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惟贤长老
黄夏年
惟贤长老圆寂的消息传来,我震惊无语。半年前他见到我时,仍像以往那样亲切地问起我和家人的情况,那时他依然身体硬朗,笑容慈祥。岂料世事无常,惟老竟离我们而去!我与惟贤长老相交多年。知道他的名字,缘于我研究四川王恩洋居士,为搜集王恩洋的资料,我在重庆罗汉寺图书馆里看见堆放了大批王恩洋先生的著作,有人告诉我,这是惟贤长老从汉藏教理院运到这里的,从此惟贤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中。那一年上海玉佛寺举办活动,我应邀前往。活动期间与惟贤长老不期而遇,由于我们共同的乡音,加上我向他讨教王恩洋先生的事迹,我和惟贤长老自此熟悉起来,后来又成为忘年交。王恩洋先生百年诞辰,重庆佛学院召开了一次纪念会,当时曾在佛学院担任教务长的柳楔先生请我参加,惟贤长老也出席了会议。会后长老盛邀我到慈云寺,那天晚上我和长老深谈了3个小时,他向我讲述了他的身世与出家因缘,与王恩洋先生的关系和在龟山书院求学的事情,包括他蒙冤入狱之事等等。我根据他讲述的内容,回京后整理撰写了一篇《释惟贤法师访谈录》,发表在1998年《佛教文化》第5期上。这篇文章刊出后,影响广泛。后来我们见面时,长老高兴地对我说,你写的这篇文章,让我一下招收了三千弟子。之后,我又先后撰写了《惟贤法师与七塔寺》(收录在《灵山佛学研究会论文选》,财团法人华藏佛教基金会2004年8月)、《惟贤法师与可祥法师的忘年交》(载《台州佛教》2005年第5期)、《惟贤法师不平凡的一生》(载《四川宗教》2004年第2期)、《惟贤法师与〈大雄月刊〉——兼论抢救佛教史料的紧迫性》(载《四川·峨眉山佛教》2006·会讯)等文,这些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与解读了长老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当代佛教发展的贡献,可以作为研究长老的重要资料。作为当代高僧,惟贤长老当之无愧。百年来中国佛教的盛衰消长,诸长老都是见证者。长老这一代人,可以说是佛教把他们养大,滋润其成长,最后成就伟业,成为中国佛教的领袖。惟贤长老从小就在寺院出家,他的启蒙学习是在当代大居士王恩洋先生创办的龟山书房开始的。龟山书房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座右铭是:“悟吾之教,儒佛是宗。佛以明万法之实相,儒以立人道之大经。”这是龟山书房每个学生都要求背诵的话。王恩洋先生于佛学的特长是在唯识学,一生撰写文章和著作共200余(篇)本[1],而唯识学的著作占其全部著作总数的六分之一,占有其本人的全部佛学著作的80%。这就是为什么长老会被人们称为当代唯识学大家的根本原因,因为他的佛学知识是从唯识学开始切入的,所以他对唯识学的理解与弘扬要超过别人,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唯识学的知识。虽然唯识学可以被看作是长老的佛学强项,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其它佛教知识了解的程度。论宗派而言,长老是四川地区临济宗破山海明一派门下的弟子。这一派自建立以后,已成为现在四川佛教的主流,他的师父定光法师是一位有见地和学问的僧人,“写经说教广行持,风雨青灯力不疲”[2],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弟子出去读书,由此才造就了中国佛教的一代僧才。惟贤长老出家的寺院是四川蓬溪县鹫峰寺,因寺内有四方形仿楼阁式砖塔,13层,总高36米,通体雪白,亦名白塔寺。该寺也是当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有着古老深厚的千年文化内涵,长老能够在这里出家,不仅是有佛缘,也是历史交给他的重任。16岁时,他考进了当时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学府——汉藏教理院,这所佛学院由太虚大师创办,大师规制的院训是“淡宁明敏”。“淡”是淡泊于物质,不起贪欲,才能持戒;“宁”是宁静,即保持禅定功夫,不起妄念;“明”是能明因识果,分别善恶是非,不迷于主观客观,即是智慧;“敏”是行动灵敏通达,能审时度势,如理行事。太虚大师对唯识学虽然也擅长,并且有自己的判教,但是他对禅宗更加了解,指出中国佛教的特质就在禅宗。在汉藏教理院里长老系统地接受了汉藏佛教的教育,特别是跟着太虚、法尊、印顺和雪松等一代硕德学习,对他的佛学知识提高很快,特别是他同时又勤于著述,自办《大雄》刊物,使长老的佛学水平大涨,成为一位知识全面的高僧。太虚大师是民国期间佛教改革派的领袖,他对佛教弊端深恶痛绝。惟贤长老入佛门之后,一直受到太虚大师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始终充满了对佛门弊端的批判精神。长老的家乡四川蓬溪是一个偏远的小城,佛教一直是这里的传统信仰之一。但是进入民国以后,蓬溪的佛教成为被宰杀的对象,陷入深渊。军阀混战,强逼勒索寺院出钱,“蓬溪县佛教会会长释月善拿获威逼而死,又普和院住持释宗寿被该员拿钱用油烧其八团花,又将禀乡乌木寺住持即现任佛教会常务委员释昌华拿获倒吊一昼夜,逼令该寺出洋四千元,其余各寺僧人悬赏被获,出款颇多,而惨遭非刑者亦复不少,至于寺内所有衣物、谷米、六畜等类,均掳掠殆尽,竹木树株亦任意砍伐出卖,如此横恶较之棒匪犹有甚焉”[3]。虽然当时曾经有寺方乡绅与一些居士倡议复兴佛法,成立居士林,邀请学者前去讲经,例如王恩洋居士就曾在这里讲经三天,引起很好的反响[4]。但是这并没有根本改变蓬溪的佛教衰落情况,1944年惟贤长老回家探亲,专门调查了家乡的佛教,写了一篇文章刊在佛教刊物上,其云:蓬溪,是一面傍山两面傍水的小城,它的风景虽然不怎样好,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然而它空间是我生长地的缘故吧,儿时的一切,都很使我对于它发生留恋!说到佛教,真是一件缺憾的事,在以前还保持着形式,现在连形式都失掉了!回忆六、七年前,乡下与城市里的寺庙的庄严宏伟,令人置身其间如登极乐,似乎炯然走入了另一个世界似的,即使庙里的僧人怎样俗化,失去了真实的僧俗,但此伟大的形式,也足以启发人们的信仰,我的出家可说也是因为羡慕佛寺的清净庄严,想在寺里过着一世纯净无垢的生活。可是,因世事是不可估摸的,后来由于军阀的互相争夺,占据庙产,使许多僧尼无辜遭殃,寺庙佛像也因而被毁折了!往时的宏伟,实如昙花一现!为了外出求学,我与小庙别离已整整两年半了,去年的寒假,因想回家乡拜望父亲,并观察家乡最近佛教的情形,曾经回去一次。