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0.09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四十一)
释传道主讲
北传〈放逸品第十〉有二十章
南传〈不放逸品第二〉二一~三二章
壹、释品题
放逸品者 引律戒情
防邪捡失 以道劝贤
逸,音(佾)it8英直切
邪,音(斜)sia5时斜切
劝,音(券)khoan3去贯切
本品北传题为「放逸品」,南传题为「不放逸品」,「放逸」与「不放逸」,其实为同一内容的正、反两面说明。『对于应断除的不善,能防护不作;应修的善法,能够去行』1,即名「不放逸」。反之,对于应修的善法不能行,应断的不善又不能防护,则名「放逸」。品名题为「放逸」,意在警诫学人放逸于修道之害;题「不放逸」,则重在策勉学人不放逸之功,似从相反面向立论,而同样欲达劝人精勤修学佛道之目的。
北传品题言:「放逸品者」,旨在援「引」佛制的「律」仪,来规「戒」吾人的「情」欲冲动,以「防」护自己造作偏「邪」的恶行,「捡」束(「捡」,约束之意)身、语、意、命(经济生活)不犯过「失」。这并非要人死守戒条规制,而是重于戒善的熏发,在此基础上「以」进修定、慧等三学八正「道」,依此「劝」发诸「贤」精进向道,实现令正法久住、梵行久住的理想。
『律』,通常与『戒』并称(戒律),但在汉译教典中,『学处』、『波罗提木叉』、『律仪』,也一概被译作『戒』,此诸名词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异同?难道都是指戒条而言吗?若不审细分别其义涵,读来总令人横生困惑,以下就引印顺导师的研究作概要的介绍。
这一切,要从佛陀时代『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的制度了解起。佛世,印度的一般宗教,都有于每月初八、十四、十五日,举行布萨集会的习惯。布萨是源于吠陀以来的一种祭法,祭主在新月祭、满月祭的前夜,需断食而住于清净戒行,此即名『布萨』。佛教为适应世间,也就成立了布萨制度;不过佛教对在家信众的布萨制度是:每月四次或六次,在信众们定期集会时为其说法,信众们则受持近于出家生活的八关斋戒(此所以八关斋戒也需禁淫与不非时食)。『斋』,即古代『布萨』的意译,『洗心曰斋』,斋的本意即为净化自心。除此,玄奘法师又将布萨译义为『长养』,义净法师则译义为『长养净』,二者皆有长养善法、净除不善之意;然而导师还是认为意译为『斋』最为适当!后人称不肉食为斋,显然与原意颇有距离!2
对在家信众的布萨是如此,对随佛出家的修行者,佛则成立别有深刻意义的半月半月(每月二次)僧伽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汉译每作『说戒』)即为僧伽布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于说波罗提木叉,导师依据传说作了以下三阶演化的推论:
一、首先是『偈布萨』(大众部所传),也就是觉音尊者所称的『教授波罗提木叉』:这是佛成道十二年以来,还未制立学处(制戒)时所行的,只对僧众宣说如《四分戒本》所云:『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的偈颂。
二、其次,佛制立学处,向大众宣布,要大众忆持,并理解其意。学处的学习,即是在大众和合布萨之时,此时不但诵说『(学处)波罗提木叉』,且又分别解说。
三、后来,随佛出家的多了,不免掺入动机不纯正的出家者,可以推知佛制的学处也多了起来。为诱导有所违犯而不知真诚发露忏悔的比丘,遂将学处(一条一条的戒条)编集起来,在布萨时,共推一位上座来宣说此(学处的)波罗提木叉,使违犯比丘在大众加持力的作用下,非悔罪不可;依此来维护僧团的和乐清净,此即觉音尊者所称的『威德波罗提木叉』。3
『波罗提木叉』,是音译,其意义则有二:
一、约『教授波罗提木叉』说(还未制立学处时),重在道德的策励,以激发比丘们自觉的性善(尸罗),精进向道,趣证解脱。此时的波罗提木叉约尸罗──戒为一切善法的根本依处,说其义为『初』(于诸善法最为初门)、『面』(诸善法之面首)、『上首』(诸善法之上首)、『最胜』(得生众善故)。
二、自佛制立学处──『威德波罗提木叉』后,波罗提木叉渐被解说为『别解脱』义,受持各别的学处,即得解脱各别的烦恼与苦果。4
现存不同部派、不同诵本的『波罗提木叉经』──『戒经』(汉译每作『戒本』),除去布萨的仪轨部分(包括说波罗提木叉之前的序说──自知违犯者的当众忏悔,以及末后的结说劝学)而外,是以正说学处为主要的。5学处,才是『属于尸罗学的一分戒条』。6早期,随佛出家的弟子多半有过痛切的人生体验,故能一心在佛法中实践灭苦之道,以求得众苦的解脱。因此佛起初也仅以『法』为教,重于真理与道德的实践,而教弟子们应这样、不应那样。佛的开示,是充满劝发与策勉的;如说四谛所示的『应知』、『应断』、『应证』、『应修』。7此即前述的『偈布萨』时期。
等到出家众多了,问题也多了,不得不在道德劝化(以法教化)的基础上,融入律治的精神,于是佛随犯而制立『学处』,以强制的力量来纠正违犯者,使其非接受处分,非依轨范去行不可。所以『学处』一如法律,不只讲应该不应该,而是讲容许不容许。8正法的是否久住,端赖和乐清净之僧团的有无;而『学处』的制立,则为达成僧团和乐清净的理想所不可或缺。分别说部及大众部的广律说到:过去的毗婆尸、尸弃、毗舍浮三佛,由于不为弟子制立学处,也不立说波罗提木叉,所以正法不能久住。9这可见自我约束力强、反省力强,而能主动依法而行的上根利智者,毕竟占少数,多数人还是不免为烦恼所惑而需要『运用僧伽的集体力量』,来『执行僧伽的意志』,10以责令其梵行清净。否则,言者谆谆,听者各行其是,直接受害的便是佛教!
佛陀因时因地因机而制立的学处,持律者为了方便忆持,渐依所犯罪的轻重,集为部类次第,在布萨时诵说,此即波罗提木叉。比丘、比丘尼二部波罗提木叉,即被称为毗尼(或毗奈耶)。依『波罗提木叉经』(戒经)而分别广释的(分别制戒因缘,分别戒经的文句,分别犯与不犯、轻罪与重罪等),名为『波罗提木叉分别』(或称『经分别』)。『波罗提木叉分别』,在汉、藏所译的广律中,也被称为毗尼。除此二者,在僧伽制度的开展中,凡所制的僧伽行法、威仪,能使比丘(比丘尼)在僧团中调伏身语,以纳于正轨的,都名为毗尼,所以古人或意译为『律』,或译为『调伏』、『灭』。『毗尼虽是法治的,但运用起来,一定要出于善意的和平精神,融入了德化的,善诱的教育作用。使比丘众乐于为善,不敢为恶;这就是毗尼藏的实际意义。』11
