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0.23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四十八)
释传道主讲
北传〈心意品第十一〉十有二章
南传〈心品第三〉三三~四三偈
二、释颂义及因缘
【北传】
4.独行远逝 寝藏无形 损意近道 魔系乃解
独,音(毒)tok8地鹿切
行,音(形)heng5喜停切
逝,一音(誓)se7时地切
一音(细)se3时计切
寝,音(锓)chhim2出锦切
藏,音(丛)tsong5精狂切
系,音(计)ke3求计切
【南传】
37.远行与独行 无形隐深窟 谁能调伏心 解脱魔罗缚
与,音(宇)u2英矩切
隐,音(稳)un2英滚切
深,音(心)sim1时金切
窟,音(屈)khut4去骨切
调,音(条)tiau5地侨切
缚,音【伏】hok8喜独切
北传第二句「寝藏无形」,日本《大正藏》本作「覆藏无形」1,宋、元、明本则皆作「寝藏无形」。「寝藏」与「覆藏」,意义上有何不同呢?「覆」,有遮盖、掩蔽之意。「寝」,乃『寢』之古字,二者皆为卧之意。如比对南传所译的「无形隐深窟」,又衡诸心的特性,「寝藏无形」似较「覆藏无形」更适切,故采宋、元、明本的「寝藏无形」。
本偈北传说:不论身处任何时空,也不论有无所对境,我们的心都可以单「独行」动,「远」离(「逝」,去之意)现实的一切,而拟想过去与未来,并耽着其中。这深隐卧(「寝」,卧之意)「藏」而「无形」无相的心,若我们能觉知它的一切内容,从不随顺烦恼杂染,进而减「损」纷飞散乱的「意」念妄想,令其安定专注,如此以修学佛法,则能日「近」于佛「道」;而烦恼障碍(「魔」,障碍之意)之于我们身心的拘「系」不自由,「乃」能逐一获得「解」除。
对应于此的南传三七偈说:未经训练的心,一如无缰之野马,常常与所缘境奔驰「远行」或离境而「独行」,它「无形」无相,好比「隐」藏于幽「深」的「窟」穴中,难知难见。「谁能调伏」制御自「心」,即能作自己的主人,从此「解脱」烦恼「魔罗」(「魔罗」,梵语mAra之音译,即障碍)的系「缚」而得自由。
南传这一偈有一则十分有趣的因缘故事,是说在舍卫城,有一位长老比丘,名为僧珈逻仕达。他妹妹生了儿子,也以他为名,并且后来也出家成为比丘。
有一回,信徒供养年轻的僧珈逻仕达两件袈裟,他就想把其中一件转供养自己的舅舅,因此在雨安居之后,年轻比丘就带着袈裟去见舅舅。不过长老比丘却以自己的袈裟已经足够为由,拒绝了他的供养;即使年轻比丘再三恳请,长老比丘都不愿接受。年轻比丘因此觉得十分受伤,认为是舅舅不喜欢他,才拒绝与他共享信徒的供养;甚至自暴自弃,兴起不如还俗回去过世俗生活的念头。
一有了这个念头以后,他的心就很难再安定了,而总是妄念纷飞、思绪零乱,他还盘算着:还俗以后,就把袈裟卖掉,买只母羊,然后就有收入可以娶妻生子。等孩子生了下来,就可以带着妻小搭车去探访舅舅。一路上,他会告诉妻子,由他来照顾小孩,不过妻子一定会要他驾车,不要管孩子的事。可是他会坚持照顾小孩,所以就出手去抢小孩,结果一个不小心,反而把孩子摔下车去,被车轮辗过!他愤怒极了,就拿了棍子要打他妻子。
这一棍打下去,突然听得舅舅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要打妻子,怎么打到舅舅来了呢?』回神一看,可惨!原来年轻比丘正拿着扇子在帮舅舅搧风,不料竟胡思乱想,打了舅舅的头,他剎时羞愧极了!自己妄念纷繁也就算了,居然还叫舅舅洞悉自己的内心!……于是他打算立刻离开精舍。
长老比丘当然知道他此刻的心情,就设法带他去见佛陀,佛陀于是开示了如上的偈颂,鼓励他应当努力调御自心,让自己从烦恼贪瞋痴中超脱;而不是逃避自己,就此还俗!
