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清朝皇帝重养生:有素食习惯

政坛人物 2015-08-11

清代是养生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在清廷御膳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皇帝御膳品种虽不乏厚味膏粱,但是杂粮蔬菜、山果野味在御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非常讲究春、夏、秋、冬四季与五味、五脏相适宜的饮食定则。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福寿延于御膳中

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生存。”从饱食到美食,再到追求健康,文明进步,对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清代的养生学已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鼎盛时期,这在宫廷御膳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清帝对膳食的认识不断提高,保健知识也愈发丰富,大多十分注意合理调节饮食、搭配膳食,永葆健康、延年益寿成为他们的强烈愿望。

清代皇帝中寿命较高的康熙皇帝(69岁)、乾隆皇帝(89岁),对膳食养生都有一定的见解。康熙皇帝在论述有关饮食疗法时指出:“人自有生以来,肠胃自各有分别处也”。他在《庭训格言》中也指出:“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对于选择季节食品,康熙皇帝强调:“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成熟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为大君,下人各欲进其微诚,故争进所得出鲜果及菜蔬等类,朕只略尝而已,未尝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康熙皇帝告诫人们择其饮食时,当选择对自己身体有营养补益价值的食品,所好之物不可多食。乾隆皇帝在养生保健膳食中,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祖父的训诫。

粗细搭配膳食平衡

清宫御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高层次的饮食,膳食品种不乏厚味膏粱,但是杂粮蔬菜、山果野味在御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每年春季榆树发芽的时候,清宫都要烹制榆钱饽饽、榆钱糕、榆钱饼,宫内、圆明园等处“佛堂供榆钱饽饽、榆钱糕”,乾隆皇帝不仅自己爱吃,还将这些粗粮糕点分送后妃、皇子们,赏给王公大臣们品尝。

粗细搭配、粮菜互补更体了清宫御膳的特点,如二月二的杂面煎饼、初夏嫩麦压的碾转儿(嫩麦制作)、端阳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花糕、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尤其是应季蔬菜,黄瓜蘸面酱、炒鲜豌豆、蒜茄子、摊瓠榻、春不老、芥菜缨、酸黄瓜、酸韭菜等,都是些难登大雅之堂的菜肴,却是乾隆皇帝的最爱。

无论是日常饮膳还是宫廷篷宴,御膳中的主食、副食、佐餐小菜等均有许多由粗原料制成。御膳主食有饽饽、点心、粥汤等近百个品种中,杂粮做的食品有:糜子面丝糕、黄米面糕、老米面发糕、秕子干膳、老米干膳、江米面窝窝、蕃薯、豆面卷、芸豆糕、高梁米粥、小米粥、苡仁米粥、大麦粥、甜沫粥、豇豆粥、绿豆粥、黄老米粥等;副食中的品豆腐、豆腐干、豆皮、野生蘑菇、木耳、金针菜、核桃、榛子、松仁、蜂蜜、山菜、山韭菜等,更是每膳必备的御膳原料。杂粮、谷硬壳类和副食类的猪、羊、鹿、鸡、鸭、鹅、鱼、蛋及新鲜水果、蔬菜等。这些物料多是常见的食物,以五谷杂粮,荤素菜肴,瓜果点心,汤粥酒茶都是平和之品,其中也不乏美味。烹调适宜,不仅色、香、味俱全,增进食欲,也易于消化吸收使“物尽其用”。乾隆皇帝膳食的合理搭配,基本上做到了粗细结合、干鲜适用、精微相宜。

五味调和顺四时之变

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饮食资源,以供应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食物的属性——五味与人的肝、心、肺、肾、脾五脏联系密切。“五味归五脏”,发散作用的味辛、收敛作用的味酸、缓和作用的味甘、坚躁作用的味苦、软坚作用的味咸。将谷果肉菜的气味合用,补精养气,可以达到饮食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构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与五味、五脏相适宜的饮食定则。乾隆皇帝的御膳,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养生结构。特选乾隆五十四年(1789)春、夏、秋、冬四季御膳中的主要膳食,可见清代皇帝四时养生的一般情况。

二月二十三日早膳: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鹿筋折(拆)鸭子热锅,羊西尔占,苹果软烩、蒸肥鸡烧狍肉、醋烹豆芽菜、肉丝炒韭菜,象棋眼小馍首,火爆豆腐包子、甑尔糕、梗米干膳、豆腐八仙汤,银碟小菜,银葵花盒小菜……

