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悟道(2)?
所谓砂锅不打一辈子也不漏,下面由一位居士近期所提问题之缘起(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一位居士而无法获得解释),对以下这位居士提出的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做出论述,如果你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出简单理解,那么你就会对下面几个佛学中的核心问题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识,这些核心问题包括:1、为什么禅宗六祖会将本心自性表述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的?2、入定中的无念与被麻醉中的无念的区别在哪里?3、入定到底是在“入”什么?4、唯心所现到底是在“现”什么?5、“心”在哪里?(即如何理解七处征心八还辨见)6、禅定境界是一个无念的状态,真正的无念状态是什么样的?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近期这位居士到底问了什么,下面是对这位居士提出问题的理顺与总结:第一、悟道不是认识或者说理解到了一个逻辑道理,而是体证到了一个奥秘,什么奥秘呢?既是体证到如来本心和性空缘起(唯心所现)。第二、体证到性空缘起的工具是禅定。修习禅定的最高秘诀是“知幻即离”,不断知幻即离就是在不断入定。“知”是“察觉”的意思,因此“不断知幻即离”就是在“不断察觉”。不断察觉的意思就是全力以赴以不断的去察觉为手段(不断察觉的技术十分关键,导致我的提问出现)而不断澄清意识引发量子崩溃,最终就会体证到性空缘起和实相无相,而一开始所做的一切就都是为了澄清意识而去清清楚楚,总之一路清楚下去,就是一路空境下去,最终就会入定悟道。第三、修习禅定就是在除妄念,而禅定之所以可以让人悟道就是因为禅定可以让人体证到在除妄念后剩下的那个灵明独耀、创造出宇宙山河虚空大地的本心存在(本心:即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那个东西),因此悟道的关键在于除妄念,那么如何除妄念,什么又是妄念呢?妄念即是由一个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境(色声香味触法)的作用所体验到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触识、意识)的综合体验。第四、禅定除妄念的原理是:因为空境是没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觉知状态,修入禅定中既是体验在空境中,体验在空境即是体验在清清楚楚中,所以如果一直体验在清清楚楚中,也就清除了脑中的所有妄念(即如同是屏蔽了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进而体证到如来本心(或者说回归到那个创造出宇宙山河虚空大地本心的状态中),因此,禅定去除妄念的原理是:让自己处在空境中,也就处在了没有任何妄念的如来本心中。第五、由以上的逻辑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妄念是对六根的感知,所以只要通过一个工具或方法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作用,也就等于清除了脑中妄念,进而可以让人体验在没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空境中,由此体证到如来本心的存在,也就等于入定悟道了。第六、根据以上的认知我有以下几大困惑不解的问题:1、是否可以通过心理学技术让人悟道?既然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六根的感知就会处在没有任何妄念的空境中(清清楚楚中)——就是说,既然只要断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感知,既可以回归“本心”进而入定悟道,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心理学方法(或者其他方法)断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感知作用,从而清除掉脑中妄念体证到如来本心而悟道呢?比如说,在入定中,当处于清清楚楚空境状态中时,眼睛会处在所谓的“睁眼瞎”的坐忘状态。那么我查阅到了一个国外的心理学实验也可以让人处于这种“睁眼瞎”的状态中,其实验内容为:心理学家使一位被试者的大脑在接受一个单一不变的外界刺激时,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后出现了看不见眼前刺激物的现象(如同睁眼瞎的坐忘状态)。实际上不是眼睛对光没有了反应,而是眼睛,也可以说是眼识,自动不识别眼前的刺激了。这种状态与修习禅定中的有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一刺激物上(如观想或水晶球)或行为上(比如呼吸),而达到的“睁眼瞎”的状态,我认为是同一种意识状态,因为既然禅定的功用是达到入定(范围限定在练习禅定,开悟则不在逻辑范畴之内),而禅定是一种工具,是技术性的,是在人体生命科学范畴内的,且入定状态即是达到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识”的无妄念状态,那么这种“坐忘状态”与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被试者的“眼睛不识别的状态”(至少在视觉上所处的状态)应该是一致的,那么由此我要问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技术,比如说单调的外界刺激(或者进而发明出的其他技术),让我们主动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识”再体证到如来本心然后悟道呢?(高月明注:第一、以上关于在观想时会出现“坐忘”的现象的认识是错误的,坐忘现象出现在深度的觉空入定阶段。