这次回去所见到的佛教的种种现象,使我生起了无限的悲哀与觉悟。先说僧人,那里的僧人因为知识低落,未受佛化教育,对于出家的意义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出家,好者是想过一世的清闲生活,而坏者则只图鬼混过日了。你无论走到街上或乡下,随处所遇着的出家人,多半脑袋上包一根白布帕及手里拿一根叶子烟袋的,他们也无所谓和尚,简直是与俗人无异的。假若你去指示他们,他们不特不以你的话为善,反以为你在故意讥诮他,于是不客气的话便连珠炮似的放出来。最近又出了一位xx活神仙——和尚——他疯疯颠颠的,教人下河洗澡,有时滚粪坑,引得一般无知的男女随后仿效,以为佛教的法门便是这样的了。其它类似的笑话还多着呢!本来僧伽的堕落,不知遵守佛陀的遗制,可以由当地的佛教会教诫或摈斥的,然而一说到蓬溪的佛教会,实在很可怜——七年前还有几个和尚勉强的持撑,后来因为各庙的僧人不肯出钱,没有一点的团结心,甚至背地互相毁诱,所以佛教会便无形中停顿下来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敢出来理事,致使外面对于佛教有什么事全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代表交涉。次说居士,蓬溪的居士多半属于女性,男性很少,同时没有好多是纯粹信仰佛教的。大概他们信仰佛教的原因,都是想求点儿孙的福利,以及寿命的延长,好者不过想修修来世,愿来世不受痛苦,因此可知他们对佛教根本没有真实的认识,更谈不上如何是学佛了。不信,你逢到朔望日或佛菩萨圣诞日任随走到哪个庙上,会发现到一般善男善女一方面很至诚的在烧香磕头,一方面却请道士在佛菩萨像前念皇经,……这种滑稽的举动真愚痴极了!又在城里东街上还有一所居士林,那是五年前在军政界任事的几位有信心的学佛者成立的,初成立时倒很有组织,曾请著名的唯识学家王恩洋居士讲演,但后来这几位信心的学佛者走了,选任的林长苏某,本是一个异教徒,因见着佛教极受人的尊崇,自己的路走不通,想藉此收罗徒众,营利谋生,于是便借佛教的幌子来大行其化了。他们的工作,除规定一月内二次或三次的领会祈祷以外,更无其它的表现,平时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大门是关着的,你去参观时还不知道从何而入?由此可知道那里的居士多数是盲从的,至于不盲从的只占十分之一的极少数,如这次我回去见到的景坤吉、珊锦文等居士,他们都是教育界中人,对于学佛的信心很坚固,尤其是对于眼前的这一批盲从学佛者,极端不赞成,他们很想组织佛学会,以显扬真实的佛法,可是因为经济、人力两方面的困难暂时无法实现,这点只有希望他们的努力![5]惟贤长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藉此将交通不发达的蓬溪佛教,贡献于住在大都市里的大德法师们,聊作整理佛教的参考”。这篇小文,虽然文字不长,但是内容却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一篇内容翔实的调查个案。民国佛教文化繁荣,论争激烈,皆围绕着佛教的慧命而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佛教报刊上一直在披露佛教僧人的各种惨状,但是尚没有一篇写得像这样事实详细、观点明确的文章,如果没有出家大丈夫的使命感,是写不出这种文章的。长老秉承佛陀遗志,怀着为法捐躯的决心,对佛门的未来表示了深切的关怀,他尤其指出:“这种的腐化、盲从,适足以代表了我们故乡——蓬溪的佛教。……因为不惟蓬溪一角的佛教如此,我相信许多许多的穷乡僻壤的佛教,也都是如此的。”在当时80%的国土,90%的人口都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里面的情况下,长老的这篇文章确实足可以代表了当时广大国土的真实状况,“腐化、盲从”成为民国佛教的另一个中心词,民国佛教教制改革的焦点就是聚焦于僧伽的腐化,人生佛教的提出就是要改变信众的无明,长老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我们了解民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并由此而进入民国佛教的真实,在这方面,长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长老的辞世,是中国佛教的一大损失,他生前用自己的智慧,留下了众多的精神资粮。与长老交往,可以感受到在他身上散发的温文儒雅和强烈护教之巨大反差。儒雅是他多年来学习与修养的所为;护法是他从小就接受,长成之后一以贯之而不变的坚定信仰。我们学习长老,就是要学习他努力研习,博采众长,勤于思考,讲经弘法不辍的高贵品德,学习他护教心切,续佛慧命的大丈夫所为,将他生前努力奋斗的法灯长明的伟业持续下去,永不熄灭!(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注 释】[1] 参见笔者《王恩洋先生著述目录》,载《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上。[2] 惟贤:《谒定光恩师》(1944年),《海沤诗集》,宗教文化出版社。[3]《铁蹄下蓬溪僧民之惨状》,《四川佛学月刊》,1932年第三年第一期。[4]《王化中居士蓬溪讲经》云:“蓬溪佛教居士林,以外道林立,阐扬佛理,殊属不易,乃议欢迎王化中居士来蓬宏法,承王居士如期莅蓬,并得驻军严济时参谋,蓬溪县中校长李青之、建设局长彭蔚文、公安局股长王培之等热心赞扬,居士不期而会者,二百余人,第一日开示,人受八苦熬煎,应速觉悟佛。第二日讲投身饲虎经,为释迦佛过去的历史。第三日讲心经,各居士多念持诵,得此明白开示,无不叹为稀有,而王居士辩才无碍,深入浅出,使听法者其能领悟,尤为难得云。”(《四川佛学月刊》1934年第五年第四期)[5] 宗哲:《蓬溪佛教》,《觉音》1942年第22期。“宗哲”是惟贤长老的法号,《海沤诗集》云:“师刚出家时,定光老和尚为其取法名‘惟贤’,同时号‘宗哲’。”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早期的中国佛教徒更多的按照音译的方式来称呼外来的僧人,菩提达磨就是被广大中国佛教徒所熟知的一位印度来的佛教大师。传说菩提达磨是南天竺香至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怀念柳田圣山先生方广锠我手头有一份剪报,是1992年5月25日柳田圣山先生发表在《朝日新闻》上的一篇随笔,名为《与自己相会》(自分と出会う)。当年柳田先生正好70岁。文中叙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陈坚: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说到佛教与女性的关系,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为当代女权主义者所病诟甚至深恶痛绝的“八敬法”,因为他
