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书院新春唯识学七日禅修纯觉遗身朱熹 王阳明错了
张尚德 讲述刘美秀 记录
这一堂我要讲的,特别对在座的各位,将来你们在文化上,要领导社会,这一堂内容重要的不得了。刚才讲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存在无一不缘起,无一不性空,我要讲什么呢?诸位慢慢听好了。禅修第三天下午了,第一天开始从肉体讲起,一直讲到现在为止,我现在讲毕陵伽婆蹉经由肉体的痛,然后证道了。这个证道,是人类精华文化思想关键中的关键,一般人很少懂这个道理,特别是朱熹和王阳明不懂。思想领导社会,所以这一堂我特地跟各位讲由痛证道。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注意,「刺」,刺到脚。那个刺有毒,把自己刺伤了。
「举身疼痛」──全身痛的不得了。
「我念有知。知此深痛。」──感觉、认识都知道自己被毒刺刺了,好痛,自己知道。
「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虽然感觉痛,但是自己本来有的清净心,并没有痛。这是修持的功夫,忍痛后的境界。痛,看着自己的痛,千万千万注意,人的痛痛到极点,不但会麻木,而且会死掉。什么叫做「死掉」?这里面有回答。
「觉清净心」──他自己那个痛,超越了,痛到麻木了。他自己观这个痛,怎么会这么痛?痛到麻木以后,他不痛了,归到那个清净心。什么叫做「清净心」?女人生小孩,不是开刀生产的话,如果自然生,特别生几天生不下的,蹦咚一下,小孩生下来,母亲身心的愉悦与乐受,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清净心所展示出的性状。但是完全归到清净心,那是妙乐,内触妙乐。现在跟你们报告的是真正佛法中的佛法,是佛法的核心。但是很少人听得懂,我特地告诉各位。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难道我这个人是在矛盾状态中吗?一个是痛觉,一个是不痛觉。摄念未久,「摄念」,定下来了。超越感觉、知觉、悟性和有个对象的觉知,我再讲一遍,超越感觉、知觉、悟性和超越有一个被你知的对象的那个也超越,就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讲的能所双亡,觉与被觉都超越了,就入空,这是跟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相通的。这个境界是有步骤的,一步一步的。
「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他定在那里二十一天,一切的身心烦恼、痛苦都没有了,成就了阿罗汉的大定。他自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存在的性状,很重要,那就是一切烦恼,即「诸漏」都没有了。
「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纯觉,用英文说,叫pURE MIND。纯觉遗身,王阳明、朱熹没有证到。王阳明和朱熹为什么没有证到呢?谈王阳明的部份我已经出书了,在《分析命词与综合命词》一书中有〈王阳明的悟道〉一文,他的境界只是二果罗汉,还没有到纯觉遗身,因此王阳明的一些哲学道理,并不通达。
他说:「存天理,去人欲。」大哲学家冯友兰说那里有这些东西,存个什么天理。他说的「致良知」,是生命对自己自我反省中的善。王阳明有「四句教」,他的四句教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阿赖耶识是无善无恶的,禅无方,法无体。禅没有方向,法并没有体,心也了不可得,那来个什么体呢?
我已提醒各位,一切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例如:保温杯是缘起,没有了就是性空,在它没有存在之前,是性空,存在才缘起。种种条件构成了保温杯,这有很多条件。请问它有没有一个体?「体」就是托子。假使有个体,这个体摆在哪里呢?摆在缘起性空,没有存在之前,它没有,消灭以后,它消灭了,那这个体在哪里?哲学上搞体、相、用,没有这个东西,是人搞出来的语言。一切的存在没有一个体,各位慢慢去体会啰。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倒是说到阿赖耶识本身无善无恶,这个对了。但他来个「心之体」,不通。所以宋明理学到他那里,就更走样了。
「无善无恶心之体」,画蛇添足,不成立。
「有善有恶意之动」,说法也不通达。我们从几重来做理解。有善有恶是我们意识开始动了,我们承认;那请问王阳明:这个「意」哪里来的?这个思考很重要。人的存在是整体的(As a Whole)存在的,我们身心的存在既然是整体的存在,你的有善有恶又是哪里来的?你不可能离开身心整体的存在,再加上外在的来起用一个有善有恶意之动,一定是从无善无恶心之体那里来的,对不对?既然有善有恶,那就本来有善有恶了,为什么又来个意之动呢?也就是说从没有无善无恶,结果来个有善有恶意之动,这样表达不通也。但佛法的解释就通了,这个意识是从第七识(末那识)那边来的,第七识就是自己抓自己,善的也好、恶的也好,都是自己抓自己,自己抓种子识,然后第六识抓第七识,第七识就是情执,是我们意识的意根。所以惠明将军遇到六祖的时候,他要六祖接引他,六祖就讲你无善无恶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是什么?惠明将军一听,就悟了。
