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90

常福法师 2020-09-03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会”金刚经的心法

讲金刚经你心要静下来啊,你不静下来心是狂躁的听不下去的,为什么?金刚经是破相的,破境上的相,破心上的相,破念上的相,最重要的是破我执破法执,以及我法俱破。破法必有我,破我必有法,我法俱破就离念,这个思维比较紧密的,所以金刚经最后面部分全是讲破念的相,与前面讲的不一样,前面是破我执法执,直接讲相上面不生心就可以,在法上讲他已经是圆满了,其实菩萨已经悟到这个道理了,并不是要我们去学什么东西,也不是叫我们得什么东西,它是要我们离念。

如何于善法之中破福德之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对于迷惑的人和一些开了小悟的人,往往认为说这个世界做善事,有很大的福德,所以对做善事特别的执著,世间很多人都在做善事,不管是在哪个团体里面,都以善来摄持我们的心,摄受我们众生。没有善的那个地方,肯定是没有团体的,只有善法才能够积聚大众。也有人说,我们做善事是一种执著,其实这都是假的都是我们的心而已,只要你守着你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何必去做善事呢?孰不知我们的心就是真正的大善事,他对这个心产生一种执著,跟我讲这种话的人非常的多。比如菩萨戒里说,建佛像建塔建寺院,有人说我们心就是,何必要持呢?也就是不要造佛像不要供佛了,乃至于连皈依都不要,他说我自性皈依就可以了,与这个相不能够相应,好像皈依体就不要了。我们自性就是佛,还要皈依干什么呢?我们心中有戒干嘛要持戒呢?难道我们这个心还不是戒吗?我们心就有六度了,何必在外面行六度呢?认为我们的心就是,所以佛像不要了,寺庙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他的心就可以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念头,也是一种执著。非法非非法,所谓的心和法,非法本身就是一个法,后面还有非非法,其实就是法了;所以法到非法,非法实在就是法,所有的法事实上他不离心,心不离法,非要独立去一个心出来,认为心外的法跟心呢没有关系,持心就可以了;然后舍去了法。

我常打的比喻:维摩诘生病时文殊菩萨来看病,哪些阿罗汉很多都片面执著,所以被维摩诘居士呵斥,这一天文殊菩萨率众前来探病,维摩诘知文殊菩萨系大智慧者,不敢轻视,文殊菩萨说:我来了就是没有来,没有来就是来了,是故我来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一天,你一定是说“我来了”。因为法是没有法可说的,如来的体是不言辞的,是言辞道断的,只要你开口讲话,一定是来,我来就是不来,说我来的体就是我不来的体。这个相上的体一定是没有来的这个体,所以叫做体相一如;我们众生如果真正明了了,在众生面前开口讲话的时候,一定是来的体,因为来的体才是众生相,来的体正好是不来能说他一个人病了的体,在法身里面是断言辞的,开口讲话就是来,所以文殊菩萨并不说“是故我不来”,维摩诘居士说“我病是众生病,是故我病了”他说:我的病并没有,是众生有病,是以我才有病,你问他“到底有没有病呢?”他病也是真病,但是是众生的病,所有众生是同一个病,这个病跟法界的病是一个,不是二个,你不能说他的病是假的,但是不,所有众生的病就是无住体,他现在病了是一相体,相上跟众生的性上,因为一切众生病,他病了,他现在是病,病即是无病,无病即是病;说众生病他是无相的,他现在是病,是有相的,他病是众生病,我们众生不通达于法性,以为说这是维摩诘居士代众生受苦,这个是错误的,不是代众生受苦,它实相就是病了;他悟到了他这个病是所有众生的病。我们一生出来这个体就跟他的病是无二无别的,所以他这个病跟外面的病是大同的,他悟到大同的时候证量上讲他悟到所有众生的病,是故他很清净。所以维摩诘居士身体有病,但心无住故。是故他的病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障碍,而我们众生往往误认为他是代众生受苦。这种想法是你测量出来的。在实相上面不是这样说,那是你用一个善良的心来思维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善良的问题,这是实相,文殊菩萨说:我来了就是没有来,我没有来就是来了,是故我来了;他这个来是代表众生相,他不来是代表无住相,无住相跟法界相,他是一不是二。他来了是代表着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以相而示现的。过去达摩大师问各弟子所得,只有慧可大师站起来不说话,礼拜,如迦叶尊者拈花微笑一样,时世尊拈花微笑,所有的大阿罗汉都不明所以而茫茫然,只有迦叶尊者微微一笑;与释迦牟尼佛心心相印啊;释迦牟尼佛笑曰:我有妙法传于摩诃迦叶。这里的心心相印并不是我们夫妻之印,不是情见上的心心相印,不是名利上的心心相印,是法与法上的心心相印,中间没有任何猜疑,你坐在一块不讲话,几百年都没有事,心都是通的,他是一体不二的,此相是一相,此体是一体;此体此相相通故,实在是一个人,不是二个人。