由上面的介绍,大致可得出一个约略的概念:学处,是佛随犯立制的戒条;集各部类学处即成波罗提木叉;集波罗提木叉(与波罗提木叉分别,中国律师解说为『止持』)及犍度(中国律师解说为『作持』,内容为受『具足』、『布萨』、『安居』,以及衣、食等规制),即成毗尼(律)的所有内容。12
再介绍『戒』的意义:梵语而被译为『戒』的,主要有二:13
一、学、学处:『学』,是于佛法中、于僧团中应当学的一切,内容不外乎三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应当学的内容极广,包括僧众的威仪礼节──穿衣、饭食、行来出入、说法、大小便利等,都是戒经中所标列而为出家众所应当学的(『众学法』)。『学处』则为戒条,已如上说。所以在佛法中,是先有『学』而后有『学处』的;三学中的增上戒学即能摄一切学处。14
二、增上戒学的『戒』,原语尸罗,所以尸罗也译为戒。《大智度论》中解释说:『尸罗(此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作恶),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15《大毗婆沙论》又将尸罗解释为『数习』义,这说明了尸罗『好行善道,不自放逸』的力量,是由过去生不断的行(习)善,以致熏习成善的习性而来,所以与一般泛泛的善行不同。
十善是尸罗──『戒』,不论有佛法或没有佛法的时代,不论是不是受戒,都有此戒善。此数习所引发的戒善,『或经父母、师友的启发,或是宗教,或从自身的处事中发觉出来。内心经一度的感动、激发,于是性善力大大增强,具有防护过失,勇于为善的力量(,这才是佛法所说的尸罗)』。16『如遇到犯罪的因缘,内心会(不自觉的)发出抗拒的力量。』17这种对恶所产生的抗体,就称为『律仪』。
『律仪』,梵语三跋罗,直译应作『等护』,如上所说,系从防护过恶的功能而得名,18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戒体』。19导师譬喻说:如某地常受盗匪的侵扰,为了防止被侵扰,于是筑了一座城墙或碉堡,以维持此地在某种程度上的安宁,这就是律仪──护的意思。20
既然戒──尸罗不必从受而得,同理,律仪亦可以不必从受而得,以下是三类的律仪:
一、如真智现前,以慧而离烦恼,就得道共律仪。
二、如定心现前,以定而离烦恼,就得定共律仪。
三、如净信(信三宝四谛)现前,愿于佛法中修学,作在家弟子,或出家弟子,就得别解脱律仪。这是佛依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体力强弱等等不同而制订的戒法,如五戒、十善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只要弟子们逐条逐条受持,就能别别解脱过失,故称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21所以受戒是外在的仪式,内心深处性善的戒德,才是先于戒条而为戒的根本与实质,才能使自己在生活日用的身语意行如法而离恶向善。
由上所述,再回顾本品品题所言的「引律戒情」,何以将「律」解说为『律仪』而非『戒律』(毗尼),原因即希望跳脱外在戒条规制的约制,而回归戒──尸罗的本义:由数习所引发内心的那种自觉应行善拒恶的力量,那才是使人向上、向善、向解脱彻底而有力的动能。
佛的为弟子制戒,为达法──真理的修证,所以佛陀是依『法』摄僧,希望出家弟子在民主、法治、平等的僧伽律制陶炼下,对外具足威仪以表显佛教,令人望而生信;对内则在和合清净的氛围下安心办道,以实现涅槃寂静的究极理想。
法与律,起初是同一内容的两面。『法』──圣道的修证,一定是离罪恶,离缚着而身心调伏的(『断烦恼毗尼』是毗尼的本义),所以又称为毗尼。导师比喻为:『法如光明的显发,毗尼如阴暗的消除,二者本是不相离的。』22然而,重法与重律从佛灭以来,终究形成彼此对立的二大流,尽管经过时空的流转,依然坚持壁垒、各自标榜所宗。重法者忘了毗婆尸等三佛之所以法随佛灭而不能久住,是因于未为弟子制立学处;忽视律治的精神者,何异于此?重律者则忘了僧伽的一切规制是为体证真理而建立,若没有为法修证的高远目标,再严谨的僧伽律制或戒行,都不过是世间法,于佛法中,意义不大!法与律的未能合一,真是值得现代僧团深思的课题!(待续)
【注释】:
1.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页294。
2.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06~107。
3.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07~111。
4.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11~113。
5.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32。
6.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39。
7.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38。
8.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38~139。
9.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24。
10.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39。
11.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90~191。
12.印顺导师,《以佛法研究佛法》,页117;《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251。
13.以下戒的意义引自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页291~296。