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不成立的。王阳明是位圣人,但用其并不完整通达的哲学思想,治理国家社会,那是很危险的。倘若在学术上、思想上,也就是在人的存在的经验上,一种学问,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在人的存在上,不成立。拿来治理社会,那个社会一定会出问题。
秦汉以来,孔子搞一个春秋,结果吕不韦又搞一个乱七八糟的吕氏春秋,秦朝垮也,就是例子。王阳明不是纯觉遗身,他是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王阳明是在二禅的境界中,二禅的境界就是罗汉的初步。罗汉只有自己,没有社会和众生也。我们是在讨论王阳明做为一个圣人,他在境界上、在佛法上、在唯识的、知识的成就上,他到一个什么地步。
现在讲朱熹。他有个悟道的偈子: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形容我们人的存在,生命整体的存在。
「天光云影共徘徊」──常寂光,太阳都在这里面,这是我们帮朱熹做最好的解释。但他对形而上的描述,并不内行,没有进到纯觉里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你为什么这样清纯?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这个生命存在有源头活水,那我们要问:这个源头活水在哪里?那是意识清净面的展示,是佛法五十一个心所的善十一这一面的起用。朱熹整个的这首偈子,无非是描写善十一。善十一是:「信、精进、惭、愧、不贪、不瞋、不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很可惜,朱熹不懂唯识也。
懂唯识也者,是讲你自己的经验,心理的、生活上的、认识上的印证的经验,千万要懂唯识,假使不懂唯识,你的哲学、佛法,是绝对不通的。朱熹的成就,当然了不起。但朱熹只是进到意识的清净面,第七识没有进去,第八识更不用说,他不如弗罗伊德。弗罗伊德的思想书──《梦的解析》、《性学三论》,一定要看。弗罗伊德的学说,讲到痴的层面,弗罗伊德第七识进去了,一切都是从阴阳、男女、性来的,释迦牟尼佛也说得非常清楚。因为朱熹没有到家,他只从意识的清净面就搞出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就是「虚明灵觉」。
虚明灵觉是纯觉遗身的上一层,朱熹的虚明灵觉,是《楞严经》里讲的纯觉遗身的上一层,纯觉遗身上一层虚明,虚明灵觉上一层再有意识的清净面,意识清净面由虚明灵觉来,虚明灵觉由纯觉来。意识的清净面,那是在朱熹讲的虚明灵觉的上面,所以意识的清净面是纯觉遗身的第三层。源头活水是意识的清净面的意识作用,就是意识清净面的起用,一起有这四层。为了帮助了解,什么是「纯觉遗身」呢?就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最高峰。条件是要空灭现前,归到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最高峰,叫做纯觉遗身。
宋明理学包括朱熹,是亡朝的哲学,根本不能治理国家的,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并不通,没有到底,因此他的解释就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的解释错得一塌糊涂。
「大学之道」的「道」,就是《易经》所说的「道」。他却解释成「道者,路也」。错得十万八千里。「在明明德」,「德」不是讲道德,而是讲存在,也即是「德者得也」。所谓「在明明德」,是内圣。内圣是指了解存在现象的本身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彻底了解自己的存在究竟是什么。
了解了,做到道通为一,宇宙内事乃己份内事,己份内事乃宇宙内事,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然后在这个里面又跳出这个,无私无我,跟一切圣贤豪杰合在一起,为众生服务,叫做「在亲民」,就是菩萨道。朱熹把「亲民」的解释成「新民」,把旧的老百姓搞成新的。他错了,错在把自己当成精英的领头爷。在亲民,就是无私无我,为民服务,跟佛法的菩萨道是完全相通的。
「在止于至善」,整个人生的存在是永无止尽的往善前进,为众生服务,就是佛,就是菩萨。
原始儒家是什么呢?有二句话:「天地的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是儒家核心表达的概念。自古以来,解释儒家的十个有九个错了。对生生之谓易,天地的大德曰生,解释错了。「生生」就是一切存在,本来就是发生、过程、转折、归结,跟佛家、跟道家所说的完全一样,这个存在的本身是变化的,特别是人,在变化里面问题好多、好严重,因为有贪瞋痴。天地的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在解释存在的本身,就是生起来、就是过程、就是转折、就是归结,也就是轮回。而在人的存在里面,就是有问题,因为有贪瞋痴、有自私。怎么办呢?所以要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和佛法所讲的八正道完全一样,八正道是:「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惟、正念、正方便、正见、正定」,「八正道」也者,是解决我们生命的贪瞋痴的问题。每一个人生命的贪瞋痴解决了,社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完全从儒家道德的意识,强求任何一个人,从道德的意识来成为一个圣人,那这样的社会,自古以来,在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
什么叫做「纯觉遗身」?