七宝及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真意

“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这里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个很圆满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大千世界,重重无尽的它是一体的,是一个非常圆融的说法;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在印度的时候,地球上有很多宝,身上有金银铜铁锌,每样宝都有的,没有金也会危险的,多了也会死掉的,少了会精神无力;我们身上铜锡,不要认为外面有铜锡里面就没有啊,其实铜是在宇宙地火风水里面,我们身上都有,也都含摄在法界里面,这都是宝,但我们分别心太重了后,这些宝贝不能现前,在椤严经里面讲叫“精体”。为什么天人看此世界是琉璃七宝组成呢?其实天人看这个世界确实就是七宝,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呢?烦恼障碍了,分别心太强了,其实我们这个世界都是七宝组成的;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你像我们闻到的香味,香有香精,分别心出来了,我们执著了,所以就看不到精体,我们闻到的就是臭香,又臭又香,是我们的分别心太强了以后啊,再好的东西也不香了;就是金子摆在你面前也一样,很多人百万富翁为什么要坐牢呢?有一百万存在银行里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你没有获得哪个钱的精体,因为真正得到钱的精体,你一定是解脱的,但是你的妄心很重,你没有得到,就是得到了你也得不到;妄心把他给覆盖了,所以真正的七宝显现不出来;如果把我们的妄心、执著心去掉以后呢,法界的真实体就显现了,不讲我们成佛了,就是世界可以转为金地了,大地就皆由黄金铺就了;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整个世界都是这些东西了。

我们的妄心如何摄取这个世界?为什么说三千大千世界只系我们一念所成就?一念亦可成就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大家想一想,我们坐在这里干什么?人死了就没有了,坐在这里干什么?如果我们胡思乱想的话,我们不就是一个肉身吗?将来有没有还搞不清楚,干么要学佛呢?糊里糊涂跟猪一样狗一样过一天就算一天就算了吗?死了不就没有了吗?干么要来修行呢?其实诸佛所证悟一定是真实的,不是假的,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妄心才摄取了这个世界的山河大地树木丛林,我们怨心重就有高山,我们恨心重就有大海,都会影响到这个世界,贪嗔痴在我们内心中灌得满满的了,所以这个世界就变成这个样子的了;观音菩萨不是讲吗:功不唐捐啊,修行实在是不会唐捐的,你内心一定要真正认识到你的修行一定是不会白废的,我现在修行我现在死我都愿意,为什么呢?我现在一念能得长久故,就是不讲长久,到天上去也比此世界快乐啊;把这个世界转为琉璃世界也比此世界快乐啊;何必贪于此世界呢?这种大的快乐马上就要现前了,你为什么不要呢?还要贪恋这个世界的臭皮囊呢?贪著于这个世界的狠呢?怨气啊,烦恼啊,缠绵着我们的心,我们要尽快地把这个烦恼给它舍掉,何况地狱饿鬼畜生,这个世界堕地狱饿鬼畜生也很快的,因为在此世界若人做善法果报也不可思议,此世界大悲心重故;造恶业也是很厉害的,若人作善法,你在其中破坏他,反而堕到地狱,比他方世界还堕得快。所以在此世界再不要贪恋那么一丁点福报了,这个世界几十年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我们到了这么大的年龄,都已经快要死了,我们为什么不很快的发起出离心,来好好地去修行呢?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我们的心念而已