第二、在心理学实验中出现所谓的“睁眼瞎”的状态只是由于单一刺激多次重复出现后导致脑皮层疲劳以致脑皮层相关区域被抑制的被动出现的心理现象(通俗点说就是注意力转移了的现象),而深入禅定中所出现的“坐忘”状态是一个主动意识的控制过程,所以这两种现象本身和出现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2、是否可以通过药物让人悟道?开悟是通过入定,以清清楚楚的本心来体证到性空缘起唯心所现。那么我在练习不断察觉的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曾出现过瞬间看不到和听不到但内心清清楚楚的现象,所以我在想:禅定技术的关键是否在于通过高度的集中心意,或者说通过集中心意的过程,使大脑主动的“屏蔽”掉六根(或六识),以此来达到无妄念的状态,由此回归那个“缘所遗者”的本心状态中进而悟道。”我认为的详细一点说就是:“妄念”是六根对六境的识别产生的六识所引起,而要想无妄念必须从断除六识入手,所以通过正确禅定技巧的积久练习,让大脑获得主动“屏蔽”六识——即相应脑部区域的识别作用——或提高了六根的神经脉冲传递阀值,而让外界的刺激激发不起大脑皮层的识别作用,以此来达到无妄念的状态,进而回归到那个“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本心状态中。因此由以上的认识进一步我在想:既然如果说“本心”是除六根后剩下的那个东西,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药物(如麻醉药),让一个人去除对六根的感知(妄念)进而体证本心悟道呢?3、本心到底在哪里?如果以上所说——即通过心理学技术或麻醉药断除妄念而去悟道的说法为正确的话,那么当一个人被全身麻醉时,眼耳鼻舌身意暂时失去了作用,本心又在哪里呢?由此进一步再问:本心是不生不灭的,而当一个人被全麻时是无意识的,因此可以说那个缘所遗者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如果本心没有意识,那么在清醒时回归那个缘所遗者的清清楚楚无妄念的空境状态岂不是和被全麻时一模一样的吗?这时候应该是毫无知觉的,如果是毫无知觉的,又以什么来体验到空境和清清楚楚呢?又如何体证到本心的存在呢?4、本心存在的条件和状态是什么样的?如果清醒时的入定状态是清清楚楚,出定后是否有入定时的记忆呢?如果有记忆,那么记忆是一种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模式,是依赖于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动而存在的,那么本心的清清楚楚是否必须依赖于脑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而存在呢?就是说,本心的存在是否依赖于大脑的清醒状态而存在?进一步再问:如果本心的存在是依赖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动而存在,那么当一个人被全麻或死亡时,本心岂不跟着死去了吗?如果这样又怎么能“不生不灭”的呢?如果本心不依赖大脑的神经系统的运行而存在,那么本心存在的依赖是什么?再进一步细化这个问题:人被全麻和死亡的状态的区别在于暂时性意识丧失但生理活动维持和心跳停止脑死亡,那么本心存在的依赖的是什么?是哪里?还未脑死亡的传统意义上的“死者”还有本心吗?这个问题有如下的逻辑原因:(1)首先区别全麻与死亡,由此将论述的范围缩小到人体只剩下基础生理功能的维持时,本心存在的依赖条件是什么;(2)其次区别传统死亡与脑死亡,由此将论述范围缩小到人体的基础生理功能已经不再维持,即达到传统意义的死亡阶段(比如心跳和呼吸停止但此时还未达到现代意义上的脑死亡标准,即大脑神经系统仍未完全死亡时的这一个短暂的阶段),此时本心又在哪里?如果本心“不在了”,那么本心依赖的存在应该是传统意义的死亡(即人体的基础生理功能不再维持)而存在,如果本心还“存在”,那么本心应该是依赖大脑细胞神经系统而存在;(3)由此则可以引发出其它的问题:1.本心是否就是“灵魂”?2.如果有灵魂,那么本心发起下一个“缘起”是否就是“转世”?3.转世是否可能带有“上一世”的记忆?(或者说在死亡之后因和果之间如何联系?)如果有记忆,如何记忆?记忆在哪里?如果没所谓的“记忆”,请看下面的进一步的疑问,4.如果本心没有“记忆”,本心发起的“轮回缘起”的“好坏-即世俗意义的福报”所依赖的因果条件是什么(换句话说,为何有男人女人?为何成为男人或女人?为何有生来富贵或贫困?为何有夭折流产)?又如何依赖?5.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但还未在子宫着床之前本心在哪?当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时本心在哪?6.佛祖说,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即皆有那个缘所遗者,那么“我”为何而来?众生为何而来?那个缘所遗者为何而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注:以上是这为居士提出的问题,下面是高月明的回复)高月明的回复如下:第一、以上这位居士的所有问题都是基于一个假设为正确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如果这个假设本身是错误的,那么这些问题的提问本身就都是错误的,因此当然无论试图找出什么样的问题答案也一定都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位居士认为为正确的假设是什么。这位居士认为为正确的假设是:在修习禅定中的去除妄念是一种如同是“断除六根感知或者说断除六根识别能力”性的“去除妄念”,这种去除就与把一个人给全麻或者通过心理学实验让一个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处在不再识别某种刺激物的去除是一样的。以上这位居士对于运用禅定去除妄念与运用麻药性的和心理学性的去除妄念是一样的假设完全是错误的,这两种去除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大家明晰了这两种“去除”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就对这位居士提出的所有问题获得一次性的理解和解答。