一、主观、客观身心让位,就是忘我。一切概念都打掉了,肉体也忘了,不是不存在,身心让位,归到「本觉」。
二、跟宇宙一切存在的常寂光,合而为一。
三、空所空灭。
四、念头一起来,纯觉就让位了。
这要慢慢积福德、慢慢去证。
附语:
「纯觉」是康德哲学所说的先验,即超验统一的底层。 「超验」是纯觉的起用。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于台湾达摩书院
从达摩到慧能禅法的演变方立天从中国禅宗发展史来看,自菩提达摩东来,后经慧可、僧璨、道信和弘忍,这期间可谓禅宗的准备期,慧能及其《坛经》的问世,标志着禅宗的正式形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浅释在北京大学的无相念咒张尚德吴辉雄医师陪我回老家湘潭,我带了一些小本《金刚经》,送给亲朋戚友。一日下午,我和大哥张俊德说:「我们一起为死去的父亲念『阿弥陀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修楞严咒的道理张尚德老居士开示一、福报修楞严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福报要够,福报不够不可能修楞严咒。第二个身体要好,因为楞严咒是大悲咒的七、八倍长,念修时很费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念佛精要张尚德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应作慈爱经》的利益在佛陀时代,有五百位居士出家成为比库,他们的修行很好。有一天,他们请求佛陀允许他们前往森林里禅修,佛陀许可之后,他们就出发,从一个村庄到另一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3)刚才忘了问大家什么是苦的根本原因呢?是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是苦的最近原因呢?苦的近因是贪爱,譬如说你来这边禅修的时候,你开了你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四讲 第一观智:名色分别智(觉知心识和所缘境)很高兴看见你们来这里学法,看到你们禅修我感到很高兴。我们全都想要快乐和满足,我们一生都在追求满足。如果你问:「我有发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第五讲第一和第二观智:名色分别智和了知因缘智欢迎来禅修,很高兴看到你们。有些人很早就来这里打坐。看到你们来这里禅修是令人鼓舞的,这意味着你们真的想要禅修,喜欢禅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Namo tassa Bhagavato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Yo ca vassasata j?veduss?lo asamhito,ekha j?vita seyyos?lavantassa jhyinoti. ─Dhamma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修持篇*经行的方式◎找一个地方,可安全来回走约20~40 步的距离,不要受到干扰。安静之处,能打赤脚更好。◎站直、颈背要直,以目不斜视、看着前面地上约4~6 步的地方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经行的功用经行:会不会太累?酸疼?本来经行是不累的,我一边念一边做,一个人做不累,很轻松。现在你清清楚楚地走动:脚跟提高,慢慢的离地,慢慢的移动,移动是直的,降低,触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练习呼吸吸气、吐气大家来练习,第一次静坐的人要注意:脊椎骨要放直,头部下额要稍微收回来,肩膀放轻松,两肩平等,目标放在鼻孔里,嘴闭起来,眼睛也闭起来,注意鼻孔中间,手平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安静可增强六根能量整个星期有练习吸气到左脚右脚,左手右手吗?感觉怎么样?吸气吐气有没有比较清楚一点?它虽是手、脚四个地方,但事实上是整个身体都有影响。吸气时全身非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陈坚: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说到佛教与女性的关系,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为当代女权主义者所病诟甚至深恶痛绝的“八敬法”,因为他
布衣百姓时间:2024-07-12
看过西游记的人,想必还记得佛教的释迦牟尼与少林寺的达摩祖师,两者均为佛道中人,那么你知道达摩与释迦牟尼是什么关系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了解吧。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6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我们为什么要用念头和情绪作为禅修的助缘?因为,念头和情绪往往是我们制造问题的根源,即使我们有能力以五种感官所接收到的讯息作为禅修的助缘(即利用眼根来禅修形状或颜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5-24
有一位医生到母校去进修,上课的正是一位原先教过他的教授。教授没有认出他来。他的学生太多了,何况毕业已整整10年了。第一第一堂课,讲授用了半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了一个
处世哲理时间:2024-03-04
福鼎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友爱上了五叶堂老白茶。的确,五叶堂私家茶园地处海拔六百多米的高山,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优势孕育了品质上乘的白茶
素食资讯时间:2024-02-03
达摩论宝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南天竺人,出身婆罗门贵族,是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来遇到般若多罗,为祖师所器重,而度化出家,改名菩提达摩。达摩未出家以前,就具有
禅是一枝花时间:2023-11-25
有一位医生到母校去进修,上课的正是一位原先教过他的教授。教授没有认出他来。他的学生太多了,何况毕业已整整10年了。第一第一堂课,讲授用了半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了一个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时间:2023-10-18
要禅修时,初学者应该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采取一个特定的姿势,保持沉默,并遵守某些规则。可是,在养成习惯并累积足够的经验之后,任何情况下都能禅修:走路、工作、说话、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10-13
我住监狱里头,不许宣扬佛法,但是我还不被为难,我挨着那个判死刑的人,他也不吃饭,也不干啥,在那儿哭啊!哭没得用,流眼泪不会让你释放了。我说:“有个方法你用不用?