说实话讲到这个地方我心里都感触啊,叫我现在死我也足矣,为什么呢?我已经感觉到我这一生的修行肯定不是一般的,我知道我有一种福德是不可思议的,何况我现在对般若上面又生起信心。但是我们为什么不马上就生起这种信心呢?我要修行啊,还贪著于这个世界一点小小的福报呢?还什么儿子孙子七七八八的东西,什么名啊利啊色啊小家啊。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要紧紧记住,佛菩萨不会骗我们的,你所修的功夫是不会唐捐的,一定是在可以帮你的;我们在这个地方就应该感受到,你种福必有福报。三千大千世界无非你一念心而已,只是心量大和心量小的事,有人能看三千大千世界,有人能看一千大千世界,有人能看一个地球,有人能看我们现在小小的空间,但是不管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大家都是在一念里面;诸佛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诸佛也在这一念里面;阿罗汉可以看一千大千世界,他也在这一念里边;我们众生可以看到这个小小的房子里面看不到外面,但也在此一念里边;这一念本来是七宝俱足的。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我们的心念而已。说多说少无非在我们一念心。所以说“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陀的报身啊,三千大千世界是代表一个圆满的报身,但是我们众生有这种报身福德的执著,前面讲是破我执、破法执,此世界是破心执、破念。

“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此人以是因缘”,什么叫因缘呢?缘起性空的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他并没有否定这个福德,为什么不否定呢?因为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本身是佛陀圆满报身所具足的,七宝是个比喻的说法,其实就是报身的庄严,但是我们执著于七宝。其实每个众生都在用,他是有因缘的。从小乘来讲,苦空无常无我,如果你能认识到苦空无常无我,那你的福德亦不可思议,这里面已经破除了人我相,苦空为我,无常为法,无常是对立着的,一切法无常是生灭的,生灭就是了不可得;空苦无常,这个苦的本体是空的,代表它是如幻,无常代表了不可得,一切法生灭他是无常的,是了不可得的,因为无常了不可得。

了不可得即是无住之意,不识就有常了,如果你不了解他的无常,你就有住,有住就常,常就是凡夫。不管是任何一件法,都是无常的;以无常而修法,得心清净,破人我空,我就寂灭了,你能识得这个道理,那你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以是因缘必有以是因缘的福德。像世间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做善事必有善报,是有住之福德,不是如是了。如是是跟解脱相应的,不如是者是跟解脱不相应的;所以万法从因缘上讲,缘起性空任何一个缘起都是性空的。也就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是因缘法,所谓不来就是性空,所谓不去就是缘起,缘起性空叫不来不去,叫因缘法。像舍利弗、目健连他是闻十二因缘而开悟的,十二因缘就是缘起性空。所有宗教里面唯佛教才有此缘起性空之理。外道里包括婆罗门教都是没有的,当下缘起性空的这个当下体,在所有宗教里面都没有,只有佛教才有。一切法是建立在缘起性空上面的,缘起性空度一切众生无众生可度;誓成佛道无佛可成;因性空就是成佛,缘起就是度众生;无众生可度,无佛可成就是菩萨道。当时舍利弗在街上走路的时候,看到马鸣大士持锡杖威仪具足,舍利弗一看,啊,这是哪位圣士啊,是哪个的弟子啊,怎么这么威仪啊?问汝师是谁?答:悉达多,就是释迦牟尼。其实释迦牟尼四个字就是缘起性空:释迦就是能忍,牟尼是寂灭,寂灭就是性空,能忍就是缘起。能忍是以众生而能忍,佛为寂灭,佛陀他住在世界本来是寂灭体,但是有众生的妄想,而起能量,就像光一样,有众生我们就有光亮。又问师何言?答: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舍利弗闻此即悟,见释迦牟尼佛而闻十二因缘法,当下证阿罗汉;领五百弟子归佛,并劝目健连领五百弟子归佛;佛经上的千二百五十人俱,其中的一千人由此而来。

印顺导师为什么推崇十二因缘法是一代教法?