※ ※※※※
这个因缘故事,与中国『黄粱梦』、『南柯一梦』的故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一为幻想,一为梦境,但同样在描绘人生的如幻。在常人眼里看来,也许这年轻比丘的妄想有一点夸张,但如果我们时时在反省内观,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拟想、预想,夸张的程度其实不亚于此。所以我们切勿因此取笑人或轻视人,在成贤成圣之前,凡夫有很多思惟、言行,的确就是如此荒诞,如此虚无缥缈的;但他自身,却又看作无比的真实,并且为这虚幻的真实而造种种业。然而,什么是真实呢?在我见未除之前,我们一切所见、所闻,……甚至道听涂说而认定的真实,是不是都该有所保留,才有可能更接近真实呢?
【北传】
5.心无住息 亦不知法 迷于世事 无有正智
【南传】
38.心若不安定 又不了正法 信心不坚者 智慧不成就
北传第五章说:凡夫的「心」,「无」有一时安「住」,无有一刻止「息」,「亦不」能了「知」佛「法」真理。庸庸碌碌一生,沉「迷于」名、利、情等「世」间乐「事」的追逐与享有,却只凭添尘劳烦忧,而「无」法拥「有」真「正」的「智」慧。心何时醒觉,不再竞胜,不再往外无限追求,而沉静下来面对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彼时,佛法才可能真正进入自己的生命!
与此相对应的南传三八偈则说:「心若不」能「安定」专注,充塞其中的,尽是散动纷乱的烦恼,更(「又」,更之意)「不」可能「了」知甚深「正法」。佛法的修学,如「信心不坚」定「者」,「智慧」亦「不」得「成就」。
南传这一偈若依前后因果来说,其实可以改为:「信心不坚者,心则不安定,又不了正法,智慧不成就。」偈意或者更为明白。因为信是以心净为其特性的,当我们对佛法充满真诚的仰信,内心自然澄净安定。但佛法不是叫你不知不识,只一味来信就可以得到救赎,而要透过对法义的深刻胜解;理解深了,对佛法就能生真实的信心,所以说『胜解为信因』2。有了信心,那必然会起愿欲付诸修行实践,以验证所信解的是否真确可行,所以『乐欲为信果』3,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信为欲依,欲为勤依』4。由胜解而生智信,由智信起愿欲而修行实践、体悟真理;因为体悟真理得到法喜,所以信心更加坚定,理解更为深入,修行更见积极,而所成就的智慧也就越来越深广!
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中揭示:求法当作『病想医药想,殷重疗治想』5,这真是将学佛求法应有的真切心刻画入微了!但首先要确认:不论个人或世间种种的苦难拘碍,绝非外来,而皆由个己身心的烦恼所招感。唯有先确认自己有烦恼重病需要医治,那才会努力寻求医生与药方来治愈自己。但医生很多啊!哪一位医生可以将自己的病治好呢?一开始总得先对他治病的理论与方法作一番了解,如觉得这方法明确可行,再决定接受他的治疗或服用他开的药剂。但治疗期间,仍要一面观察自己的种种反应,而不是傻傻的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必得有好转反应出现,确认这种治疗方式和药剂是真正能够治愈自己的,那才能放心地坚持下去──不管疗程多艰辛、药物多苦口,都愿意坚持到病愈为止。追求真理的过程,亦当如是──这,才能成就正智!