布衣百姓时间:2024-07-12
有一位医生到母校去进修,上课的正是一位原先教过他的教授。教授没有认出他来。他的学生太多了,何况毕业已整整10年了。第一第一堂课,讲授用了半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了一个
处世哲理时间:2024-03-04
有一位医生到母校去进修,上课的正是一位原先教过他的教授。教授没有认出他来。他的学生太多了,何况毕业已整整10年了。第一第一堂课,讲授用了半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了一个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时间:2023-10-18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乐邦遗稿》陈士强北宋以后,净土信仰不仅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流播最广的佛教修持法门,而且渗入诸宗,变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陈坚(山东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若问:《周易》六十四卦中,哪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陈士强《唐高僧传》,又名《续高僧传》,唐西名寺沙门道宣撰。载于丽藏“左”至“明”函、宋藏“内”至“承”函、元藏“内”至“承”函、明南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陈士强佛祖释迦牟尼在世之时,虽然已有根据直接的听闻或间接的传授而能讽诵若干篇佛语(此为口语佛经的原型)的僧人,但由于那时尚未对佛典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下)1、分别说部分别说部,指的是佛灭后三百年间,统一的上座部中自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以后,剩下的那部分“根本上座部”(略称“本上座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陈士强大约在南传佛教所传的斯里兰卡阿卢寺结集,与北传佛教所传的迦湿弥罗结集这两次大的结集之间,即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在案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立强33年尝百草救母 孝心感动山村收获爱情利川新闻网讯(通讯员唐旭)为了治疗母亲的癌症,33年来,一位土家汉子查阅医书,独自钻山越岭采草药、尝草药,几次中毒险些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坚教授:除了“五明”,还要“文明”——论佛教与文明引言玉佛寺今年举办的学者论坛以“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为主题,既应景又开新,说其应景,正如邀请函中所表明的,乃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纯正密典研究作者陈士强1949年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内容提要:学术界一般把密教分为“杂部密教”和“纯正密教”。前者为尚无完整教理体系的密教,后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降服欲心 现代人的欲望重,罪孽也重,弟子过去的行为也是这样。以前干过太多错事,诸如看黄片,色情小说,还唆使别人看黄片,发表一些不恰当的图片。过去的淫心太重,老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大惠:这样东西越多,你家就越兴旺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藏文佛典导论陈士强我国的西藏,古称“吐蕃”,它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七世纪开始的。七世纪前半叶,以松赞干布(约617—650)为赞普(首领)的雅隆(今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陈坚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乘着“宗派佛教”的翅膀陈坚有一首由德国诗人海涅(1791—1856)作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1809—1847)谱曲的在世界范围内至今广为流传的歌,叫《乘着歌声的翅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永明延寿论“名”陈坚内容提要:“名”是佛学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永明延寿在《宗镜录》卷十二专门探讨了“名”及其相关问题。永明延寿将世界分为“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陈坚(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提要:谈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华梵大学 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3.09 )p387-402华梵大学哲学系, [台湾 台北]--------------------------------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陈坚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为摆脱对国外教会的依附,开展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运动,自力更生办教,并于195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山东大学哲学系 陈 坚“文化僧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一、释迦牟尼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其时的佛教既不是像基督教那样的讲求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像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一、楔子:“希望神学”基督教有所谓的“希望神学”(Theology of Hope)。