印顺导师讲:佛教的一代教法是十二因缘法,缘起性空,上通于诸佛之心,下通于众生的心。十二因缘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一断一切俱断,十二因缘看似有,如果你一个连上了,所有就连上了;中间有一个断了,所有的都灭了;从一个根上面断掉,所有的都断掉;不管是断过去,还是断现在,或是断未来;它叫三世因果啊。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主要是破除无明,我们的无明在障碍着,所谓的无明并不是眼睛看不见叫无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有了智慧大光明藏开显出来了,十二因缘就空掉了。为什么呢?十二因缘是缘起,它性就空了;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缘起性空是不二的。

缘起性空的福德?

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的福德就不可思议:声闻人闻到此理,安住此世界,威仪俱足,为什么呢?因为缘起性空啊。你吃饭穿衣睡觉所有都是缘起啊,没有佛可得没有众生可度啊;那你在这个里面我也没有了;我也是缘起性空了;所有空是一体的,所有缘起是一体的,哪有什么众生?这种信心俱足的时候,你就相当于缘觉菩萨,但是还有习气在。你就这样住着,你当生可以升到须弥山,见弥勒菩萨。为什么呢?你把这种思想固定在自己的意识当中,非常固定,认为这个就是大七宝聚,认为这个就是福田,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个就是出世因缘;这个可以见到弥勒菩萨。可以当来下生,证果德非常快。我们悟到这个道理,事实上你在此世界就有大轻安。

你做任何事情都曾有缘起性空的观照吗?

所以做任何事情你都应该有缘起性空的这种观点。你在街上走路,在任何地方走路,因为缘起是一体的,我跟你讲话,我俩坐在一块是缘起,我晚上睡觉是缘起,我吃饭是缘起,这个缘起是一体的。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缘起是一,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无住体,叫心,心与法不二故,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其实在这个世界走而无走,睡觉没有一个我在睡觉,吃饭没有一个我在吃饭,为什么呢?性空哪有我在吃饭呢?缘起,哪有个我在睡觉呢?是个缘起吗?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是缘起,没有对立了,哪有个我还存在呢?这个不是个独立存在的,如果独立有个我存在就不叫缘起了,还有我在这个地方那是凡夫的知见;有你有我才叫缘起。我俩个共同产生的叫缘起,缘起他性空,缘起就是性空;在缘起里面就找不到一个实在的我,哪个有我吗?这个有我吗?哪个地方有我?这边那边都消失了,独立的我会存在吗?眼睛看不到色,耳朵听不到声音,鼻子闻不到味道,嘴巴吃不到寒酸苦辣,我们这个身体摸不到春夏秋冬,意里面想不到长短高低,我在哪里?外面所有的相和我们这个肉体啊,他都是一个缘起,没有外面的相就没有里面的相,它是一体的,叫缘起。

所以众生执著以为这个缘起为真,实际上是缘起性空。每个众生的缘起都是一,因为它是性空的;性空是大同;缘起是大相,此相此体不二故,你跑遍世界都是个缘起相,都离不开我们现在这个心。你跑到北京去了,我在这个地方,大家都在那个心里面;连佛都离不开我这个心啊,我能离开吗?就是说我们执著了,相小;佛陀没有执著,相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在众生心里面,我们现在这个小也还是在这个心里面,你跑到北京不还是在心里面吗?所以北京也是心,上海也是心,还是那个心;都在缘起性空里面。我们都在一个体里面,你不要以为你跑到北京就可以离开我们的心了。所以我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我;这个叫做心心相印。心是一体的,这个才是。过去观音菩萨在打坐的时候,听海潮音,水哗啦啦哗啦啦,他就看到缘起性空,而直接证到初地;闻到这个道理,他猛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哗的就融到法界里面去了;然后闻大悲咒证八地菩萨。