【北传】
6.念无适止 不绝无边 福能遏恶 觉者为贤
适,音(式)sek4时激切
遏,音(揠)at4英葛切
【南传】
39.若得无漏心 亦无诸惑乱 超越善与恶 觉者无恐怖
得,音(德)tek4地激切
漏,音(路)lo7柳度切
惑,音(或)hek8喜极切
超,音(挑)thiau1他娇切
俗作【抄】chhiau1出娇切
据日本学者丹生实宪所著的《法句经の对照研究──法句经の发展成立史研究》一书所列6,南北传这二首偈颂是相对应的,不过按字面看来,这二偈其实对应得有一点勉强;尤其南传三九偈因为与三八偈是基于同一因缘而说,所以偈意上是连贯的,与北传第六章对照起来,终究有一点差别。还不如该书所别举的《法集要颂经》〈罪障品第二十八〉第六偈,或者较能与北传此偈相互辉映。该偈云:「人不损其心,亦不毁其意,以善永灭恶,不忧随(宜为『堕』之误)恶道。」7但因《法集要颂经》也是北传,既然我们上来都是以南北传法句作比对,那就还是以北传第六章与南传三九偈相对作解说。
北传第六章说:我们的意「念」妄想,如「无适」当的「止」息,就如野草蔓藤,不但「不」会断「绝」,烦恼贪瞋痴还会「无边」窜延,苦恼罪恶即伴随而来。如何止息恶念妄想呢?最佳的方法,就是起慈悲心造「福」利他,如此即「能遏」阻「恶」念妄想的肆意发展,而转化为善心关怀。因为一心修善兴福,即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造罪作恶,能如此「觉」悟而又身体力行「者」,乃「为贤」善而有智慧之人。
南传三九偈说:「若」断贪瞋痴等烦恼,「得无漏」(「漏」,烦恼的别名)「心」而证解脱,则「亦无诸」障碍迷「惑」来恼「乱」其心。此人身语意之一切行,即离染清净而「超越」罪与福、「善与恶」,如此之「觉」悟真理「者」,其内心唯是光明、空灵与喜乐,而「无恐怖」、忧悔与疑惑──这是每位佛弟子寤寐以求的终极目标。
南传三八、三九两偈有一则因缘故事,名为『心猿意马的比丘』。这是说在舍卫城,有一个人因为到森林里去找寻他走失的牛,找得饥肠辘辘的,所以经过一处精舍,他就进去向比丘们问讯,顺便稍事休息。精舍里的比丘见他一副疲累的样子,就给了他一些食物和水。他吃着喝着,想到自己每天勤奋工作,却不足以温饱,不如出家,接受信徒的供养,于是请求比丘们让他加入僧团。
出家以后,他克尽本分,每日托钵、修行,在僧团中服务大众,过着不同以往的生活。因为有足够的食物,又不必为生活烦忧,不久,他就变胖了;不过很快地,他就厌倦了托钵乞食的修道生活,所以又还俗回家去。过了一段日子,他觉得世俗生活实在太艰辛,还是出家好,所以就又出家。但是出家了一段时间,他又想念世俗生活的一切,所以就又还俗。……就这样反反复覆地,他出家又还俗六次,人们因此称他为『质多舍利弗』,意思是心意不坚定的人。
由于『质多舍利弗』出家,并不是为了修道,而是为了色身的温饱,所以他在修行中不曾有过任何法喜。又因他出家还俗多次,所以他的妻子后来也怀了孕,不过这还是没让他感到快乐。他并不知道这种不快乐和不安的情绪,其实正在逼迫他走向生命的另一个境界──一个清净自由的新世界!
