生死之法,别无他耳。此了生死之法修,依众生各自不同之缘起而作不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修行 勿修徒劳行一,若不摒弃伤害有情,发菩提心为徒劳行。二,不守三昧耶,受灌顶乃为徒劳也。三,若对已之心无裨益,博闻教法为徒劳也。四,行功德时,混杂以恶行为徒劳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0
二十、活佛死后医病这又是一件近乎神奇的事,世上那有一个人死后还能起作用?从来不曾听说当医生的死后,还能够替活人医病,这话,叫谁相信?然而,却偏有此事,岂不是神奇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时间:2023-07-28
?ptag=360kan.tv.free电视连续剧-观世音菩萨传奇(二十)观音菩萨乃古佛,在世间惩恶杨善,度化众生。相关信息电视连续剧-观世音菩萨传奇(十六)电视连续剧-观世音菩萨传
佛教影视时间:2023-07-22
二十一、嘎希美女六国争相下聘,毅然出家证圣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鹿野苑是由梵施国王所执政的。梵施国王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二十、恰嘎国王轻慢尊者再忏悔,暂失王位后复得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位名叫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遣除三界轮回的痛苦,获证阿罗汉果位,为了报答佛恩,他发愿度化无量无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第二十回 来去明一笑归真 感应佛千秋显圣 却说长老同众僧齐到安乐堂来看时,并无动静。只见济公盘膝而坐,对长老道:「弟子今日要归去了,敢烦长老做主,唤个剃头的,来与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4
一次度生的经历 转眼就是数月过去了,善契已经不再觉得自己在等木源禅师了,内心总是那样在寂谧中,感受着恩师的功德加持,虽说有时也会因无明使心绪起点波澜,但只要一忆
传记故事时间:2021-03-18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一,我此身中,空无无漏;二,无诸善根;三,我此生死未得调顺;四,堕坠深坑,无处不畏;五,以何方便得见佛性;
佛学入门时间:2014-08-23
成年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古礼,所谓男子二十弱冠,女子十五及笄,表示一个人从孩童、少年进入了成人自我成熟的新阶段。这是一种生命的礼仪,从前,通过这个仪式的人才会被认
其他文章时间:2014-10-14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10月21日,藏历八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吉祥
藏传法师时间:2016-10-21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2月16日,藏历十二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吉
藏传法师时间:2017-02-16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3月18日,藏历正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吉祥
藏传法师时间:2017-03-18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5月17日,藏历火鸡年三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
藏传法师时间:2017-05-17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6月15日,藏历火鸡年四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
藏传法师时间:2017-06-15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11月9日,藏历火鸡年九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
藏传法师时间:2017-11-09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三◎妙祥法师 讲述时间: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晚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忏悔最好的方法●恭敬经书●
妙祥法师时间:2020-04-06
请法师开示,性侵和勾引他人邪淫会怎样?海涛法师开示:我讲个实话,这个世间可怜的事情可多了,那一天有一个女孩子一直哭...后来我就问她哭什么?要忏悔,她说,没办法忏
妙祥法师时间:2020-04-06
第359~361经(思量经):359、360、361三经均名为“思量经”,三经侧重点有所不同。359经叙述识如依思量妄想时,就会生未来世之苦。佛陀说:“若思量、若妄想生,彼使攀缘识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591经:本经叙述有一位优婆塞于大会中曾责欲乐之过失,而自己却为爱欲所淹没。后为天神所教诫。本经是佛陀对弟子们们说过去的因缘。有一位居家奉佛的优婆塞,有一次到另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589经:本经是佛陀对于财富的观点,即舍俗出家,乃为上道。一位天子来到佛所,向佛陀述说一事,并请求得到佛陀的解答:赖吒槃提国,有诸商贾客,大富足财宝,各各竞求富,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我们常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说无论身处何时何境,都不会受到内缘外缘的影响。所谓八风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586经(利剑经):在本经中,一位天子以偈而对佛陀说:“犹如利剑害,亦如头火燃;断除贪欲火,正念求远离。”这里所讲的就是贪欲的过患,其既如利剑,又如头上燃烧的火团,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第365经(见法涅槃经):本经与前面的363、364经精神基本一致,重点是回答什么叫“见法般涅槃”:即对于老病死,若能生厌、离欲、灭尽,而不起诸漏,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372经(颇求那经):本经叙述颇求那比丘对于四食不甚了解,佛示之以因缘解脱之理。佛陀有次对诸比丘谈到了“四食”,他说:“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379经(转*轮经):有关佛陀初成道不久后,在鹿野苑中为五比丘初次说法的典故,绝大部分人都此都很熟悉,即所谓三转十二行*轮,其主要内容是:示相转:此是苦,逼迫性;此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466经~468经:此三经与上述465经,都是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在此三经中,罗睺罗的提问是:“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500经(净口经):本经叙述佛子应当依净命而自活,不可依邪命而求食。本经的重点,是阐述出家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立身存命的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部经对于出家师付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446经、448经(偈经):本经以偈颂的形式,对前经进行分别解说。第447经(行经):叙述倾向如果同一,就会和合。“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336经~342经:336经至342经,都是比较短小精焊,而且讲的都是与六根六境有关联的话题,因此合并略说。336经(六喜行经):六喜行指的是六根与六境相缘合,会产生一种欢悦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第343经(浮弥经):本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主要讲外道问尊者浮弥有关苦、乐为谁所作的问题,尊者浮弥如法而答,后为佛陀所印可。在佛陀住世期间,由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佛教_佛教故事 周利槃特_标清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334经(有因有缘有缚法经):本经的重点是阐述因、缘、缚三个名相。原始佛教在谈到具体的名相时,一般不会给某个名相以特殊的定义,这一点与现在的哲学术语完全不同。比如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506经(帝释经):经中叙述佛陀在三十天说法,四众弟子颇念佛陀,于是请求目犍连往请世尊回还世间(阎浮提)说法。佛陀慈愍众生,“却后七日,世尊当众三十三天还阎浮提僧迦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595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陀谈及获得解脱的七位比丘。有一天夜里一位“无烦天子”(五净居天,第四禅中的第五天)来到佛所,向佛而说一偈:生彼无烦天,解脱七比丘,贪嗔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546经(澡罐杖经):本经是梵志与迦旃延尊者之间的对话。一位梵志(泛指修行者)名叫执澡罐杖,在某一天拜访摩诃迦旃延尊者,向尊者请教一些问题:“何因何缘王、王共诤,婆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第486经~489经(一法经):经中叙述若对一法乃至十法,生正厌离、不乐、背舍的话,就能得尽诸漏。“若于一法,生正厌离、不乐、背舍”,乃至十法,那么就可以达到“得尽诸漏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