我们闻到这个缘起性空为什么没有反应呢?是因为你不信。你不相信我跟你这个心是一,你走到沙河九江跟这个无量寿寺是一,你不相信;你认为九江就是九江,南昌就是南昌,沙河就是沙河,这个心不可能在一块,你不相信。你心中不能离心故,所以你心中就在寻找心,心在哪里呢?你以为你能找得到吗?除此心之外,你再找心能找得到吗?所以心在一切处。第二个我们心中无始以来的习气很重,这边是缘起性空的道理,你听到了你也知道这个道理了,但一出大门就有自己个人的习气了,又在争吵。你不认为我心即是你心,大家都是一个心里出来的,我们的法是一个法,我们的心是一个心,我们在吵什么呢?所以你我相比,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呢?其实都是我们心里面的法,都是无住之相,都是缘起体,缘起性空都是像七宝一样珍贵,我们对它尊重。如果要分别南昌钱多,九江钱少啊,沙河更穷啊,你要是这样的分别你就完蛋了;那不就住到相上面去了吗?一住到相上面去,你的分别心俱生,境上有四相,你就俱生四相,内外都是四相,那不是彻底的凡夫吗?

受用金刚经是你的信心?是熏习的力量?还是观照的力量?何谓受用金刚经中的“揉功”?

说修行就是当下一念信而已,你说这个事情很简单很容易修行的东西,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修行很困难呢?就因为平时熏陶法的力量太弱了;不愿意安住在上面。智者一闻七日不忘,愚痴者闻到即忘,智慧的人一闻即明,愚蠢的人跟他讲七天还一点反应没有。我们讲金刚经其实很多都是原话,事实上是不断的熏陶我们信心。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每天都讲每天都讲,你心里面还不断的有个反思,想到今晚讲法,想到无住,想到无相,哎,思维一下;思维这么多天毕竟还是有一点力量的;所以我们不在乎金刚经讲多长,在乎你每天都有一个心相应,每天都想一下这个问题。千万不要说我讲金刚经讲得太长了,你要是如是想,一定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你心不清净故;证明你不思维般若,在文字上下功夫不与实相相应嘛?你不知道讲般若如法修行如实修行,讲法的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法修行,与实相相应如是思维观照即是修行啊;你在一天中都有实相的心显现出来;这个才是讲经的目的。所以为什么每部经典讲到最后都有多少人开悟,这就是讲经的利益。不断的熏陶不断熏陶,把你心里面不断的揉不断的揉,唰的一下打你的心打开了。听说过去讲一部经典要几年时间啊,但我们现在人速度太快了,飞机啊、宇宙飞船啊,火车提速,刹那刹那的,快的很;车子快了,时间观念也快了,我们的意识也快了。电视说有人七分钟了解一本书,用七分钟时间,全部了解一本书,因为根本就没有熏习,完全是表面文章,自欺欺人。所以出家绝对不是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速块的问题,出家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有人还没出家就想到我要证到果位了,我告诉你啊,修行这件事情,那是要般若慢慢在胸中揉啊揉啊,非常微妙的,要揉个几十年,才会见效,你不要认为我听到法马上见效;很多的习气,我慢,世俗的东西在心里面根本就还没有化掉,你以为你听到经后就开悟了啊?事实上还要不断的揉和,在禅宗来讲叫保任,在净土法门叫恭敬谦虚,不断的培养谦虚的心恭敬的心,把你的心变得很低下。所以要仰头看佛,不要低头看佛。