有一天,他走进卧室,正好看见了妻子的睡态,她张着嘴,鼾声大作,连口水都流了出来,那姿态真是丑陋极了!他内心突然一凛:『我几度出家又还俗,内心所难以割舍的,竟是这些吗!』于是,他毅然拿起袈裟,第七度离家而到精舍去。一路上,他因为专精思惟无常、苦的道理,所以到精舍之前,他已破了我见,证初果。
去到精舍,他请求比丘们再次允许他加入僧团,但是比丘们却拒绝了他:『我们无法再接纳你了!你几度出家又还俗,还俗又出家,你不觉得自己的头就像磨刀石一样吗?』但他执意请求,最后,比丘们被他坚决的态度所打动,就答应让他回到僧团。没多久,他就证了阿罗汉果。
不过僧团里并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大家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次他在僧团里待这么久,还不还俗去?有好事者就来问他,但他只淡淡地说:『以前我会还俗,是因为我见、爱执还在;但现在的我,所应断的皆已断尽,所应具备的清净行皆已确立!』
充满狐疑的比丘们来向佛陀报告这件事,佛陀就在众比丘面前,肯定他的修行成果说:『从前,质多舍利弗的心意不够坚定,所以不能了解甚深的佛法;但是,他现在已经是个烦恼永尽的阿罗汉了!』于是对众比丘慈示以下的偈颂:
「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坚者,智慧不成就。
若得无漏心,亦无诸惑乱,超越善与恶,觉者无恐怖。」
众比丘闻言,莫不欢喜,精进修行!
※ ※※※※
这真是一则令人动容的故事!我想世界上其他宗教,再也找不到像佛教一样,是以真理──法的体证为唯一中心的了!其他宗教或者也讲真理,也追求真理,但唯有教主才是真理的代言人,其他人讲的都不算数;甚且口说追求真理,而其实仍不脱以教主为中心的个人崇拜。独有佛教,才是彻始彻终的平等论者,人人以真理──法的体证为目标,在真理之前,人人平等。若要强说差别,则因对法体悟的浅深而成差别。然而,这一点却久已为佛弟子所遗忘!现代的佛弟子,特别是真诚信仰实践人间佛教者,尤应捐弃对人的崇拜与身分优越的迷思,回归佛陀时代的以正法为中心,共同为法的体证与弘扬而努力!
【北传】
7.佛说心法 虽微非真 当觉逸意 莫随放心
逸,音(佾)it8英直切
这一章只有北传,南传并无对应之偈颂,偈言:「佛说心」的一切内容和作用,不论善恶、染净或无记,这一切「法」,「虽」然隐「微」却「非真」实。因为一一法皆仗因托缘而成,任一因缘变动,该法即随之变动,所以看似静止不动的一切法,其实时刻都在流动变易中;只是我们的心太粗,又太散乱,以致对此变动不羁、迁流不息的身心和世间毫无所觉。等到有所觉察,往往事物已变动为迥异于前的不同相状了,但我们却还是将眼见、耳闻……这恒常在无常变动中的一切──包括自我身心,看作千真万确的真实,无怪乎要被称为愚痴无闻凡夫!
佛法重在启发每个人的觉性,要我们训练自己,在行住坐卧中,在待人处世中,在顺逆或不顺不逆的境界中,都能「当」下「觉」知自己散动奔「逸」的「意」念妄想,切「莫」失去警觉心,跟「随」此外「放」的「心」而造恶堕落!
(待续)
【注释】:
1.《心意品.法句经第十一》(大正4.563上)。
2.印顺导师,《学佛三要》〈信心及其修学〉,页88。
3.印顺导师,《学佛三要》〈信心及其修学〉,页88。
4.《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大正44.48中)。
5.印顺导师,《成佛之道》(增注本),页40。
6.丹生实宪,《法句经の对照研究──法句经の发展成立史研究》,页24~25。
7.《法集要颂经》〈罪障品第二十八〉(大正4.792上)。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5
原来,萧玉堂老爷在湘乡,思念失踪的儿子与姪儿,忧伤病重,弥留之时,环视侍立床侧的王氏夫人与两媳,挣扎着说:「我教子无方,致使儿子和姪儿出走,不知所终,绝了我萧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十二因缘”这一连串的关系若都没有了,就好像万里晴空一样,又好像水清月现。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心经》中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3
佛学问答类编(通问第一之十二)问:曾闻老恩师云:观世音菩萨经,唯有普门品才是真实,其他(高王经白衣大士咒等)皆不是佛金口所说的,不是观音经,为何白衣大士咒亦记载在佛经上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30
《净土决疑论》讲记(十二)释印光造论 释传印讲记(2)答释①释有禅有净土【论文】余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是在语言上、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三下 十二 受三皈依的感化从前,韩国有个小孩子,每天听妈妈在佛前念三皈依,久而久之他也学会念了;一天,他问妈妈:念三皈依有什么好处? 妈妈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时间:2024-04-13
四下 十二 买智慧从前有个国王,派大臣出国去求宝。求什么宝? 大臣问。我们国家里面没有的东西。国王答。大臣跑了很多路,看到很多东西,但是找不到一件自己国家里面没有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时间:2024-04-12
药师佛及十二神将福佑一天早上,我搭我师兄的车,上台北工地工作,早上9点多板桥文化路的车还是很多。在车上我的思绪不知飘到那去了,想着今天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发生。下午三点
药师佛感应录时间:2024-04-06
六上 十二 十 善佛陀说了五戒,又说十善;十善是比五戒更进步而更完善的行为规律。十善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时间:2024-03-29
