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为凡夫,不为圣人的净土法门
第316期明觉文:关其祯
两大士为现前授记作佛而求生净土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行经三百余会,谈及阿弥陀佛的经典不下二百多部,唯是专说阿弥陀佛的经典,只有三部,顺序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即是「净土三经」。
例如,大行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中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无独有偶,大智文殊菩萨亦发愿说:「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文殊师利发愿经》)两位大乘菩萨的头号人物也要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安乐国(极乐世界),不是为了生死(如弥陀第十八愿言),亦不是为了得不退转(如弥陀第十一愿言),而是为了现前授记作佛(如弥陀第二十二愿言)。详见前文「为什么我们要愿生弥陀净土」释此三愿。
龙树菩萨为菩萨道判立净土法门
又奉为「千部论师」、「八宗之祖」、「第二佛陀」的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娑论.易行品》,以易行道和难行道判立净土法门,曰:「行大乘者佛如是说,发愿求佛道,重於举三千大千世界,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干之说。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阿惟越致」,又名「阿鞞跋致」(Avinivartanīya),即「不退转」也,是菩萨的果位,相当於八地(即「不动地」)菩萨。
可知身为初住菩萨龙树菩萨,为了推动大乘菩萨教,以往生净土而入正定聚、得不退转为招徕(如弥陀第十一愿言),劝勉行大乘者巧取弥陀净土法门――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故龙树菩萨曰:「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
其后,龙树菩萨又引申弥陀第十一愿及第十八愿,云:「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他指出不单是大乘菩萨,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称念弥陀名号,只要一心归命,愿生其国,即入正定聚,得成佛道,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本愿」,即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净土宗的根本和精髓之所在!若阿弥陀佛没有成就这个根本愿,根本就没有净土宗可言,释迦牟尼佛亦无从宣说,更重要就是:我等凡夫往生净土、被救度出离三界、不再受生死之苦的希望也没有了,只好常没常流转,沉沦苦海,无有出期!
龙树菩萨明确地指出因为阿弥陀佛立下和成就本愿,所以我们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则必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我们应常常忆佛、念佛、口称佛名!基於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本愿的意思,龙树菩萨确立下「本愿念佛,他力往生」的净土法门,因此龙树菩萨被尊奉为净土宗初祖。
释尊宣说「净土三经」的本怀
至於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三经」的本怀,其意不在於为文殊和普贤两大士现前授记作佛,也不在於为登位菩萨教入正定聚和得不退转,而在於为我等凡夫出离三界、不再受生死之苦!中国净土宗宗祖,唐朝的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明言,净土法门的对机众是「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包括我等处於末法时期的五浊恶世凡夫――下下之机,为我等凡夫惠以最大的、真实的利益,故此弥陀净土法门能解决凡夫的生死大事,永离三界苦海,是真实之利――上上之法!这也是净土宗以「净土三经」为正依经典的原因之一。其他谈及阿弥陀佛的经典,如《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其当机众多是菩萨圣众,而不是凡夫,故只能作傍依经典作参考。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云:「问曰。上来返对之义。云何得知世尊,定为凡夫,不为圣人者。未审。直以人情准义为当。亦有圣教来证。答曰。众生垢重,智慧浅近。圣意弘深。岂宁自辄。今者一一悉取佛说,以为明证。就此证中即有其十句。」他引《观经》十段文句,证明净土教是「定为凡夫,不为圣人」的永离三界苦海之上上法!此十段文句,恕不赘录。
凡夫为了脱生死而往生净土
为什么我们要学佛?人人各有因缘,答案不一,但总括来说,凡夫学佛大概有三大目的:
1. 离苦得乐――佛陀初转*轮,宣说四圣谛,说人天乘法。第一谛是苦谛,有世间的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而生死是世间诸苦的根本。佛陀从因果上说人天福报,一切只是方便而已。若人欲彻底地解脱,而得大自在,平安喜乐,还须了生脱死,方能真正离苦得乐。
2. 了生脱死――人一念无明而流转生死。因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报,形成轮回三部曲!佛陀又说解脱乘法,教导众生断惑破妄见,修行除业障,破见思二惑,除我执,或乘佛大愿业力,求生净土,便能了断「分段生死」――不再受生身了!
3. 度生成佛――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佛陀深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劝导众生回小向大,所谓「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所以,佛陀又宣说菩萨乘法,佛弟子除了断「分段生死」外,还要了断「变易生死」――不再生一起念,证无生忍,除法执,破尘沙惑、乃至无明惑!不过,若真正地能够普度众生解脱生死,还须先能自己解脱生死。
说来说去,凡夫始终首要解决此一大事因缘――生死问题,而净土法门正为此而立。此法门以凡夫为本,包括遇大乘教、遇小乘教、乃至遇恶缘的凡夫,皆可可回向功德,求生净土;善导大师在开宗的经典《观经四帖疏》中,称之为净土宗的「要门」;同时,凡夫又可乘弥陀的本愿力――第十八愿,以信方便,一向专称佛名,那麽,在人临命终时,佛自来迎,得生净土;善导大师称之为净土宗的「弘愿门」。
笔者将在另文详解善导大师细判净土宗有两门的重要意义。
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祖大师,开示一切众生说,各位善知识,我这个顿教的法门,以定和慧做根本、做基础。你们既然是善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圣人的血泪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忏公师父更常提示我们:「竭诚尽敬,妙妙妙妙!」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斋戒学会,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文--藏密难信能信有明显节奏的事情,渐次发展,最后一出结局出现时,人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没人会感意外。人从出生而成长,从青年迈入盛年,由中年渐次进入衰老,然后老死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忍辱是最妙的法门。不要觉得比黄连还要苦,要觉得比甘露还要甜,这样,才有受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怎样能得到圆满的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0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药师法门修学纲要(付:药师法门简易修持仪轨)普光整理壹、提要:修持药师法门当以信为入门,以四大目标为指南,以专念佛号为行持。 而其要点如下:(1)信: 一切如来身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第三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略论文殊法门的圆顿与渐次----以《维摩诘经》与《诸法无行经》两部经典为讨论范围游祥洲世界佛教友谊会 (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 执行理事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白话(宋)元照凡夫白话译‘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是宋朝元照法师,应官宦之请,而讲解戒律,他并把比丘戒律,加以简略介绍。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如来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刘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凡夫白话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凡夫白话译善恭敬经是如来教弟子对老师的态度。现今之人,求法学法均漫不经心,毫不恭敬,故得益甚少。善恭敬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如来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唐朝六祖慧能??今天我们能在净行法师主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问:或问关公圣人,何以与韦驮并侍于弥勒菩萨左右。又传关公继任玉帝,究有实据否。范古农答:关公之神,曾受戒于智者大师,以护法为责任。故寺中供之为伽蓝神。并无与韦驮侍弥勒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三、原妙及其禅法高峰原妙(1238-1295),吴江(江苏苏州)人,俗姓徐,十五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习天台教义两年,二十岁弃教从禅,至杭州净慈寺,就学于断桥妙伦,并立下三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近代江胜观味农妙煦居士金刚经讲义节要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