从缘起性空上面可以观察到,如来讲法不离:一真法界,三法印,一法印,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不能离开三法印,也不能离开一法印,一法印就是三法印,三法印就是一法印。什么叫一法印?以佛陀的一真法界来印我们众生的心,你讲法与一真与了义相应否?如果不相应就是邪法。我们讲法时或交往时,你就随时的观照:此与三法印是否相应?是否跟苦空相应?我们做善事,以为福德很大就执着了,不知做善无相是大福德,跟一法印是不相应的。执著都不能跟佛经相应;也就是不能印理;在经典上面一对照就知道你是魔。所以我们讲法有时候不小心就会变成魔。所以我们不要乱开口,要讲就与佛相应。缘起性空,福德广大,得福是谓多,福德多是因为你缘起性空才福德多。如果你不是缘起性空,就是虚妄,你在虚妄中生出的福德,是一种渴望的状态,一种梦幻泡影的状态;是不能让自己安心的,而这个福德多,是安心的;为什么呢?如来说福德多,是因为缘起性空。如果不安心的福德,如果说我有很多钱在银行里面安心,这是一种感官上的安心,实际上“一地震”你就完了。而缘起性空,永远不会伤害别人,那才叫做福德多。

如果你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那你的福德是不可思议了,犹如须弥山般圆满的功德啊!须弥山就是圆满报身的功德,此功德足可以让你升到须弥山去见弥勒菩萨,并且不会随意迷惑。若你有执著,对缘起性空没有一个强烈的认识,你每天都在贪著,你有贪心修大功德;就这么一点贪心,使你所有功德不能相聚。过去三位禅宗大德,都修弥勒菩萨往生兜率天,第一位去了一去不回,第二位去了数年后回来,问:怎么才回来?答:我刚去点个卯就回来告之。又问:他呢?答:根本就没入兜率内院,外院声色(美女七宝宫殿庄严)已迷而忘返。你看看一点点贪心,入兜率内院之功德也只变成一点点人天福报而已。一定要经常以缘起性空的观点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要认为这个就是七宝,一切七宝从此而生;你这种强烈的观点在心中不断的安住,你融到法界里面去,以这样的心态,到天上就是看到那些七宝,也知道缘起性空。就像我们堕到地狱一样,你平时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啪的到了地狱知道很苦啊,有一天你不小心一念嗔恨心还是掉到地狱下面去了;但一下去,怕苦啊,自然念一声“南摩阿弥陀佛”,一声阿弥陀佛!!,哎!就出来了;因为这里面有念啊,是不是?这就不可思议,念佛的功德大啊!你有出离苦之心,了知此世界苦,不再贪著此世界了。但是如果你不了缘起性空,还有贪著在那个地方,你到了天上一看啊很美啊;你彻底的为环境所迷。就像你们在外面逛商场一样,在这个地方听经好像都很清净,很安祥啊,但到外面就不一样了,喜怒哀乐全部解放出来了;这个花布好看啊,那个商店真棒啊,那个怎么样怎么样啊;到处去找东西啊。

缘起性空的训练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特别在家人要训练自己:走在大街上面要认识到缘起性空,好也好,美也好,丑也好,我看一下可以,但是知道缘起性空,不生贪著不著取舍,不断的如是训练自己。我们出家人还没有训练的机会是不是,走在大街上还不好意思?儿子孙子,大事小事,喜事烦恼事,缘起性空啊;黄布花布缎子,缘起性空啊。你得到好的,那是你过去修福报而来,你得到差的,过去没有修福报啊。差的好的都是有住之心,都是虚妄的。你穿好衣服心不一定好,你有一百万不一定有好报;为什么呢?你心不好啊,有住有妄之心借一百万之力造恶何止亿万,你有住有妄之心又何来安乐?你看很多人有钱,心不快乐啊;越有钱的人越是烦恼;因为他钱多增加的缘起就多,增加的坏缘起也多;没有钱的人只是没钱而已;未必有多大的烦恼。这个世界上,钱越多,烦恼越是众多。你看有钱的人一个厂子不过瘾,三五个厂子还不过瘾,一个厂子就够忙的了,如是辛苦为谁忙啊?我想一个寺庙就如此事多,再做一个怎么办啊,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神”力啊;二个寺庙我都没信心管,三个四个怎么管啊。社会上人就这样,有一百万想做一件事情,有三百万他想做五件事情,有五百万他敢做五十件事情。