苏北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要吃年夜饭,团团圆圆守年夜看春晚。由于我们佛堂准备在年三十晚上举行供灯、诵经与念佛等活动,为大众祈福,所以团圆饭提前到年三十的中午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19
我刚进厨房,又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刚刚离去的送菜小哥。他突然弯腰给我鞠了个躬,腼腆地说:“阿姨,我返回来是给你拜个年,祝你新年快乐!谢谢你第一个给我拜年祝福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19
达真堪布:真正了知十二缘起,等于见佛见法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无际。在所有的佛法里,十二缘起最为珍贵,最为稀有,非常深奥,犹如如意宝一般。谁能了知、亲见这样的
禅理故事时间:2023-12-21
邪淫十二害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前途,为了事业,为了身心健康!请洁身自爱!1、害人天伦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淫而乱了他人夫妻之伦,致使人夫妻反目,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时间:2023-11-28
十二、根、道、果学习和修行的氛围、思想、心态、次第等,一切都可以量化和表述。有时我们把修行都想象得过于抽象,其实是可以量化的。只是需要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回过头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4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足少阴肾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
素食养生时间:2023-09-03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足太阳膀胱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
素食养生时间:2023-09-03
十二、供佛斋僧 众丐飞空诗曰:祗陀斋供说明先,不请贫儿众半千;佛令新僧神力往,北洲取食美如天。世尊示昔因缘事,五百厨头奉圣贤;日久咸生诸厌恶,发心忏悔福遭愆。释迦世尊在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因果故事十二有位姓杨的人,以捕捉禽鸟卖钱来讨生活;有一天,他看见一只寒鹊在树枝上栖息,于是就拿了装上黏胶的竹竿,爬上树枝去捕捉这只寒鹊;结果树枝断了,他就跌下树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
佛教故事: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3-08-28
煮黑石蜜浆喻原文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此时愚人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 傍人语言: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8
人生十二问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够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题,都是吾人应该反省的问题,不知你是否问过自己?一、我出生在人间,曾否做过有益于人间的事呢?二、我对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4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足厥阴肝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
素食养生时间:2023-08-19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足少阳胆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素食养生时间:2023-08-19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手厥阴心包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素食养生时间:2023-08-19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手少阳三焦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
素食养生时间:2023-08-19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二阿弥陀经讲记(十二)“是故号为阿弥陀”。法身充满不必说,从阿弥陀佛报身说,眉间的白毫要放光,胸间卍字德相放光,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二“是故号为阿弥陀”。法身充满不必说,从阿弥陀佛报身说,眉间的白毫要放光,胸间卍字德相放光,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照十方国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菩萨行品第十一 菩萨行品第十一 所谓菩萨行,不同于众生的业感缘起,是随顺法性不假造作的性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阐陀的疑惑林崇安教授一、前言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是由车匿一人在深夜驾车送行。车匿,或叫做阐陀。六年后,悉达多太子成佛,称做释迦牟尼佛。再过六年多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时间:2023-08-07
