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粮上路
禅七开示录(四)――第二日晨诵
开示:性广法师
纪录整理:李素卿
时间:2006.07.24清晨
地点:佛教弘誓学院禅堂
主题一:修行前方便
经 典:《杂阿含经》道品,「六三六」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说修四念处。何等为修四念处?若比丘,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演说正法,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显示。
若族姓子、族姓女从佛闻法,得净信心,如是修学:见在家和合欲乐之过,烦恼结缚;乐居空闲,出家学道。不乐在家,处于非家,欲一向清净,尽其形寿,纯一满净,鲜白梵行。我当剃除发须,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
作是思惟已,即便放舍钱财亲属,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正其身行,护口四过,正命清净,习贤圣戒,守诸根门,护心正念。
眼见色时,不取形相;若于眼根住不律仪,世间贪忧、恶不善法常漏于心;而今于眼起正律仪,耳、鼻、舌、身、意起正律仪,亦复如是。
彼时贤圣戒律成就,善摄根门,来往周旋,顾视屈伸,坐卧眠觉语默,住智正智。彼成就如此圣戒,守护根门,正智正念,寂静远离,空处、树下、闲房独坐,正身正念,系心安住,断世贪忧,离贪欲,净除贪欲;断世瞋恚、睡眠、掉悔、疑盖,离瞋恚、睡眠、掉悔、疑盖,净除瞋恚、睡眠、掉悔、疑盖;断除五盖烦恼,心慧力羸,诸障阂分,不趣涅槃者。
是故,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比丘修四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讲解:
今天为大家诵念的第一部经文,是佛陀教导比丘,乃至所有佛弟子,如何远离愦闹,修学四念处的六种前方便――修道的准备功夫。
佛陀所说的法,「上语善,中语善,下语亦善。」所谓的上、中、下语,从字面解释,是法的内容,从开始、过程到结束都毫无杂染,并且纯一清净。此外,也可以将它理解为:佛陀所教授的法从开始的知解――理论、修行――实践,到果证――结果,都是清净的、净善的。不仅它的意义是清净的、是善的,它所能发挥的效果也是清净的、善的。佛陀的教法既然是如此的纯粹、圆满,使人趣向解脱,所以,佛弟子们从佛陀闻法而起净信心之后,便要精进修学,亲身实践。
经文中说:见在家有多种欲乐的过失,被种种的烦恼所捆绑、束缚,因此,要欢喜远离家的烦忧、恼乱,出家学道;要不乐在家,处于离家。经文的表面意义,是赞叹出家,远离在家。但是,无论是在阿含经或南传的巴利藏中,都曾记载,有些佛弟子听到佛法证得初果,乃至二、三、四果的时候,都还是在家身份,还穿着非常华丽的俗服。但是因为他的心念对于佛法生起净信心,在闻法的过程中,迅速地离垢清净而趣向圣果。所以心的远离比身的远离,是更关键的。
从外缘与事相而言,出家对于离染的修道生活,确实是有帮助的,是理想的,故经文中说:「见在家和合欲乐之过,烦恼结缚,而乐于出家,处于非家」。然而,即使是过在家的生活,只要能善尽世间义务,乃至于承担家庭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常常亲近善法,清净三业,以远离烦恼的缠缚,久久行之,同样也能够得到法的利益。
观察、思惟在家的过失,对离染的出世法生欣乐心之后,佛陀告诉弟子们:当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以这次的禅修为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不论在家众或出家众,都身处清净的道场,二六时中,唯道为念,这不就是远离了世俗的欲乐、烦恼与束缚吗?不就是朝向着正道而行,心出家、处于非家,修学纯一满净、梵行清白的正法。
出家学道之后,接下来要正其身行,要护念口业,不犯四种过失,即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乃至于依于正命(正当的职业)以住于清净。尔后进修戒德,守护根门,摄心正念,不要让我们的六根放逸驰散。在经文以眼(眼根)为例:当我们眼见色时,不应住着于它的形相,也不要执取它的样貌。因为如果眼根触境生眼识,意识不与正法律仪相应,而与世间贪忧、恼乱、恶、不善法相应,那么这些烦恼就会常常来扰乱我们。
我们今天习学佛陀的正法,眼根应起正律仪,乃至于耳、鼻、舌、身、意根起正律仪,亦是如此。禅堂中现阶段的功课是安那般那念,所以再次提醒同学,六根不与境尘相应,把所有的觉知,都专注在鼻息。
经文中说:「善摄根门」,也就是要善加守护六根,在往来、周旋、顾视、屈身、坐卧、语默、动静的时候,要「正智正念」。在修学四念处的时候,就是把注意力专注在自身的身、受、心、法上。在禅堂的功课中,我们的第一个进度是安那般那念。安般念是把注意力放在鼻息,而「息」就是四念处中身念处里面的一个所缘。为了培养坚强而稳固的禅定力与观慧力,我们要从基础的功课做起。所以在现阶段,同学在行住坐卧中不要去注意自己的姿势,而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安般念上。如果我们能够如此,就是依经文所说而行,也就是在空处、树下、闲房独坐,或是在安静的空间中,「正身正念,系心安住。」
我们如是修学佛道,就能断除世间贪忧:远离贪欲盖,净除贪欲盖,乃至瞋恚、睡眠、掉悔、疑盖;能够远离五盖,乃至断除五盖。从远离到断除,进而彻底地去除所有的染着,乃至于净除所有障碍正觉正知、顺向解脱的烦恼。这一切的功德,都从修学四念处而得。
关于四念住的功课,在未来的课程里再进一步说明,现阶段,就请同学以安那般那念为禅修所缘,这也正是佛陀所教导的四念处中的第一个:「身念处」。
主题二:助道五法
经 典:《杂阿含经》道品,「八○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五?
