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竹炭食品”健康概念包装下的伪命题

健康知识 2014-05-03

竹炭是什么?大白话讲就是竹子烧成的炭。可这几年竹炭成了时尚,先是说它具有吸湿干燥、消臭抗菌、净化水等功能,还可以做成衣服、鞋垫、床垫。而现在竹炭居然还成了“健康添加剂”,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等等流行时尚起来。竹炭已然被包装成一种健康概念,人们传说着竹炭可以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助于人体消化排泄,清洁肠道,有排毒养颜之功效。基于这种理念,一大批“竹炭食品”走向市场,成为引领时尚的一面旗帜……

它们真的具有保健功效吗?多位专家表示,竹炭食品能排毒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竹炭食品不仅不能排毒,且涉嫌违规添加……

竹炭的吸附能力不如活性炭

竹炭就是用竹子烧出来的炭。用竹子或者树木烧炭有悠久的历史,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在山中伐木烧炭。与木头相比,竹炭的化学成分没有大的不同。不管是竹炭还是木炭,都是炭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炭。它们有很多微孔,从而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每克物质所拥有的表面积被称为比表面积,竹炭的比表面积一般在每克150-500平方米的范围。

因为这些微孔结构和巨大的表面积,竹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净水、净化空气、除臭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炭的吸附能力跟比表面积密切相关。虽然每克150-500平方米的比表面积不小,但跟活性炭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活性炭是炭经过进一步“活化”处理产物,竹炭也可以作为原料。经过活化,比表面积可以增加到每克1000-2000平方米甚至更高。不过,“活化”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不像竹炭那样卖炭翁都可以生产。

活性炭的药用价值

因为活性炭卓越的吸附性能,它也在医疗上被用于抢救口服途径的急性中毒。其作用机理是活性炭进入消化道,吸附了有毒物质,从而减少了人体的吸收。一般而言,是一次性使用几十克,也有多次使用的。不过,这种用法到底有多大作用,临床验证也不算非常充分。2008年,国际着名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总共4629个喝农药或者吃夹竹桃籽自杀的病例被分成人数大致相同的三组,分别不用活性炭、活性炭50克用一次和每次50克活性炭共六次进行抢救。结果是用一次和六次在抢救成功率上没有显着差异。作者的结论是“不推荐多次使用活性炭”。实际上,用与不用活性炭的那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也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不过作者还是很保守地说:这项研究没有体现出使用一次活性炭的作用,与此前报道的其他研究结论相左,原因可能是这项研究的设计方案没有区分是在早期(服毒2小时内)和更长时间使用活性炭。

有一种大肠癌病人使用的药物叫做伊立替康(irinotecan),会导致腹泻,同时降低药效。2004年发表了一项二期临床研究,显示活性炭能够能减轻腹泻以及增加药效。

竹炭食品排毒养颜无科学依据

既然活性炭在消化道内能够吸附毒药,那么作为“原生态的活性炭”,竹炭是不是厂家宣传的那样,能够“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毒素”“清肠排毒”呢?

首先说,“排毒”本身就是一个营销忽悠概念。人体有自己的代谢系统,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通过正常的代谢系统排出。其次,不管是活性炭还是竹炭,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全身组织。而“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就算有,也是在细胞代谢中产生。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轨迹是从细胞进入血液,再到达肾脏,要么经肾过滤从尿中排出,要么随着血液回流。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什么机会再回到消化道中,而活性炭必须要与被吸附物直接接触才能起作用。所以,对于“体内的有害物质”或者“血液毒素”即使真的像商人们宣传的那样存在活性炭也只能在消化道中打打酱油,竹炭穿肠过,“毒素”还是体内留。

那么,如果是食物中本来的有害物质,竹炭是不是能够清除呢?理论上是可以,但想想服毒抢救中一用就是几十克,吸附效果也还有限,加入食物中的那点竹炭或者活性炭能有多大机会与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充分接触,实在是希望渺茫。

“竹炭食品”的健康概念乃伪命题

一种成分进入食物中,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食品原料,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竹炭显然不符合。二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感官、口味或者稳定性的性能。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列进了国家标准里的才可以使用。竹炭不在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所以也不符合。三是作为食品加工助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但在成品中需要尽量去除。对于实在不能完全去除的,应该实现残留量尽可能低,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能具有任何功能。

活性炭可以作为助剂使用,但它必须是食品级原料,并且符合上述第三种情况的要求。而竹炭没有被批准作为助剂使用,也就没有“食品级”的质量标准。而且,它的加入不是为了帮助任何加工,最后也没有去除,还在终产品中宣称具有各种功能。显然。它并不符合这一种情况。所以,“竹炭食品”实际是使用了国家不允许的材料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竹炭不符合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关于竹炭食品可做如下结论:竹炭是竹子炭化的产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与吸附性能密切相关的比表面积这一指标上,它不如活性炭。虽然与活性炭相比,它因为微孔结构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吸附特性,但“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毒素”“帮助消化、清洁肠道、排毒养颜”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臆想。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它既不能作为食品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食品级的活性炭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作为助剂,但是应该在终产品中除去,且不得具有任何功能,竹炭也不可作为食品助剂。所以,“竹炭食品”是使用了我国食品法规中不允许的物质加工的食品,其包装下的健康概念显然是一个伪命题!

编后:竹炭食品神话再敲监管警钟

因为“功效强大”,竹炭食品价格不菲,以竹炭花生为例,250克售价16元,而同样分量的其他口味花生价格多在12元以内。

之所以吃竹炭,据说是为了“体内环保”:竹炭能吸附体内多余的消化物及油脂;竹炭含有钾、钙、镁、铁等丰富的矿物营养素群,在体内很容易被吸收:竹炭粉还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去除人体内的毒素,减少电子辐射对人体的损害,调节肠胃不适……然而这些“据说”,都只是“据说”而已;确凿无疑的是,国家明确规定,无论是食品原料还是食品添加剂,都不允许宣传医疗保健功效。而竹炭在我国甚至既未被允许作为食品原料,也未被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

有医学专家说,吃竹炭不靠谱。即使竹炭能真的能吸收毒素,也极易导致体内水电平衡紊乱。另外,食用竹炭,细微颗粒很可能会被吸入肺里,吸附在肺叶上,而且它吸附性极强,吃下去后很难排出体外,形成“尘肺”。另外,竹炭加工过程中高温是必不可少环节,而高温有可能产生一些致癌物质。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在没有科学结论的时候,竹炭缘何堂而皇之地成了“健康添加剂”,制成食品且流行于市场?更不必说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本身就违法,市场乱象凸现出监管的缺失。竹炭食品的招摇过市虽然再敲监管警钟,但食品安全屡出漏洞,警钟敲了又敲,早已敲个不停。然而这没完没了的食品安全警钟,到底敲给谁听?又有没有人听呢?

更新于:2014-05-03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