五月八日早膳:挂炉鸭子、挂炉肉、野意热锅、山药鸭羹热锅、拌老虎菜、拌凉粉、菜花头酒炖鸭子、小虾米炒菠菜、糖拌藕、江米藕、香草蘑菇炖豆腐、烩银丝、豆尔首小馍首,倭瓜羊肉馅包子,黄炯鸡炖虹豆角,鸭羹、鸡汤馄饨、绿豆水膳……

九月二十一日早膳:燕窝酒炖鸭子热锅、燕窝葱椒鸭子热锅、燕窝锅烧鸭子咸肉丝攒盘、水笋丝炒肉丝、韭菜炒小虾米、江米肉丁瓤鸭子、螺狮包子、鸡肉馅饺子、万年青酒炖樱桃肉、四水膳、萝卜汤、鸡肉馅烫面饺……

十二月十三日晚膳:燕窝松子鸡热锅、肥鸡火爆白菜、羊肚丝羊肉丝热锅、口蘑肥鸡热锅、口蘑盐煎肉、糊猪肉、清蒸鸭子鹿尾、竹节卷小馍首、匙子红糕、螺蜘包子、鸡肉馅烫面饺、咸肉、老米干膳、山药野鸡羹、燕窝攒丝脊髓汤……

这些御膳均体现了顺应四季人体变化的特点,养生食品的种类调配合理,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又受自然界四时的制约。冬末春初,御膳的菜肴中设两个火锅。春季阳发容易外泄,御膳食品中有酸性的酸白菜、苹果、醋烹绿豆菜等菜肴,少有辛辣、油腻食品。农历五月初夏季来临,容易心火上升,宜吃些凉拌青菜、糖拌藕、江米藕,绿豆粥等清凉苦寒食品,缓散心火,清热下泄。秋季天气渐凉,人体湿热难排。宫廷御膳适当地增加了韭菜、萝卜及酒炖菜等带辛辣味的食品,使人体内的湿气及清肺调养功效。冬季气候干燥低寒,是全年最适宜进补的季节,清宫御膳又以咸味的羊肉、猪肉、鹿尾等温热的菜肴为皇帝进补热量,也有滋阴的燕窝、鸭子等食品。

虽然一日两膳的菜肴以鸡、鸭、鱼、猪、羊、鹿、鹅等为主,但必须是经过精选细烹后食用。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至九月巡盛京,一行人马刚到山海关,盛京将军就将刚刚获到的鲜鹿进献给皇帝品尝新鲜的野味。他问道:“今日进的鹿肥瘦?”厨役回答道:“瘦。”随后他下旨:“晚膳叫双林(厨役名)做塌思哈密鹿肉。其余伺候赏用。”乾隆皇帝深知食鹿肉滋补身体,但夏季进补需十分谨慎。在不同的季节食用不同的御膳,既调节时令、气候对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带来的影响,又了谷、果、肉、菜互配的美味。膳食有偏重温补的鹿肉、鹿尾,羊肉、肥鸡,全年饮食有规律,不食过冷过热物,极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理念。

清代皇帝御膳的设摆有固定的传统模式,皇帝的膳桌要摆四十八品膳品,即热锅、攒盘(拼盘)、热炒、小菜、饽饽、羹汤(粥)等,既有表现不忘祖宗创业艰难的满族传统菜式,也有自己喜食的和应季食品。在膳单中还经常有皇帝在进膳中有临时添菜、加菜的情况,从中也可看出皇帝本人的养生态度。如乾隆四十四年(1779)皇帝在避暑山庄的一顿晚膳为例:“燕窝莲子扒鸭一品(系双林做)鸭子火熏罗卜炖白菜一品(系陈保住做),扁豆大炒肉一品,羊西尔占一品,后送鲜蘑菇炒鸡一品。上传拌豆腐一品,拌茄泥一品,蒸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象眼小馒首一品,枣糕老米面糕一品,甑尔糕一品,螺狮包子一品,纯克里额森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随送虹豆水腾一品,次送燕窝锅烧鸭丝一品,羊肉丝一品(此二品早膳收的),小羊鸟叉一盘,共三盘一桌。呈进。”

乾隆皇帝夏季到承德避暑,适值蔬菜收获时节,用新摘下的白菜、扁豆、萝卜、茄子、鲜蘑等,应季节的鲜嫩蔬菜,烹制御膳,既遵循夏季养生之道,又不碍大饱口福。白菜能调养脾胃,利肠、利小便、解毒、解酒;扁豆和中下气、清暑健胃;萝卜可以补虚润肺、下气宽中、化痰止渴、醒酒解毒、消积滞;茄子清热活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鲜蘑肉厚、细腻、柔软,有益肠胃、强壮滋补等作用。尤其是他临时点加的“拌豆腐和拌茄泥”两道菜,清爽可口、消暑解腻。此外,夏季皇帝还经常食用莴苣、黄瓜、倭瓜、荆芥、莲藕等有凉血解毒、补中益气的蔬菜。