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初夜、后夜不着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种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讲解:
今天诵念的第二部经文,是佛陀指导五种方法,能够对于安那般那念的修持,多所饶益与增长。
第一,戒德清净。
圆满无缺地持守波罗提木叉律仪,而对于微细戒行、威仪学处也能细心防护,毫无毁犯,是为净戒具足;而这也是第一种对修学安那般那念有帮助的方法。我们在禅修期间,一再提醒各位同学,要有清净的戒德;不但每一个人要遵守自己所受的戒法,甚至在禅修期间对同学的道业、正念有所助益的禅堂规约、共修规范等,也应切实遵守,这样修道才会进步。
第二,少欲、少事、少务。
后面两项,在禅堂中有志工护持饮食与杂务,禅修者不必分心于此,但是有关「少欲」,那就要靠自己收摄心念,小心防护了。如果心逐欲境,妄想纷飞,则「世事尘劳常罣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所以希望同学在禅修期间,心要能随遇而安,少欲知足,能够如此做,那就是第二个对于修学安那般那念非常有帮助的方法。
第三,饮食知节量。
过堂用餐时不要吃太饱,其它时间不要吃零食,过多的食物,易增惛沉,增长贪心。尤其禅修期间,大家作息正常,心意安宁,更不需要太多食物,而且这里的食物干净、营养,所以七、八分饱最佳,乃至保持稍微的空腹感,对于心神的清明,多有助益。至于用餐的时候,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安般念上,不要去注意食物的美味,心里想着:「好好吃喔!我好喜欢,我还要。」也不要排斥食物:「这个怎么这么难吃!我不喜欢,讨厌!」不要在食物上起贪心、起瞋心,而要正念正知于安般念。如果能够如此,那就是第三种对安那般那念的修持有帮助的方法。
第四,初夜、后夜,不着睡眠,精勤思惟。
印度的计时方式,将一天分为六等份:日三时,夜三时,「一时」是四个钟头,两个时辰。初夜是晚间六点到十点,中夜是晚间十点到翌日凌晨两点,凌晨两点到六点是后夜。禅修能增进心意的清明与专注;当定力增强,心意柔软,自能睡眠减少,惛沉也不容易生起。自然能做到经文中所说的,只在中夜约四小时的睡眠,而于初夜、后夜仍能专意禅思。但是大家大部份是初学,平常生活作息紊乱,日夜颠倒,不但心意耗弱,身体也大都不健康。要大家一天只睡四小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九点半安板,十点养息,早上四点起板,四点半第一支香的静坐,比经中所说的,还让同学多睡两小时,这是体念初学者的困难所做的安排,等大家的定力增强了,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睡眠时间。
初入睡时,应当正念思惟,忆念光明,安稳的入眠。坐香时间千万不要迟到,在禅堂用功,不要偷懒、不要懈怠、不要放逸。其他时间应当在外面经行,不应当多躺卧,睡回笼觉。如果能够如此,这是第四种对于修学安那般那念有帮助的方法。
第五,空闲林中,离诸愦闹。
这是第五种对修学安那般那念有助益的方法。为了护念自己,乃至其他同学的道业,我们必需共同维护环境的安宁,所以请大家留心自己的动作行止,尽量和缓轻盈,以免干扰他人的静思。若能如此,则纵然是千百人共修的道场,也不异是远离愦闹的空闲山林。
在禅修的过程中,五盖难免现前,但是只要能够照着佛陀教导的善法好好修持,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渐渐离欲而得清净,能够渐次证诸禅定与智慧功德。
今天是禅修的第二天。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无论你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也不论你曾遭遇多少困难,都已是过眼云烟,心不要顾念于过去。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天里,对正法有更深的体会,对安般念有更精进的修持;祝愿大家在今天的禅修里,能有更明显的进步。
祝愿大家:六时吉祥,净定增上!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有些人老埋怨:“你看那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人家现在就有钱花,花也花不完。你说我一天辛辛苦苦,又善良又做好事,一天穷得当当当!”实际那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以前修的善业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2011年6月22日隆波通尊者关于手部动作的特别开示时间:2011年6月22日下午地点: 镇安寺翻译: 邓虹嵘居士有些学员曾参加过别的老师教导的动中禅,学习的是14个动作,现在想拜隆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3)刚才忘了问大家什么是苦的根本原因呢?是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是苦的最近原因呢?苦的近因是贪爱,譬如说你来这边禅修的时候,你开了你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七讲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Game va yadi va'ranneninne va yadi va thale,yattharahanto viharan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