你看**师刚做了一个寺庙,人家给了点钱,他就又想再做一个寺庙了,有钱他就作怪吗?还有的出家人一个人接四五个小寺庙,初一十五到处去收钱都忙不赢,我就想什么力量会搞成这个样子呢?就是名利色的力量,把他变得那么操心。这人有了点钱后,有点气力啊,不是用在办道上面,用在更多的劳累世俗之事上面。钱是麻烦,按道理年轻正好修道,现在人年轻好修庙,修庙是老和尚的事,你年纪大了,坐在那里,怎么修怎么修就可以了;你有德,还怕别人不给你修吗?可你年老了如何办道啊;年轻不修,年老实在是难啊,气力不够;再者说人到四十后,你的气力没法跟上,你到五十六十再修,那真太迟了,你一定要现在修道。我以前讲法一讲就是四五个小时,一天讲三次,每次都四五个小时;一讲七天,想想看我怎么讲下来的;现在一天讲一个多小时都感觉累啊,你让我再讲四个多小时,力不从心没有办法去做的;像打坐,我就发现有时候我不愿意坐得太长,感觉到自己比较懒,你想一个人年轻时候如果没有功夫的话,你这个时候一定完了。所以一定要乘年轻把这个功夫修下来;到年老了,你多少也有点本钱了;做一些佛事,做点水月之事。如果你没有本钱,你哪里是在做事,不是在做水里的月亮,你是做水里的石头,一放进就扑腾掉下去了,甚至连个泡也不会冒起来了。

总之修福德一定要修因缘法,识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所谓因缘法,也就是如来无取无舍之法,如来之实相、宇宙法界之实相,于实相相应故,因为缘起性空即如来体,即法界体。整个法界体是什么呢?法界之相叫做无舍,无取此妄心,无舍是法界,法界是无住心,叫如来心。如者是无住体,来者是法界体,无来无去是故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其实法界本体就是如来。你觉悟到如来,如是观照见到实相,这个时候我相已经空了;我念空内四相空;内外四相皆空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佛。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即七宝聚,我们的净土法门讲三千大千世界皆如来光明,三千大千世界即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是七宝聚成吗?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七宝,周匝围绕。你一定要相信这种利益,千万不要认为人死了就没有了;我们意识中世俗的这个贪嗔痴的心,令我们对佛法不能产生很大的力量,往往视这个佛法为副产品,我们生活的贪嗔痴会令我们认为修行没有意义,还不如去吃喝嫖赌享乐一下,他有这种心思出来。年轻人想玩,中年人想名利色,老年人玩也玩不动了,就想着吃,如果你对佛法没有信心,一定是会想这些东西,一定在想这些东西,你做这些非常无聊之事,你从这里面要想到要意识到。

福德无实随心变,无住之心真福田

“如是世尊,是人以是因缘”;因为须菩提在前面听了那么多,他已经知道无住之理无念之体,内四相外四相,都已经在断之中,他释迦牟尼佛问他,他马上就知道,“如是世尊,是人以如是因缘得福甚多”如是因缘就是缘起性空,“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教众生不要对福德执著,要知缘起性空,这个福德它实在是没有,如果要是真实的,它不就住着不变了?这个茶杯子如果是真的,它就不变了。故福德无实故,它由我心变,抓住了心,福德就聚,抓不住心,福德就没有;而福德实在是空,如果不空怎么会随我心走呢?如果你离开我心去抓住福德,你就有住心。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住,是断我们这个住的见,有住福德的心。当众生执著于有的时候,他就说福德不可以执,不可以住,心住不可,法住也是不可;当众生执著于无的时候,又说福德并不是无,如是信者,福德广故,福德多故。如来说得福德就是不离相,不离心;如来者离名说相,就是离“福德”之名,说如来实相。我现在讲的福德多,是故你要对无住于福德多生起信心;而不是我说福德多,你就抓着福德去修,没有福德就不做了。所以福德多是无住体,应该住此体,福德一定是多,如果你不住此体,抓住福德去求果报,那就麻烦了。因为因果是同时的;佛因就对佛果。

更新于:2020-09-03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