那么这两种去除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下面,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两种去除之间的本质区别:比喻如下:想象一下,我们的本心像是一台电影放映机,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景象——宇宙山河虚空大地、小鸟花草,人马喧嚷等世界景象都如同是投射在电影幕布上的风景。也就是说,此时此刻,你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觉知道的一切境像——山河虚空大地,都是本心投射出的风景,也即都是所谓的“妄念”。以这个比喻为基础,我们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去除妄念如同是去除电影影幕上的风景,那么如何去除影幕上的风景呢?我们毁掉影幕行不行?答:不行。这样放映机会将景色投射到影幕后面的墙上,或依此类推会投到任何地方。例如:投射到虚空中,也是一种投射。在影幕之前隔上一块挡板行不行?答:不行。放映机会直接投射到挡板上。最终,去除影幕上风景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放映机不再投射播放。比喻中的电影放映机与幕布是分开的,而关键的是本心中的“放映机”与“幕布”是一体的。行文至此,问题已经变得非常清楚和明晰了,明晰了什么呢?禅定的去除妄念与通过药物性的去除妄念是完全不同的。不同在哪里呢?因为一切都是由本心创造出来的——一切包括宇宙山河虚空大地、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所以禅定的去除妄念即如同是放映机不再投射播放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性的去除。而通过麻醉药或心理学性的去除妄念不是放映机不再放映了,而是这种“去除行为本身”就是本心投射在幕布上的一道风景、一段故事。进一步说就是,将一个人麻醉,以及这个人所处的麻醉状态和所谓的灵魂、神经细胞、记忆、轮回缘起、福报、男人女人、富贵贫穷、众生菩萨、对从那里来又去了那里的提问本身…….如此等等皆是觉中之幻、心中之物,因此是无法通过麻醉或心理学方法体证到如来本心的。所以说,认为可以通过药物或心理学方法来除妄念而悟道的认识是错误的。总结两种去除的根本区别是:禅定的去除是“因心而生灭性”的去除,而迷药性的或心理学实验性的去除只是妄中说妄的另一个妄念状态而已。第二、如何证明以上的这个比喻是正确的呢?下面用两点来证明。1、佛法实相来证明:悟道就是悟到了生命宇宙的实相,什么是实相呢?佛经中说“实相无相”,即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进一步说,一切皆如佛祖所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的“心外无物”。因此,如果外在世界是实有的,那么按照逻辑就可以让一个人通过断除六根感知和识别能力来去除妄念而让人体证在清清楚楚的空境中。因为外在世界是非实有体的——是心所显现出的幻相,而在幻相当中试图去找一个“除幻”的方法就是在“幻中说幻”,由此,所谓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去除妄念的行为只能是“幻中说幻”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执虚妄为实有的行为。2、以波粒二象性来证明: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波粒二象性的,而一切——注意:是一切——包括麻药、心理学家这个人、被试者自己、你自己、你自己的眼睛、耳朵、脑皮层、记忆与神经细胞、灵魂与转世、众生与菩萨,等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也即都是波粒二象性的——即都是因心而有因心而灭的东西,所以试图通过麻药或心理学技术来去除妄念本身就是“妄念”。所以说,去定位本心的在那里,以及无论由此引发出的任何推论都是“妄中说妄”。那么到底本心在那里?答:问本心的位置所在和死后本心去了哪里就如同问“星期五”有多重一样(时间和空间皆是心中的分别),所以这个问题是不能被提问的。而只能是转换一个层面来说,本心就是非波粒二象性者。那么如果要问,如何证明真的存在一个非波粒二象性者的东西呢?很简单,如果你确定你此时此刻看到了电脑和这段文字,那么这本身就是证明。以以上内容理解为基础,下面回复一下开篇所提到的问题。问题1、为什么禅宗六祖会将本心自性表述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的?回答:自性即是如来本心,而表述如来本心是何物就如同是在电影的故事中去表述“放映机”的特性一样,因此自性才会是“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和能生万法”的。问题2、入定中的无念与被麻醉中的无念区别在哪里?回答:入定中的无念是“心灭灭矣”性的无念,而所谓麻醉或其它所处的无念状态只不过是另一妄念状态而已。问题3、入定到底是在“入”什么?回答:入定不是入到一个无知无觉的状态中,凡所有觉皆是虚妄,入定是一直体验在空境中。对空境的体验即是对清清楚楚的体验。真空境即是真清楚即是真“生灭灭矣,寂灭最乐”。问题4、唯心所现到底是在“现”什么?回答:“现”的是:山河虚空大地、眼耳鼻舌身意、生老病死、因缘果报、花草树木、落花流水、知见虚无;“现”的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你推下地狱,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你拉上天堂,一个人生的成败荣辱,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一个人必须通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心养性才能获得人生的极乐和愉悦。问题5、“心”在哪里?