14.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138~140。
15.《大智度论》卷一三(大正25.153中)。
16.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页295。
17.印顺导师,《华雨集》(四),页277。
18.印顺导师,《成佛之道》(增注本),页179。
19.印顺导师,《华雨集》(四),页277。
20.印顺导师,《华雨集》(一),页83。
21.印顺导师,《成佛之道》(增注本),页179。
22.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页176。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2008、12、02网络让我们更方便的了解到一些佛教活动,了解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但是真正想好好学佛,要把佛教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皈依处,甚至要修行,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1]。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达真堪布:若是发心不正确,做好事、善事,都会变成恶趣的因做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相续,即观察这个心,看住这个心。否则,即使表面上每天都在上早晚课,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20
导读: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发了很坚固的誓愿,但若时间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
佛答时间:2024-08-18
1 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2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陷害我们,乃至于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6
我们自己得不退转,我们也希望人人都证不退转。不要我们一个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再来度你好了,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我们大家同成佛道,要有这种雅量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8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1、念头最善的,善中之善、第一大善是念阿弥陀佛。要想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经上告诉你,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去打妄想?把时间、精神都搞在妄想上,那叫造轮回业,生生世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1
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7
分手后的你是不是在苦恼着如何挽回前女友,其实很多女人提分手后都会想让你挽回她。毕竟曾经是真的喜欢过,提分手肯定你做了让她失望的事情,很多男生被分手后的一件事就是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有人说,婚姻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很少有人能够轻松的跑完全程。这一路上总是会遇到有一些磕磕碰碰,但是只要自己坚持不放弃,重点就会在不远处等你。所以当我们婚姻中遇到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婚姻是一座城堡,同时也是一座炼狱,两个人步入了婚姻就意味着要风雨同舟,共患难。都说打是情,骂是爱,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能够充分的了解彼此,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婚姻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2
很多的分手情侣都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分手的时候,会感觉很难受,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深深爱着对方。那是因为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这种感情,因而会对爱情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9
如何挽回失去的爱情?情感挽回,顾名思义就是帮助你把已经分开的夫妻或者情侣,或者即将要分开的夫妻或者情侣重新在一起。挽回的目的是你还爱着他,并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7
请问法师,学佛应如何寻找善知识?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世亲菩萨以及宗喀巴大师都宣说了善知识的法相。末法时期,具有全面功德的善知识较少,但最主要归纳为三点:1、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6