“希望神学”“根据基督教末世论讨论社会发展和现实政治问题,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引言“途之人”皆曰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然而禅宗的中国化究竟体现在何处,人们似乎并没有并且好像不屑于做一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一、智者大师出走金陵与“都市佛教”的困境智者大师且智顗(538—597)本来在南朝之陈都金陵(今南京)有很高的地位,万人敬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陈坚 智顗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八中详细介绍和论述了一种禅修方法,名曰“通明观” ,那么何为“通明观”?“通明观”又是如何修证的?以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山东大学 哲学系,山东 济南 250100)--------------------------------------------------------------------------------摘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论智顗的“一念心”提要“一念心”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佛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何为“一念心”?学界以往对它的理解有所偏失。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一念心”作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山东大学哲学系 陈坚内容提要 佛教就其本质而言乃属于解脱论而非伦理学,尽管它在实践上不无伦理功用。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开篇第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楼宇烈教授开讲楼宇烈教授六十余年来辛勤劳作,知行合一,桃李遍天下,慧语润大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实
药师禅时间:2023-08-10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一、中国佛经翻译始于何时尚难确定中国的佛经翻译始于何时?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有二种比较流行的意见:一、“伊存口授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8
韩廷杰教授:《心经》不同版本论一、《心经》的形成《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用二百六十个字表达六百卷巨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核心理论--空论,所以受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8
韩廷杰教授:道安对译经事业的贡献韩廷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正定県南)人。生于晋怀帝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幼丧双亲,被表兄孔氏收养,七岁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韩廷杰教授:《安慧释》梵汉对照说明:因为技术原因这里只能放上汉文,请谅解。 按:世亲的《唯识三十颂》是学唯识的基本着作,当时曾有许多论师为之作注,着名的有十大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韩廷杰教授:唯识宗哲理略论页89-112--------------------------------------------------------------------------------页89提要 本文简要记述了唯识宗的基本理论,共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韩廷杰教授: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韩廷杰印度唯识学派,亦称瑜伽行派或大乘有宗,其创始人一般认为是弥勒(Maitreya-nātha)。弥勒这个名字是大家所熟悉的,即未来佛弥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韩廷杰教授:隋朝时期的佛经翻译韩廷杰隋朝时期的译经总数,各种经录记载很不一致,《开元释教录》卷七记载如下:自文帝开皇元年(581)至恭帝义宁二年(618),共经三帝三十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韩廷杰《藏要》本《入论》对照梵本、藏本进行校勘,并作校注,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我在作《因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