(即如何理解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回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相”包括,你眼前的树木、山河山川、手脚与皮肤,清风与浮云,和你用来观察这一切的眼睛,用来表征这一切的脑皮层、神经细胞,在你所感知到的世界中你是无法找到一个“非相”,即无法找出一个“本心”存在的,也就是说,你是无法找到一个“我”的存在的(即是无我的)。因此真心自性不在那里,真心自性就是你此时此刻对活生生的意识的感知,是这活生生的意识决定了“波粒二象性”的现象,也就是这活生生的意识创造出了此时此刻你眼前看到的花花世界,因此而说“实相无相”。问题6、禅定境界是一个无念的状态,真正的无念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回答:佛祖在《圆觉经》中如此描述:“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真正的无妄念状态被佛经描述为“如如不动”。如何达到这种“如如不动”的状态中呢?佛祖如是说:“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最后,我们对本文做一个总结:禅宗五祖弘忍曾称赞他的上首弟子神秀说:“尽得己之禅法,东山法门,尽在秀矣!”,然而,学佛已经学到近六十岁的神秀,在应五祖传承衣钵之试而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五祖却对此偈的评价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相对于本文来说,如果去求一个通过麻药或其他断除六根的方法而去修定,以及追问本心依赖于什么而存在,人死后本心又去了哪里,如此等等问题,皆是“执虚为实”的追问。那么六祖慧能到底悟了什么呢?六祖慧能当时得到五祖印证而传衣钵的偈子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佛学的不二法门是实相门。因此六祖悟到的是实相。实相是什么?佛祖说 “实相无相”。无相不是彻底的没有,而是是假象、幻相的意思,而实相是真相的意思,因此实相无相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真相是一切皆是假象、幻相”。其次,见一切皆是假象、幻相又能怎么样了呢?佛祖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如来即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见一切皆是“心生幻相”就是见“实相”了!当然这里的“一切”包括神秀认为的“身如菩提树”和可以去“拂拭”的“心”,因此六祖慧能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的意思是:一切皆是心生幻相!一切本空!一切妙有!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黄龙悟新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死心悟新禅师,黄龙祖心禅师之法嗣,俗姓黄(亦作王),韶州曲江人。悟新禅师天生左肩上有一块紫肉,右袒如穿僧伽梨状,众人皆谓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23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香道,亦如茶道般,有一套繁琐的工具与礼节。其实,焚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进入欣赏的层次,甚或成为纯粹的艺术,就会变得严肃起来。繁复的香道仪式不仅成为了一门艺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0-21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青原行思禅师悟道因缘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俗姓刘。行思禅师自幼出家,渊默(深沉不言)乐道,同修们每次群居论道,行思禅师皆默然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15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铁关法枢禅师悟道因缘福州天宝铁关法枢禅师, 石门元翁信禅师之法嗣,俗姓林,温州平阳人。法枢禅师少时即出家,后听说元翁信禅师于秀州石门开法接众,于是前往参叩。初礼石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14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问:三灾到时,天地亦坏,唯四禅天不坏。此时四禅天以下至阿鼻地狱之灵魂如何。范古农答:火灾坏初禅,水灾坏二禅,风灾坏三禅。此火水风三灾,仍自心三毒所感,不从外来。到此之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石车通乘禅师悟道因缘嘉兴金粟石车通乘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朱,浙江金华人。通乘禅师少时即栖心祖道,有出世志。曾经偶然阅读庞居士问石头希迁禅师不与万法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祥符清海禅师悟道因缘吉州大中禅符清海禅师,太平佛鉴慧懃禅师之法嗣,生平未详。出家后,栖心宗门,遍参禅德,后投佛鉴禅师座下请益。一日,清海禅师入室参礼佛鉴禅师。佛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白杨法顺禅师悟道因缘抚州(今江西抚州)白杨法顺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文,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出家后,依止佛眼禅师。一日,佛眼禅师为众普说,举傅大士《心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