御膳之后食用应季瓜果,也是清代宫廷的特色。如初夏吃桑葚、白杏、枇芭果;仲夏吃西瓜、樱桃、荔枝、水蜜桃;初秋吃葡萄、山萘子;冬季吃桔子、苹果等。

炎热的夏天,清代皇帝、后妃已用上了消暑纳凉冰箱,能吃到“冰碗”。清宫词有“首下围林暑未蒸,九华初御转凉增。南熏殿里笙歌起,四月清和已进冰”。(《乾隆御制诗•冰窖》)“蝉噪宫槐日未斜,液池风静白荷花。满堆冰果难消暑,勤进金盘哈密瓜”(《乾隆御制诗•冰果》)等诗句,就是真实的写照。《冰果》诗注中,也有“以杂果置盘中,浸以冰块(为冰果),都中夏日宴饮必备”的说法。据清代末期曾在储秀宫伺候过慈禧的宫女介绍,宫廷的冰碗用甜瓜、果藕、百合、莲子、杏仁豆腐、桂圆、葡萄乾、鲜胡桃、淮山药等鲜果制作,甜瓜去籽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鲜胡桃,葡萄乾(无核的)用蜜浸透,再把青(鲜)胡桃砸开,把里边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再用冰镇。吃果藕可以顺气,吃青胡桃可以补肾。既是上好的冷饮,又具滋补功效。

素食惯例助颐养

清代宫廷御膳档案中,还有许多关于宫内食素膳的记载。如正月初一食素馅饺子、清明节食素膳、四月初八浴佛日食素、腊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等都要食素。在皇帝忌日的这天,宫内各处膳房也要“止荤添素”。

例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二十三日,是乾隆之父雍正帝的忌日。御膳房早晚两膳为乾隆帝准备的素膳是:奶子饭一品、素杂烩一品、口蘑炖白菜一品、烩软筋一品、口蘑烩罗汉面筋一品、油堞果一品、糜面糕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蜂糕一品、孙泥额芬一品、小菜五品。随送攒丝素面一品、果子粥一品、豆瓣汤一品。额食三桌:饽饽六品、炉食四品、共十品一桌。

嘉庆四年(1799)正月二十九日是孝仪皇后忌辰日。二十八日御膳房总管杨进忠传旨,“明日孝仪皇后忌辰,此一日遵列伺候上进素。记此。”

正月二十九日卯正(早上六点整),永思殿进早膳用黑漆盒摆“干鲜杂烩热锅一品,后送口蘑面筋一品,糖醋锅渣一品(此二品西番莲碟)竹节卷小馒首一品,油炸果一品(此二品黄盘)奶子膳一品(四号黄盌),银碟小菜二品,面筋酱一碟(银碟)随送素攒丝面进一品,白菜羹汤膳进一品,豆腐汤一品,豆瓣汤一品,甜浆粥进些,果子粥、小米粥未用(汤膳盌青瓷碗,白布单一块,替膳单用)次送盒盖摆软筋白菜热锅一品,水笋丝一品,口蘑面筋一品(此二品青水海善碗),素包子一品,匙子饽饽糕一品(此二品黄盘)共二盒,上进毕赏用。”

宫廷还有专门烹制素膳的厨役。乾隆时期有一位名叫“高五”的厨役,做素食技术高超,他在立春日用蔬菜韭黄、小葱作春盘,清新鲜香;夏日将黄瓜、豆角、茄子,或拌或炒,消暑去火;秋日用山药、莲籽作菜,清醇爽口;冬日用菌类、豆类烹菜,淡雅素净。尤其是用当令时鲜和花卉,佐以豆类、面筋和蘑菇烹制的菜肴,香糯软滑。素膳加上芝麻、香油调昧,独具风味,令皇帝胃口大开,喜食不厌。清代晚期,慈禧寿膳房的刘福泉也因做素膳而闻名。他们做素膳的主要原料有各种菇、耳,应季瓜果鲜蔬、菌类、花卉、豆类制品等烹制的四季素膳,名声远播。

中国古代社会的帝王拥有一切,也就拥有了最大的物质享受,有条件获得当时最丰富、最先进的健康理论。科学地探索皇家菜的养生之道,理出其中蕴含的营养成分,可以由此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内蕴,亦可以令其中富含的保健经验与颐养智慧继续惠泽今人。

更新于:2015-08-11 12:52