十二、活佛似有先知活佛这个人,看他的行藏,好像有先知先觉的本能,本来,修习禅定的人,如果定功到家,凡是过去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他都可以知道的。比如我首次同他见面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时间:2023-07-28
林黎,2005十二因缘与六度万行以下文字出自宣公上人所讲的《佛说阿弥陀经》:什么是十二因缘?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3
1、药师法界定印:药师法界定印就是法界定印,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法界定印一样,是一个印,此定印属于体印。右手四指置左手四指上,表佛的四大加持众生的四大,两手拇
常用仪轨时间:2023-07-19
十二、两个小孩前世愿力成熟,七岁得罗汉果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增长国王率领军队,灭了释迦族。阿难尊者的妹妹、妹夫不幸往生,留下两个小孩流落在迦毗罗卫城的街头。这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三十二、宝海童子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当时的舍卫城里有一位财富与多闻天子一样多的大施主,与他的妻子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他的妻子怀孕后,出现许多瑞相,例如:他们居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三十、扎德沃青年供花蒙佛授记,佛述己授记因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五百位悠闲自在的扎德沃青年,他们经常到景色明媚、鸟语花香的公园里去玩,一面编织各种花蔓作头饰,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微信扫描关注四海连通未来商城(万店连锁电子商务)搜索东方健康源微信打开请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药师坛城“药师禅文化生活馆”“药师禅健康疗法”新品系列分享(每盒
坛城新闻时间:2023-07-14
十二因缘(佛教解释)缘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ga,巴利文:paicca-samuppāda-aga),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药师如来悲心救苦,以十二大愿利乐一切有情,娑婆众生有幸得闻药师圣号,对药师法门生起净信,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药师经》云:「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
坛城故事时间:2023-07-08
这一生,别为难自己人,一辈子都在忙着,累着,奔波着,不论多苦,事,还是没做完。人,一辈子都在省着,攒着,储蓄着,不论多抠,钱,还是没存够。人,一辈子都在忍着,让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5
佛陀师父说的十二问语,是照妖镜、鉴宝杖,是找到真佛法的指路明灯。佛陀师父说:“你自问:为何学佛?为了生死。依何了脱?真实佛法。何为真法?离虚实显。怎择圣师?空论
佛教视频时间:2023-07-05
【拾贰】念佛度亡一、自己念佛父母往生清朝,周汪氏,华亭人。夫周文荣,家贫,游幕远方,客死湖北,久无音信。女工自活,长斋奉佛,抚子成立,命寻父骨归葬,旌表节孝。晚
念佛感应时间:2023-06-20
十二因缘(佛教解释)缘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
名词解释时间:2023-06-18
六入缘触。胎儿具足六根是名六入,由于具备眼耳鼻舌身意,就叫六入,就粘在自己的身体完整了,就六入了。入缘然后就要产生着,着就是执着的着啊,就是第五条六入缘触。胎儿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1
识缘名色。由于有了意识,然后要附之于色,所以识缘名色,就是形色了。识它同样要依过去世无明烦恼的行业,摄在第八识阿赖耶识,分别之心,然后带着诸业,一切业力就带起来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1
名色缘六入。第四了,是色缘六入。此“名”字作心讲。这里的“名”字都叫心,心即意根。心就是我们所产生的意根,意识分别心,就是凡夫分别,识是第八阿赖耶识,它的差距就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1
最后一个因缘了,十二因缘最后一条了,老死。一切有情,均脱离不了无常之缚。就是所有众生脱离不了无常之缚,这就是定义。于无常者,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瞬息万变死。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0
上面所说十二因缘,相续环节为顺观流转门。就相续的环节,一扣一扣一扣地扣起过来,叫顺观流转门。此十二法相互配合,产生三者之果业。所谓三者呢,你们已经晓得了,三者就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0
生缘呢就会老死,生是受生之意,就是具体投胎受生。一切众生均依无始之业和现在诸业感报受生。所有一切众生啊,都是依据无始无明的业力和现在所种下的业力去感报受生,那么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