我和老公认识到结婚已经12年了,那个时候我才不到17岁就和他同居住到一起了,他比我大1岁,那个时候的我们很幸福,开心,我们一起拼搏,6年后我们结婚,生了一对双胞胎,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5
一、分手后绝不能陷入情绪低谷区失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若在一段感情道路上错过了一个真心对待自己,又爱自己的人那就是件大事了。因为感情路上,能碰到真爱的机会并不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5
结婚对于女人来说就像是经历第二次的生命一样,因为结婚之后你会过着和以前不一样的生活,没人都是想有一个好的婚姻的,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结婚择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5
古往今来,男婚女嫁一直被列入中国人的人生大事之中,二十婚娶,三十而立。古有道法自然,提出道生二三,婚娶之日的择取也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三十而立甚至更长影响,所以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5
信众问: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仁清法师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出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对六祖说的。如果没有认识本心所在(没有亲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4
自古以来,人们对风水的关注就很多,人们注重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办一件喜事,比如结婚、乔迁和开业等,他们都需要选择一个好日子来进行,这样才能图个好的开头,有了好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4
说到择吉日的正确方法,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择吉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了,人们也将这种传统习俗传承到了现在。在传承的这三千多年之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搬家的时候我们都是会选择一个吉日来进行的,因为只有掌握了好的吉时才能使得后面的事情顺顺利利,如果是选不对吉日就搬家的话,那还有有可能会引发不好的事情呢!那搬家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生辰八字非常重要。而生辰八字一般又由出生时间构成,因此,人们一般会为即将出生的孩子选择好的日子,以求得一个好的生辰八字。也许很多人会问,出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择吉,历来就是我国民间老百姓的传统,人们在举行一些重大的民事活动前,总是习惯于择吉日的正确方法。那么,你知道择吉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我相信有不少人想要自己择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1
学佛一法,亦易亦难。从言教上解悟,此理甚为轻易,所谓言下顿悟。如用功适合,即亲见到自己本来面貌,亦不为难。但要获得真实受用,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随时随地自己作得主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0
造葬择吉的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造葬就是造墓和安葬,造葬择吉,指的是选择一个造墓和安葬的吉利日子。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凡举办一场重大活动,都要事先挑选一个吉利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0
说起中华的文化,那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都是很多文学家探索的奥秘。其中,择吉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凡人们遇到白、红喜事,都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9
在农村,不管是建新房还是买车、搬家,都是要看日子的,让风水先生看一个好的日子才能够开工。好的日子代表着好的兆头,好的兆头才有好的运势。那么搬家要怎么择吉日呢?下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8
在风水上,麒麟兽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煞气需要麒麟兽去化解。麒麟是古代的一种灵兽,与龙、凤、龟并称为古代的四灵。在风水上,麒麟是最受欢迎的神兽,它就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6
人生在世,如果没有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作为居所,那么将会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制造一个安定的居所,需要搭配一些风水物件,比如八卦镜,这件八卦镜化煞辟邪的作用可少不了,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