因果报应时间:2023-10-02
禅修是训练心灵最直接、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许多论典中都认为,即使你非常博学,做了广泛的分析,也听闻了许多教法,除非能把这些应用到实修上,否则就像种了稻却不
星云大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有人问我:什么是禅?禅是什么?禅原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啊,禅是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大自然,禅是我们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幽默,禅是我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1
永惺长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很感谢佛陀的慈悲光明,帮我们集合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来共结法缘!有人问我:到香港来的目的是什么?香港的各位大家,在物质上的金钱财富都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1
——摘自《佛说八佛名号经》 南无难降伏世界善说称功德如来 南无无障碍世界因陀罗相幢星王如来 南无爱乐世界普光明功德庄严如来 南无普入世界善斗战难降伏超越如来 南无净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6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乐邦遗稿》陈士强北宋以后,净土信仰不仅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流播最广的佛教修持法门,而且渗入诸宗,变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陈坚(山东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若问:《周易》六十四卦中,哪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陈士强《唐高僧传》,又名《续高僧传》,唐西名寺沙门道宣撰。载于丽藏“左”至“明”函、宋藏“内”至“承”函、元藏“内”至“承”函、明南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陈士强佛祖释迦牟尼在世之时,虽然已有根据直接的听闻或间接的传授而能讽诵若干篇佛语(此为口语佛经的原型)的僧人,但由于那时尚未对佛典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下)1、分别说部分别说部,指的是佛灭后三百年间,统一的上座部中自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以后,剩下的那部分“根本上座部”(略称“本上座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陈士强大约在南传佛教所传的斯里兰卡阿卢寺结集,与北传佛教所传的迦湿弥罗结集这两次大的结集之间,即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在案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立强33年尝百草救母 孝心感动山村收获爱情利川新闻网讯(通讯员唐旭)为了治疗母亲的癌症,33年来,一位土家汉子查阅医书,独自钻山越岭采草药、尝草药,几次中毒险些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坚教授:除了“五明”,还要“文明”——论佛教与文明引言玉佛寺今年举办的学者论坛以“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为主题,既应景又开新,说其应景,正如邀请函中所表明的,乃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纯正密典研究作者陈士强1949年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内容提要:学术界一般把密教分为“杂部密教”和“纯正密教”。前者为尚无完整教理体系的密教,后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降服欲心 现代人的欲望重,罪孽也重,弟子过去的行为也是这样。以前干过太多错事,诸如看黄片,色情小说,还唆使别人看黄片,发表一些不恰当的图片。过去的淫心太重,老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大惠:这样东西越多,你家就越兴旺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士强教授:藏文佛典导论陈士强我国的西藏,古称“吐蕃”,它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七世纪开始的。七世纪前半叶,以松赞干布(约617—650)为赞普(首领)的雅隆(今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陈坚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乘着“宗派佛教”的翅膀陈坚有一首由德国诗人海涅(1791—1856)作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1809—1847)谱曲的在世界范围内至今广为流传的歌,叫《乘着歌声的翅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永明延寿论“名”陈坚内容提要:“名”是佛学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永明延寿在《宗镜录》卷十二专门探讨了“名”及其相关问题。永明延寿将世界分为“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陈坚(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提要:谈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华梵大学 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3.09 )p387-402华梵大学哲学系, [台湾 台北]--------------------------------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陈坚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为摆脱对国外教会的依附,开展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运动,自力更生办教,并于195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山东大学哲学系 陈 坚“文化僧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一、释迦牟尼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其时的佛教既不是像基督教那样的讲求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像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一、楔子:“希望神学”基督教有所谓的“希望神学”(Theology of Hope)。“希望神学”“根据基督教末世论讨论社会发展和现实政治问题,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引言“途之人”皆曰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然而禅宗的中国化究竟体现在何处,人们似乎并没有并且好像不屑于做一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